博文谷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目,小編收集了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歡迎閱讀。

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

第一篇:我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要用吃糉子來的方式紀念他。

姥姥住在她自己家,每當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去看望她。她坐在沙發上爲我們包肉糉子。由於我的好奇心強,所以有時就看姥姥是怎樣包糉子的。姥姥笑眯眯的說:“爲什麼總看我包糉子,是不是想學呢?”我點頭稱是。“那我就教你吧!”姥姥爽快的答應了。首先,準備豬肉、糉子葉、醬油、雞粉、鹽和糯米。先把豬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用醬油、雞粉和鹽淹上。再把糯米洗乾淨,等豬肉淹好了。就可以包糉子了。只見姥姥先把糉子葉折成一個不封口的三角形,放上糯米和豬肉,並一層一層地疊上去。再用糉子葉封上口並拿線紮緊就可以入鍋了。現在輪到我了,由於我是第一次包糉子,餡放得太多了,都被擠了出來,餡放的太少了,糉子癟了,線繃得太緊了,把糉子葉都繃破了。再包第二個時我就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慢慢包,終於包出一個和姥姥差不多的糉子。

透過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爲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

第二篇:我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按規矩,在端午節那天,要包糉子,吃糉子。我特別喜歡吃糉子,但是我最想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於是,在去年端午節我便學會了包糉子。

媽媽倒是包糉子的一把好手,包出來的糉子比在小攤上買的更好吃。於是,我便想向媽媽請教包糉子的方法。首先,我先站在一旁看媽媽如何包糉子。只見,她將兩片糉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一隻手拿着糉葉,另一隻手下料,第一層是大米,第二層是紅棗,最後一層還是大米。最後一部是:綁糉子。看着媽媽如此麻利地幹活,我手也癢癢的,很想試一試。

於是,我也拿起兩片糉葉,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樣子,裝模作樣地學着媽媽。這時,問題出現了,我下的.料總是從底部漏下去,試了好多次都是這樣。最後,我很不耐煩地將糉子一丟,說:“我不學了,現在這時代,什麼東西買不到?還用得着學這些東西嗎?”媽媽說:“學東西,就要學徹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幹,這樣半途而廢是學不到任何知識的。”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就請教媽媽。媽媽說:“疊糉葉時,折成三角形的形狀後,還要按同樣的方向,往裏面折,雖然剩下的口更小,卻不用擔心料會從下面漏出來。”我試了試,果然如此。最後,綁糉子時,我卻不小心將糉子打散了,我還是沒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覺得其樂無窮。經過多遍的練習我終於學會了。

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爲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一種啓示。這種啓示告訴了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三篇:我學會了包糉子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目,例如:吃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學會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我學會了包糉子。

包糉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看見奶奶正在忙着洗糉葉。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洗糯米……奶奶弄好了這些,準備包糉子的時候,我就在一邊看、一邊學、首先,我拿了幾塊糉葉弄成三棱形似的,再把米倒下去,後來又抓不緊,米往下倒,弄得滿地都撒滿了米,連續幾次都是這樣,引得奶奶眉開眼笑,我看一下自己也跟着笑。後來,我終於把糉葉弄成三棱形似的,米也不漏了,再用筷子夾些豬肉、蛋黃、臘肉……然後就把葉折起來最後綁住它,奶奶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捆緊好糉子,不然的話,煮的時候就會成粥了。我就用繩子捆緊了糉子,一條糉子就這樣弄好了,我再接再厲,繼續包糉子,附近的鄰居都誇我棒,都讚不絕口。

那天,包糉子的趣事真的很有趣,也讓我感到好開心。讓我從中懂得一個道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標籤: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