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坑豎子耳。”高帝默然。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爲陛下危之。”上曰:“爲之奈何?”平曰:“古者天 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岀僞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岀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爲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上因隨以行。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帝顧謂信曰:“若毋聲!而反,明矣!”

《史記陳丞相世家》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高帝從破布軍還,病創,徐行至長安。燕王盧綰反,上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惡噲者。高帝怒曰:“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陳平謀而召絳侯周勃受詔牀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未至軍,爲壇,以節召樊噲。噲受詔,即反接載檻車,傳詣長安。

……高祖崩。呂嬃常以前陳平爲高帝謀執樊噲,數讒曰:“陳平爲相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陳平聞,日益甚。呂太后聞之,私獨喜。面質呂嬃於陳平曰:“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顧君與我何 如耳。無畏呂嬃之讒也。”

呂太后立諸呂爲王,陳平僞聽之。及呂太后崩,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立孝文皇帝,陳平本謀也。

節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具告之 具:詳細

B.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 趣:興趣

C.爲陛下危之 危:感到危險

D.高帝以爲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 發:派遣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B.上因隨以行 因人之力而敝之

C.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夜縋而出

D.以節召樊噲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7.下列六句話編爲四組,都能表現陳平用智謀維護劉氏政權的一組是( )

①是趣之虎也,竊爲陛下危之 ②陛下弟出爲僞遊雲夢

③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④陳平聞,日益甚

⑤陳平僞聽之 ⑥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②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有人密告韓信謀反時,劉邦沒輕信諸將意見,而是認真聽取陳平的分析,並採納了他的意見,說明劉邦很信任陳平。

B.韓信被劉邦捆綁後憤怒高呼,後悔自己沒有早烹殺劉邦,劉邦說:“你不用出聲喊叫了!你謀反,已經很明顯了!”

C.劉邦善於用人,但又多疑,聽到有人說樊噲的壞話,立即惱羞成怒,便採用陳平的計謀,讓周勃代替樊噲領兵,讓陳平到了軍中立即斬下樊噲的頭。

D.陳平 曾爲高祖出謀劃策捉拿樊噲 ,劉邦死後,樊噲夫人呂嬃就多次在呂太后面前說陳平壞話,可呂太后聞知此事,卻暗自高興。

參考答案:

5B

6C

7.D(③④⑤體現他的明哲保身)

8.B(後悔自己沒有早烹劉邦錯)

二: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裏中社,平爲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爲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陳涉起而王陳,立魏咎爲魏王,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於臨濟。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漢。其後,楚急攻,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爲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爲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爲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爲,不問其出入。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爲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鹹與漢爲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昧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爲太牢具,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爲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爲之!願請骸骨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史記·陳丞相世家》)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使:派遣

B.久之,漢王患之 患:對……感到擔憂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更以惡草具進楚使 更:換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具以報項王 ②吾騎此馬五歲……不忍殺之,以賜公

B.①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②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

C.①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高祖因狎侮諸客

D.①吾以爲亞父使,乃項王使 ②乃出黃金四萬斤

1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陳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謀。劉邦滎陽被圍,他利用楚軍中存在的可以導致混亂的因素,行反間計,使得項羽懷疑剛直忠誠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軍。

B.劉邦能夠用賢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陳平的反間計,讓陳平便宜從事;又依計而行,故意降低規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項羽疑心。

C.項羽聽信讒言,猜忌多疑。這樣的的性格弱點,使得他無法招致天下正直有節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計,貽誤了戰機。

D.亞夫頗有謀略、性情剛直。他欲急攻滎陽,體現了正確的戰略主張;但他又任氣使性,面對項羽的生疑,他忿而離去,最終使敵方的計謀得逞。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2)漢王以爲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爲,不問其出入。(4分)

參考答案:

9.A 使:如果,假使。

10.D D用作副詞,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爲“卻”“原來是”“竟(然)”等;用作副詞,表示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爲“就”。A項:把。B項:助詞,作爲定語後置的標誌。C項:用作介詞,可譯爲“趁機”。

11.C “他無法招致天下正直有節的人才”錯,應是項羽恭敬愛人,那些正直有節的人大都歸附他。

12.(1)如果大王能夠拿出幾萬斤黃金,施行反間計,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互相懷疑。

(誠 疑 句子通順各一分)

(2)漢王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加過問。

(然 恣 不問其出入 句子通順各一分)

參考譯文:

丞相陳平,陽武縣戶牖鄉人。年輕時家裏貧窮,喜歡讀書。鄉里舉行社祭,陳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們都說:“陳平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陳平感慨地說:“要讓我主宰天下,也會像分祭肉一樣!”陳涉起兵在陳縣稱王以後,立魏咎爲魏王,陳平帶着一些年輕人一道去臨濟投奔魏王魏咎。陳平向魏王提出建議,魏玉沒有采納,又有人說陳平的壞話,陳平因此逃跑了。陳平就到修武歸降了漢王。後來,楚軍加緊進攻,把漢王包圍在滎陽城裏。過了一些時間,漢王爲此憂慮起來,就對陳平說:“天下紛爭,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羽這個人恭敬愛人,那些講究廉節禮儀的人大都歸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勞應該封給爵位和食邑的時候,他卻很吝嗇,人們因此又離開他。現在看來楚軍中存在着可以導致分裂混亂的因素。項王身邊剛直而又忠實的臣子,只有亞父范增、鍾離昧、周殷這麼幾個人。如果大王能夠拿出幾萬斤黃金,用反間計去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互相懷疑,項王這個人又愛聽讒言,容易猜忌別人,這樣他們內部就會互相殘殺。然後漢軍趁勢發兵攻打,必定能打敗楚軍。”漢王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加過問。陳平用大量黃金在楚軍中進行離間活動,讓人在楚軍將領中公開散佈,說鍾離昧等人爲項王領兵打仗,功勞很多,然而卻始終沒有得到裂土爲王的封賞,他們都想與漢王聯合起來,滅掉項氏,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爲王。項羽果然不再相信鍾離昧等人。項王既然對這些人產生了懷疑,就派使者到漢王那裏去。漢王特地讓人準備了豐盛的酒席,端了進去。一見使者,就假裝驚訝地說:“我以爲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又端了回來,換了粗劣的飯菜給楚軍使者吃。使者回去後,把情況如實報告項王,項王果然更力。懷疑亞父。亞父打算加緊進攻,很快攻克滎陽城,項王不相信他的話,也不按照他的意見做。亞父知道了項王懷疑自己,就生氣地說:“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幹吧!請把這把老骨頭賞給我,讓我回家去吧!”範曾在回家的路上,還沒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瘡而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