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1

閱讀下面文章選段,完成1——4題。

陳太丘與友明陳太丘與友明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就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君在不( ) 相委而去( )

2、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與友期( ) 太丘捨去( )

3、翻譯句子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已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fǒuwěi

2、約定 不在等候就走了

3、您與我父親約定的時間是中午,中午了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

4、“略”。(意思對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2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大丘與友期①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②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導讀:陳元方雖年小,對無信無禮的人正色批評,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從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陳太丘的爲人和修養。

註釋 :①期:約定時間。②元方:陳太丘的兒子,字元方,名紀。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太丘捨去( ) 2.尊君在不( )3.下車引之( ) 4.元方入門不顧( )

二、翻譯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內容

過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後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上文後,你明白了一些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朋友約好時間一同出門,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那個朋友沒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後那朋友纔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戲耍。那朋友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回答說:等你很長時間,你不來,已離開了。那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走了。元方說:您和我爸爸約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則是沒有信用;當着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則是沒有禮貌。友人慚愧,走下車來拉他,以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頭也不回。

一、1.放棄 2.同否 3.拉 4.不回頭

二、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爲人要言而有信,不講信用自食苦果。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面加粗詞的意思。

(1)太丘捨去_______________

(2)去後乃至_______________

(3)下車引之_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門不顧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過中不至中有樓若者

B.相委而去任重而道遠

C.陳太丘與友期行與兒女講論文

D.日中不至吾日三省吾身

3.翻譯下面句子。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元方與客人的對話中,你領悟到爲人處世應具備怎樣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入門不顧”的行爲是否失禮?請說說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離開(2)才(3)拉(4)回頭看

2.C

3.元方當時七歲,在門外玩耍。

4.示例:從元方與客人的對話中,我領悟到爲人處世應具備守信用、講禮貌等美德,這是爲人處世非常重要的原則,是立世之本。(意對即可)

5.示例一:不失禮,因爲友人既對元方的父親失信,又對元方的父親失禮,所以元方的行爲合情合理。

示例二:失禮,因爲友人當時已覺得慚愧,要下車表示友好,既然他能知錯就改,就應該原諒他的過失。(言之有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4

選文,完成文後題目。(16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文中劃線的字。(4分)

(1)期 (2) 去

(3)委 (4)顧

【小題2】翻下面的句子。(6分)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小題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2分)

【小題4】“期日中,過中不至”一句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2分)

【小題5】故事中陳太丘的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請談談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答案

【小題1】(4分)(1)約定(2)離開(3)丟下,放棄(4)回頭看

【小題1】(1)不是人來的,跟人約好了一起外出,丟下人家就自己走了。

(2)等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3)到了中午您沒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題1】要做一個守信的人。(2分)

【小題1】(2分)(1)朋友是一個不守信、無禮貌的人。 (2)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小題1】(2分)(1)對。不過分。元方用機智和果敢的行動維護了父親的尊嚴。(對父親的朋友失信、無禮應當教訓)。(2)不對。過分。不給人改過的機會。(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認錯誤,就應原諒他,有寬容的心)

解析【小題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彙的理解、識記和積累。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譯。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如:“非、期、相委、信”等重點詞語要理解精準。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中心主題理解和表達。學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要求考生在分析歸納原文有關內容的基礎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敘述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的主張和看法。能結合文章做具體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題1】這考查的是對人物的評價。學生透過感知文字內容,繼而理解文字的中心主題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徵。學生學會結合文字內容來進行具體分析能從原文中找出依據。如:從“期日中,過中不至”看出“朋友是一個不守信、無禮貌的人”;學會用原文來理解內容。

【小題1】開放性試題,只要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5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田子爲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母曰:“爲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至誠,不義之物,不入於館②。爲人臣不忠,是爲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慚走出,造朝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爲相,以金賜其母。《詩》③曰:“宜爾子孫承承兮。”言賢母使子賢也。

【註釋】①鎰:二十兩。

②館:這裏指家。

③《詩》:這裏指《詩經》。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爲相,三年歸休

歸休: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②宜爾子孫承承兮。

9、[甲][乙]兩文在爲人處世方面各說明了什麼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麼共同之處?(4分)?

7、答案:①相約同行。期,約定。

②退休回家。

評分:共4分,答對一個詞語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孫,謹慎小心啊。

評分:共4分。每個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講誠信;乙文:爲官不貪,忠於國家才能盡孝。

虛心接受批評,知錯就改。

評分:共4分。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6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爲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③?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①吳起: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ú):句末語氣詞。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尊君在不( )(2)諾,期返而食( )

2.選出下列句中加粗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歆輒難之前時之聞

B.將軍百戰死出郭相扶將

C.相委而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D.擇善而從從先人還家

3.根據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

B.對/子罵父

C.下車/引之

D.故人至/暮不來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fǒu;(2)shí

2.C

3.C

4.(1)正午已過(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後那個朋友纔來。

(2)有一回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飯。

5.可以繼續等待,友人到後向他講道理;也可以留個紙條說明先走的原因等。(答案合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7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5.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去後乃至 乃不知有漢 B.下車引之 肉食者謀之

C.惟長堤一痕 惟吾德馨 D.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①尊君在不 不: ②元方入門不顧 顧: ③客此 客:

7.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誠懇的性格特點,請結合相關內容分別簡析。(4分)

參考答案(一)(16分)

5.(3分) C

6.(3分)同“否”,嗎 回頭看 客居(寓居)

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別人走了。(“期”、“委”、“去”各0.5分)

(2)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雪”、“絕”各0.5分)

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捨去”,當即生氣怒罵,心直口快;但經元方辯駁後,他慚愧並“引之”示好,個性率真,態度誠懇。(2分) “亭中二人”與“我”萍水相逢,當即視同知己,“大喜”,拉餘“同飲”,率真懇切,溢於言表。(2分)(答題要點:結合文字,解說合理,緊扣“直率誠懇”。若只答友人“知錯能改”得1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8

【甲】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爲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爲之怡然稱快。(沈復《童趣》)

【乙】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陳太丘與友期》)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的含義。

①項爲之強: ②徐噴以煙:

③與友期行: ④入門不顧:

【小題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與“下車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A.昂首觀之B.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C.項爲之強D.使之衝煙飛鳴

【小題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②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

【小題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約定 ④回頭看

【小題2】(2分)B

【小題3】(4分)①(我)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②跟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點詞都應翻譯出。)

(本題考查課內文言文知識,重點考查學生對重點文言字詞句的掌握情況,意在引導學生加強注重文言基礎知識積累)

解析試題分析:

【小題1】注意本題中古今異義字詞和詞義的變化,比如“期”,古義爲“相約”,比如“強”,通假爲“僵”。

【小題2】回顧一下所瞭解的“之”有哪些用法,先判斷例句中“之”字的用法,再判斷選項中“之”的用法,

【小題3】把關鍵的字詞解釋準確,“藐小”:細小;“紋理”指表面細微的紋路;“期”:相約;“委”:丟棄;“去”:離開。

考點:字詞解釋、句子翻譯

點評:本閱讀很容易,小題少,內容簡單。要題是比較閱讀,應該要出一與兩文有關係的理解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9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 )

(3)相委而去( )(4)下車引之 ( )

【小題2】翻譯句子:(4分)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小題3】“友人慚”的原因是什麼?(可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小題4】透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4分)

答案

【小題1】(4分)(1)約定 (2) 通“否”(3)丟下、捨棄 (4)拉

【小題2】(4分)①過了中午,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纔來到。

②您與我父親約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沒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題3】(4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小題4】(4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

試題分析: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比如本題中的幾個字詞古今義都不同,要注意辨析。對課文註釋中有明確註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瞭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鍵詞語“中”“舍”“去”“期”“信”,最後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直接引用“友人慚”前一句即可,注意要按要求引用原句。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根據文中孩子的語言分析概括其性格特點,對其“入門不顧”的做法要一分爲二的分析,即指出其合理性,又要說明其行爲的不妥。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陳太丘與友期行”閱讀答案10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過中不至( )

(2)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

(3)去後乃至( )

(4)元方入門不顧( )

2.翻譯句子。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下車引之,想表達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爲什麼入門不顧?你認爲他的做法合適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過了

(2)丟下

(3)才

(4)回頭看

2.(1)(您)過了正午還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2)友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拉住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進了自家的大門。(意對即可)

3.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4.這是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爲表示抗議和蔑視。友人無信無禮,尤其對子罵父的行爲更是太失禮了,這樣做合適。(不合適。友人有改過的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歉意;對長輩要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