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溼溼的想念》閱讀理解及答案

  溼溼的想念

《溼溼的想念》閱讀理解及答案

七十年前,爺爺①沿着一條沅水,走出大山,走進那所無法畢業的人生學校,讀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書。後來,因爲肚子的困窘和頭腦的困惑,他也寫了許多本小書和大書,裏面有許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畫卷,這些文字與畫託舉的永遠是一個沅水邊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後,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尋到沅水的上游,尋找爺爺一生都離不開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還處處蔥蘢青翠,與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鮮明對比。山還是那座山,灣依舊是那道灣,但橋已不是那座橋,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鳳凰城裏風味獨特的吊腳樓,也被速生的鳳頭磚瓦樓漸漸替代,這片土地已悄悄變了模樣。

看不到了,爺爺,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夢想。你筆下的那種種傳說、風情和神奇故事,我怎麼想象它們曾經在這山地水域中發生過,流動過,輝煌過,閃耀過?而眼前的這支清流,亦負載,亦推託,一點也不動聲色。

而我回到這裏,並不是要尋找你七十年前的起點,有多少風景將永遠不能回來,我只想讀一讀你的天地,這裏有着無須刻意維護而能留存下去的東西。

在水邊長大、水邊懂事,爺爺的第一所學校就是這條沅水。他在自傳中說:“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離。我的學校可以說是在水邊的。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

水給爺爺三樣東西:

水給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爺爺認識字,是從私塾小學校開始,而他認識課本上無從寫出的豐富人生,卻是在校園外,在老街店鋪、橋頭渡口、水上人家……沒有誰來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機敏的鼻子接受水邊的光色、聲音和氣味給予一顆小小心靈的感覺,把各種事物的內容和意義在遊戲中融會,豐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終凝聚爲他對生活對世界的獨特思索。

水給了他堅忍柔韌的性格。爺爺曾說過:“水的德性爲相容幷包,從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使涓涓細流,也能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爺爺一生處世方式的寫照。他是那麼溫和,又是那麼倔,倔得從從容容。

水激發他對人世懷抱虔誠的愛與希望。正如爺爺說過的那樣:“水教給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作橫海揚帆的美夢。”“美夢”中蘊含着他的人生熱望。他執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編織樸實單純的理想。雖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會理想,但是他熱切地希望能爲百病纏身的民族喚回一些健康的記憶、美好的夢想。

爺爺曾說:“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溼的。”此時我的眼睛也是溼的了。誰能體會他那熱情洋溢之中的憂慮,幽默後面的隱痛,微笑之間的悲涼,悲涼之外的深重的愛!很多年,我們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們不懂。水邊學校水邊書,我是否來得太晚?

儘管爺爺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但這一片水土上的光輝,在爺爺生命中終生不滅。我記得爺爺最後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過去的風景裏。

爺爺,有一天我要送你回來,輕輕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風景裏。那風裏雨裏,透明的陽光裏,透明的流水裏,有我溼溼的想念,永遠永遠。

(取材於沈紅《溼溼的想念》)

註釋:①本文中的“爺爺”指作家沈從文(1902—1988)。

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文學作品閱讀試題選用了散文《溼溼的想念》。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反映了命題者在文字選擇上令人欣喜的審美趣味;命題難易適中,反映了命題者的匠心與善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道頗見命題功力的試題,但從閱卷的情況看來,學生的答題還有諸多不足,這當然與學生對閱讀的學習、理解有關,也似乎與命題本身有關。有一些零碎的想法,顧不上淺陋與冒昧,以就教於方家。

我猜想,一提到閱讀,很多考生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所謂的“技巧”,而不是真正讀懂文章;我甚至懷疑有一些考生對閱讀試題的揣摩比對文字的分析還要精心,對“審題”比對“審文字”還要投入。結果,閱讀考試脫離了“閱讀”而只剩下了“考試”,效果自然不如人意。

這裏不想就閱讀問題作專業的探討,但我想有兩點應該能達成共識:閱讀的基本要求是讀懂文章,讀懂文章的基本標準是讀出文章的主旨與文脈。

文章題爲“溼溼的想念”,文章的主旨也是“溼溼的想念”。“想念”有兩層意思:其一,“爺爺”的“溼溼的想念”,如第11段中“爺爺曾說:‘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溼的’”;其二,作者的“溼溼的想念”,如第13段中“那風裏雨裏,透明的陽光裏,透明的流水裏,有我溼溼的想念”。或者說,這篇文章寫的就是作者因爺爺的“溼溼的想念”而產生的“溼溼的想念”。

文章共有13段,文脈清晰。第1段是對爺爺一生的簡介;2-5段寫自己到湘西之後的所見所思,主要是新舊變遷的感慨;6-10段寫沅水對爺爺的影響,第6段引用爺爺的自傳說明這種影響,7-10段是作者對這種影響的自己的闡述,該部分爲總分關係,第8段寫沅水對爺爺的思維品質的影響,第9段寫沅水對爺爺的性格的影響,第10段寫沅水對爺爺的理想的影響;11-12段寫爺爺對沅水充滿感情的思念;13段寫自己的願望與思念。

文章的主體內容是6-12段,寫沅水對爺爺的影響和爺爺對沅水的思念。如果結合第1段,細分析起來,主體內容共有四層意思:爺爺在沅水邊長大;沅水影響了爺爺;爺爺對沅水充滿感情因而始終思念;爺爺在作品裏表達着這種情感與思念。這四層意思在文中都有明顯的體現,且有明顯的邏輯關係,即:因爲在水邊長大,所以受沅水影響;因爲受沅水影響,所以對沅水充滿情感;因爲充滿情感而將這樣的.記憶寫進自己的作品。

因此,爺爺的“溼溼的想念”就是對沅水的想念,是對沅水深情的想念;簡言之,“溼”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沅水”,其二是“淚水”。所謂“溼溼的想念”就是關於“沅水”的想念,就是親慢“淚水”的想念。

很顯然,試題主要圍繞主旨與文脈設定,遺憾的是,很多考生沒有讀懂這樣的主旨與文脈,因而失分;有的考生甚至沒有閱讀要首先讀出主旨與文脈的意識,因而答非所問。

作爲一名一線的教師,以上只是在緊張的閱卷之餘,沒有經過認真推敲思考的鄙見妄語,見笑於大方之家。完美是一個過程,而不可能是一個結果,命題當然也是如此。白璧微瑕,瑕不掩瑜。衷心感謝命題者付出的心血與探索,也期待着他們在通向完美的路程中繼續前行。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本文側重描述故鄉的風景和水邊的生活對沈從文一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B.文中的“書”有的地方指爺爺的創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豐富人生。

C.“水”的相容幷包、柔弱中有強韌的品德賦予了爺爺溫和而倔強的性格。

D.結尾一段表達了作者在爺爺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鄉的熱切憧憬。

E.文章透過回到爺爺故鄉的所見所想,集中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

【答案】DE

【解析】D項中“在爺爺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鄉”的理解不當。本文爲沈從文先生去世後所寫,第⑿段中“我記得爺爺最後的目光”可證。E項“集中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的理解不當。所謂“物是人非”,指景物依舊,人事更改;或自然永恆,人生無常。本文有“物是人非”的因素(如“山水依舊,但爺爺已然逝去”),但談不上“集中”表達。文章主要表達的是:爺爺對水的深情和對理想的篤定伴隨其一生。這不能簡單地概括爲“物是人非”。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對文意的理解。本題的兩個錯誤選項,第一個沒有任何難度,與原文稍作比對即可;第二個對“以偏概全”的錯誤理解提出較爲嚴格的“精讀”要求,對一些不求甚解的考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文章第一段指出“這些文字與畫託舉的永遠是一個沅水邊形成的理想”,說說這“理想”是什麼?(4分)

【解析】從題幹鎖定的句子來看,這裏的“理想”與“文字與畫”直接相關。第十段中既有與“理想”相呼應的資訊——“美夢”,也有與“文字與畫”相呼應的資訊——“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而“美夢”的具體含義在第十段中揭示得很清晰:“他熱切地希望能爲百病纏身的民族喚回一些健康的記憶、美好的夢想。”將這些資訊整合,便是對文中“理想”的到位且全面的解釋。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對文中詞語的理解和對文章思路的把握。提問點在第一段,相關點是憑藉內容上的關聯來確定的。

3.結合“溼”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義,說說爲什麼沈從文認爲“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溼的”?(6分)

【答案】水的外在與內在、淚的客觀與主觀,將其歸納概括便形成本題的四個要點:①值得回憶的人事,往往是與河流(水)密切相關的;②鮮活、流動、有生命的;③令人感動、催人淚下的;④浸潤着深沉情感的。

【解析】題目做出較爲明確的提示:“結合‘溼’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義。”在文中,“溼”和水有關,也和淚有關(下文有“我的眼睛也是溼的了”)。和水相關的含義又有兩層:一是外在,人事皆發生在水邊(第⑻段);二是內在,水有流動性,有性情品格(第⑼段)。和淚相關的含義亦有兩層:一是從客觀感受對象上來說,人事有哀樂;二是從爺爺的主觀性情上來說,他有着“熱情洋溢之中的憂慮,幽默後面的隱痛,微笑之間的悲涼,悲涼之外的深重的愛”。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對作品內容的分析與概括。儘管這4個要點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據,但對考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考生很難將其分析得如此細緻。因此,本題是一道難度較大的試題,對一般考生而言,能答出三個要點並不容易。

4.沈從文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有位評論家卻說“沈從文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種說法的理解。(4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者思想觀點的把握。題乾的提示意味相當明顯——“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顯然,題目是問沅水在沈從文二十歲前和二十歲後各扮演了什麼角度,各具有怎樣的意義。

【思路分析】參考“結合本文”的題幹限制,我們便可從文中搜尋相關資訊了:第⑵段中說:“七十年後,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尋到沅水的上游,尋找爺爺一生都離不開的故水故土。”第⑹段中說:“我感情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離。”第⑿段中說:“儘管爺爺從二十歲起就離開了家鄉,但這一片水土上的光輝,在爺爺生命中終生不滅。我記得爺爺最後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過去的風景裏。”將這些相關文句加以整合,便不難得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