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水在滴》閱讀題及答案

水在滴

《水在滴》閱讀題及答案

蘇滄桑

①中午十一點半,徐師傅等人都吃飯去了。撈紙房像被突然摁進了寂靜的井底。

②有兩種水聲,在空曠的寂靜裏,纏繞回響。

③第一種,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變的節奏和密度,這是榨紙聲——徐師傅上午做的幾百張溼紙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溼紙垛,用千斤頂壓上去,把水榨出來,在曬紙房裏經過曬紙的工序,就成爲一張真正的元書紙。

④水順着紙垛邊緣滴下來,滴在鋪在底下的竹簾上,迅速彙集在竹簾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讓人想起赤腳踏在青石板上的腳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懶的雨滴,想起小滿時節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節,萬物萌動。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頭上,被它們吮吸進身體,滿山的嫩竹——元書紙的前世——的身體裏,便流動着霧嵐的氣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筍的青澀,流動着欲竹的當當聲、竹子順着坡道滑到山腳的嘩嘩聲、殺青的唰唰聲、砍竹人的咳漱聲,以及路過的山民呼出的菸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飯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個山林的日月精氣,一張元書紙的胚胎,在滴答聲中漸漸成形。

⑤另一種水聲,是流水聲,細弱又清亮。它來自幽暗的撈紙房某個角落,水從一隻裝滿紙漿的槽缸裏溢出來,匍匐進地面。幾近難以察覺的流水聲,被無邊的寂靜擴大了。水聲冷冷,像由遠及近的銀鈴聲從雲霄灑落大地。

⑥這兩種水聲,在此地,已經迴響了一千多年,也許更久遠。冬去春來,世事更替,水聲從未停息,改變的,是水聲漸漸從繁密到稀疏。

⑦此時,在村的另一頭,作坊裏年紀最大的撈紙師傅徐師傅,用手端起了飯碗。那雙手已經在紙漿水裏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紙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紋和指紋,老繭連着老繭,有些地方已經開裂,又被紙漿水浸泡得更白。這雙手,放進發酵搗爛的竹紙漿裏,不細看根本分辨不出來。

⑧這雙手已經不痛了,但很怕冷。數九寒天時,一天十幾個小時,在結冰的紙漿水裏進進出出,冷到骨頭裏的冷。冷了,就往電飯煲熱水裏蘸一下,暖和一下再做。

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個小時,一擡臂二十公斤,一天幾百上千次。撈紙得用巧勁,抄得輕,紙太薄,抄得太重,紙又會嫌厚。每一張紙,重量誤差不超過幾克,要有手法、經驗和耐心、細心。

⑩一縷陽光在吱呀一聲裏改變了形狀,撈紙房的門被推開了,徐師傅回來了。剛纔纏繞回響着的兩種水聲迅速遁跡,代之以一些更清晰明亮的聲音——淅淅瀝瀝叮叮咚咚的濾水聲、竹架子的咿呀聲、一個老男人偶爾的咳嗽聲。“搖頭晃腦”的下午開始了。

“搖頭晃腦”是每個上年紀的撈紙師傅的習慣。撈紙就是《天工開物》記載的“蕩料入簾”。徐師傅手持紙簾浸入水漿,紙簾隨手腕晃動,使漿液勻開,慢慢向前傾斜,晃出多餘的水漿,那層漿膜就是一張紙。隨着傾斜、上提、放紙、揭簾這些動作的起承轉合,他低頭、轉頭至右邊又轉到左邊,然後點頭、擡頭,一氣呵成。紙簾提拉出水的最後一下,他的頭點得很快,像在用勁,又像在對自己說“對,對,對”。

午後的換紙房,淅淅瀝瀝叮叮咚咚的水聲是唯一的聲音。他喜歡安靜,連收音機都不願意聽。

他並不關心紙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靈魂,他聽不懂迴歸、傳承、情懷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紙去往何處,紙上會被寫下或畫下什麼,哪怕是一個沉重的囑託、一張生死狀、一個孩子的夢想,或是一個罪人的懺悔……

“做生活,不管喜歡不喜歡做,總歸要好好做。”這“生活”,關係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關係到他們平淡無奇卻無比重要的日常,更關係到心裏安與不安。

偶爾,他也會想,接替他操起這張竹簾的`會是誰。他沒有徒弟,年輕人都不學這個了。剛纔,穿過村莊回撈紙房時,他碰到了一羣人,一個在外地做生意回家過節的鄰居,叼着煙,眉飛色舞地說着在新馬泰旅遊的事。鄰居以前也做紙,後來和村裏大多數人一樣,出去掙錢了,再也不碰紙了。

徐師傅與他們擦身而過時,聽到了一陣鬨笑。他呵呵笑了幾聲,頭也不回走上了通往撈紙房的田埂,重新將自己安放進淅淅瀝瀝叮叮咚咚的水聲裏,感覺世界又回到了他喜歡的樣子。

標籤:題及 閱讀 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