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打造中國野生物種的“諾亞方舟”》閱讀練習及答案

打造中國野生物種的“諾亞方舟”

《打造中國野生物種的“諾亞方舟”》閱讀練習及答案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參觀側記

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記者看到,一個銀色的托盤式小量器裏盛有一堆比蠶籽更細小的黑色顆粒,研究人員用鑷子把它們一顆顆小心翼翼地放到顯微鏡下的玻璃試片上,觀察它們的成熟度和完整度,然後,從其中挑選出理想的顆粒,記錄其學名、採集時間、質量等基本資訊後,經過乾燥處理,防止細胞中的水結冰後對細胞造成傷害,再收入低溫下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儲存。有時候,50粒十字花科植物的種子僅重0.0059克,要得到每粒種子的質量,除了數數、稱總重,還要做除法、求平均數……

這樣的工作顯得有些瑣碎、機械和枯燥,但一羣年輕的科研人員五年來正是從這裏起步,打造着保護中國野生物種的“諾亞方舟”。去年底,這一由種子庫、植物離體庫、微生物庫、動物種質資源庫、DNA庫、資訊中心和種質資源圃等組成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正式透過國家驗收,成爲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______________

一個故事在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驗收會上廣爲流傳: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大豆感染了囊孢線蟲病,生產瀕於毀滅,後來,科研人員透過從野生大豆種質資源中篩選出抗囊孢線蟲病的“北京小黑豆”,育成了高產抗病新品種,從而挽救了美國的大豆產業,並使其大豆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一個物種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一個基因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盛。”著名植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徵鎰教授在會場上發出這樣的感慨。

此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湘雲博士向記者介紹,我國是世界上生物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長期以來由於人口壓力大、生態系統惡化等原因,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嚴重威脅。科學家推測,我國的野生動植物正在以每天一個物種的速度走向瀕危甚至滅絕。

一個細節足以說明現實的嚴峻:野生稻是雜交稻的最重要的育種材料——袁隆平據此育成雜交水稻而名動天下,但在雲南省,上世紀80年代在26個地方都存在的野生稻居羣,而今在24個地方已經消失。

楊湘雲說,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種質資源迫在眉睫,遷地保護,特別是建立種質資源庫因爲性價比高,已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許多國家用各種手段對我國的種質資源進行收集。“從這個層面來說,如果中國沒有自己的種質資源庫,一旦某些物種在中國消失,將來可能不得不花費巨資向外國買回自己的資源。”

這並非過分的擔憂。鬱金香原產自中國青藏高原,但經過育種,造就了荷蘭的鬱金香產業;野生獼猴桃原產在中國,而今,新西蘭利用原產中華獼猴桃培育出了主導國際獼猴桃市場的巨大產業;野生月季原產於我國,兩百年前流失英法,經國外專家雜交培育成香水月季,而今國內這一花卉品種的90%要從國外進口。

種子的力量保護未來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正是這一迫切形勢的產物。據悉,由中科院和雲南省共建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自2005年3月正式破土動工以來,已有全國13個自然保護區、58所大學和研究所的600多名研究人員先後參與了種質資源的採集和儲存工作,共收集、儲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8444種74641份/株。

正如2010年世博會英國館——“種子聖殿”的設計師托馬斯.海德雛克所說,透過種子的力量,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人類的未來。

1.題目中的“諾亞方舟”指的是什麼?爲什麼稱之爲“諾亞方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諾亞方舟”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小標題。

4.畫線句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說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項是( )

A.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設定在中科院昆明研究所。

B.我國的野生動植物正在以每天一個物種的速度走向瀕危甚至滅絕。

C.建立種質資源庫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種質資源的唯一方法。

D.許多國家正在收集我國的種質資源。

參考答案:

1.“諾亞方舟”指的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因爲它就像諾亞方舟一樣儲存着已經絕跡或數量稀少的野生生物的種質資源。

2.目前,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嚴重威脅。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種質資源,維護我國的利益,建立這個“諾亞方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3.示例:“一個物種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

4.列數字,作用是很確切地說明了建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