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關於好好活着就是愛/閱讀答案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個年輕男人躺在了山海關的鐵軌上,一輛呼嘯而來的火車碾軋過他的身體。那天,正好是他25歲生日。

關於好好活着就是愛/閱讀答案

②這個男人,就是寫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這個一生都在用飽含汁液和水分的聲音,呼喚生長糧食和蔬菜的詩人,用這種殘酷的方式,了結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③然而這個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個世界不會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親已經在鄉下的炊煙中熬好了一鍋紅米粥,以這種傳統的方式,在北京的兒子默默祝福。

④在冰涼的鐵軌上躺着一個血腥的生命,一個母親的心,再也經不起碾軋。在生日那天結束自己的生命,也許,這是世界上最讓一個母親心碎的事情。在那個雨水淅瀝的鄉村三月,這個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親居住的鄉村,就在房門前300多米的松樹林邊,壘起了一座土墳。

⑤從此,母親的視線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兒子的土墳。陪同兒子入眠的,是母親的靈魂。在20年鄉下的風雨聲裏,母親哭他的兒子海生,哭壞了眼睛。海生,是一個母親在經久的歲月裏,一直在脣間不停呼喚着的乳名。

⑥海生15歲便考進了北京大學,一個村子沸騰了,整個縣城轟動了,母親挨家挨戶發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這個兒子畢業以後,在北京成了一位詩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見兒子留那麼長的頭髮,母親只是笑眯眯地說:“海生,去剪了吧!”母親走的那天,這位貧困的詩人找人借了300元錢,執意揣進了母親的包裏。母親的那個包,裝了家裏的50個雞蛋,母親在鄉下爲兒子養了一羣小雞。經過了幾天幾夜的火車顛簸,到了北京,居然一個也沒有破。母親一直把裝着雞蛋的布包摟在懷裏,因爲她相信,兒子每吃下一個雞蛋,他蒼白的臉色就會多一絲紅潤。

⑦兒子塞給她的那300元錢,聽說至今還在80歲的母親的懷裏揣着。母親說,等她去世以後,用兒子的這300元錢送她上路,就夠了。

⑧海子自殺後,很多人驚呼,這是一顆彗星的隕落。更有人嘆息,他的詩歌是驚雷。然而,在母親的眼睛裏,根本沒有彗星,只有連着她心房的一個生命;更沒有驚雷的聲音在母親的耳畔響起,在母親耳畔響起的,只有一個孩子在夢囈裏的啼哭。一個國家,可以失去一位詩人;而一個母親,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詩,沒有寫進他歌頌的土地裏,而是嵌進了一個母親疼痛的血脈裏、心房中。

⑨所以,我總覺得,在春天裏懷念這樣一位詩人,其實對母親來說,更像一種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無際的天空對廣袤無垠的大地,如何表達深沉的愛意與溫柔的呢喃?我以爲,那是密集的、輕盈的雨水與雨絲。那麼,一個孩子對母親如何表達最深的愛呢?

⑩我想,答案只有一個:好好活着,就是對母親的愛。再沒有比健康美好的生命,讓孕育了生命的母親更幸福的了。

21、從全文看,第①段運用了什麼記敘方法?有什麼作用?(2分)

答案:運用了倒敘的記敘方法,(1分)交代了事情的結局,造成懸念,吸引讀者。(1分)

22、結合語境,談談你對“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詩,沒有寫進他歌頌的土地裏,而是嵌進了一個母親疼痛的血脈裏、心房中”一句中加點詞“嵌進”的理解。

答案:“嵌進”一詞,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海子的離世給母親帶來的傷痛之深,失去孩子的痛,已經深深鑄在母親的血脈和心房中,突出母親對孩子的深愛。(符合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23、從“從此,母親的視線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兒子的土墳。陪同兒子入眠的,是母親的靈魂。”這個句子中你讀出來什麼?(2分)

答案:兒子是母親的希望,母親的全部,兒子的離去讓母親萬分悲痛,母親雖然活着,但是她的靈魂已經隨兒子去了。可見兒子對母親來說是多麼重要,母親對兒子愛得多麼深沉。(意思符合,酌情給分)

24、文中第⑨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你覺得寫得好嗎?請說說理由。(2分)

答案:運用設問、擬人的修辭手法,引起讀者思考,生動、形象地強調了兒女應當如何回報親人對自己的愛,寫得很好。

25、文中哪一個細節最讓你感動?爲什麼?

答案:略,找出細節1分,回答原因1分,(參考點:母親在孩子的生日早晨,爲他熬一碗紅米粥;海生考上大學時,母親挨家挨戶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母親在北京看見兒子留了那麼長的頭髮,只是笑眯眯地說:“海生,去剪了吧!”;母親去北京時,一直把裝滿雞蛋的布包摟在懷裏;回答原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嬈雪+)

26、《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留給人們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下面是詩中節選的部分內容,你能從中讀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節選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答案:關鍵詞:嚮往幸福生活   享受現實生活的快樂   珍惜親情   渴望溝通  願意分享  (表達通暢,能把握詩歌的大意即可)

標籤:閱讀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