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宋史列傳》閱讀答案15篇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於個人提升。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宋史列傳》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宋史列傳》閱讀答案15篇

《宋史列傳》閱讀答案1

劉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紹聖四年進士。金人再犯京師,諸道不知朝廷動息者三月。馮延緒傳詔撫諭,謂車駕出郊定和議,令諸道罷兵。汲謂副總管高公純曰:“詔書未可遽信。”公純問故,汲曰:“詔下以去年十二月,鄧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議和以三月,而敵猶未退乎?此必金人脅朝廷以款勤王之師爾,可速進兵。”公純難之,汲請自行,公純不得已俱至南陽,不進,汲獨馳數十騎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慟哭。尋代公純攝帥事,捐金帛饗士,爲戰守計。就加直龍圖閣、知鄧州兼京西路安撫使。

金人復渡河,諜知鄧州爲帝行在所,命其將銀硃急攻京西,汲遣副總管侯成林守南陽。金人奄至,殺成林。汲集將吏謂曰:“吾受國恩,恨未得死所!金人來必死,汝有能與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請涉山作寨以避敵者,汲曰:“是棄城矣。然若屬俱死無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願從軍者聽留,餘從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於此,其聽送其家,寅出午反,違者從軍法。”衆皆感服,無一人失期。

及南陽陷,命將戚鼎將兵三千逆戰,及命靳儀與趙宗印分西、南門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陣望,見宗印從間道遁,即自至鼎軍中,麾其衆陣以待,敵至皆死鬥,敵卻。俄而儀敗,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軍中請汲去,汲不許,曰:“使敵知安撫使在此爲國家致死。”敵大至,汲死之。事聞,贈太中大夫,諡忠介。

——選自《宋史·列傳第二百七·忠義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必金人脅朝廷以款勤王之師爾 款:緩和

B.公純難之 難:詰難,責難

C.寅出午反 反:通“返”,返回

D. 敵大至,汲死之 死:爲……而戰死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麾其衆陣以待 辱其羣臣

B.諸道不知朝廷動息者三月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C.凡仕於此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D.使敵知安撫使在此爲國家致死 身死國滅,爲天下笑者

3.以下各組句子中,都能表現劉汲“有謀略”的一組是( )

①此必金人脅朝廷以款勤王之師爾,可速進兵

②是棄城矣。然若屬俱死無益

③凡仕於此,其聽送其家,寅出午反,違者從軍法

④麾其衆陣以待,敵至皆死鬥

⑤矢下如雨,軍中請汲去,汲不許

⑥使敵知安撫使在此爲國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安有議和以三月,而敵猶未退乎?(4分)

(2)尋代公純攝帥事,捐金帛饗士,爲戰守計。(4分)

(3)俄而儀敗,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軍中請汲去,汲不許(4分)

參考答案

1.B 難:以……爲難(意動用法)

2.A(其:代詞,他的。B.者:語氣助詞,錶停頓;定語後置的標誌。C.於:在;對。D.爲:介詞,爲了;表被動)

3.A (④⑤⑥指劉汲勇敢無畏、精忠報國)

4.(1)怎麼會有用三個月來議和(談判).但是敵人還沒有退兵的呢?(“以”、“退”、疑問句式、句意各1分)

(2)不久,他(劉汲)代替高公純處理統率軍隊的事務,他捐出金帛慰勞戰士,制定戰守的準備(計劃)。(“尋”、“攝”、“饗”、句意各1分)

(3)一會兒靳儀戰敗,金人進攻他們更加猛烈,箭下如雨,軍隊的人請求劉汲離去,劉汲不答應。(“俄而”、“益”、“去”、句意各一分)

參考譯文

劉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紹聖四年進士。金人再次侵犯京師,各道(行政區域)有三個月不知道朝廷的情況。馮延緒傳達詔書並安撫通告,說皇帝出郊外簽訂和議,命令各道罷兵。劉汲對副總管高公純說:“詔書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純詢問緣故,劉汲說:“詔下從去年十二月就下達了,鄧州離京城七百里,現在纔到達鄧州,是爲什麼呢?怎麼會用三個月來議和,但是敵人還沒有退兵的呢?這一定是金人脅迫朝廷來緩和保衛朝廷的部隊罷了,可以迅速進兵。”高公純感到爲難,劉汲請求自己出發,高公純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陽,不能進城,劉汲獨自率領幾十名騎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經北行,劉汲穿上白衣服慟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純處理統率軍隊的事務,他捐出金帛慰勞戰士,制定戰守的計劃(準備)。隨後,升任直龍圖閣、知鄧州兼京西路安撫使。

這時金人又渡過黃河,透過諜報知道鄧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將銀硃猛烈進攻京西。劉汲派遣副總管侯成林守衛南陽,金人忽然到來,殺死了候成林。劉汲召集將領和官吏對他們說:“我們承受國恩,恨沒有找到死的處所,金人來了我們必定戰死,你們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嗎?”衆人都流着眼淚說:“聽從你的命令。”有百姓請求在山上紮寨來躲避敵人的,劉汲說:“這是拋棄城池。然而,你們都去死,也沒有什麼意義。”就下令說:“城中有才能和武力從軍的人聽任他們留下來,其餘的人聽從他們的方便。”得到敢死的戰士四百人。又下令說:“凡是在這裏做官的人,聽任他們把家人送走,寅時出去午時返回,違者依軍法懲辦。”衆人都感動佩服,沒有一個過期不到。

等到南陽失陷,命令大將戚鼎率領三千名士兵迎戰,並且命令靳儀與趙宗印分守西門、南門牽制敵人。劉汲自己率領牙兵四百人登上城牆瞭望,看到趙宗印從小道逃走,就自己來到戚鼎的軍隊中,指揮他的部下佈陣來等待敵人,敵人到來之後他們都殊死戰鬥,敵人退卻。

一會兒靳儀戰敗,金人進攻他們更加猛烈,箭下如雨,軍隊的人請求劉汲離去,劉汲不答應,說:“讓敵人知道安撫使在這裏爲國家盡死力。”敵人大舉到來,劉汲爲國家而戰死。事情報告皇上,贈他爲太中大夫,諡號爲忠介。

《宋史列傳》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題。

蘇軾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爲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日:“汝能爲滂,吾顧不能爲滂母邪?”比冠,博通經史。嘉祜二年,試禮部。以《春秋》對義居第一。後以書見歐陽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攻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爲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雨日夜不止,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過金陵,見王安石,曰:“大兵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呂)惠卿啓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軾日:“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事君之常禮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安石厲聲曰:“安石須說。”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須是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爲,乃可。”軾戲曰:“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①,雖殺人亦爲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爲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爲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選自《宋史·蘇軾列傳》,有刪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驗官員政績,以定升遷。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比冠,博通經史。 比:等到

B.知徐州 知:擔任知州

C.軾詣武衛營,呼卒長 詣:下令

D.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 廬:建房

1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軾若爲滂,母許之否乎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B.雖禁軍且爲我盡力 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

C.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D.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 其孰能譏之乎

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蘇軾“才學高”的一組是(3分)

①軾若爲滂,母許之否乎 ②以《春秋》對義居第一

③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④吾在是,水決不能攻城

⑤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 ⑥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4分)

(2)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4分)

(3)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4分)

答案:

10.C(詣:到,去。)

11.B(A代詞;主謂之間,取獨B替,介詞C修飾或承接或表目的;因爲,介詞D代詞;表反問,難道)

12.A(③⑥均是從側面表現蘇軾的才學,②是直接表現,①是說蘇軾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話,④是蘇軾守城的決心。)

13.(1)母親程氏親自拿書本上的學問教他(或“親自教他讀書”)。(蘇軾)聽到有關古今成敗的事,就能馬上說出它們的要點。(“授以書”1分,“輒”1分,“其”1分,句意1分)

(2)如今西邊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見停戰,東南地區發生多起刑獄事件,您難道就不說一句話來解決這種局面嗎?(“用兵”1分,“數”1分,“獨……乎”1分,句意1分)

(3)皇帝用來對待您的是非同尋常的禮數,您用來對待皇上的,難道可以用尋常禮數嗎?(“上”“所以”“非常”各1分,句意1分)

《宋史列傳》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方信孺,字孚若,興化軍人。有雋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楊萬里見而異之。以父崧卿蔭,補番禺縣尉。韓侂冑舉恢復之謀,諸將僨軍,邊釁不已。朝廷尋悔,金人亦厭兵,乃遣韓元靚來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壯士遺敵書,然皆莫能得其要領。近臣薦信孺可使,自蕭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開釁自我,金人設問首謀,當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帥紇石烈子仁止於獄中,露刃環守之,絕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歸幣可也縛送首謀於古無之稱藩割地則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還耶信孺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見金左丞相、都元帥完顏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興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興兵復仇,爲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爲生靈也。”宗浩不能詰,授以報書曰:“和與戰,俟再至決之。”信孺還,詔侍從、兩省、臺諫官議所以覆命。衆議還俘獲,罪首謀,增歲幣五萬,遣信孺再往。金人見信孺忠懇,乃曰:“割地之議姑寢,但稱藩不從,當以叔爲伯,歲幣外,別犒師可也。”信孺固執不許。覆命,再差抵汴。宗浩變前說,別出事目。信孺曰:“歲幣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謝錢。今得此求彼,吾有隕首而已。”信孺還,言:“敵所欲者五事:割兩淮一,增歲幣二,犒軍三,索歸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問,至厲聲詰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師頭耳。”侂胄大怒,奪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議用弗就。信孺使北時,年財三十。既齟齬歸,營居室巖竇,自放於詩酒。後貲用竭,賓客益落,信孺尋亦死矣。(節選自《宋史·方信孺列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信孺曰/反俘歸幣可也/縛送首謀/於古無之/稱藩割地/則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還耶/信孺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歸幣可也/縛送首謀/於古無之稱藩/割地則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還耶/信孺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歸幣可也/縛送首謀/於古無之稱藩/割地則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還耶/信孺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

標籤:列傳 宋史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