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原文閱讀答案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原文閱讀答案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註釋

下榻:指留宿處。

行杯:浮杯,流觴。

回:迴盪,擺動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相關試題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爲哪一句更妙,爲什麼?

(2)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3.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抒發了詩人的什麼情感?

4.人們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你認爲本詩第二聯的兩句詩中,“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爲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5)詩歌沒有一句描寫樓高,卻處處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渾然天成,巧奪天工。試作簡要分析。(9分)

(6)詩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人們普遍認爲“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別秋江去”更好。請你把兩句作以比較,說說前句好在哪裏?

(7)結合詩歌的表現手法,談談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閱讀答案

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爲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爲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2.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詩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

3.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4.“詩眼”分別“引”“銜”。“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帶走的情境;“銜”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5)①首聯寫“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極寫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之高。②頸聯寫詩人在岳陽樓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這裏用誇張的手法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狀態。③尾聯寫詩人醉後的感受。樓高風急,涼風四起,着筆仍然在寫樓高。(每個要點3分)

6.“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引”有“帶走”的意思,說大雁有意爲詩人帶走愁心,君山有情爲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情趣盎然。“雁別秋江去”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夠生動活潑。

7.整首詩運用對偶、誇張和襯托等手法,寫出岳陽樓的宏偉,表達了詩人歡樂和喜悅的心情。

譯文

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奔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雁兒高飛,帶走了憂愁心頭的苦悶;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

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

賞析: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秋季作這首詩。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爲南方三大名樓,於716年(開元四年)擴建,樓高三層,建築精美。歷代遷客騷人,登臨遊覽,莫不抒懷寫志。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寫作背景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岳陽,這裏是指天嶽山之南一帶。天嶽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着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後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並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一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着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彷彿在天上雲間一般。這裏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誇張地形容其高聳入雲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矇矓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着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於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着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誇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