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要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你所瞭解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岳陽樓記》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1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嘻!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

皇佑二年,吳中大飢,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爲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爲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

監司奏劾杭州不卹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爲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飢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着爲令。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

(選自《夢溪筆談》,有刪改)

【註釋】①殍殣(piáo jǐn):餓死的人。②募民存餉:指招募災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飯吃。③敖倉:糧倉。④晏然:安寧的樣子。

7.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是時範文正領浙西 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

B.爲術甚備 世人甚愛牡丹(《愛蓮說》)

C.及公私興造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D.發司農之粟 發於畎畝之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答案7.B

【解析】7.此題考查一詞多義。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別重視並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詞。A.代詞,這/判斷動詞,是;C.暗地,私自/形容詞作動詞,偏愛;D.發放/指被任用;B.都是“很,非常‘十分”的意思。所以答案選B。

8.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5分)

(1)又新作敖倉吏舍,日役千夫。

(2)兩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答案8.(1)(他)又重新建選糧倉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

(2)兩浙地區只有杭州秩序安寧,民衆沒有流亡遷移的,(這)都是範公(救災)的恩惠。

【解析】8.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應做到:忠實原文、語句通順、表意明確、語氣不變、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範。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汪意以下關鍵詞語的意思:“作”,新建;“日”,每天:“惟”,只;“晏然”,安寧;“徒”,遷移;“惠”,恩惠。

點晴:翻譯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個重要考點。翻譯句子要把握的原則:1.語句通順,成分完整。(注意翻譯省略主語賓語時要補充完整,並添加括號。)2.落實字詞,直譯爲主,意譯爲輔。方法是:吃透課內文言文,反覆誦讀,熟練握,再適當拓展。

9.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既 已 恤 飢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澤 也

答案9.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解析】9.此題考查文言斷句(即加標點)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即翻譯是前提,一些技巧是輔助。本題畫波浪線的句子“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澤也”翻譯爲: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意思有三層:救災、利民、先王功績,標誌性的詞語有“因”“此”,在這兩個詞語前面畫“/”即可。

10.依據選文,回答問題。(4分)

古代仁人志士,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未嘗廢替。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懷既體現在“A”的抱負中,也體現在爲政一方的實際行動裏,【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災時採取了“B_”和“C”兩項措施,後來這兩項措施被著錄於令典。(A處請用【甲】文語句回答,B、C兩處請用【乙】文語句回答。)

答案10.A: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B:發司農之菜;C:募民興利

【解析】10.本題考查的是對文字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資訊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A考查的是岳陽樓記的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BC考查的是乙文原句。較爲簡單。

【《范仲淹救災》譯文】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屍體遍佈於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遊宴飲於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遊,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於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僱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卹荒政,嬉戲遊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於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餘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饑荒年份開啟司農寺糧倉的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爲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爲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饑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2

岳陽樓記

范仲淹

①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4分)

(1)前人之述備矣()(2)連月不開()

(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

【小題2】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小題3】文章以“情”貫穿全文,既寫了遷客騷人的情,又寫了古仁人的情。請問:遷客

騷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麼?作者寫這兩種情的目的是什麼?(4分)

遷客騷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寫這兩種情的目的是:

【小題4】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爲現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爲什麼?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4分)

答案

【小題1】(1)詳盡(2)放晴(3)迫近(4)日光

【小題1】(1)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安居樂業),許多已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2)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說壞話、害怕壞人的批評指責。

【小題1】遷客騷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憂國憂民)。目的是:透過這兩種情的對比,讚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現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突出文章主旨。

【小題1】表明觀點,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只要發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養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爲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便是這個道理。

解析【小題1】此題爲課內文言文的考查,涉及到詞語和句子的解釋,課文內容的理解。其中詞語和句子佔去了16分的半壁江山,提示考生文言文的基礎知識不容忽視。

【小題1】此題爲課內文言文的考查,涉及到詞語和句子的解釋,課文內容的理解。其中詞語和句子佔去了16分的半壁江山,提示考生文言文的基礎知識不容忽視。

【小題1】既是對文章內容結構的考查,同時也是對文章主題的考查,文中的對比就是爲了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本題要理解文章的內容、結構與主旨,是一個較爲綜合的但難度不大的題目,因爲這是本課的重中之重。

【小題1】要注意答題中的嚴密性,要有觀點、有理由、並與實際相聯繫。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3

閱讀下面的文言選文,回答後面問題。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爲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爲斂,子無以爲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節選自錢公輔《義田記》)

【註釋】①負郭:靠近城市。郭,外城。負,背倚。②稔(rěn):莊稼成熟。③力未逮:無力實現,力不從心。④爲西帥:指宋神宗慶曆三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一事。⑤參大政:指范仲淹曾任龍圖閣直學士一事。⑥歿:去世。斂:收斂屍體。

【小題1】 選出下列加點字的解釋相同的一項:()(2分)

A.①或異二者之爲②子無以爲喪B.①不以物喜②以養濟羣族之人C.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②嘗有志於是矣D.①上下天光,一碧萬頃②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小題2】翻譯選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 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鹹施之。

【小題3】概括乙文的主要內容。(2分)

【小題4】從甲乙兩篇選文可讀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思想情懷?(2分)

答案

【小題1】C,2分。

【小題2】(1)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選擇那些關係親近而貧窮、關係疏遠但賢良的人,都給以救濟。4分。

【小題3】范仲淹一生清貧,卻購置義田救濟羣族。2分。

【小題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或憂國憂民之情)。2分。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C中二者都是“曾經”;A:思想/置辦;B:因爲/連詞;D:一片/完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理解並翻譯文言文語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儘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風格的情況下用現代漢語的形式表達出來。翻譯文言文要遵循“信”“達”“雅”三個原則。翻譯文句是各級各類考試的重點類型題之一,掌握翻譯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這裏注意關鍵詞“親”“貧”“疏”“賢”“施”的理解。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這類題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題目問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然後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內容理解用自己的話表述,那學生就應學會根據文字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小題4】

試題分析:學生亮出的觀點要明確,最好能圍繞原文觀點,理解作者的感情,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細細品味詞句所包含、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爲,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統領全文的“神”,要品味詞句所包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分析品位的結果就很有可能會與原文情感相悖。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4

閱讀文言文《岳陽樓記》,完成1-5題。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唯,山嶽潛形;商旅不行,牆傾揖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項;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那?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

(1)增其舊制 制:( ) (2)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 )

(3)前人之述備矣 備:( )(4)去國懷鄉 去:( )

3.第3、4段具體表現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請結合這兩段內容,分別以“悲”和“喜”爲首字,寫一組不少於五言的對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藉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的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什麼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北宋(或宋朝)《漁家傲》

2.(1)規模 (2)同“囑”(囑託) (3)詳盡 (4)離開

3.意思對即可。示例(1):悲陰風怒號,喜漁歌互答。 示例(2):悲景色陰晦,喜天光晴明。

4.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5.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繫原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5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題。(15分)

【甲】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餘年來觀瀑屢矣,至峽江寺而意難決舍,則飛泉一亭爲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天台之瀑,離寺百步,雁宕瀑旁無寺。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青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遊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縱橫丈餘,八窗明淨,閉窗瀑聞,開窗瀑至。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研,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几席間作玩。當時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帶玉堂。正對南山,雲樹蓊鬱,中隔長江,風帆往來,妙無一人肯泊岸來此寺者。僧告餘曰:“峽江寺俗名飛來寺。”餘笑曰:“寺何能飛?惟他日餘之魂夢或飛來耳!”僧曰:“無徵不信。公愛之,何不記之!”餘曰:“諾。”已遂述數行,一以自存,一以與僧。

(節選自袁枚《峽江寺飛泉亭記》)

10、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 乃重修岳陽樓 乃:於是

B、 或異二者之爲 或:有時

C、 餘年來觀瀑屢矣 屢:多次

D、 而遊者皆暴日中暴:同“曝”,暴曬

11、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屬予作文以記之 不得從容以觀

B、先天下之憂而憂 而遊者皆暴日中

C、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公愛之,何不記之

D、增其舊制 當時建亭者,其仙乎

1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⑵以人之逸,待水之勞。

13、【乙】文第2段作者寫“天台”“雁宕”“匡廬”“羅浮”“青田之石門”等瀑布的用意是什麼(3分)

14、 【甲】【乙】兩文分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閱讀答案:

10、B 評分:共3分。

11、A 評分:共3分。

12、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開始興辦起來。⑵以人的安逸,對待水的勞碌。

評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

13、說明這些瀑布未嘗不奇,因爲無亭而無法從容地觀覽,襯托出下文飛泉亭的愜意。

評分:共3分。

14、甲文抒發了作者先憂後樂的思想感情;乙文抒發了作者對峽江寺飛泉亭的讚美、熱愛之情。

評分:共2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6

[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去國懷鄉( )

②佳木秀而繁陰( )

③至若春和景明( )

④四時之景不同( )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若夫/霪雨霏霏

B.感極而/悲者矣

C.其/喜洋洋者矣

D.四時之景/不同

4.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歐陽修“與民同樂”;有人“以苦爲樂”,有人“助人爲樂”;有人“尋歡作樂”,有人“及時行樂”。你以什麼爲樂?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離開

②開花,這裏指滋長的意思。

③日光

④景色聽覺

2.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着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3.B

4.觀點積極向上,言之成理即可。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7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乃重修岳陽樓 講信修睦

C.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未嘗識書

D.具計日以還不以己悲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進亦憂,退亦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人”指什麼人?這一句子所運用的句式對錶達作者的思想起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1)滕子京被貶爲巴陵的太守。

(2)進朝廷爲官也憂慮,退居江湖爲民也憂慮。(意對即可)

3.“斯人”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句子運用的感嘆和反問句式,強烈表達了作者與“斯人”同道的理想和願望。(意對即可)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8

閱讀《岳陽樓記》,完成問題。

①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霧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下列各組加粗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古仁人之心 屬予作文以記之

B.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C.先天下之憂而憂 雲歸而巖穴暝

D.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其如土石何

2.解釋加粗字詞的意思。

(1)百廢具興( )

(2)春和景明( )

(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

(4)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

3.翻譯句子。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從內容、結構說說第⑤段的作用。

(1)內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1)都,全(2)日光(3)探求(4)喻指朝廷

3.(1)(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能夠沒有差別嗎?

(2)浮動的光如跳躍的碎金,平靜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4.(1)內容上表達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點明主旨);(2)結構上卒章顯志總結全文,前文敘事、寫景、抒情都是爲它作鋪墊。(意對即可)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9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14分)

小題1:解釋劃線的詞。

勝: 薄:

備: 景:

小題2:下列劃線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檣傾楫摧 傾家蕩產B.憂讒畏譏 樂以忘憂

C.去國懷鄉 觸目傷懷 D.或異二者之爲神情異常

小題3:把下列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4分)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題4: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括回答

這個句寫出了洞庭湖怎樣的特點。

小題5:上文的作者是宋朝的范仲淹,他認爲“遷客騷人”的做法不可取,聯繫全文來看,他認爲應該像古代聖賢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而表明了他的偉大抱負是 。文中的“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中,“進”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夠做到“進亦憂,退亦憂”的原因是 。(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勝:美麗。 薄:迫近。 備:詳盡。 景:日光。

小題1:D

小題1:(1)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2)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小題1:寫出了洞庭湖湖水的廣闊浩淼和景象的變化萬千。

小題1:北宋 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D中二者都是“不同”的意思。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本文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來寫景,抓住了洞庭湖廣闊浩淼和變化萬千的景象,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10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1.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

(2)或異二者之爲__________

(3)先天下之憂而優__________

(4)是進亦憂,退亦憂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來,像范仲淹這樣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在中國歷史上並不鮮見,你能列舉出幾個嗎?請你列舉出來,並簡述其事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曾經。(2)這裏指心理活動。(3)在……之前。(4)在朝廷做官。

2.不因爲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爲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

3.“略”。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後面21—25題。(共14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滕子京①負大才,爲衆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②(遺留)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文正)患無隙以規③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

【註釋】①[負]依仗。②[貽]遺留。③[規]勸誡。

21、《岳陽樓記》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其中,形容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是;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的是。(2分)

22、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或異二者之爲 爲衆忌疾

B、不以物喜扶蘇以數諫故《選自《陳涉世家》》

C、先天下之憂而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選自《出師表》)

D、子京忽以書抵文正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選自《傷仲永》)

23、翻譯下面各句,並將你翻譯句子的方法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出來。(4分)

句子翻譯:

(1)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

(2)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

譯:

翻譯方法歸納:

24、理解填空。

從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品質。從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對滕子京的態度是,滕子京是一個的人。(3分)

2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被無數仁人志士奉爲座右銘。聯繫社會生活,談談這種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現實意義。(3分)

閱讀答案:

21.春和景明,心曠神怡。(2分)

22.B(A1.名詞2.介詞,B都是介詞,因爲。 C1.在……前2.前 D1.名詞,書信 2.動詞,寫。)(2分)

23翻譯1:啊!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2: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他的悲憤鬱悶之情常常表現在文章上和臉上。(4分)

24.以天下爲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友善,愛其才; 德才兼備又豪邁自負,很少接受他人意見。(3分)

25.圍繞以天下爲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奮發有爲,奉獻社會等回答即可。(3分)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12

岳陽樓記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前人之述備矣 備:完備,詳盡濁浪排空 排:充滿

B.北通巫峽 通:直到,到達 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此樂何極 極:窮盡感極而悲者矣 極:十分,非常

D.而或長煙一空 或:有時或異二者之爲 或:或許

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21.下面對本文理解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本文雖名爲“記”,但不以記敘重修岳陽樓之事爲主,而是以描寫洞庭湖的景象爲主,寫景象是爲了抒發“覽物之情”。

B.“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照,但這些都是作者所反對的以個人榮辱爲轉移的悲喜觀。

C.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緊密結合,是選文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敘事扼要,寫景生動,議論簡明,銜接得極其自然,而且帶着濃郁的抒情色彩。

D.語言大量運用賦體,四字句如珠走玉盤,如“日星隱耀,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等,結構相同,整齊對稱,增強了表達效果。

22.《孟子·梁惠王下》中這樣說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與它有什麼共同之處?

參考答案

19.(3分)A

20.(3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抓住“和”“驚”“一”等關鍵詞語,翻譯準確即可;把“至若”連起來翻譯扣0.5分。)

21.(3分)C

22.(3分)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以天下爲己任)(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意思也可)

參考譯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連接着遠處的山脈,吞吐着長江的水流,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或早或晚陰晴多變化,氣象變化萬千。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這樣看來,那麼向北直通巫峽,向南直達瀟水、湘水,謫遷的人和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情感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月不放晴,陰冷的風大聲呼嘯,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風像老虎咆哮猿猴哀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會覺得)滿眼蕭條的景象,感慨到極點而非常悲傷。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州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茂盛並且青綠。然而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漁歌對唱,這樣的快樂哪有窮盡!登上這座樓時,就會有心胸開闊,精神愉悅;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端酒當着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爲什麼呢?(他們)不因爲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處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爲百姓擔憂;處在偏僻的江湖就替君主擔憂。這樣(他們)是進朝爲官也擔憂,退居江湖爲民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他們一定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13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屬予作文以記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15.與而或長煙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或異二者之爲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爲死,或以爲亡 D.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16.翻譯下列語句:(4分)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麼?結合現實生活評價一下古仁人之心。 (3分)

參考答案

14.屬:通囑,囑託 大觀:雄偉景象(2分)

15.B(2分)

16.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 在朝廷做官則替百姓擔憂,退處偏遠的江湖則替君王擔憂。(4分)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評價:古代的仁人,有堅定的意志,不爲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寵有辱,有喜有悲,我們也應該有古仁人的心態:悲則泰然,喜則淡然。(3分)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14

【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滕子京①負大才,爲衆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②(遺留)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文正)患無隙以規③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

【註釋】①[負]依仗。②[貽]遺留。③[規]勸誡。

21、《岳陽樓記》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其中,形容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是

;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的是 。(2分)

22、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或異二者之爲 爲衆忌疾

B、不以物喜 扶蘇以數諫故《選自《陳涉世家》》

C、先天下之憂而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選自《出師表》)

D、子京忽以書抵文正 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選自《傷仲永》)

23、翻譯下面各句,並將你翻譯句子的方法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出來。(6分)

句子翻譯:

(1)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

(2)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

譯:

翻譯方法歸納:

24、理解填空。(3分)

從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 品質。從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對滕子京的態度是 ,滕子京是一個 的人。

2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被無數仁人志士奉爲座右銘。聯繫社會生活,談談這種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現實意義。(2分)

【答案】

21.春和景明 心曠神怡(每個1分,共2分)

22.B(A.①名詞,兩種心情;②介詞,被。B.①和 ②都是介詞,因爲。C.①在……之前;②前。D.①名詞,書信;②動詞,寫。)

23.句子翻譯:(1)啊!(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或:啊!(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2)從開始的慶陽帥被貶到巴陵,他的悲憤鬱悶之情常常表現在文章中和臉上。(每句2分,大意正確1分,關鍵詞語翻譯錯誤酌情扣分)翻譯方法歸納: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翻譯時要忠於原文,譯句要做到句子通暢,還應該有點文采。(2分,以上兩點答對一點即可得2分)

24.以天下爲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後 友善,愛其才 德才兼備並又豪邁自負,很少接受他人意見(3分。每空一分,意近即可。)

25.圍繞“以天下爲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奮發有爲,奉獻社會”等回答即可

《岳陽樓記》閱讀答案15

[甲]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願有所記。”予發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爲也。”問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衝①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於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波之恐,覆溺之虞②。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於州者,近且無患。

蓋慮於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爲功多。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注]①衝:交通要道。②虞:憂患。

1.解釋下面加粗詞在文中的意思。

(1)予嘗求佔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吾誰與歸____________

(3)願有所記____________

(4)至無所寓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浯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甲、乙選文,概括滕子京的主要功績有哪些?由此看出他具有怎樣的情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求:探求。(2)歸:歸依。(3)願:希望。(4)至:到了,到達。

2.(1)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

(2)滕子京志向遠大,才能高超,名聲在當世著稱。

3.①重修岳陽樓,修築偃虹堤。②先天下之憂而憂;或:被貶官後,仍爲百姓着想,爲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