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晉書·嵇紹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9~32題

《晉書·嵇紹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嵇紹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歲而孤,事母孝謹。以父得罪,靖居私門。山濤領選,啓武帝曰:

“《康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紹賢侔郤缺,宜加旌命,請爲祕書郎。”帝謂濤曰:“如卿所言,乃堪爲丞,何但郎也。”乃發詔徵之,起家爲祕書丞。紹入洛,累遷汝陰太守。尚書左僕射裴 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爲吏部尚書,可使天下無復遺才矣。”沛國戴晞少有才智,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爲必不成器。晞後爲司州主簿,以無行被斥,州黨稱紹有知人之明。元康初,爲給事黃門侍郎。時侍中賈謐以外戚之寵,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託焉。謐求交於紹,紹拒而不答。及謐誅,紹時在省,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遷散騎常侍。太尉、廣陵公陳準薨,太常奏諡,紹駁曰:“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自頃禮官協情,諡不依本。準諡爲過,宜諡曰繆。”事下太常。時雖不從,朝廷憚焉。齊王冏既輔政,大興第舍,驕奢滋甚,紹以書諫曰:“夏禹以卑室稱美,唐虞以茅茨顯德,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冏雖謙順以報之,而卒不能用。紹嘗詣冏諮事,遇冏宴會,召董艾等共論時政。艾言於冏曰:“嵇侍中善於絲竹,公可令操之。”左右進琴,紹推不受。冏曰:“今日爲歡,卿何吝此邪?”紹對曰:“公匡復社稷,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紹雖虛鄙,忝備常伯,腰紱冠冕,鳴玉殿省,豈可操執絲竹,以爲伶人之事!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冏大慚。艾等不自得而退。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徵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①。值王師敗績於蕩陰,百官及侍衛莫不潰散,唯紹儼然端冕,以身捍衛,交兵御輦,飛箭雨集,紹遂被害於帝側,血濺御服,天子深哀嘆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節選自《晉書·嵇紹傳》

【注】 ①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2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山濤領選,啓武帝                     啓:稟告

B.如卿所言,乃堪爲丞                   堪:能夠

C.尚書左僕射裴 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時人許以遠致                         許:答應

3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明嵇紹敢於直言諫勸的一組是     (  )

①時人許以遠致,紹以爲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兇族,封弋陽子 ③自頃禮官協情,諡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煩,深思謙損之理 ⑤當軌物作則,垂之於後 ⑥若釋公服從私宴,所不敢辭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嵇紹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歲而孤,與母親居住在家。山濤選拔官員時向武帝說到嵇紹的才能,嵇紹被任爲祕書丞,升遷至汝陰太守,並表現出他的知人之明。

B.侍中賈謐以外戚而受龐信,居於高位,衆人趨附。賈謐想與嵇紹交往,嵇紹拒而不答。廣陵公

陳準死後,太常上奏諡號,嵇紹反駁說,諡號不合實情,應予改諡。

C.齊王冏輔政,大興土木,以廣宅第,嵇紹不以爲然,冏雖心中不悅,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齊王

冏宴會時又要嵇紹操琴爲歡,嵇紹卻據理拒絕,使齊王冏大感羞慚。

D.朝廷北征時大敗於蕩陰,百官及侍衛全都潰散,只有嵇紹奮命捍衛,最終被害於皇帝之側。事

件平定後,有人慾爲皇帝洗衣,皇帝說,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諡號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譯文:

(2)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徵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

譯文:

【參考答案】

【注】 ①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2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答案 Dそ饢 許,應解釋爲“讚許”。

3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明嵇紹敢於直言諫勸的一組是     (  )

答案 Dそ饢 ①表明嵇紹有“知人之明”,②表明嵇紹不攀附權貴,⑥表明嵇紹據理拒絕。

3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答案 Cそ饢 C項中“但也只能停息其事”不正確。原文中說“冏雖謙順以報之,而卒不能用”,可見並未“停息其事”。

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答案 (1)諡號是用來流傳後世永不磨滅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號,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號。

(2)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舉,徵召嵇紹。嵇紹因爲天子流亡在外,受詔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解析 (1)“所以”意爲“用來的”。“行”意爲“德行”。“細”意爲“小的”。

(2)“尋”意爲“不久”。“蒙塵”意爲“蒙受風塵”,引中爲“流亡在外”。“承詔”意爲“接受詔令”。“詣”意爲“到去”。

【參考譯文】

嵇紹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兒子。十歲時失去父親,奉養母親孝順慎重。因爲父親的原因獲罪,蝸居家中。山濤主管挑選官員,啓奏武帝說:“《康誥》有言說‘父子獲罪不互相牽連’。嵇紹有賢能,應當加以表揚徵召,請求任命爲祕書郎。”武帝對山濤說:“像你所說的,應該能夠做丞相了,怎麼能只做祕書郎呢?”於是下詔書徵用他,離家做祕書丞。嵇紹到洛陽,接連升爲汝陰太守。尚書左僕射裴顧也很器重他,常說:“如果讓嵇延祖任吏部尚書,可使天下不會再遺漏人才了。”沛國的戴晞年輕有才氣,當時人們相信他將來必有大用,嵇紹卻認爲他一定不會成大器。戴晞後來任司州主簿,因爲行爲不端被驅逐,州里民衆都說嵇紹有知人之明。元康初年,任給事黃門侍郎。當時侍中賈謐憑藉着外戚的身份受寵愛,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賈謐請求與嵇紹交好,嵇紹拒絕不理。等到賈謐被處死,嵇紹正在官署,因爲他不親附勾結惡人,被封爲弋陽子,又升爲散騎常侍。太尉、廣陵公陳準死了,太常奏請加給諡號,嵇紹反駁說:“諡號是用來流傳後世永不磨滅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號,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號。由於近來掌禮治之官附和情弊,加諡號便不依據原則。加給陳準的諡號過譽,應該加諡號爲‘繆’”。這件事交給太常處理。當時雖然沒有聽從嵇紹的意見,但是朝廷大臣都懼怕他。齊王冏已經輔理朝政,大興土木,驕奢更加厲害,嵇紹用諫書規勸說:“夏禹因住房低矮而受人稱羨,唐虞因住房簡陋而彰顯美德,應當去掉大興土木的煩瑣,仔細考慮謙損的道理。”齊王冏雖然以謙順的態度來回應他,但最終也不能採用(他的諫書)。嵇紹曾經到齊王冏處談論國事,遇到齊王冏大設宴會,召集董艾等人共論時政。董艾對齊王冏說:“嵇侍中善於音樂,您可讓他彈奏。”身邊侍候的人呈上琴,嵇紹推辭不接受。齊王冏說:“今天是歡樂的日子,您爲何吝嗇彈奏呢?”嵇紹回答說:“您挽救振興國家,應當制定法度作爲準則,使它流傳給後人。我雖然淺鄙,身居官位,身穿朝服,在朝廷上談論時政,怎麼可以手持樂器,來做伶人的事情呢!如果脫去公服來參加私宴,就不敢推辭了。”齊王冏非常慚愧。董艾等人不得不退下。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舉,徵召嵇紹。嵇紹因爲天子流亡在外,受詔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逢王師在蕩陰戰敗,百官及侍衛人員都紛紛潰逃,只有嵇紹莊重地端正冠帶,挺身保衛天子,軍隊接近鸞駕,飛箭如雨,嵇紹於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鮮血濺染了御衣,天子爲他的死沉痛悲嘆。等到戰事平定,侍從要浣洗御衣,皇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