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烏鎮夢》閱讀理解及答案

烏鎮夢

《烏鎮夢》閱讀理解及答案

吳玄

① 我到達的時候,是清晨,站在秋日的朔風裏,我瑟瑟發抖。烏鎮有一種幽冷暗香的氣質。讓人一踏上這塊土地,便不禁於朦朧中夢一般走着。

②茅盾的故居依然泛着古樸的香氣,人們紛至沓來,把主人的影像踩得更加模糊搖曳,又更加恢宏響亮。相傳這宅院是先生用於《子夜》的稿酬所建,這部讓作者自己貶評爲“半癱瘓”的小說曾影響了一代人的思想,而今在見此瑰寶遺物的開支散葉,擡眼中見主人舊像,目光越發溫和可親。

③“林家鋪子”就在斜對面,三白酒、杭白菊,姑嫂餅、藍印花布展示着傳統的韻味,也張羅着現代的商品。嗅着文化氣息而來的人啊,在鎂光燈的閃爍中,是否有時間遙想起這裏的進士舉人先哲們的思索?

④鋪子對面是一堵老牆,中間不過三四步,空間逼仄,我只能在鋪子對面挨牆用微微驚蟄的姿勢僵立着。在沒有陽光的光線下眯起眼睛。相機捕捉不到任何靈氣,除了人,還是人。這樣的場景中,腦中竟幽幽地嘆出一句:林小姐芳蹤何在?

⑤物化的東西總是讓人心痛。所以大部分時間我總是選擇在那些保留尚完全的小巷和弄堂中徘徊。是什麼在喧囂中靜下來?是眼前那片萎黃飄落的葉子的梵歌?是藍印花布染出的韻味、大東街記憶的酒香?還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忽然入定入畫?

風景在這裏卻有曼妙之處。烏鎮百步一橋,鼓樓雕花欄木還不見腐朽之氣,身前落葉印在淡綠的荷面上,船兒被風拖着輕輕碾過。那人家多爲勤勞的水鄉兒女,藉着寶地的生意人當然不少,但你一路走下去,看木格子窗撐開在那裏,看雕花柵門半掩在那裏,編草鞋呀,繡花呀,翻絲棉棉襖呀,做紙傘呀,一路的風景。那些花甲老婆婆在用古老的織機紡紗的場景簡直就是一首落在時空夾縫中的歌!歌聲中忘了自己的存在。

⑦ 一木之隔,幽溼且流動的中午的光線美輪美奐,亙古久遠;樓梯口的香味隨着一個上菜的女子一路飄過來,那是個典型的南方水鄉女子,穿着藍印花衣,身姿透着纖細、柔弱的.美。藍色衣角驚鴻一瞥,勾起人對上個時代江南女子的所有美麗想象。藍印花布,江南最普通的布料,卻貫穿了舊式江南女孩的一生美麗的情結。

⑧想起唐詩裏的江南,九歲時採桑葉於其中捉蝴蝶於其中的江南,想起一個詩人的表妹身穿窈窕的藍印花布衣裳,上身是短短的小襖,大腳口的七分褲,連褲也是藍色印花嬌俏樣子,想起她衣襟上彆着一枝梅花采桑葉的美好樣子。在歷史的世界裏邀遊,有些陳舊、隱祕和檀香古色的朦朧。自己也就入畫了,只有背景無意義地歇在白紙裏呻吟。我的畫板支着,白紙裏還有白紙。

⑨地上的落葉堆積,其實哪裏的落葉到了秋天還不是一樣?卻依然固執地拾起一枚端詳,有幾抹蕭瑟的暗黃,葉脈滄桑地深紅着。丟入河中,不見一絲漣漪,卻驀然看到一個婆娑的樹影早已端坐水中。

⑩ 有些思想不能停滯,懷古傷今過於沉淪也是一種疾病。繼續走出去,窄窄的街道是那樣的幽深,沙燈樣式的古燈沉默地看着川流的人羣。嘈雜的世界裏,我用心去傾聽青石板上發出的自己的腳步聲。

傍晚,轉程去杭州的時候去烏鎮站買票,車票居然售空,下一班要等上3個小時。苦笑頹然,想起修貞觀山門兩旁掛着一副楹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人世間的事情,本就瞬息萬變。

來來去去,都只是一種漂泊的旅程,而追尋的盡頭,只是一種文化的縮影。這是一個夢——一個必須親自抵達才能感知才能無憾的夢。這個夢是我愛着並深深眷戀着的,但是必須離開,離開也許是思念和記憶中的一種最美的樣子。

1:作者在烏鎮都看到了什麼?請分點概括。(3分)

2:文章以時間爲線索,在空間中穿行,時空結合,錯落有致。請按照提示填空(3分)

時間的變化:( ) → ( ) → ( )

遊鎮的蹤跡:( ) → ( ) → ( )

3:閱讀第(8)自然段,說說作者在烏鎮都夢到了什麼?文題有哪幾層含義?(3分)

4:以下兩題任選其一,說說你的看法。(3分)

(1)第六段中的“曼妙之處”指什麼?

(2)第二段中的“恢宏響亮”一詞用得好不好?說明理由。

5:“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色彩。”烏鎮在作者眼中、心中都有一種獨特的味道。請將作者由本文傳達的思想概括出來。(3分)

參考答案:

1: (1)依然泛着古樸氣息的矛盾故居

(2)展示着傳統韻味也張羅着現代商品的“林家鋪子”

(3)保留尚完全的小巷和弄堂中看到的曼妙風景

2:清晨 中午 傍晚 茅盾故居 林家鋪子 小巷和弄堂中

3:第一問:(1)夢到(想到)唐詩裏的江南,九歲時採桑葉於其中捉蝴蝶於其中的江南。(2)夢到(想到)一個詩人的表妹的裝扮。(3)在歷史的世界裏遨遊。(4)自己入畫

第二問:(1)在烏鎮夢到了江南 (2)到烏鎮參觀是自己的一個夢

4:(1)“曼妙之處”指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具體指還不見腐朽之氣的古樓雕花欄木,漂着落葉的烏鎮河水、漁船等;人物之景指勤勞的水鄉兒女;編草鞋的、繡花的,以及紡紗的婆婆等。

(2)“恢宏響亮”用得好。因爲有人越多,對茅盾先生的瞭解越多,感念懷想越多,茅盾先生因而更爲人們所瞭解熟知,自然聲明愈發響亮、恢宏。或:用得不好,“主人的影像”可以顯示得模糊搖曳,但不能顯示得“恢宏響亮”,顯然搭配不當,應改。 (言之有理即可)

5:來來去去,都只是一種漂泊的旅程,而追尋的盡頭,只是一種文化的縮影。這是一個夢——一個必須親自抵達才能感知才能無憾的夢。這個夢是我愛着並深深眷戀着的,但是必須離開,離開也許是思念和記憶中的一種最美的樣子。

標籤:烏鎮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