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壬辰寒食》閱讀理解答案及解析

壬辰寒食

《壬辰寒食》閱讀理解答案及解析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請概括本詩中詩人抒發的情感。(4分)

(2)聯繫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5分)

參考答案

(1)(共3 分)本詩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或思念死去的親人)的心情(1分)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漁樵爲生的願望(或做官的不快、抑鬱)(1分),以及感慨人生易逝的無奈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

答題情況:錯得較多的是答思鄉之情;三種情感一般只能答到一種。

(2)(共4分)雪隱喻了白髮(1分)。朱隱喻青春的容顏(或紅潤的面容、年輕的'面容),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着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傷之情(1分)。

答題情況:很少同學能答到色彩對比

【解析】

王安石雖然是大有作爲之人,但他同樣有山林之思,並非一味追求進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爲了養家孝親,並非樂意官場,汲汲富貴。由於臨川家中(現江西臨川區)無田園以託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幾十口人賴其官祿,他根本就沒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詩歌中,就表達了收功無路去無田的無奈,既然人間未有歸耕處,他只得竊食窮城、任職地方,但這並非他的本願,在《壬辰寒食》這首詩中就表達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寧(現南京市江寧縣)掃墓時寫下此詩。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損之)曾爲江寧通判。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卒於官,葬於江寧牛首山(今江寧縣南)。爲父親和長兄王安仁掃墓,不覺悲思萬縷,淚若江潮,白髮先出,朱顏早凋,因而發出了軒冕不足樂、終欲老漁樵的感慨。大概是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歷受到觸動,引發了他潛藏於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爲生的意願。然而他也只能借詩抒懷,不能付諸於實際。詩人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抒發了自己省墓時沉痛的心情以及變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歸隱的願望.語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註釋】 [1]寒食:節令名,在農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說客思如春風裏的柳條之多。客思:他鄉之思.思:思緒,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地,因以爲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4]巾:頭巾;雪:白髮。 [5]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6]軒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7]老:終老。漁樵:漁人和樵夫,指代隱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