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靜閱讀答案

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是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靜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靜閱讀答案

靜閱讀答案1

豐富的安靜

周國平

我發現,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我喜歡過安靜的日子。

當然,安靜不是靜止,不是封閉,如井中的死水。我剛離開學校的時候,被分配到一個邊遠的山區,生活平靜而又單調。日子彷彿停止了,不像是一條河,更像是一口井。

後來,時代突然改變,人們的日子如同解凍的江河,又在陽光下的大地上縱橫交錯了。我也像是一條積壓了太多的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牀裏奔騰起伏,把我的成年歲月變成了一條動盪不寧的急流。

而現在,我又重歸於平靜了。不過,這是跌宕之後的平靜。在經歷了許多衝撞和曲折之後,我的生命之河彷彿來到一處開闊的谷地,匯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經流連於阿爾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雲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藍的神祕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轉,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靜如鏡。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靜。

每天,我在家裏讀書和寫作,外面各種熱鬧的圈子和聚會都與我無關。我和妻子兒女一起品嚐着普通的人間親情,外面各種尋歡作樂的場所和玩意兒也都和我無關。我對這樣過日子很滿意。因爲我的心境也是安靜的。

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脹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爲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

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

托爾斯泰如此自述:“隨着年歲增長,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了。”人們或許會把這解釋爲衰老的徵兆,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即使在老年時,托爾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齡人,甚至比許多年輕人更充滿生命力。毋寧說,惟有強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發展。

現在我覺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爲擁有了外界虛名的誘惑。豐富,是因爲擁有了內存精神世界的寶藏。

泰戈爾曾說:“外在世界的運動無窮無盡,證明了其中沒有我們可以達到的目標,目標只能在別處,即在精神的內在世界裏。在那裏,我們最爲深切地渴望的,乃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寧。在那裏,我們遇見我們的上帝。”他接着說明:“上帝就是靈魂永遠在休息的情愛。”他所說的情愛是廣義的,指創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愛心,而這一切都超於世俗的爭鬥,處在永久和平之中。這種境界,正是豐富的安靜之極致。

我並不完全排斥熱鬧,熱鬧也是可以是有內容的。但是,熱鬧總歸是外部活動的特徵。而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爲其動力,沒有一種精神價值爲其目標,那麼,不管表面上多麼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對一切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裏面空無一物。”

1.綜觀全文,作者喜歡的“安靜”是怎樣的?試分條加以概括。(4分)

2.根據要求,回答問題。(8分)

(1)請結合文意,簡要闡釋“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牀裏奔騰起伏,把我的成年歲月變成了一條動盪不寧的急流”的含義。(4分)

(2)說明“湖中的水仍在流轉,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靜如鏡”的哲理內涵。(4分)

3.文中分別引用托爾斯泰和莎士比亞的話語,他們各自闡發了怎樣的觀點?請結合文章,簡要回答。(6分)

4.作者認爲“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對此你有何看法或體悟。(4分)

答案:

1.(1)心境是安靜的,生命是精神化的;

(2)安靜是豐富的:有創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愛心,超越於俗世的爭鬥,處在永久和平之中。(每點2分)

2.(1)由於時代鉅變,我的內心躁動和不安,(2分)使我成年後的生活也變得動盪而不寧靜。(2分)

(2)運動是無時無處不在的,(2分)內在的深邃,是表面上平靜的必要條件。(2分)

3.托爾斯泰:人應使自己的生命從追求物質朝追求精神的方向發展。(3分)

莎士比亞名言:表面上轟轟烈烈有聲有色的生命仍然是貧乏和空虛的,只有擁有精神追求和精神價值,生命才豐富和實在。(3分)

4.(扣住“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言之成理即可。)

靜閱讀答案2

在安靜中盛享人生的清涼

馬德

①無慾的生命是安靜的。

②我見過一匹馬在槽櫪之間的靜立,也見過一頭雄獅在草原上靜臥,甚至是一隻鳥.從一根斜枝撲棱棱飛到另一根斜枝上,呈現出的,都是博大的安靜。

③一切外在的物質形成,如槽櫪之間的草料,草原之上的獵物,斜枝之外的飛蟲,在安靜生命的眼中,像風中的浮雲。一個安靜的生命捨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譬如榮譽、恩寵、權勢、奢靡、繁華,他們因爲捨得,所以淡泊,所以安靜,他們無意去抵制塵世的枯燥與貧乏,只是想靜享內心的蓬勃與豐富。

④夏目的晚上,我曹經長久地觀察過壁虎,這些小小的傢伙,在捕食之前最好的隱匿,就是藏身於寂靜裏。牆壁是靜的,昏暗的燈光是靜的,撲向燈光的蛾子的飛翔是靜的,壁虎蟄伏的身子也是靜的,那是一幅優美素淡的夏夜圖。只是壁虎四足上潛藏着一點殺機,爲整幅畫添了一絲殘忍,也添了一些心疼。也正因爲這樣,我沒有看到過真正安靜的壁虎。

⑤安靜的姿態是美的。蹲坐的雲岡石窟裏的慈祥的大佛,敦煌壁畫裏衣袂飄舉的飛天,一棵虯枝盤旋的古樹,兩片拱土而出的新芽,庭院裏曬太陽的老人,柴扉前倚門含羞的女子,這些姿態要麼已看破紅塵,要麼正純淨無邪,恰是因爲這些,它(他、她)或平和、寧靜、恬淡、寵辱不動,或純真、靈動、潔淨、不沾染一塵世俗,於是便呈現給這個世界最美的姿態。

⑥真正的安靜,來自內心。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於深山,還是隱沒在古剎,都無法安靜下來。正如一棵樹,紅塵中極細的風,物質世界極小的雨,都會引起一樹枝柯的宕動、迷亂,不論這棵樹是置身在庭院,還是獨立於荒野。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爲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⑦有一天,我去拜會一位遭受了命運挫折的老人。他正端坐在沙發深處,沒有看書.沒有寫書法,只是端坐在那裏,甚至都感覺不到他作過任何的思考。我和先生攀談着,一些陳年往事逐漸勾起了老人6寺回憶。當他談到差一點被反動派毆打致死這一段時,語速平緩從容.臉上平靜得沒有一絲的波瀾。這種平靜,不是來自歲月的老練和世故,而是來自命運磨難後的超然與豁達。下午的陽光斜照進來,地板上、四壁上,橫豎都是窗框投射下的沉重的影子。空氣中,一個安靜生命的內核在浮沉中發出金屬的脆響。

⑧這不由使我想起小時候,一個有月亮的晚上,父親坐在山樑上吹笛子。一川的溪水,在月光下蕩着清幽的光,遠山黑黢黢的,村莊黑黢黢的,父親的笛聲婉轉、曠遠、悠揚。那一晚,山是安靜的。水是安靜的,村莊是安靜的。

⑨我想說的是,只有在自然的身上,我們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靜。

1.文章第②段寫馬、雄獅、鳥,第⑤段寫石佛、飛天、古樹、新芽、老人、女子,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2.“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結合全文,說說“枝柯…‘根系”在文中的含義。(6分)

枝柯的含義:

根系的含義:

3.結合原文,回答下面問題。(6分)

(1)爲什麼作者說:“我沒有看到過真正安靜的壁虎?”

(2)怎樣理解第⑦段中“一個安靜生命的內核在浮沉中發出金屬的脆響”這句話?

4.意境是情景融合而成的,好的詩歌散文常常以意境取勝。試從意境的角度賞析第⑧自然段。(6分)

【參考答案】

1.第②段中的材料是爲了說明“無慾的生命是安靜的”,而第⑤段中的材料則爲了說明“安靜的姿態是美的”。

(每點2分,共4分。大意正確即可。)

2.枝柯比喻一顆躁動的心,紅塵中極細的風,物質世界極小的雨,都會引起一樹枝柯的宕動、迷亂,無法真正安靜下來。根系比喻一顆安靜的心,深藏在地下,不爲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枝柯”和“根系”的解釋分別爲3分,共6分。大意正確即可。)

3.(1)在作者看來,無慾的生命纔是安靜的,他們捨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譬如榮譽、恩寵、權勢、奢糜、繁華等。而壁虎因爲食物而潛藏殺機,雖然蟄伏的身子是靜的,但是內心因爲慾望而不得安靜,所以說沒有“真正安靜的壁虎”。

(“蟄伏的身子是靜”“爲食物而潛藏殺機”“無慾的生命纔是安靜的”等關鍵內容各1分,共3分。大意正確即可。)

(2)遭受命運磨難和人生滄桑後的老人在談論痛苦往事時面容平靜,語速平緩,這種從容、平靜來自磨難後的超然與豁達。具有強烈的打動人心的人格魅力。

(“超然豁達”“經歷磨難”“打動人心”等關鍵內容各1分,共3分。大意正確即可。)

4.清幽的月光下,是汩汩流淌的溪水,是黑黢黢的遠山和村莊,是父親婉轉、曠遠、悠揚的笛聲。面對此情此景,人心似乎受到洗滌和淨化,遠離了塵世的紛擾和喧囂,才真正體會到 “只有在自然身上,我們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靜”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景物描述2分,“洗滌和淨化”或“遠離紛擾和喧囂”等內容2分,“只有在自然身上,我們才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靜”2分,共6分。大意正確即可。)

靜閱讀答案3

靜寂的園子

巴金

(1)沒有聽見房東家的狗的聲音。現在園子裏非常靜。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開着。陽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樹上,給那些綠葉塗上金黃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擡起眼睛就知道頭上是晴空萬里。

(2)忽然我聽見洋鐵瓦溝上有鈴子響聲,擡起頭,看見兩隻松鼠正從瓦上溜下來,這兩隻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樂。它們的絨線球似的大尾巴,它們的可愛的小黑眼睛,它們頸項上的小鈴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索性不轉睛地望着窗外。但是它們跑了兩三轉,又從藤蘿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間就消失了,依舊把這個靜寂的園子留給我。

(3)我剛剛埋下頭,又聽見小鳥的叫聲。我再看,桂樹枝上立着一隻青灰色的白頭小鳥,昂起頭得意地歌唱。屋頂的電燈線上,還有一對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講話。我不瞭解這樣的語言。但是我在鳥聲裏聽出了一種安閒的快樂。它們要告訴我的一定是它們的喜悅的感情。可惜我不能回答它們。我把手一揮,它們就飛走了。.留給我一個園子的靜寂。不過我知道它們過一陣又會回來的。

(4)現在我覺得我是這個園子裏唯一的生物了。我坐在書桌前俯下頭寫字,沒有一點聲音來打擾我。我正可以把整個心放在紙上。但是我漸漸地煩躁起來。這靜寂像一隻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我感到呼吸不暢快了。這是不自然的靜寂。這是一種災禍的預兆,就像暴雨到來前那種沉悶靜止的空氣一樣。

(5)我似乎在等待什麼東西。我有一種不安定的感覺,我不能夠靜下心來。我一定是在等待什麼東西。我在等待空襲警報;或者我在等待房東家的狗吠聲,這就是說,預行警報已經解除,不會有空襲警報響起來,我用不着準備聽見淒厲的汽笛聲(空襲警報)就鎖門出去。近半月來晴天有警報差不多成了常例。

(6)可是我的等待並沒有結果。小鳥回來後又走了;松鼠們也來過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頂,我不知道它們消失在什麼地方。從我看不見的正面樓房屋頂上送過來一陣咶咶的烏鴉叫。

(7)我寫到上面的一段,空襲警報就響了。我的等待果然沒有落空。這時我覺得空氣在動了。我聽見巷外大街上汽車的叫聲。我又聽見飛機的發動機聲,這大概是民航機飛出去躲警報。有時我們的驅逐機也會在這種時候排隊飛出,等着攻擊敵機。我不能寫了,便鎖上園門,匆匆地走到外面去。

(8)在城門口經過一陣可怕的擁擠後,我終於到了郊外。在那裏耽擱了兩個多鐘頭。警報解除後,我回來,開啟鎖,推開園門,迎面撲來的仍然是一個園子的靜寂。

(9)我回到書桌前面,在繼續執筆前看看窗外。樹上,地上,滿個園子都是陽光。牆角一叢觀音竹微微地飄動它們的尖葉。一隻大蒼蠅帶着嗡嗡聲從開着的窗飛進房來,在我的頭上盤旋。一兩隻烏鴉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叫。一隻黃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間飛舞。忽然一陣奇怪的聲音在對面屋瓦上響起來,又是那兩隻松鼠從高牆沿着洋鐵滴水管溜下來。它們跑到那個支援松樹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腳邊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欄杆下,在那裏追逐了一回,又沿着木架跑上松枝,隱在松葉後面了。

(10)狗的聲音還是聽不見。我向右側着身子去看那條沒有陽光的窄小過道。房東家的小門緊緊地閉着。大概這家人大清早就到城外躲警報去了,現在還不曾回來。那條肥壯的黃狗一定也跟着他們疏散了,否則會有狗抓門的聲音送進我的耳裏來。

(11)我又坐在窗前寫了這許多字。還是隻有烏鴉和小鳥的叫聲陪伴我。蒼蠅的嗡嗡聲早已寂滅了。現在在屋角又響起了老鼠啃東西的聲音。都是響一回又靜一回的,在這個受着轟炸威脅的城市裏我感到了寂寞。

(12)然而像一把刀要劃破萬里晴空似的,嘹亮的機聲突然響起來。這是我們自己的飛機。聲音多麼雄壯,它掃除了這個園子的靜寂。我要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揹負着金色陽光在藍空裏閃耀的灰色大蜻蜓。那是多麼美麗的景象。

1940年10月11日在昆明

(選自《龍虎狗》,有刪節)

1.在這個受着轟炸威脅的城市裏我感到了寂寞,作者爲什麼會感到寂寞?(4分)

2.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寫園子的靜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尾處讚美掃除了這個園子的靜寂的機聲多麼雄壯,這樣寫是否矛盾?爲什麼?(6分)

3.文章反覆描寫松鼠、小鳥等有什麼作用?試作簡要分析。(5分)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與其說本文寫的是我居住的園子,不如說是我內心的園子。我內心情感的變化既是園子帶給我的,又反映了我對戰爭的關切和思考。

B.文章先後幾處寫到房東家的狗,作者以此作爲貫穿全篇的一條線索;我在等待房東家的狗吠聲,是希望狗吠聲能打破眼前的靜寂,給園子帶來一些生氣。

C.第(7)段中說我的等待果然沒有落空,一方面是空襲警報的響起在預料之中,一方面又表明我欣喜地等到了我們自己的飛機起來攻擊敵機。

D.文章結尾處情緒的突變,體現了我對民族、對未來的信心,激勵了作者自己,也激勵了更多抗戰中的國人。

E.本文以細膩質樸的筆觸描寫了戰亂中最尋常的一段生活,充滿抒情色彩,總體給人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感覺。

參考答案:

1.答題要點:①轟炸的威脅使園子和城市變得靜寂而清冷,令人感到寂寞;②城市籠罩着戰爭陰影,威脅日復一日,暗含作者對戰爭前景的擔憂。(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答題要點:①表達作者對溫馨安寧的生活環境的喜愛和珍惜,對威脅和平安寧生活的戰爭以及發動戰爭的入侵者的厭惡和憤恨。②不矛盾。因爲它們是和平的守護者,只有痛擊入侵者才能帶來作者所期盼的永久的和平安寧。(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

3.答題要點:①用松鼠頸項上鈴子的響聲、小鳥的叫聲來反襯園子的靜寂;②寫松鼠的追逐取樂、小鳥得意的歌唱烘托園子的溫馨安寧氣氛,與警報響起後的擁擠和紛亂形成對比。(意思對即可,第①點2分,第②點3分)

4.B C(B項,把幾次提到的房東家的狗看作本文的線索不妥;我等待狗吠聲,是希望預行警報及早解除。C項,表明我看到我們自己的飛機起來攻擊敵機的欣喜,這樣理解牽強)

靜閱讀答案4

樹欲靜而風不止

心 遠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縣(今安徽濉溪)人。作爲西晉時的文學家、哲學家與音樂家,其詩其文其人,歷代多有評說。或曰:詩“含其潤”“多俊語”“實開晉人之先”;或曰:文亦“情真語真”“奇麗超逸,覽之躍然而醒”;或曰:“嵇康性不偶俗”“至是非邪正,絕不含糊恇怯”云云,亦不勝枚舉。不過,我讀其作品及傳時,最爲驚歎之處卻是他的安靜!當然,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安靜了。

那是一種充滿着詩意的安靜:“輕車迅邁,息彼長林。春木載榮,布葉垂陰。習習穀風,吹我素琴……”多麼靜謐的春天!多麼澄澈的心境!“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多麼清雋的氛圍!多麼蕭散的的神情!即便是蒙冤入獄後的絕命之作《幽憤詩》裏,也沒有忘記表達自己“志在守樸,養素全真”以及“與世無營,神氣晏如”的本志。

那是一種蘊涵着哲理的安靜:且不說《養生論》的“清虛靜泰,少私寡慾”,也不說《釋私論》的“氣靜神虛”“體亮心達”;便是令人震撼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中,一樣透示着“遊心於寂莫,以無爲爲貴”的老子之旨。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嵇康呢?真可謂是心如止水,淡如明月。“竹林七賢”之一的玉戎便感慨說:“和嵇康相處二十年,從未見過他喜悅或惱怒的表情。”“心寂情泯”,靜氣迎人,二十年如一日,該是何等的“靜篤”!素日裏,他所心儀的生活不是“抱琴行吟、弋釣草野”,便是在竹林裏和友人一道飲酒做詩,超然自適。總之,一派清靜雅潔,玄思玄智的名士風範!可是,他卻又不同於一般的名士。他尚有蘊藏於內的慎獨和責任,及至“剛腸疾惡”。他最孤寂時,確乎還有一種大海一樣的表面洶涌而底裏晏定的動中之靜!山濤便曾說過:“嵇叔夜的樣子,高峻如孤鬆昂然獨立。”實際上,在嵇康心目中青蔥獨立的山鬆一直是靜定的象徵。正如他的詩句吧:“遙望山上鬆,隆谷鬱青蔥。”

只可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因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與古時舊說相反對”又因其堅決不仕,與舉薦他的山濤絕交,將自己與“今之賢能”公然對立;還因其好友呂安被其兄誣陷入獄後,仍然義不負心而牽連入獄;再加之權臣鍾會乘機進讒,一代英才竟至被殺。

然而,面臨死亡,嵇康從容,安詳,在刑場上神色不變,並索琴彈奏《廣陵散》。曲終且說:“袁孝尼曾請求學習這支琴曲,我因珍愛一直沒有教他,《廣陵散》從今以後絕傳了!”那一刻,一定是絕調回響,清氣環繞吧!

近讀牟宗三先生所著《玄理與才性》一節,讀至“王弼、嵇康、向秀、郭象,皆極高之哲學心靈也。嵇康被害,司馬昭之罪大矣”時,仍不覺得有哀哉、痛惜之感。可是轉念又想:嵇康的素雅與獨立千古的安靜,不也是爲歷史及後人留下的永恆嗎?當着他的心性“虛一而靜”的那個早晨,或者晚上,一個偉大的生命已經誕生了。

(選自《中外文摘》)

1.下列對文字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5分)

A.文章題目“樹欲靜而風不止”採用的是比喻命題法,既扼要地概括了本文的主旨,又形象生動地表明瞭作者對嵇康的評價。

B.從全文內容來看,“樹欲靜”喻嵇康骨子裏想清靜無爲,而“風不止”則比喻司馬氏政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嵇康的逼迫。

C.文字開頭第一段先簡介嵇康,並概述歷史對他的評說,再道出自己對他的評價。這樣寫只是爲了彰顯作者觀點與衆不同。

D.這篇傳奇既概述了嵇康的籍貫及其一生的主要經歷,還獨到地抓住嵇康的特徵進行詳細的評說,這是人物傳記的傳統寫法。

E.從全文看,一代英才嵇康落得個被殺的悲劇下場,有權臣進讒,昏君當道等社會原因,

但本質上還是個人過於狂傲。

2.第一段說嵇康的安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安靜”,結合全文,簡析此話的含義。(6分)

3.請簡要分析本篇傳記的寫作特色。(6分)

4.文末,作者既痛惜似乎又有點“慶幸”,作者痛惜的是什麼?“慶幸”的又是什麼?請結合文字對作者的想法進行評析。(8分)

【答案】

2.①深受老莊哲學之影響,清靜無爲。②不爲名利所誘,不願和統治者合作。③不懼權貴,孤高傲然,遺世獨立。

3.①善於捕捉人物某一特性進行評述。②引用、描述、議論、抒情融於一體。③語

言練達而又不乏生動與激情。

4.文末“痛惜”一代英才不爲世所容;“慶幸”一代英才的孤傲;慎獨”安靜”之精神流傳千古。

【解析】

1.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及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爲E級。A項對題目的分析符合文意。B項具體闡釋題中兩個比喻的含義,也符合文意。C項對首段層次及內容的概括,是正確的,但對其作用和意圖的分析錯誤。 這樣寫不是要“彰顯觀點與衆不同”,而主要是引出自己的觀點。D項錯在對文體及寫法的判定。本文是散文,而非傳奇。詳評人物特徵也並非“人物傳記的傳統寫法”。 E項,嵇康的悲劇主要是社會原因造成的,而非“個人性格狂傲”。

2.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點,能力層次爲B,側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3.此題考查傳記的寫作特色。

4.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考點,能力層次爲F,側重“探究”能力的考查。這是一道探究題。答題之前,先對作品有充分的瞭解和準確的把握。面對一篇陌生的文學作品,要善於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白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認識和把握。具體答題時,還要切忌脫離文字,想當然地去套用鑑賞術語,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談或不着邊際的任意羅列,更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貶。本題可以從客觀與主觀兩方面去思考。

靜閱讀答案5

女孩子嶽珉年紀約十四歲左右,有一張營養不良的小小白臉,正在後樓屋頂曬臺上,望到一個從城裏不知誰處飄來的脫線風箏,在頭上高空裏斜斜的溜過去。身後樓梯有小小聲音,一個男小孩子手腳齊用的爬着樓梯,“小姨,小姨,婆婆睡了,我上來一會兒好不好?”女孩便走過去,把小孩援上曬樓。

日頭十分溫暖,景象極其沉靜,兩個人一句話不說,望了一會天上,又望了一會河水。

他們是逃難來的,母親,大嫂,姐姐,姐姐的兒子五歲大的北生。胡胡塗塗坐了十四天小小篷船,船到了這裏以後,應當換輪船了,一打聽各處,才知道武昌城還被圍着,過上海或過南京的船車全已不能開行。

到此地以後,一家人就找尋了一間屋子權且居住下來,打發隨來的兵士過宜昌,去信給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個武昌軍部的軍事代表。哥哥也是個北京軍官,二哥在上海教書。幾個人住此已經有四十天了。母親原是一個多病的人,身體原來就很壞,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壞了。

“爲什麼這樣清靜?”女孩嶽珉心裏想着。過一會,從裏邊有桃花樹的小庵堂裏,出來了一個小尼姑,手上提了一個籃子,越過大坪向河邊走來。這小尼姑走到河邊,慢慢的捲起衣袖,各處望了一會,又望了一陣天上的風箏,才從容不迫的,從提籃裏取出一大束青菜,一一的拿到流水裏亂搖亂擺。因此一來,河水便發亮的滑動不止。小尼姑把菜洗好了,又用一段木杵,搗衣裳,搗了幾下,又把它放在水中去拖擺幾下,於是再提起來用力搗着。小尼姑在水邊玩厭了,便提了籃子,走回去了。

小尼姑走後,女孩嶽珉望到河中水面上,有幾片菜葉浮着,想起這小尼姑的快樂,想起河裏的水,遠處的花,天上的雲,以及屋裏母親的病,這女孩子,不知不覺又有點寂寞起來了。

她記起了早上喜鵲,在曬樓上叫了許久,心想每天這時候送信的都來送信,不如下去看看,抱着北生下樓。到房裏去時,看到躺在牀上的母親,靜靜的如一個死人,很柔弱很安靜的呼吸着,又瘦又狹的臉上,爲一種疲勞憂愁所籠罩。母親像是醒過一會兒了,一聽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睜開了眼睛。

女孩嶽珉說:“媽,媽,天氣好極了,曬樓上望到對河那小庵堂裏桃花,今天已全開了。”

病人不說什麼,想到剛纔咳出的血,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好一點嗎?”

“好了好了,不要緊的。珉珉我作了個好夢,夢到我們已經上了船,三等艙里人擠得不成樣子。”其實這夢還是病人捏造的。

望到母親同蠟做成一樣的臉,女孩就勉強笑着,“我昨晚當真夢到大船,還夢到三毛老表來接我們,今早上喜鵲叫了半天,爸爸莫非已動身了!”

“今天不來明天應來了!”

兩人故意這樣樂觀的說着,互相哄着對面那一個人。

姐姐同嫂嫂,從城北卜課回來了,兩人正在天井裏悄悄的說着話。女孩嶽珉便站到房門邊去,裝成快樂的聲音:“姐姐,大嫂,先前有一個風箏斷了線,線頭搭在瓦上曳過去,隔壁那個婦人,用竹竿撈不着,打破了許多瓦,真好笑!”

女孩嶽珉拉了姐姐往廚房那邊走去,低聲的說:“姐姐,看樣子,媽又吐了!” 姐姐說:“怎麼辦?北京應當來信了!”小孩走過姐姐身邊來,把兩隻手圍抱着他母親,“娘,娘,大婆又咯咯的吐了,她收到枕頭下!”病人在房裏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進去了。

“看呀,看呀,快來看呀,一個一塊瓦的大風箏跑了,快來,快來,就在頭上,我們捉它!”北生拍着手叫着。

女孩嶽珉擡起來了頭,果然從天井裏可以望到一個高高的風箏,如同一個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氣,偏偏斜斜的滑過去,隱隱約約還看到一截白線,很長的在空中搖擺。

裏修正着自己在白日裏的思維。在靜靜的夜裏,醒着的夢比入睡的夢更加充滿着誘惑,醒着的夢比白天的真實更能切入肌膚。在夜裏想象着將要達到的目標,會讓自己充滿着奮掙的力量。在夜裏思念着遠方的佳人,那份思戀定會變得更加充滿柔情而富有詩意。在夜裏細細回味回放曾經的痛苦,那份痛定能讓人痛徹心扉……這時的夜色,成爲了生活的凹凸鏡,放大着渲染着所有的心思。這時夜色裏的黑,就像汩汩流淌的音樂,成爲所有情節所有畫面的背景,而又總是那樣恰到好處又那樣煸情,讓甜的甜到深處,讓苦的苦到骨髓,讓樂的樂到天堂,讓悲的悲到地獄……

⑦夜色是這般的充滿着寧和,是這樣的充滿着睿智和真實,又是這樣富有着神祕與詩意。於是我總是習慣於途經一天的勞頓奔波之後,在靜靜的夜色裏,燃起一盞桔黃色的檯燈,泡上一杯淡淡的綠茶,開啟案上精緻的電腦,開始獨自享受着夜色。有時是在寫作,有時在聽一段古典的音樂,有時是在呆呆地看着窗外斑駁的街燈,無論在做什麼,我都是那樣充實而寧和,這無邊的夜色,就像自己知心的愛人,接納着我所有的缺點,又慰貼着我的心靈,放縱着我的思緒。

⑧夜深了,我幸福地靜擁着屬於自己的夜色。

1、細讀第⑥節,注意劃線句,想一想:爲什麼說“醒着的夢”更具誘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語言含蓄生動,請自擇一個角度,就下面句子的表情達意進行賞析。

①夜色緩緩拂面而來,就像慈祥的祖母,輕輕滑過自己沾滿灰塵染盡風霜的眸子,在心底說,孩子,該回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一夜突然感到夜晚好漫長,那一夜我腦中浮現着五彩繽紛的境像,那一夜,我突然明白,夜裏,即使沒有入睡,同樣是可以做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文中語句,說說你從文中讀到了一個怎樣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不是也曾像“我”一樣喜歡過“清晨”,或者“黃昏、月夜、藍天、雲彩、細雨……”?寫出來並談談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醒着的夢”指生活目標、生活理想,透過自身的奮鬥、進取,實現夢想觸手可及,而不像“入睡後的夢”那樣虛幻遙遠。

2、①運用擬人和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白天奮力打拼的疲倦,而“夜色”以溫馨柔和、安寧平靜,包容與安撫作者的內心,突出了作者對“夜色”的喜愛。②連用三個“那一夜”構成排比,整齊有致而又鮮明地表現了“我”對難得走出山外的機會的珍惜,對山外的好奇與嚮往,突出了“我”興奮、急切的心情。

3、經常“在夜裏想象着將要達到的目標,讓自己充滿奮進的力量”,可見“我”是一個充實忙碌、爲理想而奮鬥的人;經常“認真思索,對自己在白天所做的事進行正確的總結,併產生全新的認識”,可見“我”是一個善於反思自我、克服困難、從而不斷進步的人。

4、要點:①有一定的描寫,句子整齊、優美、流暢。②能寫出喜歡的理由,即特點,如“清晨:令人抖擻精神,催人奮進;黃昏:讓人艱苦打拼過後安寧地收穫”等。

(意思對即可)

靜閱讀答案8

華老師已經是胃癌晚期,透過兩次大手術和六期化療,她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她自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

她是省師範大學的教授,幾十年來,從她手中畢業的學生成千上萬,有的成了相當級別的領導,有的當上了上市公司的老總,有的移居國外發展。她的許多學生在得知地重病在身的消息後,從全國各地和國外回來看地,見到這麼多學生,知道他們都很記掛地,她也着實感動過。

但說過、哭過之後,沒學生在場的時候,她臉上時常顯露出些許的失望。這一點沒有逃過女兒小倩的眼睛。小倩輕輕湊近媽媽的耳邊說:“媽媽,你有什麼心事,說給女兒聽好不好?只要能辦到的,再難我也會努力去完成媽媽的心願。媽媽,我可是你的親生女兒。”小倩看着媽媽有些憔悴的臉龐,話沒說完,眼睛裏已經有淚溢出。

“傻丫頭,媽媽這一輩子知足了,有你爸爸的愛,有你這個懂事的女兒疼我,有那麼多學生惦記着我,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媽媽努力擡起一隻手,去給女兒擦眼淚。小倩雙手抓住媽媽那隻擡起的有些蒼白的手,緊緊地、緊緊地攥着。

有一天,媽媽打着吊針,輕聲長嘆了一口氣。小倩趕緊握住媽媽另一隻沒打針的手說:“媽媽,你心裏有話,還是說出來吧。”

媽媽示意小倩把牀搖起來了些,小倩重新握緊了媽媽的手。

“我心裏老是想,我教了這幾十年書,帶了這麼多學生,雖然事業都發展得不錯,可仔細想想,沒一個還在幹教育專業的,包括你在內。想起這事,我心裏就有點不舒服。是我的人生觀有問題,還是你們學生的人生觀出了問題,我教書育人,教育我的學生也教書育人,應該是沒有錯呀。可我帶了這麼多學教育的學生,沒一個幹我這行的,我懷疑,這是不是我的一種失敗。”

“媽媽,你想多了,不管你的學生現在在幹什麼,當官也好,做事業也好,只要有出息,只要沒人進監獄,就算你的成功。”

“媽媽,既然你這樣說,我想好了,我辭職不在機關幹了,我去考教師資格證,我要去教學,幹你的老本行。”

“你真的這麼想?”媽媽好像一下子有了精神,聲調也提高了不小。

小倩使動點了下頭,媽媽臉上浮現出了笑容,母女倆的目光對視着,繼而都笑了。小倩心裏想,好久沒有看到過媽媽的笑容了。

小倩忙向校友羣和同學羣裏發了個微信,說明了媽媽的情況,讓大家幫忙尋找有沒有還在教育系統裏的媽媽的學生。可幾天後,有人提供的幾個線索都被否決了。她從網絡上搜尋,什麼情況也沒搜尋到,看着媽媽越來越虛弱的身體,小倩不免有些失望。

大概是半個月後的一天,有人敲病房的門。小倩去開門,一個農民打扮的中年人站在門口,膽怯地小聲問:“華者師是住在這個病房裏嗎?”

“你是?”

“我是她的學生張小柱,我現在的名字叫張育仁。”

“張小柱?你是貴州安順的那個同學張小柱?”

“華老師,是我,您還記得我?“那中年男人進來一下子跪在了病牀前。“怎麼不記得?你的普通話說得不好,同學們都笑話你。雖然你在班上學習不是最好的,但你學習則苦,從來沒有曠過課,掛過科。小柱,快,快起來。”華老師努力想坐起來,但一直沒有成功。

小錢說:“媽,你身體太虛弱了,還是躺着吧。”

小柱起來,坐在病房邊拉着華老師的手說:“華老師,我可能是您的學生中,最沒出息的一個。”

“你現在從事什麼職業?生活上有問題嗎?”“老師,我畢業後就回了老家的大山裏教書,我現在是我們家鄉一所希望中學的校長。”“真的?太好了。”

華老師眼睛裏閃出了光芒,她示意女兒,自己要坐起來說話。

“華老師,得知您得了重病,我想我一定要來看看您。我上學時向您借過兩次錢,我一定要親手還給您。”

“那點錢,不值得一提了。”

“華老師,我給您帶來了兩個禮物,這是我的全國優秀老師證書,這是我二十多年來寫下的《教學心得》,想請您指點後出版。”

“太好了,小柱,不,育仁,我爲有你這麼一個好學生,感到高興和自豪。我答應你,你的書稿我會認真看的。”

這一刻,華老師像打了強心劑,聲調高了,說話也有了底氣。最重要的是,她的臉上浮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最後的這段日子,華老師過得很舒心,她身心的痛苦好像一下子減輕了許多,嘴裏有時還哼上了歌曲。

創造出奪佔婁山關、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輝煌戰績,在危急關擊力挽狂瀾於既倒。

③一個人的靜氣從哪裏來?他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自己

不斷地去歷練和積累。航天英雄楊利偉,在航天飛行的整個過程中,心率始終在70次左右,

絕對稱得上心如止水。在飛船裏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電腦鍵盤,難度之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萬衆矚目、全球媒體關注的情況下,要保證200多次各種各樣的操作實現零失誤.時

於常人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楊利偉做到了,並且完成得如平時練一樣鎮定從容。

載譽歸來時,面對記者他吐露真情:經過十幾年如一日不厭其煩的刻苦訓練,不斷積累經驗,

普通人也能完成這樣的操作。的確,培養靜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個過程就如鐵杵磨針一

樣充滿了艱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驚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心裏沒底,也就是沒有駕馭大

事的能力和本領。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書籍就是精神食糧,透過讀書,我們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長才幹,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學的人,事業越開闊,頭腦越冷靜。還要善養正氣。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氣要靠正氣來支撐。只有正氣在身,才能淡泊名利,無欲則剛,才能不爲進退滋擾,做到寵辱不驚。

⑤我們正處在戰略機遇期,各種問題和矛盾錯綜複雜,各級領導幹部都有一定的壓力和緊迫感。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迪要“每臨大事有靜氣”,保持輕鬆的心態和冷靜的頭腦,做到舉重若輕。這樣才能擔重任而不急,臨危難而不亂,科學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處理好大事。

24.文章的中心論點是__ _ (2分)

25.第②段主要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答:

26.第④段畫線句子中的“很大程度上”五個字是否可以去掉?請說明理由。(2分)

答:

27.作者認爲怎樣才能培養靜氣?試概括文章內容,分條作答。(3分)

答:

1、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2、作者用這一事例來證明“靜氣”的作用。謝安正是因爲有“靜氣”,也就是擁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麇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氣度,也就是“能沉得住氣”,才取得了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的大捷。

3、結構分析:第一段提出問題。作者先引用名人(翁同和)名言(“每臨大事有靜氣”)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有靜氣)。第二段分析問題。列舉兩個事例來證明論點。例一:謝安靠“靜氣”贏得淝水之戰。例二:毛澤東靠“”贏得國共之爭。第三、四段解決問題。作者進一步探究如何培養“靜氣”。其中第三段並列舉楊利偉的事例來證明培養“靜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充滿了艱辛和耐心的歷練。第四段則先從反面證明要培養“靜氣”需要博學和開闊的視野,後從正面證明要培養“靜氣”還需善養正氣。

4、文章第3段主要運用了【舉事例】的論證方法,論證了“培養靜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個過程就如‘鐵杵磨針’一樣充滿了艱辛和耐心的歷練。”的觀點。

5、根據本文提出的觀點,有兩點:一是要博學和開闊的視野。這就需要我們好學勤學,努力開拓視野。二要善養正氣。這就需要我們發揚正氣,摒棄邪氣,需要我們加強修養。

靜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後面的題目。

安靜的位置

周國平

今日的商業時代,文化似乎必須成爲一種熱鬧。媒體擔起了指導公衆讀書的職責,暢銷書推出一輪又一輪,書目不斷在變,不變的是全國熱心讀者同一時期彷彿全在讀相同的書。這些年來,學術界總有一、兩個當紅的熱門話題,話題不斷在變,不變的是不同題庫的學者同一時期彷彿全在研究相同的課題。我不懷疑仍有認真的研究者,但更多的卻只是憑着新聞記者式的嗅覺和喉嚨,用以代替學者的眼光和頭腦,正是他們的起鬨把任何學術問題都變成了熱門話題,亦即變成了過眼煙雲的新聞。

在這個熱鬧的世界上,我不屬於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我也不是現在有些人很喜歡標榜的所謂另類,因爲這個名稱也太熱鬧,使我想起了集市上的叫賣聲。那麼,我根本不屬於這個熱鬧的世界嗎?可是,我決不是一個出世者。對此我只能這樣解釋:不管世界多麼熱鬧,熱鬧永遠只佔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裏有着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這就好像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着;並且我相信,海其實正在以另一種方式與我們在交流。

1.作者所說的“文化似乎必須成爲一種熱鬧”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相關內容加以概括。(4分)

答:

2.結合全文,分析畫線句子的含義。(5分)

答:

3.從全文來看,作者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1.媒體炒作暢銷書,讓全國讀者只熱衷讀某一種書;學術界推熱點話題,而沒有深入的思考與研究。

2.世界是豐富的,美好的,(1分)多數人喜歡以一些大衆化的方式熱鬧地生活着,而熱鬧之外還有更爲廣闊有價值的世界,(2分)作者希望能在那樣的世界裏安靜地思考自己的生活。(2分)

3.對比的手法,(2分)如自己的安靜生活觀與一般人的熱鬧生活觀對比,熱鬧的世俗世界與更爲廣泛的安靜的有價值的世界的對比。(2分)生動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安靜平和的生活態度的肯定,和對喧囂繁雜的生活的否定。(2分)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這種熱鬧體現在這些方面:媒體擔起了指導公衆讀書的職責,暢銷書推出一輪又一輪,書目不斷在變,不變的是全國熱心讀者同一時期彷彿全在讀相同的書。這些年來,學術界總有一、兩個當紅的熱門話題,話題不斷在變,不變的是不同學科的學者同一時期彷彿全在研究相同的課題。要將這個長句子提煉概括出主要內容,即是:媒體炒作暢銷書,讓全國讀者只熱衷讀某一種書;學術界推熱點話題,而沒有深入的思考與研究。

靜閱讀答案12

閱讀課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

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着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1.下面的句子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把序號填在括號內。

A.遺憾,內疚

B.迫切

C.誠懇

D.體諒,安慰

(1)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

(2)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

(3)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

(4)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

2.聽着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想到了什麼?用“_____”在文中畫出來,並回答問題。

皮鞋匠看到的第一幅畫面是月亮剛______________,海面上______________,此時的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畫面是月亮______________,天空中出現了______________,此時的音樂氣勢逐漸增強,曲調出現了波折;第三幅畫面是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的音樂高昂、激越,節奏越來越快。

參考答案:

1.(1)B (2)A (3)D (4)C

2.他好像面對着大海……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 灑滿了銀光 越升越高 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颳起了大風 捲起了巨浪 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靜閱讀答案13

夜幕降臨了,山林裏靜悄悄。這時候野鼠出來覓食了;貓頭鷹躲在樹幹上,圓睜着大眼,左顧右盼,在尋找野鼠的蹤跡。

貓頭鷹那副長相真怪:長着一副貓的臉盤,眼睛老是(張睜)得大大的,像兩個玻璃球嵌在臉上,連那黑褐色的羽毛(班 斑)紋也有點(象 像)貓,因此人們叫它“飛貓”或“貓王鳥”。但它不是貓,只有看那柔軟的兩隻翅膀,那銳利而靈活的兩隻爪,才能(辨 辯)出它是鳥。

貓頭鷹是鼠的天敵。當它看到野鼠在田野東蹦西跳偷吃果實時,就拍打翅膀向下飛撲(pǔ pū),幾(jī jǐ)乎沒有一點聲響,就到了野鼠的頭頂,野鼠剛驚覺(juéjiào),已被利爪(zhuǎzhǎo)逮(dài

dǎi)住。貓頭鷹連咬帶啃,很快就把它吞食掉了。

1.劃掉文章裏4個括號中用得不對的字。

2.劃掉文章中5個括號中不正確讀音。

3.根據下列解釋,在文中找出恰當的詞,寫在括號裏。

①左看看,右看看。( )

②行動時留下的痕跡。( )

4.用“______”畫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5.短文描寫了貓頭鷹身體的5個部位,請按照樣子再寫出4個。

例:臉盤:一副貓的臉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劃去:張 班 象 辯

2.劃去:pǔ jǐjiàozhuǎdài

3.左顧右盼 蹤跡

4.貓頭鷹是鼠的天敵。

5.“略”

靜閱讀答案14

談靜

朱光潛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比方路邊有一棵蒼松,你只覺得可以砍來造船;我覺得可以讓人納涼;他也許說它很宜於入畫,或者說它是高風亮節的象徵。反應不同,都由於感受力有強有弱。

世間天才之所以爲天才,固然由於具有偉大的創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比方詩人和美術家,你見不到的東西他能見到,你聞不到的東西他能聞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請伯牙向他彈琴,他也只聯想到棉匠彈棉花。感受也可以說是“領略”,不過領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能處處領略到趣味的人決不至於岑寂,也決不至於煩悶。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一種絕美的境界。姑且閉目一思索,然後假想這半畝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這首詩比擬人生苦樂多麼愜當!一般人的生活幹燥,只是因爲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雲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略得的趣味。

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於天資,一半也由於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條定律說:兩物不能同時並存於同一空間。這個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說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爲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心境愈空靈,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我還可以進一步說,心界愈空靈,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習靜並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禪。靜與閒也不同。許多閒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閒。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懂得這一句詩,就懂得我所謂靜趣。

(選自朱光潛《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刪改)

閱讀題

1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 答題卡相應題號後的括號內)

A.一個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見到“美”與“和”,天賦的高低具有決定作用。

B.感受是一種被動的過程,也就是領略,它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C.一個人陷入岑寂和煩悶之中,往往是由於他的心境不夠空靈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決定了有人認爲蒼松宜於入畫,有人認爲蒼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題目爲“談靜”,但最後一段才寫到靜,請簡要說明全文的思路。(6分)

17.作者所說的“靜趣”的含義是什麼?爲什麼說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靜趣”了?(6分)

答案

15、【答案】C

【解析】A.“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並不能說“天賦的高低具有決定作用”。B.將“感受”與“領略”兩概念對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說是‘領略’,不過領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並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

16、【答案】(1)先由人生樂趣談起,提出人生樂趣一半來自於感受;

(2)再闡述感受力有強有弱,感受力強,能“處處領略”,就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3)最後闡明領略趣味要“靜”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

思路1:從(由)…寫到(引出)…,然後…,最後…,從而揭示(體現)…

思路2:引題——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爲線索,選取了那些材料來表現主旨。

思路4:作者構思文章的思路:時間、地點、邏輯[並列、遞進(層層深入)、正反對照]、情感變化等。

17、【答案】(1)“靜趣”是指心界空靈(或擺脫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獲得無窮妙悟。

(2)作者心界空靈,由眼前的蒼蠅而悠然遐想,悟得萬物平等真諦,泯滅了益蟲、害蟲的功利觀念,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蒼蠅的自在情態,由此而獲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闡述的 “靜趣”。

【解析】理解詞句的含義。它包括三層次意思: ①表層意義,即字面意義。 ②句內意義,即句子的語境意義(臨時意義)。 ③句外意義(言外之意、深層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產生的意義。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達效果,領悟句子蘊含的哲理,談談對關鍵句子的認識。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應注意的問題:①不要人爲地“拔高”;②要學會多角度理解。

靜閱讀答案15

安靜的閱讀

①當讀書變得嘈嘈雜雜,這樣的閱讀是有問題的;當深度閱讀近乎成爲一種奢侈品,這個時代是有問題的。

②回想起來,我的青少年時光有10年是伴隨着浩劫年代度過的,即使是在那個文化短缺、讀書無用之風瀰漫盛行的荒唐時代,沒有任何號召,更談不上什麼強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依然是削尖腦袋挖空心思地找書看,哪怕是沒頭沒尾不知書名爲何的殘書破書也照樣如飢似渴地傳看;回想起來,我們那時候只要找到可看之書,立即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廢寢忘食起來,時光倒錯、昏天黑地是常態,無論平日裏如何淘氣,到了那個時刻就只剩下兩個字兒:安靜。

③安靜之美其實何止於閱讀。仔細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嘗不是豐富的安靜?只是這又談何容易。莎士比亞曾經對那種張揚的生命狀態發出過這樣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裏面空無一物”。擺脫了塵世間虛名浮利的誘惑纔有可能靜得下來,而擁有了心靈與情感的寶藏纔可謂之豐富。歩入這樣的境界需要人生的歷煉和閱讀的滋養;而這種滋養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靜的閱讀。閱讀本質上就是個人最爲私密的行爲之一,如同飲食男女,他人無可替代。當你開啟一本本不同的書籍,就如同進入了一座座不同的城堡,遠離塵世間的喧譁與躁動,安靜下來你就是這些城堡中的君主,外人無法進入,惟有書中的人物供你調遣、書中的聲音供你傾聽、書中的思想任你評判,一頁一世界、一書一宇宙。有了這樣的安靜,才能獨享這份書香。

④閱讀本質上還是一次次的邂逅、一次次(A)的交鋒和一次次的(B)的對話。安靜下來開啟一本書,千年的先賢怪才、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與你不期而遇,你可以與之竊竊私語,脣槍舌劍也無妨;安靜下來開啟一本書,春光撲面、秋風撩人、山色湖光、人間百態,閒庭信歩、好不逍遙;安靜下來開啟一本書,頭腦風暴、靈魂盪滌、情感唏噓、紛至沓來。如此往復循環,每當你合上一本書,你就不再是開卷時的你自己,如同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也不能兩次開啟同一本書。

⑤安靜的閱讀首先是一種狀態。這樣的狀態與讀什麼無關,所謂“開卷有益”、所謂“博覽羣書”、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與安靜的閱讀從來都不是矛盾的對立;這樣的狀態與閱讀的工具和媒介無關,無論是紙介還是數媒,無論是整體還是碎片。讀總比不讀好,讀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讀好。

⑥安靜的閱讀更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的抵達自然需要時間,一旦抵達了,讀什麼、如何讀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什麼當快讀、什麼當慢讀?什麼可不讀、什麼必須讀?諸如此類的問號屆時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

⑦會有這樣的未來嗎?人類的文明不再需要透過閱讀去延續和傳承,人類的智慧不再需要透過閱讀去積累與豐富,如果真有如此時刻,那也一定是人類生生不息的閱讀所換來,而在那一刻來臨之前,閱讀不死,安靜的閱讀永存。

⑧靜下來、讀進去,快樂與幸福長相隨。

1.本文開頭是如何引題的?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2分)

答:

2.③段揭示了安靜閱讀的重要性,其“重要性”的意思是:安靜閱讀使人 ,

進而。(2分)

3.根據文意,在④畫線句子加點的“交鋒”“對話”前各加一個恰當的詞語。

A 。B。

4.以②段爲例,說明記敘在議論文中的作用。(2分)

答:

5.從全文看,“安靜的閱讀”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二是。(2分)

參考答案:

1.(2分)(答對一點即可)①由問題引出論題,具有針對性。②從反面現象說起,引起關注。

2.(2分)(意思貼近即可)①獲得最大的滋養。②步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3.(2分)如:A思想(激烈)B心靈(深度)

4.(2分)(圍繞一個方面舉例作答即可)①事實論據,使論述更充分、觀點更具說服力。②採用現身說法同,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

5.(2分)靜下心讀讀得進去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