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靜》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於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靜》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靜》閱讀答案

《靜》閱讀答案1

①我們是在夜裏到達日內瓦的,正下着雨。拂曉前,雨停了。雨後初霽,空氣變得分外清新。我們推開陽臺門,秋晨的涼意撲面而來,使人陶然欲醉。由湖上升起的乳白色的霧靄,瀰漫在大街小巷上。旭日雖然還是朦朦朧朧的,卻已經朝氣勃勃地在霧中放着光。溼潤的晨雉輕輕地拂弄着盤繞在陽臺柱子上的野葡萄血紅的葉子。我們盥漱過後,匆匆穿好衣服,走出了旅社,由於昨晚沉沉地睡了一覺,精神抖擻,準備去作盡情的暢遊。

②上帝又賜予了我們一個美麗的早晨,我的旅伴對我說,你發現沒有,我們每到一地,第二天總是風和日麗?千萬別抽菸,只吃牛奶和蔬菜。以空氣爲生,隨日出而起,這會使我們神清氣爽!不消多久,不但醫生,連詩人都會這麼說的別抽菸,千萬別抽,我們就可體驗到那種久已生疏了的感覺,感覺到潔淨,感覺到青春的活力。

③可是日內瓦在哪裏?有片刻工夫,我們茫然地停下來。遠處的一切,都被輕紗一般亮晃晃的霧覆蓋着。只有街梢那邊的馬路已沐浴在霞光下,好似黃金鑄成的。於是我們快步朝着被我們誤認爲是浮光耀金的馬路走去。

④初陽已透過霧靄,照暖了闃無一人的堤岸,眼前的一切無不光瑩四射。然而山谷、日內瓦湖和遠處的薩瓦山脈依然在吐出料峭的寒氣。我們走到湖堤上,不由得驚喜交集地站住了腳,每當人們突然看到無涯無際的海洋、湖泊,或者從高山之巔俯視山谷時,都會情不自禁地產生這種叉驚又喜的感覺。薩瓦山消融在亮晃晃的晨嵐之中。在陽光下難以辨清,只有定睛望去,方能看到山脊好似一條細細的金線,迤邐於半空之中,這時你纔會感覺到那邊綿亙着重巒疊嶂。近處,在寬廣的山谷內,在涼颼颼的、潤溼而又清新的霧氣中,橫着蔚藍、清澈、深邃的日內瓦湖。湖還在沉睡,簇擁在市口的斜帆小艇也還在沉睡。它們就像張開了灰色羽翼的巨鳥,在清晨的寂靜中還無力拍翅高飛。兩三隻海鷗緊貼着湖水悠閒地翱翔着,冷不丁其中的一隻,忽地從我們身旁掠過,朝街上飛去。我們立即轉過身去望着它,只見它猛地又轉過身子飛了回來,想必是被它所不習慣的街景嚇壞了朝暾初上之際有海鷗飛進城來,住在這個城市裏的居民該有多幸福呀!

⑤我們急欲進入羣山的'懷抱,泛舟湖上,航向遠處的什麼地方然而霧還沒有散,我們只得信步往市區走去,在酒店裏買了酒和乾酪,欣賞着纖塵不染的親切的街道和靜悄悄的金黃色的花園中關麗如畫的楊樹和法國梧桐。

⑥碼頭旁,遊艇和船伕都在陽光下打着瞌睡。在藍盈盈的清澈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湖底的砂礫、木樁和船骸。這完全像是個夏日的早晨,只有主宰着透明的空氣的那種靜謐,告訴人們現在已是晚秋。霧已經消散得無影無蹤,順着山谷,極目湖面望去,可以看得異乎尋常的遠。我們迫不及待地脫掉上衣,捲起袖子,拿起了槳。碼頭落在船後了,離我們越來越遠。離我們越來越遠的還有在陽光下光華熠熠的市區、湖濱和公園前面波光粼粼,耀得我們眼睛都花了,船側的湖水越來越深,越來越沉,也越來越透明。把槳插入水中,感覺水的彈性,望着從槳下飛濺出來的水珠,真是一大樂事。我回過頭去,看到了我旅伴那升起紅暈的臉龐,看到了無拘無束地、寧靜地盪漾在坡度緩坦的羣山中間浩瀚的碧波,看到了漫山遍野正在轉黃的樹林和葡萄園,以及掩映其間的一幢幢別墅。有一刻間,我們停住了槳,周遭頓時靜了下來,靜得那麼深邃。我們閉上眼睛,久久地諦聽着,什麼聲音也沒有,只有船劃破水面時,湖水流過船側發出的一成不變的汩汩聲。甚至單憑這汩汩的水聲也可猜出湖水多麼潔淨,多麼清澈。

⑦我把槳提出水面,連汩汩的水聲也漸漸消失。從槳上滴下一顆水珠,然後又是一顆太陽照得我們的臉越來越熱就在這時,一陣悠揚的鐘聲,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飄至我們耳際,這是深山中某處的一口孤鍾。它離我們那麼遠,有時我們只能隱隱約約聽到它的聲音。

⑧由深山中隱隱傳至我們耳際的鐘聲溫柔而又純淨,閉目坐在船上,側耳傾聽着這鐘聲,享受着太陽照在我們臉上的暖意和從水上升起的輕柔的涼意,是何等的甜蜜,舒適。

⑨我們不慌不忙地划着槳,諦聽着正在消失的鐘聲,談論着我們去薩瓦省的旅行,商量我們在哪些地方可以逗留多少時間,可我們的心卻不由自主地離開話題,時時刻刻在向望着幸福。我們以前所從未見到過的自然景色的美,以及藝術的美和宗教的美,不論是哪裏的,都激起我們朝氣蓬勃的渴求,渴求我們的生活也能昇華到這種美的高度,用出自內心的歡樂來充實這種美,並同人們一起分享我們的歡樂。

11.請簡要梳理文章的思路。(4分)

12.第①段畫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6分)

13.第⑥⑦兩段作者是如何表現靜的?請簡要分析。(6分)

14.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遊覽日內瓦,但作者爲什麼以靜爲題?請結合文字,加以探究。(8分)

參考答案

11.文章以作者的行蹤爲線索,(1分)先寫了夜裏來到日內瓦,第二天早上起身去暢遊;(1分)接着寫晨霧中的山谷、日內瓦湖和遠處的薩瓦山脈之景;(1分)最後寫泛舟於日內瓦湖上的所見所聞所感。(1分)

12.畫線句交代了秋雨初停,空氣清新,涼意撲面,令人陶醉的景象;(2分)襯托出作者欣喜的心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引出下文出去暢遊的行動;而瀰漫的霧靄也爲下文寫霧中的景色作了鋪墊。(4分)

13.作者採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靜。(2分)正面描寫:遊艇和船伕都打着瞌睡;清澈見底的湖水和靜謐的空氣;寧靜地盪漾在羣山中間浩瀚的碧波。(2分)側面描寫:主要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用遙遠的鐘聲來襯托環境的靜。(2分)

14.①靜是日內瓦山水景色的整體特點,也是這裏的景物給作者留下的整體印象。②靜是一種安寧、祥和,是作者要追求的生活狀態。③日內瓦山水的靜,使作者遠離了都市的喧囂,澄淨了作者的心靈。④靜的美景,激起了作者對美的渴求,並願用內心的歡樂來充實這種美。(每點2分,言之有理即可)

《靜》閱讀答案2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比方路邊一棵蒼松,你只覺得可以砍來造船;我覺得可以讓人納涼;他也許說很宜於入畫,或者說是高風亮節的象徵。反應不同,都由於感受力有強有弱。

世間天才之所以爲天才,固然由於具有偉大的創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比方詩人和美術家,你見不到的東西他能見到,你聞不到的東西他能聞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請伯牙向他彈琴,他也只聯想到彈棉花。感受也可以說是“領略”,不過領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能處處領略到趣味的人決不至於岑寂,也決不至於煩悶。“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一種絕美的境界。姑且閉目一思索,假想這半畝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這首詩比擬人生苦樂多麼愜當!一般人的生活幹燥,只是因爲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雲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略得的趣味。

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於天資,一半也由於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條定律說:兩物不能同時並存於同一空間。這個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說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爲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心境愈空靈,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還可以進一步說,心界愈空靈,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習靜並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禪。靜與閒也不同。許多閒人不必都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閒。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懂得這一句詩,便懂得我所謂靜趣了。

(選自來光潛《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刪改)

1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答題卡相應題號後的括號內)

A.一個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見到“美”與“和”,天賦的高低具有決定作用。

B.感受是一種被動的過程,也就是領略,它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C.一個人陷入岑寂和煩悶之中,往往是由於他的心境不夠空靈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決定了有人認爲蒼松宜於入畫,有人認爲蒼松可以造船。

【答案】C

【解析】A.“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並不能說“天賦的高低具有決定作用”。B.將“感受”與“領略”兩概念對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說是‘領略’,不過領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並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

16.文章題爲“談靜”,但最後一段才寫到“靜”,請簡要說明全文的思路。(6分)

【答案】(1)先由人生樂趣談起,提出人生樂趣一半來自於感受;

(2)再闡述感受力有強有弱,感受力強,能“處處領略”,就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

(3)最後闡明領略趣味要“靜”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

思路1:從(由)…寫到(引出)…,然後…,最後…,從而揭示(體現)…

思路2:引題——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爲線索,選取了那些材料來表現主旨。

思路4:作者構思文章的思路:時間、地點、邏輯[並列、遞進(層層深入)、正反對照]、情感變化等。

17.作者所說“靜趣”的含義是什麼?爲什麼說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靜趣”了?(6分)

【答案】(1)“靜趣”是指心界空靈(或擺脫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獲得無窮妙悟。

(2)作者心界空靈,由眼前的蒼蠅而悠然遐想,悟得萬物平等真諦,泯滅了益蟲、害蟲的功利觀念,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蒼蠅的自在情態,由此而獲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闡述的“靜趣”。

【解析】理解詞句的含義。它包括三層次意思:①表層意義,即字面意義。②句內意義,即句子的語境意義(臨時意義)。③句外意義(言外之意、深層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產生的意義。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達效果,領悟句子蘊含的哲理,談談對關鍵句子的認識。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應注意的問題:①不要人爲地“拔高”;②要學會多角度理解。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