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朗誦者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3.3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朗誦者讀後感(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朗誦者讀後感(精選3篇)

朗誦者讀後感1

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資訊、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爲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爲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朗讀者》的朗讀文字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的自創情詩;有 《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相比於文字,《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透過情感的紐帶聯繫不同時空的生命。

節目中第一個“人”是可見的朗讀嘉賓,針對不同的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爲“情感人”的一面。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

節目中第二個“人”是文字的作者,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透過文字的朗讀,觀衆也能透過文字與它的作者交流,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節目中第三個“人”是電視觀衆,每一段朗讀、每一個作品,都是以共鳴的情感爲切入點,讓朗讀嘉賓、文字和觀衆透過它連接在一起。節目中未見到第四個“人”,就是朗讀亭裏千千萬萬個真正參與的普通人,他們在朗讀亭裏大聲的朗讀,成爲了節目的延續。

董卿認爲朗讀應該屬於每一個人,《朗讀者》也發起了線上線下的活動讓節目走近生活,活動的'核心就是用朗讀的方式傳遞愛。在線上活動“爲TA讀”的展示中,現場記者被邀請上臺,朗讀他們寫給最愛人的一段話。一位記者讀給退休後正在轉變心態父親的話打動了董卿,董卿說她的父親退休後也經歷了很長一段調整期,從報社退休的他現在仍然每週堅持寫兩篇稿子寄給報社,如果採納了他就會特別高興。白巖鬆打趣說:“當面說出愛意很難,但用朗讀的方式就變得簡單,這也是《朗讀者》的又一個功能”。

董卿在採訪中曾回答過她爲什麼一定要做《朗讀者》的問題,她說幾乎在文藝綜藝領域裏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她需要改變,這是《朗讀者》誕生的偶然性。但從央視一系列的動作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朗讀者》的誕生又成爲一種必然。

朗誦者讀後感2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我認爲《朗讀者》是央視從《中國詩詞大會》之後打造的又一爆品。

邊看節目邊發朋友圈談了一點感觸,沒想到很多朋友留言有共鳴。此刻我從我的角度給各位朋友做一點分享。

董卿變得柔和起來

前幾年在看董卿主持節目的時候我就判斷董卿是一個控制型的女人。節目中不斷展現她的強勢,經常打斷嘉賓和評委的話,讓人覺得有些反感,之後就沒怎麼關注她,直到詩詞大會董卿的蕙質蘭心讓很多觀衆驚訝,這次《朗讀者》讓我對董卿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發現董卿變得柔和起來,無論主持還是表達讓人覺得很舒服。董卿作爲製作人及主持人,用一個個“遇見”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現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經歷。

這就是她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各種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別人交往,做事的時候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在很好表達自己的同時還讓別人舒服。

如何與人交往?我認識的李局有幾句經典的話在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下,與人合作要學會:

三把最管用的鑰匙:尊重、微笑、謝謝。

三個帶來:帶來快樂、帶來利益、帶來希望。

世界小姐張梓琳分享爲人母的故事

世界小姐張梓琳與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親角色的轉變,世界小姐帶給她的是驚喜,而作爲一位母親則是更多感性和感動。也正如她在節目中給孩子朗讀的《願你慢慢長大》:“願你被許多人愛,如果沒有就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夠睡到自然醒。”

許淵衝老爺子詮釋熱愛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許袁衝是源於《朗讀者》,老爺子今年已是96歲的高齡,每天卻工作到凌晨三四點。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他的名片上印着“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第一人”看完這個是不是覺得老爺子很狂?其實不然。

許淵衝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後",此言非虛。誠如錢鍾書先生所言:"足下譯著兼詩詞兩體制,英法兩語種,如十八般武藝之有雙槍將,左右開弓手矣!"迄今爲止,有哪一位外國學者能夠用中英文互譯?有哪一位中國學者用英法兩種外語翻譯過中國的詩詞?"

當老爺子和董卿聊起翻譯時,活力四射、兩眼發光、樂在其中。我想這就是愛好的最高境界,翻譯乃老爺子的真愛。他說自己有一個小目標,如果能活到100歲,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亞的著作翻譯完。老爺子都如此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擼起袖子加油幹呢?!

朗誦者讀後感3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爲很多人都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這段話,是董卿在央視將於2月18日晚開播的新節目《朗讀者》裏的一段自問自答。的確,現在有許多事情都已經是我們淡忘的了,比如寫信,比如讀詩,但是如今隨着《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推出,讓大家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久違之感,也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說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爲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透過文字的朗讀,觀衆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爲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爲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 《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衆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衆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記者發現,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與文化有關的綜藝節目就被網友形容爲了“清流”。這些節目裏沒有娛樂搞笑,卻並不嚴肅說教。除了《朗讀者》,還有一些文化類的綜藝節目,其實也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