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筆墨祭》閱讀練習及答案

筆墨祭

《筆墨祭》閱讀練習及答案

餘秋雨

①書法藝術在總體上是一種形式美,它與人品的關係曲折錯綜。許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卻有一副奇崛的筆墨,而沙場猛將的字跡倒未必有殺伐之氣。

②中國傳統文人面壁十年,博覽諸子,行跡萬里,宦海沉浮,文化人格的吐納幾乎是一個渾沌的祕儀,不可輕易窺探。即如秦檜、蔡京者之流,他們的文化人格遠比他們的政治人格曖昧,而當文化人格折射爲書法形式時,又會增加幾層別樣的雲靄。

③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趙孟,他的書法確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卻又嶙嶙峋峋地有着許多前人風範的沉澱。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說,見到一幅趙孟的墨跡,乍看全是趙孟,但仔細一看,這個過於純淨的趙孟就不可能是趙孟。趙孟學過二王,學過李北海,學過褚河南,沒有這些先師們的痕跡,趙孟只剩了一種字形,顯然是贗品。

④這個論斷着實高妙。像趙孟這麼複雜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結構匯聚和溶化的結果;已經匯聚、溶化成了一個卓然獨立的大家,竟還可以一一尋其脈絡,並在墨跡指認出來。這種現象,與人們平時談藝時津津樂道的“溶匯百家而了無痕跡”正好相悖。這裏,展露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特徵。

⑤“溶匯百家而了無痕跡”的情況也是有的,主要出現在早期創業者羣體中。如王羲之,曾悉心學習過衛夫人的書法,後來又追慕鍾繇和張芝,還揣摩過其他許多秦漢以來的碑跡。他自稱隸勝鍾而草遜張,終於融會貫通而攀上萬世矚目的書學峯巔。要在王羲之行書中一一辨認出他所師法過的前代書家痕跡,不太容易。但是,當高峯樹起之後,它也就成了後世書家不能不繼承的遺產。繼承者又成了高峯,遺產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疊的迷宮,使代代子孫既富足又惶恐,即便力求創新也擺脫不了遺傳的干係。蘇東坡算得敢於獨立創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綱卻一眼看破,說蘇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帶有晉賢風味的那一種。二王餘緒的遠代流注,連蘇東坡也逃不過。

⑥這就是可敬而可嘆的中國文化。不能說完全沒有獨立人格,但傳統的磁場緊緊地統攝着全盤,再強悍的文化個性也在前後牽連的網絡中層層損減。本該健全而響亮的文化人格越來越趨向於羣體性的互滲和耗散。互滲於空間便變成一種社會性的認同,互滲於時間便變成一種承傳性定勢。個體人格在這兩種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維艱。生命的發射多多少少屈從於羣體情性的薰染,剛直的靈魂被華麗的重擔漸漸壓彎。請看,僅僅是一枝毛筆,就負載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許無奈。

1、第②段中有“文化人格的吐納幾乎是一個渾沌的祕儀”一句,聯繫全文,“吐”“納”的具體含義各是什麼?(4分)

2、第④段開頭說:“這個論斷着實高妙。”其中“這個論斷”指的是什麼?(2分)

3、試對第⑤段的內容作一個簡要的概括。(2分)

4、下列對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文章中說的“中國文化”,不單指書法藝術,文章的觀點也適用於其他文化藝術。

B、書品與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關係是曲折錯綜的。

C、傅青主認爲,趙孟的書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澱着許多前人的風範。

D、末段說:“剛直的靈魂被華麗的重擔漸漸壓彎。”其中“華麗的重擔”這個比喻指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E、這篇文章,作者旨在說明:個性人格在社會和傳統的習慣勢力作用下,雖沒有完全消失,但要保留卻很艱難。

答案:

1、“吐”的含義是:吸收的基礎上形成個性、風格;“納”的含義是:吸收優秀的文化傳統。(解析:本題難度較大,需要從全文角度出發去答題。要找出哪些是例子,哪些是論述,然後根據論述歸納總結。每項1分)

2、過於純淨的趙孟就不可能是趙孟。(意思對即可得分。解析:“這個論斷”指代前文說的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的見解,只要略加歸納即可。)

3、書法家高峯迭起之後,(1分)子孫們力求創新也擺脫不了干係。(1分)(解析:這裏是考查歸納資訊的能力,本段中的一個主要意思是談書法的繼承與創新問題,重點是談創新難的問題,再根據原文的語意歸納。)

4、CE(解析:C項“但也沉澱着許多前人的風範”不是傅青主所認爲的;E項“個性人格”理解不對,文中的“個性人格”是指中國文化的個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