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1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爲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減之一分則嫌,素之一忽則嫌,黛之一忽則嫌。

在清水田裏時有一隻兩隻站着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裏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爲白鷺設計的鏡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的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閱讀題:

1.依次填入文中四個方框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A.黑白長短B.長白短黑C.長短白黑D.黑短白長

2.本文重點是讚美白鷺,爲何要在文中插入對白鷺、朱鷺、蒼鷺的描述?(不超過25個字)

3.文章第五小節寫白鷺站在小樹絕頂,人們猜測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這樣的猜測嗎?根據何在?爲什麼?(不超過50個字)

4.從全文看,白鷺的美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每個方面用兩個字概括,不少於6個字,不超過10個字,包括10個字)

5.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兩項是()

A.本文透過讚美白鷺,表現了作者愛尋常之美、愛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開頭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是從白鷺的外貌、形態特點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後又說白鷺是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寫出了白鷺易被人忽視的內在的、質樸的美,這樣由裏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文章第四小節運用了一連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鷺勻稱的體態和諧調的色彩。

E.文章倒數第二小節說歌未免太鏗鏘了,這是說其他鳥唱的歌太響亮了,作者藉此來反襯白鷺寧靜悠然的美

參考答案:

1.(2分)C

2.(2分)透過比較,形體適宜及其自然美的特點。

3.(2分)不同意。從文中可它真是望哨嗎的疑問中可看出。作者欣賞的就是白鷺這種沒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4.(2分)自然寧靜悠然勻稱和諧(能概括出意思類似的三個方面即可)

5.(2分)CE(提示:C應爲由表及裏,E泛指所有的歌,不僅指其他鳥唱的歌)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2

閱讀議論文《等》,回答後面小題。

①等,取“等待”之義。它既不主動求證,又不拒絕演繹;既讓過往莫名撓頭,又在現實面前坦然露臉:既輻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愛的月光。等,是詩一般的恣肆凝聚,哲學一樣的理性鋪陳。

②。春花等料峭過後的開放,秋葉等西風緊束之餘的飄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鍋,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豐稔期許;等而下之,等閒視之,等的是一份逍遙自在。等量齊觀,心存一顆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業操守。等,其實就是一種和中的積極態度,一種對世界對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③等是一種智慧。姜尚直鉤無餌垂釣渭水,等來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禮賢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詩心悱惻堅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馬相如最初的愛戀。這何嘗不是一種充分自信、甘於隱忍的智慧?

④等是一種境界。蘇武持節牧羊北海十九年,鬚髮皆白,只等歸漢,心純如雪;譚嗣同坐等殺頭,慷慨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以酬聖主、民心與變法;金嶽霖情篤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樑婦而忸怩,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轍,一等就是終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爲證,日月可鑑。

⑤當今社會,物慾橫行;當今時代,瞬息萬變。但總有云捲雲舒間的寵辱皆忘讓人去等候,總有花開花落時的去留無意讓人去期待。西方諺語道:“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我要停下來,等一等靈魂。”靈魂不開口,就讓我們一起“等一等”吧!

⑥等洪荒的曠遠詭祕,等原野的繽紛,等文學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規律,等萬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兩個人的愛情便可溼潤江南;等一等,一個人的寂寞便可開出花來;等一等,愛默生的自然世界便會呈現:“每個人都會成爲詩人,愛將成爲主宰,美將處處流露,人與自然將和諧相處。”

(原文有刪改)

29.這算文章採用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

30.請根據第②段內容,在橫線處補寫句子,使之與③④段的首句構成排比。

31.第③段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32.本文從正面論證了“等”的積極意義。有的“等”是積極的,但有的“等”則是消極的,面且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是不能等的。請你爲本文結尾補寫一段話,使文章的論證更全面嚴密。

【答案】

29.總分總

30.等是一種態度。

31.運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具體有力地論證了等是一種智慧,進而論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32.示例一:當然,這裏的“等”是積極的“等”,而不是消極的“等”。如果農民不去耕耘,而只是空等秋天的收穫,最後只能是兩手空空,所以,這裏的“等”是一種從容的態度。人生的智慧和對信念的堅守,但絕不是行動上的止步不前。示例二:但是,在我們的生命中,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容我們去等待。光陰似箭,時不我待,我們的學習、求知不能等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的愛老孝不能等待。

【解析】

29.試題分析:考查議論文的結構。議論文的文章結構較爲簡單,圍繞一個概念展開,主要的行文方式是總分總的結構,此文在總分總的結構中“分”的部分又是並列式的,注意結合文章進行具體的分析。此題爲總分總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內容。

30.試題分析:補寫分論點。也屬於仿句,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屬於同類事物,二是句子的結構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語氣要一致。有的還要求寫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辭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等是一種智慧”。句式結構爲“等是一種……”。此題要根據第②段內容來補寫,是第②段的觀點句,所以讀懂第②段的內容是作答的關鍵。

31.試題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以及作用是議論文常考的題型。解答此類題型,必須要結合文段的內容的來分析論證方法,然後根據文章的中心論點或者文段的分論點來分析作用即可。這裏運用舉例(事實)論證,生動具體地闡明段首句“等是一種智慧”的分論點。在答作用時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分論點或中心論點。論證方法就是爲證明分論點和中心論點服務的。

32.試題分析:屬於補寫。補寫語段或句子是綜合考點和能力的考查,這類題目一般要求“根據文章內容”補寫句子,要求所補寫的句子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此題要注意原文論述的是“等”的積極意義。而補寫的語句,要求辯證地談“等”,即題幹所說的“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是不能等的”,這個要求要理解好,否則就答反了。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3

生態美學

生態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隨着時代的發展,生態一詞涉及的範疇和內容也越來越廣,人們常愛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諧的、生機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來修飾。所謂生態美學,其實就是生態學和美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新學科。生態美學用審美的眼光審視人類與生活環境的關係,從審美的情感觀照出發來關懷現實人生,以人和自然環境關係的重構來掃蕩西方自啓蒙以來崇尚人是機器的觀念所產生的荒誕感。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諧統一的意義上,重新確立了人與自然相互一體的和諧關係,重新賦予自然萬物以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哲學的意義和價值。

生態美學是一種以揚棄與建設爲基本品性的美學形態,它突破了長期在美學領域居於主導地位的人類中心主義,轉向生態中心主義。在生態美學看來,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給人類的寶貴財富,人的職責就是愛護它,欣賞它,利用它,讓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綻放出來。大自然是人類生存之本,它自身處於一種協調狀態,其本身就是美的,只不過對於那些無審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狹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錢,卻看不到美。只有具有生態審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賞以形式的優美出現的春花秋月、蒼松翠柏、風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賞以崇高美形式出現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嶺、狂風暴雨等壯美景象,還能欣賞包含理性精神、體現人性真諦、展現人類思維和智慧的精神之美。只有具備這類審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動自覺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理性而有節制地改造自然,透過勞動實踐創造更進階的人化的自然美。

生態美學是一種關懷萬物生命存在的美學。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提醒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的規律來發展,人類應當維護生命自然的和諧狀態。莊子也認爲,美並不僅僅是人的專利,天下萬物都有自己的美,這種美就是萬物對自己生命本性的順應或伸張,簡稱適性爲美。莊子主張人要站在不同物種生命本性的立場,追求和維護天下萬物順應各自本性之美的共生共在,達到天人和諧,萬物共榮。

生態美學研究的核心是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生態審美關係。生態美學不同於過去的傳統美學,它擁有獨特的價值觀和價值立場。它認爲,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和實體作爲與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們的生命價值是均等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力是相同的。人類作爲衆多生命形式中的一種,並沒有凌駕於其它物種之上,可以對天地萬物任意宰割剝奪的特權。生態美學注重各種生命的關聯,並將生命視爲人與自然萬物共有的屬性,從生命間的普遍聯繫來強調對生命的肯定。它從自然與人共生共存的關係出發來探究美的內涵,提倡要順應自然,尊重每一個生命,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天地萬物。

1.下列有關生態美學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生態美學由生態學和美學結合而成,它用審美的眼光審視,用審美的情感觀照,重構了人與自然相互一體的和諧關係。

B.生態美學生態中心主義的建立,否定了西方自啓蒙以來崇尚的人是機器的觀念,突破了長期居於主導地位的人類中心主義。

C.生態美學認爲只要具備了生態審美能力,就能欣賞以優美形式和崇高形式出

現的自然美,並能透過勞動實踐創造出更人化的自然美。

D.生態美學獨特的價值觀和價值立場,表現爲它認爲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的價值和權力都是相同的,生命是人與自然萬物共有的屬性。

2.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們常用生態一詞來定義美好的事物,隨着時代的發展,生態旅遊、生態工程、生態農業、生態住宅、生態餐廳等詞語將陸續進入人們的生活。

B.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強調以人類爲中心,後者則強調人類要以愛護、欣賞和利用大自然爲自己的職責。

C.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和莊子就提出了對生命萬物本性的維護、順應和伸張,這開創了世界歷史上生態美學的先河。

D.生態美學與傳統美學是有區別的,它愛天地萬物,尊重每一個生命,而且注重各種生命的關聯;在探究美的內涵上,是從自然與人共生共存的關係出發的。

3.請從上述閱讀材料之外,任舉一例闡述莊子適性爲美的觀點。(3分)

答:

參考答案:

1.(3分)C(邏輯關係錯誤,原文爲只有具備了生態審美能力的人,才能,題幹偷換爲只要具備了生態審美能力,就能)

2.(3分)C(開創了世界歷史上生態美學的先河在原文無依據)

3.(3分)參考示例:莊子適性爲美觀點認爲,萬物都應順應自己生命的本性,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一文中,強調種樹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才能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這種順天致性的觀點,正與適性爲美的觀點相一致。(適性爲美觀點正確1分,舉例正確1分,闡述恰當1分)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4

郭原平,字長恭。稟至行,養親必以己力,傭賃以給供養。性甚巧,每爲人作工,取散夫價。主人設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餚味,唯食鹽飯而已。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於裏糴買,然後舉爨。

父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跨積寒暑,又未嘗睡臥。父亡,哭踊慟絕,數日方蘇。以爲奉終之義,情禮自畢,塋壙兇功,不欲假人。本雖巧而不解作墓,乃訪邑中有營墓者,助人運力,經時展勤,久乃閒練。又自賣十夫以供衆費,窀穸之事,儉而當禮。性無術學,因心自然。葬畢,詣所買主執役無懈,與諸奴分務,讓選取勞。主人不忍使,每遣之,原平服勤未嘗暫替。傭賃養母,有餘聚以自贖。既學構冢,尤善其事,每至吉歲,求者盈門。原平所起必自貧始,既取賤價,又以夫日助之。及父喪終,自起兩間小屋以爲祠堂,每至節歲,常於此數日中哀思,絕飲粥。父服除後,不復食肉。高陽許瑤之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之,不受。瑤之乃自往,日:令歲過寒,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賣物,裁求半價,邑人皆共識悉,現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要使微賤,然後取值。宅上種竹,夜有盜其筍者,原平遇見之,盜者奔走墜溝。原平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通,又採筍置籬外。鄰里慚傀,無復取者。

宋文帝崩,原平號慟,日食麥餅一枚,如此五日。人日:誰非王臣,何獨如此?原平泣而答日:吾家見異先朝,蒙褒讚之賞,不能報恩,私心感動耳。

(《南史·卷七十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稟至行,養親必以己力 稟:稟性,天性。

B.跨積寒暑,又未嘗睡臥 跨積寒暑:從冬到夏。

C.窀穸之事,儉而當禮 窀穸:墓穴。

D.吾家見異先朝 見異:看見怪異。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養親必以己力 ②傭賃以給供養

B.①則虛中竟日 ②白雁至則霜降

C.①本雖巧而不解作墓 ②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D.①既學構冢,尤善其事 ②既取賤價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以爲奉終之義,情禮自畢。

②經時展勤,久乃閒練。

③與諸奴分務,讓逸取勞。

④彼此相讓,要使微賤,然後取值。

譯文:

4.以下句子編爲四組,能夠表現郭原平講孝道的一項是 ( )

①原平所起必自貧始 ②原平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

③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菜者 ④父服除後,不復食肉

⑤日食麥餅一枚,如此五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5

聖壇

曹文軒

一九七七年秋,我北大畢業留校。

要上講壇了。半個月前,我還無動於衷,全不當回事。可是在上講壇的頭一天,我忽然緊張起來:也就是說,明天,我將開始教學生涯了。教師的責任感似乎與生俱來,不做教師,你一輩子感覺不到,而你只要一做教師,它就會自動跳出來抓住你的靈魂。晚上,我敲開一位先生的門,問:怎麼講課?他像修煉很深的禪師面對未悟的弟子,頭微微向上,少頃,說出四個字來:目中無人。我退出門外。

我記得我的第一次課就沒有失敗。下面安靜極了,我能清楚地聽見臺下動人的喘息聲,這全靠那四個字給我撐着。從那以後到現在,我一直信那四個字。我對“目中無人”似乎有所悟:目中無人非牛氣哄哄,非內荏而色厲,非蔑視,非倨傲,非輕浮,非盛氣凌人。無就是有,有卻是無。是一種境界吧?人格上的、精神上的、氣勢上的?是對學術觀點的誠實和對真理的自信吧?……此言似乎只可意會而不可細說。但有一點,似乎又是可以說的:所謂無人,就是沒有具體的人,而只有抽象的人——具體的人則無。因此緣故,即使只給二十人的一個班上一年課,在課堂上我也往往難記住一個具體的面孔。似無人,但恰恰是把聽課者看得很高的。

敢目中無人,卻不敢再掉以輕心。我很景仰一位先生,既爲他的人格又爲他的學識。然而我想像不出,就是這樣一位先生——一位憑他的學識,上課玩兒一樣的先生,卻在上課之前竟對明明認識的字一個個懷疑起來,然後像小學生一樣,去,把字音一一校對,標註。我敢說,他的這種心理,完全是因爲他對講壇的高度神聖感引起的。這件小事使我不禁對他又景仰三分。我喜歡這份嚴肅,這份認真。當然,我並不排斥“名士風度”。我很欽佩有人不用講稿,竟然雄辯滔滔,口若懸河,一瀉千里。我曾見過一位先生,他空着手從容不迫地走上講臺,然後從口袋裏摸索出一張缺了角的香菸殼來。那上面寫着提綱要領。他將它鋪在臺子上,用手抹平它,緊接着開講,竟三節課不夠他講的,並把一個個講得目瞪口呆,連連感慨:妙,妙!而我只能向其仰慕。我這人缺這份好腦子。我得老老實實地備課,然後一個一個字毫不含糊地全都寫在稿紙上。有時看樣子離開講稿了,但所云,卻幾乎無一句是講稿以外的突發靈感。我有數,像我這樣做教員,是很累的。可我笨伯一個,無奈何。時間一久,我退化了,離開講稿竟不能講話,一講,八成是語無倫次,不知其所云。

我何嘗不想來點名士風度,來一張香菸殼兒就侃它個三四個小時,好好瀟灑它一番?可我不敢。

講壇是聖潔的。我認識一位外系教員,此公平素浪漫成性,情之所至,撈衣捲袖,把衣領一一扯開,直露出白得讓人害臊的胸脯來,有時還口出一兩個髒字,以示感嘆,以助情緒。然而有一次我去聽他的課,卻見他將中山裝的風紀扣都扣得嚴嚴實實,一舉一動全在分寸上,表情冷峻、嚴肅得讓人難以置信。課後我跟他開心:何不帶一二感嘆詞耳?他一笑:“一走進教室,一望那講壇,我頓時有一種神聖感。在上面站了一輩子,我從沒說過一個髒字,並非有意,而是自然而然。”

我有同感。我高興起來,放浪形骸,並有許多頑童的淘氣和醜惡。然而,在臨上講臺前一刻,卻完全沉浸到一種莊嚴的情感之中,完全是“自然而然”。我不能有一點褻瀆的行爲,甚至苛刻地要求我的聽衆。生活中的嬉皮士,我無意管他,因爲人家也是一種活法。可在課堂上,我絕不容忍其混雜於我莊重的聽衆之中。(1)曾有那麼一位(我估計是社會上來偷聽的),穿着一件極短的短褲,一件極敞的汗衫,光着大腳丫,腳蹬一雙拖鞋,“叭嗒叭嗒”就來聽我講課,我像受了侮辱似的走過去:“對不起,請出去!”他大概從我的目光中看出什麼來了,便很聽話地提着書包出去了。後來我又從聽衆席上發現了他。他穿着很整潔,極穩重地坐着。我不禁朝他感激地點了點頭。

既爲聖壇,就得佈道。佔住講壇者,豈敢忘記佈道!既給知識,也給品質、人格、真誠和正義。(2)其實,沒有後者,一個人怕也是很難獲得多少知識的。再說,一個人即使學富五車,但全然無人之骨氣,又有何用?我們何必諱言佈道呢?別忘了佈道。當年的魯迅不敢忘,聞一多不敢忘,我們敢忘?

既佈道,佈道者自己就要有正氣。他應當堅決捍衛知識的純粹性。他應善惡分明。他只承認以自己的感受爲原則。他不能油滑,見風使舵,像捏麪糰一般把講稿隨政治風潮變來變去。(3)他給他的聽衆是一個助教,一個講師,一個教授的形象,也是一個人的形象。我走到教室門口,總覺得那講壇很遠,很高。我朝它走去,有一種攀登的感覺。我曾有過幻象:我被拋進一個巨大的空間裏了,就像走進一座深邃的教堂。我靜靜地站到講壇上,等待着鈴聲,宛如在聆聽那雄渾的令人靈魂顫索的鐘聲。我喜歡這種肅穆,這種淨化了的安寧。我曾多次體味到莫斯科大學一位教授先生的感覺:

“我走上講壇,我有一種上帝的教士的神聖感。”

也許有一天,我會厭倦北大的講壇,但至少現在還戀着。戀它一天,就會有一天的神聖感。

1. “聖壇”是什麼意思?題目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2. 請分別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提到的三位先生上課的事例。(每個事例不超過25個字)

3.閱讀下列句子,回答問題。

(1)“曾有那麼一位(我估計是社會上來偷聽的),穿着一件極短的短褲,一件極敞的汗衫,光着大腳丫,腳蹬一雙拖鞋,“叭嗒叭嗒”就來聽我講課。”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展現了人物的什麼個性特點?

(2)“其實,沒有後者,一個人怕也是很難獲得多少知識的。”這裏的“後者”指的是什麼?

4. “他給他的聽衆是一個助教,一個講師,一個教授的形象,也是一個人的形象。”請你聯繫上下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5. “目中無人”這一成語在文中是貶詞褒用。你認同老師這種上課態度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1.聖壇指講臺。

表達出作者對自己的教師職業充滿神聖感和責任感。

2.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上課前校對、標註字音;

一位先生憑一張香菸殼上的提綱就能在課堂上侃侃而談;

一位平素率性的外系教員一上課就冷峻嚴肅。

3.(1)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展現了人物不修篇幅,舉止粗俗的形象,表現出他對課堂和老師不夠尊重。

(2)指“品質、人格、真誠和正義”

4.“他”指老師,作爲老師,不僅只是傳授知識,他還應有具有人的優秀人格品質去教育影響學生,例如“真誠”、“正氣”、“善惡分明”、“骨氣”等。

5.示例:

認同。因爲這裏“目中無人”的意思是指老師對課堂極其專注,不受其他人的干擾和影響,堅持自己的學術和真理,我認爲這樣的老師能在課堂上教授更專業的知識,讓學生獲益良多。

不認同。因爲作者認爲“所謂無人,就是沒有具體的人,而只有抽象的人——具體的人則無。”我希望在我的課堂,老師能記住每個具體的學生,這樣才能和我們有更多的交流溝通。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6

閱讀下文,完成以下題目。

寧靜

(美)西格德·F.奧爾森

①時值拂曉之前,那是衆鳥還沒有開始啼鳴的一段沉靜。湖泊輕輕地喘息着,像是還在睡夢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將大地上所有的聲音都吸了進去。那是寧靜的時光——沒有吹動樹葉的風,沒有泛起波浪的水,沒有獸叫和鳥鳴。然而,我還是一如既往地傾聽,繃緊了所有的神經去聽——我也不知道聽什麼——只是試圖捕捉到當黑暗離去時那一瞬間的意義。

②孤身站在那裏,我感到充滿活力,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爲機警敏悟。一聲喊叫或一個舉動都會打破這短暫的靜謐。這是一段寧靜的時光,是與古老的節奏和時光的永恆、與湖泊的呼吸、與萬物緩慢的生長保持同步的時刻。在這裏能夠感受到宇宙,領悟到人與自然一體的真實含義。

③我曾經攀登過魯濱遜山的一座高峯,在那裏觀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蘇必利爾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當我到達光禿的山頂時,太陽正懸在地平線上,像一個燃燒的火球,準備落入山下的黃昏。山下更遙遠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裏,是我那個倒寫的V字形白帳篷。當夜色來臨之際,它顯得十分渺小。

④當我觀望和傾聽時,漸漸地意識到昆蟲緩慢沉穩的低鳴,透過蟲鳴可以聽到白喉帶鵐的啼叫和隱身鶇悅耳的歌聲。但是站在高山之巔,這一切都顯得遙遠而模糊,漸漸地它們相互交匯,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溫柔的聲音環繞於四周,那聲音是如此輕柔,彷彿還不及我的呼吸聲。

⑤眼下,太陽在山脊邊顫動。它充滿了活力,幾近流動,當我望着它落下時,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轉離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轉。總而言之,那是一種荒野的寧靜,是一種人與自然一體的感覺,只有當沒有任何視覺和聲音的干擾時,只有當我們用內心之耳去聽、用內心之眼去看時,當我們用全身心而不僅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領悟時,才能夠有這種感覺。我認識到,沒有寧靜,就不可能領悟;不從外界影響中解脫出來,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義。

⑥一個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傾聽。天氣很冷,大約零下二十攝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個湖泊的岸邊。那天夜裏,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燒起來似的。銀河耀眼奪目,飛濺於蒼穹之上。湖畔幽暗的林中傳來一隻貓頭鷹陰森憂鬱的叫聲,那叫聲突顯出湖面的幽靜。寧靜再度降臨於此地,令我想到體驗寧靜的機遇是多麼少見,要想達到真正的寧靜和隨之而來的內心平和又是多麼難得,“寧靜無價”的說法是多麼真實貼切。

⑦我們日益意識到寧靜之於我們的歡樂有多麼重要。在我們的城市裏,不停地縈繞於我們原始感官的那些奇異的聲浪將我們驅向精神崩潰的邊緣,將我們從曾經體驗過寧靜的人變成了焦慮不安、喜怒無常的人,陷於摧毀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雜音之中。

⑧寧靜屬於原始的景物。沒有它,不變的風景無非是一些岩石、樹木和山脈。但有了它,風景便充滿含義,意味深長。試想,當一架轟鳴的直升飛機在大峽谷上空盤旋時,它的那片藍天,它的幽深和永恆的感覺會是什麼樣子?

⑨約翰·繆爾曾說:“紅杉屬於千年的沉靜。”那些古老的樹,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陸被發現很久以前就已經成熟,具有歷經滄海的寧靜。從這層含義上而言,它們不僅僅是樹:它們的存在使得作爲世間匆匆過客的人類清醒鎮靜。

⑩當奎蒂科-蘇必利爾湖區的荒原被飛機的轟鳴聲和大功率運輸工具的聲浪所淹沒時會是什麼情景?劃獨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於它的那份寧靜,當你沿着湖畔漂盪時,便與岩石、樹木和所有生物融爲一體。倘若所有自然之聲被髮動機和變速器激烈狂暴的喧鬧聲所取代,情況將會發生怎樣急速的變化?在平靜的水域中,人們通常都不會高聲說話,而是低聲細語,因爲那時任何噪聲都是一種褻瀆。

?當一個人徒步走過一片原野時,他心中是多麼愜意!然而,爲了享受寧靜,一個人其實也不必獨處。人們常說,能與他人分享寧靜是相互理解、親善友愛的標誌。只有當陌生人聚在一起時,人們才感到必須去尋歡作樂。只要興趣相投,品味一致,就沒有障礙去阻止人們共享寧靜。當我孤身一人在寧靜的地方時,常常希望有人與我共享那份寧靜,從而使這種經歷更爲豐富完美。

?我們是多麼頻繁地談起荒野廣漠的寧靜,保持荒野寧靜的重要性及在寧靜中所能找到的奇妙與安寧。當我想到寧靜時,我便看到了北方的河流湖泊、泥炭沼澤地和延伸的凍原以及無路的荒涼之地。我看到了西部的山脈和阿巴拉契亞山脈那高聳起伏的山嶺。我想象着西南部的沙漠及其色彩斑斕的全景,還有南部難以穿過的沼澤地。它們總是在那裏,它們的美麗不會改變。然而,一旦它們的寧靜被打破,就再也不會恢復。

1、第①段畫線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動,請對此加以分析。

2、自選一個角度賞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寫。

3、賞析第⑥段中加點詞“飛濺”的精妙之處。

4、第⑨段中,作者爲什麼說紅杉“不僅僅是樹”?

5、對第?段的內容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

A、置身於寂靜的荒野可以獲得更多的歡樂。

B、心靈互相阻隔的人在一起,無法分享寧靜。

C、一個人的寧靜若不與人分享,是不完美的。

D、一個人獨處時更能感受到寧靜的歡樂。

6、分析作者描寫多種聲音的意圖。

【參考答案】

1、該句將湖泊比喻爲“一塊巨大的海綿”,用海綿吸水來喻湖泊吸音,海綿“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強,把作者微妙的主觀感受用常見物品傳遞給讀者,形象而生動。

2、本題採用整體評分法,對考生選擇的角度及針對該角度結合文字進行的賞析作整體評分。可選擇的角度有動詞的運用、寫景角度的變化、色彩的組合等。

3、“飛濺”一詞化靜爲動,表現了銀河耀眼奪目、閃爍生輝的美感。

4、紅杉具有歷經滄海的寧靜,它的存在使人類清醒鎮靜,因此,作者認爲紅杉是一種具有特別含義的樹木。

5、B

6、作者描寫了多種不同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增加了寧靜感,也是寧靜的一部分,作者寫這類聲音是爲了表現寧靜之美;工業文明的喧鬧破壞了寧靜,作者描寫這類聲音來表達批評和擔憂。作者透過描寫這兩大類聲音,表達了寧靜無價的主旨,和作者對寧靜的讚美與嚮往。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7

關河迢遞繞黃沙,慘慘陰風塞柳斜。

花帶露寒無戲蝶,草連雲暗有藏鴉。

詩窮莫寫愁如海,酒薄難將夢到家。

絕域東風竟何事?只應催我鬢邊華!

[注] 朱弁(1085~1144):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國,拒絕金人的威脅利誘,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於宋高宗紹興十三年秋回到故國。

8.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分析。(5分)

9.請從情與景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詩的前兩聯。(6分)

參考答案

8.答案:表達了詩人長年被拘禁在異國他鄉,感到年華已逝(1分),有家難回的悲苦憂愁(2分)和對故國的深深思念之情(2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9.答案:前兩聯描寫了遙遠的塞北陰冷蕭瑟的景象。首聯寫慘慘陰風夾着黃沙吹打着弱柳,極寫其荒涼悽慘。(2分)頷聯寫花上露水充滿寒意,連蝴蝶都不願飛來,暗雲低垂芳草連天,草中藏着烏鴉,極寫其荒寒陰森恐怖。(2分)陰慘的景象之中流露出無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分)

(共6分,意思對即可)

詩歌鑑賞:本詩前兩聯寫塞北陰冷蕭瑟之景。首聯寫慘慘陰風夾着黃沙吹打着弱柳,多麼荒涼悽慘!頷聯的描寫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味道。花上露水充滿寒意,連蝴蝶都不願飛來,雖有芳草碧連天,可草中藏着烏鴉,多麼陰森恐怖!這就和江南的春天形成鮮明對比,把詩人思念故國的深情充分地表達了出來。後兩聯抒情。詩窮是指自己的詩難以把浩蕩的愁懷盡情地抒寫出來,酒薄則更讓人痛苦:想回故鄉除非是在夢中,要做夢只好喝酒,可酒薄無力,夢中尚未到家,人卻已經醒了。詩的最後以東風吹白了兩鬢的黑髮作結,將故國之思抒發得淋漓盡致。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8

①縱覽世界竹子格局,亞洲是竹子的福地,中國尤其得天獨厚,而在其他大洲,竹子的面積和種類都十分有限。這是什麼原因呢?

②說到底,這是由竹子的“私密生活”的特性來決定的。只要有合適的生長地區,它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強大;但同時它們也很敏感,對水分、溫度和土壤都很挑剔。竹子的地下竹鞭體系和竹根都很淺,若想除掉一片小竹林,只要用鋒利的刀或鏟切開根莖,鏟到地下三四十釐米,就能把整片竹林“顛覆”。這種鮮明的“淺根性”也加強了竹子對環境的“挑三揀四”。

③首先來說水分,一般來說,竹子生活在年降水量1000—20xx毫米的地區,如果年降水量低於600毫米,竹子就難以自然生長了。水分對於竹筍的孕育、萌發以及拔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出筍期如果降水不足,新筍的出筍率和成活率會急劇降低。所以,我國竹類植物自然分佈的北界在北緯35°,是跟降水量有很大關係的。

④與此同時,竹子對溫度的要求也很高。如毛竹在土壤溫度達到8—10℃的時候開始萌動,到10—15℃的時候開始長出竹筍,高於16℃之後就不再有竹筍冒出頭了。所以在關鍵時刻,少許的冷熱不調也可能會大大影響竹林的生長繁殖。

⑤至於土壤,竹子也要挑挑揀揀。它們往往更青睞山地中紅色的土壤—偏酸性,氮和磷豐富,質地比較疏鬆,有利於竹鞭伸展手腳,也能爲竹子的快速生長提供營養保證。

⑥竹子的這種“挑剔”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實證。浙江天目山是我國南方竹資源集中分佈區之一,這裏的安吉竹海盛名在外,是我國著名的“竹鄉”。不過,細細觀察天目山竹海的分佈特點,就會有有趣的發現——天目山山區是個馬蹄形盆地,前有丘陵做屏障,背有高大山體的馬蹄形構造,形成相對溼度高、避風、溫暖的“內陸良港”,特別適合毛竹子生長。而在它一旁海拔稍高處如700米以上的山坡上,地形屏障作用減弱,寒潮和大風危害較重,這裏的竹子就明顯矮小衰弱,難成氣候。

⑦而必須要提到的是,竹子一旦主場作戰,形成竹海後,就會反過來影響小環境,不斷營造和強化屬於自己的生命樂園——茂密的林冠和連片密集的羣體結構,可以調節近地面大氣溫度,保證了竹子本身的生長優勢。對一般的災害性天氣如旱澇、高低溫或熱帶風暴等都有較強的抗逆性。

⑧由此可見,竹子對中國有着濃重的情愫,它用其強勢的個性築造了自己的生命樂園。

14、第②節加點字“顛覆”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

15、聯繫全文,具體表述竹子對環境“挑三揀四”內容有(1)__(2)__(3)___(6分)

16、第⑥節畫線句子不能刪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以下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3分)

A中國地理環境最適合竹子生長。B竹子生長對水分和溫度很“挑三揀四”。

C竹子對一般的災害性天氣有抗逆性。D中國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竹子的挑剔。

18、聯繫全文,第⑧節加點字“此”指代內容是(1)_____(2)_______(4分)

參考答案:

14、把整片竹林剷除(毀壞、毀滅)

15、(1)竹子生活在年降水量1000—20xx毫米的地區,如果年降水量低於600毫米,竹子就難以自然生長了.(2)竹子生長對溫度要求也很高,少許的冷熱不調也可能會大大影響竹林的生長繁殖。(3)竹子更青睞山地中紅色、偏酸性,氮和磷豐富,質地比較疏鬆的土壤。

16、第⑥節畫線句子不能刪去的理由是將海拔稍高處的山坡與天目山區地理環境作比較,說明竹子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

17、C

18、第⑧節加點字“此”指代(1)中國有着適合竹子生長的自然條件(2)一旦形成竹海,就會反過來影響小環境,不斷營造和強化屬於自己的生命樂園。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9

清名

樑曉聲

倘非子誠之緣故,我斷不會識得徐阿婆的。

子誠與一老嫗駐足交談。我見那老嫗,一米六七、八的個子,腰板挺直,滿頭白髮,不矜而莊。

老嫗離去,我問子誠她的歲數。

八十三了。

八十三還採茶?!

我不禁向那老嫗背影望去,欽佩之。

我問:她家狀況如何?爲什麼還讓八十三歲的老人家採茶賣茶呢?

子誠說:阿婆得子晚,六十幾歲時,三十幾歲的獨生兒子病故了。從那以後,她一直一個人過活。七八年前,將名下分的一畝多茶地也退給了村裏

這麼大歲數,又是孤獨一人,連地都沒了,可怎麼活呢?

縣裏有政策,要求縣鎮兩級領導班子的幹部,每人認養一位農村的鰥寡高齡老人,保障老人們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時兩級政府給予一定補貼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舉措

不料子誠卻說:辦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擔保障她生活責任的縣裏的一位副縣長,表面是愛民的典範,背地裏貪污受賄,酒色財賭黑,五毒俱全,原來不是個東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一時失語。只默默聽子誠說:阿婆知道後,如同自己的名譽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後,開始替茶地多的人家採茶。老人家眼力不濟了,手指也沒了準頭,根本採不了芽茶,只能採大葉茶了,早出晚歸,平均下來,一天也就只能掙到五六元錢。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掙的錢,把那副縣長助濟她的錢給退還清了

可這難道就沒有人認爲應該告訴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樣做嗎?

彷彿被割掉了舌的我,終於又能說出話來。而且,說得激動。

許多人都這麼勸過的,可老人家她聽不進去啊。

子誠的話,卻說得異常平靜。

不待我再說什麼,問什麼,子誠的一句話,使我頓時又失語了。

他說: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我,極愕。

幾乎村裏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過,她裝作自己一點兒也不知道的樣子,就着自己醃的鹹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歸地採大葉茶。有人說,那是因爲她歲數大,臟器都老化了,所以不覺得多麼疼了他們的說法有道理麼?

我不太清楚

我的確不太清楚。

我心愀然。進而,愴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誠轉告老人家,有人願意替她退還尚未還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錢。

子誠說:轉告也是白轉告

我惱了,訓道:明天,你必須那麼對她說!

第二天,還是傍晚時,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誠和老人家說話。才一兩分鐘後,二人的談話便結束了。老人揹着竹簍,儘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從我眼前默默走過。

子誠也沮喪地走到了我跟前,囁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沒用的嘛

我要聽的是她的原話!

她說,謝了。還說,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幹,不可以濁

我不禁再次失語,竟至於,羞愧極了。

以後幾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見徐阿婆往返於賣茶路上,揹着編補過的竹簍,竭力挺直單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態,畢竟那麼的蹣跚,使我聯想到衰老又頑強的朝聖者,去向我所不曉得什麼聖地。

似乎,我傾聽到了那老嫗的心聲:清名、清名

反反覆覆,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誠打來電話,告訴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個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問什麼嗎?

我這個一向要求學生對人說話起碼錶意明白的教師,那一時刻語無倫次。

聽家裏人說,她死前幾天才還清了那筆錢

我又說不出話來,也不知自己什麼時候放下電話的。想到我和子誠口中,都分明地說過還這個字,頓覺對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無疑已構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討苦吃的東西呀,難怪今人都避得遠遠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慚,因我亦如此

16.小說中多次寫到茶村老嫗竭力挺直腰板,有什麼作用?(4分)

17.聯繫文章內容,試分析我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5分)

18.作者談到他的寫作體會時說,這篇文章不單是寫給農民看的。作者爲什麼這麼說?聯繫文字談談你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

16.【參考答案】:

①寫出徐阿婆面臨生活重負,表現出的頑強的承受力。②突出了徐阿婆正直、清白的形象特點。③暗示了徐阿婆病情越來越重,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一點2分,兩點3分,三點4分。)

【解題思路】: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思考,內容又可以從表層內容和深層內容思考。

17.【參考答案】:

我是一個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善於反省的知識分子形象。

①善良/有同情心。我聽說徐阿婆的故事後,主動提出幫她還還剩下的錢,可以看出我是一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②善於反省。當我聽到徐阿婆說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幹,不可以濁時,羞愧了。結尾處也有我之羞慚,因我亦如此,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③正直。當我聽到副縣長的所作所爲時,一時無語,可見我對他的做法持否定態度,所以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

(給形象定位1分;一點2分,其中特點1分,分析1分,答出兩點,得4分。)

18.【參考答案】:

文章在稱讚正直清白的徐阿婆的同時,也揭露了某些官員追名逐利的腐敗行爲;(2分)我們這個社會存在不少這種耽於名利,不注重自己清名的現象;(1分)作者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引發了我們對當今道德淪喪和價值缺失的現象的反思,(1分)呼籲人們要重視道德的修養,保持爲人的清名(2分)。(意思對即可。)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10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蓋以誘敵 恐前後受其敵

B.其一犬坐於前 滿坐寂然

C.骨已盡矣 食之不能盡其材

D.恐前後受其敵 不治將恐深

2.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B.其一/犬坐於前。

C.屠乃奔/倚其下

D.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3.對下列句子翻澤不準確的一項是( )

A.而兩狼之並驅如故。翻譯:麗兩隻狼又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B.乃悟前狼假寐。 翻譯:才明白先走開的狼是假裝睡覺。

C.弛擔持刀。 翻譯:放下擔子拿起屠刀。

D.屠自後斷其股。 翻譯: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

4.下列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文中最能表現屠戶的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B.“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照應上文的“目似瞑,意暇甚”一句。

C.選文寫屠戶機智地跑到了一個農民院子裏的草垛下面,從而有機會勇敢地殺死了兩隻狼。

D.狼心狗肺、狼狽爲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等關於狼的成語,沒有一個是褒義詞。中國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敵視狼的教育,幾乎所有的故事都對狼有一種厭惡和憎恨的情緒,認爲狼是邪惡的化身。

5.在動物學家的眼裏,狼是一種智商很高的、富有人情味的、在整個草原和森林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動物,美國狼基金會主席阿斯金說過:“自然界中若沒有了狼,就像一個鐘錶沒有發條一樣。”幾年前《狼圖騰》這本小說極爲暢銷,也引發了我們對狼的重新認識。請調動你的資訊儲備談談你對狼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C

3.B

4.C

5.狼是一種對生態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動物,食物鏈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它們的團隊意識,捕獵時顯示出的智慧與耐力,都值得稱揚。建立和諧的人與動物相處的環境,我們沒有道理仇視狼。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11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下列可以作爲標題的一項( A )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2.這首詩的語言特點?請分析---運用擬人手法,語言活潑生動有趣。如:草樹能知、解、鬥,能以才思論天下。

3一、二句寫出了晚春景緻怎樣的特點?

草木留春,萬紫千紅

4詩的三、四兩句意蘊深刻,爲歷代傳誦。請對這兩句詩作賞析

運用擬人、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飄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藉此表達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

5請說出“百般紅紫鬥芳菲”中的“鬥”的修辭手法,並簡析其妙處。(3分)

---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鬥豔的美麗景象。

6請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揚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3分)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樣,又輕又白,漫天飛舞,隨風飄蕩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12

弟弟

張愛玲

①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喜歡他。從小我們家裏誰都惋惜着,因爲那樣的小嘴、大眼睛與長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臉上,簡直是白糟蹋了。長輩就愛問他:“你把眼睫毛借給我好不好?明天就還你。”然而他總是一口回絕了。有一次,大家說起某人的大太真漂亮,他問道:“有我好看嗎?”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虛榮心。

②他妒忌我畫的畫,趁沒人的時候拿來撕了或是塗上兩道黑槓子。我能夠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壓迫。我比他大一歲,比他會說話,比他身體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③一同玩的時候,總是我出主意。我們是《全家莊》上能征慣戰的兩員驍將,我叫月紅,他叫杏紅,我使一口寶劍,他使兩隻銅錘,還有許多虛擬的夥伴。開幕的時候永遠是黃昏,金大媽在公衆的廚房裏咚咚切菜,大家飽餐戰飯,趁着月光翻過山頭去攻打蠻人。我弟弟常常不聽我的調派,因而吵起來。他是“既不能令,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實在是秀美可愛有時候我讓他編個故事:一個行路人被老虎追趕着趕着,趕着,潑風似的跑,後頭嗚嗚趕着……沒等他說完,我已經笑倒了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當個小玩藝。

④有了後母之後,我住讀的時候多,難得回家,也不知道我弟弟過的是何等樣的生活。有一次放假,看見他,吃了一驚。他變得高而瘦,穿一件不甚乾淨的藍布罩衫,租了許多連環圖畫來看。我自己那時候正在讀穆時英的《南北極》與巴金的《滅亡》,認爲他的口味大有糾正的必要,然而他只是一晃就不見了。大家紛紛告訴我他的劣跡,逃學,忤逆,沒志氣。我比誰都氣憤,附和着衆人,如此激烈地詆譭他,他們反而倒過來勸我了。

⑤後來,在飯桌上,爲了一點小事,我父親打了他一個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飯碗擋住了臉,眼淚往下直淌。我後母笑了起來道:“咦,你哭什麼?又不是說你!你瞧,他沒哭,你倒哭了!”我丟下了碗衝到隔壁的浴室裏去,閂上了門,無聲地抽泣着。我立在鏡子前面,看我自己掣動的臉,看着眼淚滔滔流下來,像電影裏的特寫。

⑥浴室的玻璃窗臨着陽臺,啪的一聲,一隻皮球碰到玻璃上,又彈回去了。我弟弟在陽臺踢球。他已經忘了那回事了。這一類的事,他是慣了的。我沒有再哭,只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

1.第⑥段中劃線句子的含義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六個段落,明顯地應分爲兩大部分,請用“‖”在下邊段落序號間劃分出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參考答案:

1題:含義:爲弟弟生活在粗暴的家長專制作風下和沒有溫情的家庭中而變成沒有自尊、消沉、平庸、冷漠,什麼都不在乎的人而感到悲哀。

2題:從時間上看,選文寫了弟弟的兩個時期;從時間上看,寫了弟弟兩種不同的境遇。正確答案爲①②③‖④⑤⑥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13

爺爺

①由於營養不良,我們幾個孩子都很瘦弱。15歲時,我在一家小商店裏當學徒工,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嚐到蘋果的味道。儘管它又小又綠沒有成熟,上面還盡是洞,可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感覺到當初第一次吃蘋果時那種“甘甜”的滋味。

②那天,爺爺外出時遇到一次鐵路事故,當時很多人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趴在地上呻吟,等待醫生和救援人員。爺爺卻自己折了一根樹枝做柺杖,一瘸一拐地整整走了三個小時纔回到家。

③我很難描述爺爺剛剛踏入家門時,奶奶那複雜的臉色和心情。先是擔心和心疼,而後突然一陣暴怒……爺爺錯過了一個難得的良機!

④一個孩子將一位隨訪病人的鐵路醫生帶進家裏,醫生仔仔細細地爲爺爺作了檢查,然後對他說:“恭賀你,老人家,你的健康狀況良好。”這時,我母親來了,她堅決地說爺爺至少是腦震盪。爺爺的表情卻未置可否。他又一次輕易地放棄了難得的機會。

⑤醫生走後,奶奶和媽媽在牀邊又開始教爺爺如何應付醫生和有關調查人員,爺爺只是機械地點頭。

⑥鐵路出事故的消息傳到村裏以後,幾乎全村人都在等待着調查人員最後的善後處理結果。當鐵路上終於又來人時,爺爺似乎早已忘記家人的叮嚀,面含微笑地迎接來訪者,又不失時機地大談天氣和收成等。當來訪者終於問到他哪裏受傷時,媽媽急忙指着頭向他暗示。誰知爺爺卻不緊不慢地說:“我一切很好。”說罷,臉上浮現出天使般的微笑,又說:“我如果有病,就是有十萬元也治不好。”媽媽愣住了,奶奶尖叫着失望地從房子裏跑了出來,來訪者也發出一陣莫名其妙的笑聲、嘆息聲。

⑦當一切又復歸平靜時,他們發給爺爺5000元錢——他成了全村最富的人。但是爺爺直到死也沒明白爲什麼人家要給他這麼多的錢。

1.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寫出了怎樣的家境?這對錶現人物性格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說說爺爺怎樣三次“錯過良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爺爺最突出的優良品質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寫出奶奶和媽媽的表現,她們的意圖是什麼?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起因:爺爺外出時遇到一次鐵路事故。結果:鐵路上發給爺爺5000元錢。

2.家境貧寒。作用:對錶現人物性格起了襯托作用,家境雖貧寒,爺爺卻不貪財。

3.第一次是:沒有等待醫生和救援人員,卻折了一根樹枝做柺杖,一瘸一拐地走了三個小時回到家。

第二次是:隨訪病人的鐵路醫生來家,爺爺未置可否。

第三次是:鐵路要做善後處理,派調查人員到家,爺爺說自己一切都好。

4.爺爺的最突出的優良品質是:不佔公家便宜。

5.意圖:想借此得到一些錢,以改善貧困的生活。

這樣寫的目的:爲了反襯爺爺的優秀品質。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14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爲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爲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由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於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爲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爲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爲之也。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爲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若勾君說之,則衆能爲之。況兼相愛、交相利,與此異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特士不以爲政,而士不以爲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爲也。”

(選自《墨子·兼愛中》,有刪節)

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家之與家之相篡 篡:劫奪 B.人之與人之相賊 賊:偷竊

C.何以易之 易:改變 D.士聞鼓音,破碎亂行 碎:聚集

2.下面句子分別編爲四組,都能直接體現墨子“兼愛”思想的一組是( )(3分)

①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

②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害故也

④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惡衣,殺身而爲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選文開篇,墨子先說明,“仁人”的事業就是“興利”與“除害”,然後圍繞什麼是“害”什麼是“利”進行了明確的闡述。

B.墨子認爲,“害”就是國與國相攻,家與家相篡,人與人相賊,君對君不惠,臣對臣不忠,父對子不慈愛,子對父不孝順,兄弟之間不協和,並且認爲這是天下“禍篡怨恨”的源起。

C.墨子認爲,“兼相愛”“交相利”纔是“除害”“興利”的最好辦法,只要普遍地不分遠近不分親疏互相施愛,互相使對方得到好處,天下所有的禍害、篡奪、仇怨、憎恨就不會發生。

D.墨子認爲,“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愛交相利的好處,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楚靈王好士細要”“越王勾踐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證。

4.將下面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

譯文:

(2)此何難之有焉!特士不以爲政,而士不以爲行故也。

譯文:

非 攻

《墨 子》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衆聞則非之,上爲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

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爲非,則知而非之;大爲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至攘人犬豕雞豚者 攘:偷竊

B.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 茲:這,這個

C. 從而譽之,謂之義 譽:讚美

D. 情不知其不義也 情:確實,的確

6.下面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明“行爲不義”的一組是( )(3分)

①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②扡其衣裘,取戈劍者

③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④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

⑤書其言以遺後世 ⑥此人爲不知白黑之辯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這是一篇體現墨家學說的文章。矛頭直指戰爭,從而揭示出戰爭纔是造成百姓流離失所、橫屍荒野的罪魁禍首。

B.文章認爲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生命。如果剝奪了別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那他就應該被處以極刑。

C.第二段用類比的方式,論證了天下君子們分辨不清義和不義,說明他們在價值判斷上的混亂。

D.本文主旨鮮明,在說理上層層鋪墊,對照鮮明,邏輯性強,而且懇切動人。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l)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

譯文:

(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譯文:

【答案】1.B(賊:殘害)

2.C(③⑥不能直接表現)

3.D(“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楚靈王好士細要”“越王勾踐好士之勇”的故事,主要用來證明“特士不以爲政,而士不以爲行故也”)

4.(1)爲別人做好事的人,別人也一定會因此爲他做好事;憎恨別人的人,別人一定會因此憎恨他。

(2)這又有什麼困難呢?只是國君不按照這一準則來處理政事,而士人不實行這一準則的緣故啊。

5.B(茲:通“滋”,更加。)

6.A

7.A(“戰爭”指不義的戰爭,掠奪性的戰爭。)

8. (1)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還有什麼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後世呢?

(“奚”,“遺”,“ 知其不義也”判斷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麼混亂啊。

(“是以”,“ 辯”,“ 辯義與不義之亂也”判斷句式,各1分,句意2分)

《等》閱讀練習及答案15

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其說蓋出於仲尼。吾以爲諷、直一也,顧用之之術何如耳。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論,秦帝立悟。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顧用之之術何如耳。

然則奚術而可?曰:機智勇辯如古遊說之士而已。夫遊說之士,以機智勇辯濟其詐,吾欲諫者,以機智勇辯濟其忠。請備論其效。周衰,遊說熾於列國,自是世有其人。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諫而死者皆是,說而死者未嘗聞。然而牴觸忌諱,說或甚於諫。由是知不必乎諷,而必乎術也。

說之術可爲諫法者五: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之謂也。觸龍以趙後愛女賢於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諭之也。子貢以內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武公以麋鹿脅頃襄,而楚不敢圖周。此勢而禁之也。田生以萬戶侯啓張卿,而劉澤封;朱建以富貴餌閎孺,而闢陽赦。此利而誘之也。蘇秦以牛後羞韓,而惠王按劍太息;範睢以無王恥秦,而昭王長跪請教。此激而怒之也。蘇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詖[注]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悟則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寬,致君之道盡於此矣。

吾觀昔之臣,言必從,理必濟,莫如唐魏鄭公(魏徵),其初實學縱橫之說,此所謂得其術者歟?噫!龍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蘇秦、張儀之術也;蘇秦、張儀不免爲遊說,無龍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術;蘇秦、張儀吾取其術,不取其心,以爲諫法。(選自蘇洵《諫論上》,有刪節)

注:險詖(bì):不正

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顧用之之術何如耳 顧: 只是 B. 請備論其效 備:準備

C. 此理而諭之也 諭:使明白 D. 悟則明,懼則恭 恭:謙遜有禮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①範睢以無王恥秦 ②以機智勇辯濟其忠

B.①此理而諭之也 ②子貢以內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

C.①致君之道盡於此矣 ②遊說熾於列國

D.①自是世有其人 ②以機智勇辯濟其詐

7、全都符合作者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的進諫方法的一項是( )

①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萬戶侯啓張卿,而劉澤封。

③周衰,遊說熾於列國,自是世有其人。

④觸龍以趙後愛女賢於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

⑤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 ⑥子貢以內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認爲進諫的大臣能否達到讓國君納諫的目的,不取決於進諫的形式,只看使用的進諫方法怎麼樣。

B.文章倡導要像古代遊說諸侯的策士那樣進諫,即機智、靈活、勇敢、善辯,學會以理服人、以利誘人、以勢壓人、以話激人、以隱語啓人。

C.在文章的最後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龍逢、比干和蘇秦、張儀學習,效法他們的忠心和和遊說方法,以便供進諫時取法。

D.文章着重闡述進諫的方式和方法。鋪排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氣勢不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使得觀點突出,層次鮮明。

9、 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4分)

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3分)

②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3分)

參考答案:

5. B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文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

(備:完備,全面。)

6. C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文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B.

(C介詞,在;A.介詞,用/介詞,靠;B.連詞,表承接關係/連詞,表因果關係;D.代詞,這樣的/代詞,他的。)

7.C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並篩選重要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C.

(③⑤不在作者提倡的五種方法之列。)

8.C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並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C.

(學習龍逢、比干他們的忠心,但是不學習他們的方法;學習蘇秦、張儀的方法,但是卻不學習他們的心地。)

9. 本題考查對淺易文言文的斷句能力;能力層級B.

(1)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每對3處得1分;錯、漏斷2處扣1分)

(2)本題考查理解淺易文言文並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B.

①諷諫當然不能一概贊成,直諫也不能輕易貶低的。(與:贊成1分;少:貶低1分;大意1分)

②我只是(對這種現象)感到奇怪:進諫而君主聽從的僅有百分之一,遊說而君主聽從的卻佔十分之九。(怪意動用法1分,譯對百一、十九得1分;句子大意1分)

標籤: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