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母親回家啦》閱讀理解答案

閱讀小說《母親回家啦》(陳永林),完成小題。(20分)

《母親回家啦》閱讀理解答案

大林沒想到走丟了五年的母親突然回家啦。五年前,犯老年癡呆症的母親去了鎮上,再沒回家。大林和小林找了一個多月也沒找到。

大林激動地擁住母親:“媽,這五年,你去了哪兒?”大林的眼淚一滴又一滴落在母親的肩上,“媽,你準吃了不少苦。”

母親臉上一點表情也沒有。這讓大林心裏更難過:“媽,你不認得你兒子啦?”母親仍沒反應,呆呆的目光定定地看着一臉淚水的大林。

這時小林也來了。小林叫了聲媽。母親沒聽見。小林左看右看,然後把大林拉到一邊說:“哥,我覺得她不是我們的母親。”

“胡說。哪有同母親長得這麼相像的人?”小林說:“母親的脖子上有塊紅胎記,她的脖子上沒有。”

“紅胎記也會消失。”“反正我覺得她不是我們的母親。你要認她是母親你就認,反正我不認。”小林說着走了。

大林一個人養母親。

村裏人都看不起小林。原本小林在村北開了家百貨店,以往村北的人都到小林店裏買東西。小林不認母親後,村北的人都到村南大林開的店裏買東西,情願多走冤枉路。

小林向村人解釋:“她真的不是我母親……”村人卻聽不進去:“你哥怎麼就認了她是母親?”“難道世上有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這樣小林的店開不下去了,只有關了門。大林店裏的生意卻是越來越好。小林把所有的怨氣撒在大林身上:“都怪你認她是母親……”“她當然是我們的母親。”

小林說:“我想起來了,母親膝蓋上有塊疤,那是個雨天,母親馱我看病,她摔了一跤,膝蓋碰到一塊石頭,掉了一大塊皮,流了許多血。傷好後留了一塊疤。”

小林拉起她的褲腿,她膝蓋上沒疤。“哥,你還有什麼說的?”“這不能證明她就不是我們的母親。”

小林極其憤怒:“這還不能證明?難道傷疤也能消失?”大林笑笑:“有可能。”

“真不知道你怎麼想的,要認一個陌生人當母親,讓我背上不孝的罵名。”

“退一步講,假設她真的不是我們的`母親,那我們的母親也準被別人收養了,別人照顧我們的母親,我們也應該照顧別人的母親。再說,她同母親長得這麼相像,有可能是母親的孿生姐姐,母親以前說過,她的孿生姐姐一生下來,就被外公送了人。那我照顧姨不應該嗎?”小林說:“那你就供養你姨吧。”

讓大林和小林沒想到的是,兩年後,母親真的回家了。原來母親被一個叫張樹生的好心人收養了。

母親同那女人真像一個模子裏印出來的。

小林對大林說:“哥,你現在總相信我了吧?”大林說:“我早知道她不是我們的母親。我幫她洗腳時,發現她一隻腳長了六個腳趾頭,可我們的母親沒有。我如不認她,那她就得挨餓受凍,晚上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再說我服侍她,覺得就像服侍母親一樣,有種幸福感……” (節選自《四川文學》2011年第5期)

小題1:文中體現愛心的故事較多,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4分)

小題2:文中畫線句“母親仍沒反應,呆呆的目光定定地看着一臉淚水的大林”中的“仍”字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4分)

小題3: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請你列舉兩例,並分析其作用。(6分)

小題4:文中癡呆女人與母親的相貌有哪些不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大林明明知道癡呆女人不是自己的母親,爲什麼還堅持贍養她呢?(6分)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大林收養走失的癡呆女人;母親背起患病的小林就醫,摔了一跤,膝蓋上掉了一大塊皮;張樹聲收養走失的母親;村裏人去大林的百貨店購物。(一點1分)

小題1:(4分)“仍”字表達效果有:一是強調了母親的癡呆症狀嚴重,對外界的變化毫無反應;二是與上文“母親臉上一點表情也沒有”相呼應;三是爲下文寫母親回家埋下伏筆。(答對一點給2分,答兩點可得滿分)

小題1:(6分)①大林和小林在對待癡呆女人的態度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大林博大而無私的愛;(3分)②村裏人對缺乏愛心的小林的態度與極富愛心的大林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村裏人的愛憎分明。(3分)

小題1:(6分)癡呆女人與母親的相貌有三處不同:一是母親的脖子上有塊紅胎記,而癡呆女人沒有;二是母親膝蓋上有塊疤,而癡呆女人沒有;三是癡呆女人一隻腳長了六個腳趾頭,而母親是五個腳趾頭。(3分)大林明明知道癡呆女人不是自己的母親,卻還堅持贍養,更加突出了大林愛心的真摯和偉大,使文章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3分)

小題1: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事件的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小題1:學生應培養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含義的能力,結合上下文,有利於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小題1:瞭解對比手法的特點,明確對比手法對錶現人物思想性格特徵的重要作用,作答時要具體分析。

小題1:緊扣文章中心主題,聯繫故事情節,只要說法合理,意思表述正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