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曠野燈紅》閱讀答案

大姨母家住在百花山腰間的一個皺褶上。有一股泉水從一叢野百合的根部愛情般涌到一方清潔的石凹裏,石凹便滿滿地洋溢着。盡情將泉水舀到水桶裏去,石凹依舊是滿滿的,呈一種寂寞的奇觀。

《曠野燈紅》閱讀答案

那年我到縣城中考,考得很順利,有一種餘興怎樣也揮之不去,便乘了去百花山的晚車,到姨母家做一次突兀的造訪。百花山腳的一塊打穀場,算是它的絡點。下車時,天就已傍黑了,就急急地奔向場邊的一爿小店,買了兩盒酥子糕。拎着點心出來,已無結伴的行人,我就沿着小店主人指引的那個約略的方向,摸索着朝山上爬。

爬了兩支菸的工夫,天已黑透。周遭傳來一聲又一聲怪異的聲響,很刺耳,心頭就有一陣又一陣的驚悸。突然聞到一股燒烤獵物的香味兒,且有一種焦煳的薰腥,我以爲前邊一定有人,便加快了腳步。爬了好長的一段坡,焦煳味兒似乎更濃了,便覺得前邊的那個人肯定離得更近了。興致便被撩撥得更旺了一些,步子就邁得更急了一些。不知不覺間已翻了兩道嶺,味道依舊濃烈,卻怎麼也見不到那個人。

怪矣!

此時我已氣喘吁吁,便頹然地躺在斜坡上。心跳平緩下來的時候,我暗暗地吃了一驚:身下那厚厚的落葉和乾草,散發出來的氣味兒,正是那種濃濃的好聞的燒烤味兒——落葉和乾草吸足了白晝裏那暖暖的陽光,入夜,便將激情忘情地釋放出來,把個陌生客甜蜜地欺哄了。於是,我迷路了。

發覺自己迷路了,我第一個反應便是驚惶。驚惶之後,那夜裏的聲響便更怪異更刺耳,且紛繁雜沓。於是,腳跟踩不踏實,趔趄不止,跌倒趴下便是自然的事。

“路總有走到頭的時候。”我心裏說。但路愈走愈陡了,樹木也愈來愈稀疏。

淚,無聲地落下來。但在淚眼的一片模糊中,我卻發現右前方有一線隱約的微光,淚競倏地止住了。揉一揉眼再看,那一線微光依然時隱時現。抽緊的那顆心便鬆開一道縫。朝着那個方向摸索而去,心中再無一絲猶豫。爬了一段坡以後,那線光便成了清晰的一團——可以確認,那是一扇不眠的窗。心霍地釋然了,這時,光明是驅趕絕望唯一的鞭子。

到了跟前,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屋。敲一敲門,門競悄然自開。燈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安詳地躺在牀上。她的眼皮動了兩下,分明已知道夜客到來,但卻不說話。

“婆婆,我迷路了。”我告訴她。

“哦”,她只欠了欠身,“坐吧,我眼睛不好,看不見你。”

我愣了一下,依舊站着。

“孩子,你要去哪兒呢?”她有氣無力地問。

我報了我要去的那個村子。

她長長地“哦”了一聲,坐起身來,說:“到底是個孩子啊,應該爬西邊那座山,卻爬到東邊來了。白天,在日頭下,也要爬半晌呢。”

在燈光下,雖然知道自己走了好長好長的冤枉路,我卻沒有一絲惋惜,競“咯咯”地笑起來。我此時的感覺很奇異,似從娘懷裏走散的孩子,又回到娘懷裏一樣,失散的痛苦已全然忘卻了。

交談之後,知曉這瞎眼婆婆是個五保戶,山下的人白天上來轉一遭,看她柴米不缺、安然無恙,便又不停留地下去了。漫漫長夜,是獨屬於瞎眼婆婆的。

“您什麼也看不見,爲什麼還要整夜點燈呢?”

“爲什麼?燈亮着,野獸不敢來,夜盜不敢來,燈是瞎子的眼哩。”

“瞎子的眼?”我驚叫道。

那一夜,我住在了她那裏。

我有時想,在那漫長而孤寂的長夜,瞎眼婆婆與燈獨對,真的是爲自己再長一隻眼嗎?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曠野中,一盞點亮酌燈對人是多麼的重要啊——它是生命存在的證明。

15.根據故事的發展,用文中的詞語補全“我”的心理變化過程。(3分)

造訪姨母家時,興致盎然→夜行山路,_______________ →上山迷路,______________

→看到窗戶燈光,__________→燈下與老婆婆交談,不曾有一絲惋惜。

16.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4分)

(1)周遭傳來一聲又一聲怪異的聲響,很刺耳,心頭就有一陣又一陣的驚悸。

(2)心霍地釋然了,這時,光明是驅趕絕望唯一的鞭子。

17.結合上下文,說說你對“我有時想,在那漫長而孤寂的長夜,瞎眼婆婆與燈獨對,真的是爲自己再長一隻眼嗎?”的理解。(3分)

18.選文爲什麼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夜行山路的情況?(2分)

19.結合選文,請說說選文末段有什麼表達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