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試卷

上海市虹口區2018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一、句子默寫

上海市虹口區2018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師說》)

(2)鳥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彥《____________》)

(3)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以想象表達憧憬,抒發思念之情,曲折深婉,餘味無窮。杜甫《月夜》中運用了同樣手法的一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擇題

下列各句中,所引詩詞符合語境的一項是()

A.“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假象迷惑。

B.“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長江之所以波瀾壯闊是因爲不拒絕細流,學習也是如此,廣泛汲取知識才能豐富自己。

C.在奮鬥過程中,我們必定會經受許多挫折和失敗,只要我們堅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樹立信心,鼓足勇氣,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D.爺爺生日壽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說:“‘花甲喜循環,風霜變老顏’,感謝大家百忙之中來參加我爺爺的古稀壽宴,讓我們一起祝福爺爺生日快樂! ”

填入下面語段空白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盛唐的書法,不再只是堅持“楷”的端正,不再只是堅持“楷”的法度,_________。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領略唐代書法“尚意”美學的最好作品。

A.書寫者也開始追求內在情緒真實的表現,追求書法隨情感而流動的變化

B.也開始追求書法隨情感而流動的變化,追求書寫者內在情緒真實的表現

C.書寫者也開始追求書法隨情感而流動的變化,追求內在情緒真實的表現

D.開始追求書寫者內在情緒真實的表現,追求書法隨情感而流動的變化

三、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和諧天人:對自然的親近

——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節日

①今天,我們爲什麼還要過傳統節日?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怎樣過傳統節日?

②爲了讓我們的話題變得輕鬆,先來個“說文解字”吧!“節日”這詞從哪裏來,是怎麼組合成的?“節”字的原義是什麼?節日的“節”字,原本指竹子長葉、分叉的那個地方。竹節的“節”是本義,節日的“節”,則已經是引申。瞭解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原來,我們祖先是用竹子來比喻我們的過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過去了,節日就是竹節部分,我們不願讓所有日子都這麼“滑”掉,我們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過,精心過,不一樣地過。

③那麼,哪些日子被我們的祖先派定作爲我們日常生活這根“竹子”上的“節”呢?

④派定哪些日子作爲節日,東西方很不一樣,西方的節日每每總是同歷史上的人事相關,無論是聖誕節、萬聖節還是情人節;中國卻不是這樣。似乎西方的節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國的節日卻是________。

⑤中國的歲時節日,源頭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節氣候排定,即二十四節氣,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爲節,故某月的初一、十五爲節日者頗多,尤其是滿月的元宵節和中秋節,爲人們所喜愛和重視;三是月和日奇數復疊者,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陽。這些是“大節”,另外還有一些“小節”,比如“二月二龍擡頭”,二月十二“百花節”,六月六“曬衣節”,可過可不過,所以叫“不拘小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後來成爲佛教節日,另當別論。

⑥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季季有節日,月月有節日。節日均衡分佈四季,行事充分體現中國人對自然的親近、對生命的關懷和對人情的呼喚。中國人順應自然,但又不被動依賴,又能有所作爲,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謂“能動地適應”。我們按照自然節律生活、勞動、戀愛、生育,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傳統節日的設定顧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類之間的關係。中國傳統節日是先民們時間意識自覺的產物,是中國人“天人合一”世界觀的具體體現。

⑦這裏所謂的“天”泛指大自然。從節日的派定看,中國人是多麼重視天、重視天象、重視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個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開始活躍了,讓我們親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蟲百腳需要好好對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節日,中秋是月亮的節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斕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原來,中國的節日盡是太陽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節日。元霄節看起來比較關“人事”一些,它是燈節,足夠鬧騰,但究其實質,“鬧元霄”就是“鬧春耕”,是個關乎大地、關乎農耕、關乎豐收的節日,同樣與自然關係密切。

⑧我國的歲時節日還非常強調“節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節物,桃花是三月三(後與清明合併)的節物,石榴花是端午的節物,桂花屬於中秋,菊花屬於重陽。中國古代詩人的節日詩篇,無一不對節物作出描寫、加以歌頌。

⑨另一種“節物”則體現在人們的食桌上。新年的餃子(北方麥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霄的湯圓、清明的青團、端午的糉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餅、九月九的重陽糕,包括臘月初八的臘八粥,凡此等等,都與日常食桌相關。

⑩“節物”每每是當令之物,當令的花卉,當令的食品,其實是大自然母親爲她的孩子們奉獻的一道道盛宴——給眼睛的,給嘴巴的,給身心兩面的。所以,節物又有個更感性的名字叫:節日媚物。

過去,我們與大自然是多麼接近,我們對大自然是那麼的敬重。我們驚訝起來的時候,叫的不是“天吶”就是“媽呀!”(現在叫“哇塞”),將天和母親等同起來。我們管天叫“老天爺”、“天公”,準備出去旅遊時遇到好天氣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侶叫“天生一對”,最惡毒的罵是“天殺的”,最聰明的叫“天才”。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從大自然那裏曾經學到了多少東西!

如今,全人類的一個關鍵詞是“環境保護”。“環保”不只是誰排污誰受罰的問題,還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護我們健康的傳統文化,恢復和發揚我們的傳統中向大自然學習、與大自然和睦相處的種種心態與生活方式。

1.第②段中,作者“說文解字”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上下文,第④段橫線處應填寫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中國的歲時節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視的“大節”,也有一些可過可不過的“小節”。

B.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季季有節日,月月有節日,體現了中國人對節日由衷的喜愛。

C.中國傳統節日是先民們自我意識自覺的產物,是中國人“天人合一”世界觀的具體體現。

D.從節日的`派定看,中國人非常重視天、重視天象、重視天意,而不大關心“人事”。

4.請說說你對“節日媚物”這個現象的理解。

5.本文洋溢着節日的歡樂氣氛,請結合內容分析其語言特色。

(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載將煙雨過西湖

陳富強

在湖畔,找一處有石桌、石椅的廊檐下坐了,與茶樓掌櫃的招呼了,便會有着中式小衫的茶藝小姐款步而來。曲徑上枯葉花瓣撒了一地,枝繁葉茂的樟樹在風中從容地搖曳,長髮細腰的茶藝小姐託着茶盤柳樣地穿過迴廊,飄到眼前,疑是廊下的鏤空格窗裏走下來一個宋朝的女子。她將蓋碗茶朝桌上擱了,掀了蓋,拎起茶壺,壺嘴對準茶碗,手腕往前一傾,就有水流如注,茶葉已在碗裏跳起來,舞起來,綠色的葉兒如袍,在水中緩緩地舒展。

端起茶碗,茶香縷縷,左手端碗,右手持蓋,輕啜一口,滿口含香,這是西湖水泡的龍井茶,只有在湖畔,在柳絲狂舞,綠草萋迷的迥廊裏,才找得到的可以靜心靜腦的好地方。好茶好水好景色,再把心掏出來浸入湖中,若有雨,山也迷朦水也迷朦,湖邊陣陣綠霧,人也朦朧,夢一樣的飄渺。這一刻,心在水裏自由地遊蕩。

說下雨,就真的下了。春天的西湖總是這樣的惱煞人,我卻笑看雨中的遊人雙手捂頭,叫着,罵着,往濃蔭下跑,朝屋檐下躲。也有浪漫的,相攜着一路走來,雨水沖洗着臉上的笑容,卻怎麼也衝不掉一臉的燦爛。再去看湖面,撒滿了漣漪、漩渦,數也數不清,圓圓的,好像女子臉上的酒渦,抹也抹不去,是不是有美女無數在湖中笑?惹惱了岸上的女子,不然,她的眉怎麼就彎了起來?

當年蘇東坡酒後上了望湖樓,下着雨,醉醺醺地,就留下了百讀不厭的詩篇。詩中有“白雨跳珠亂入船。望湖樓下水如天。”雨如珍珠,蹦跳着躍進了小船,划船的船孃笑得彎下了腰。蘇東坡揮毫的時侯,兩旁筆墨侍候的必定是美麗的女子,宋朝的女子望穿秋水,看不看得見湖裏的草魚快樂地游來游去?

雨從檐上往下流,織成的簾子把我與湖面隔在了兩邊,我的心在湖裏,我的雙眼盯着雨簾,於是,我看到了雨簾是豎琴上的弦,宋朝女子的纖手在一千年前撥動了琴絃,我的耳邊響起清越的絲竹,這是飄過了千年的音樂,依然好聽,琴聲裏的柳枝綠了,桃花紅了,女子的幔幕香車上路了。一路行去,如蝶翩翩,楊柳葉子,李花瓣兒落滿了車頂,簾兒掀起,露出一張如畫姿容,遠看若生花白玉,近視如含笑芙蓉,整個兒沉魚落雁,怎麼看也看不夠的紅粉佳人。看呆了的行人忽見美人開顏一笑,吟出一詩,“燕引鶯招柳夾途,章臺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泠妾姓蘇。”原來是色貌絕倫的錢塘蘇小小。

香車行至白堤,忽見一英俊少年騎青驄馬從斷橋方向緩緩而來,山光水色之間,一個郎才,一個女貌,爲後人留下了一見鍾情,不戀富貴覓真情,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民間傳奇。

西泠橋畔人流不息,如此山水陪伴一位妓家女子,何故?我想這與蘇小小對個體生命高度重視的思想不無關係。

雨絲依舊若琴絃,是誰在小小墓前歌吟?“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鬆如蓋。風爲裳,水爲佩。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是李賀。這樣悽豔的詩詞,我還能在古典的書籍中找到很多,此刻,我獨坐湖畔聽雨,從前的故事穿雲破霧,在我眼前的湖面上濺起數不清的水花,這些古典的花朵,在豎琴的奏鳴中緩緩開放。

茶涼了,我轉過頭去,沏茶的女子雙手托腮,伏在櫃檯上望着湖上的水花……

雨越下越大了,湖面上已看不見圓圓的漣漪,從廊檐垂下的雨線變成急速的水柱,衝在地上發出“嘩嘩”的聲音。天色慚慚黯淡下來,堤上的燈漸次亮起,在雨中,一盞,又一盞,一直伸向濃蔭的深處。雨聲在我的耳邊響成一片,急管繁弦,架子鼓般,瀰漫了整個湖區。茶館已經打烊,撐傘的女子已經回家,只有紅燈籠亮了,在風中慢慢地搖曳。我坐在石桌旁,已經沒有了蓋碗茶,西泠橋畔的涼亭和墓碑在雨中無言而歌,歌唱的是西湖的雨。千年的往事成爲一座亭子,一塊墓碑。成爲一座美麗的橋。成爲手中一杯漸涼的茶,一陣風中的雨。

夜靜雨止,我離開回廊,循着一地燈光踏上回家的路。夜色遮住了一切,只有燈光,在岸上,在水中。驀然,我想起,我把心遺忘在湖裏了。低頭看時,已不知“踏過櫻花第幾橋”。

1.簡析第段中加點詞“飄”的精妙之處。

2.分析第段中劃線句的表達效果。

3.怎樣理解文章結尾:“驀然,我想起,我把心遺忘在湖裏了。”這句話?

4.簡析本文“形散神聚”的結構特點。

四、詩歌鑑賞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詠懷(其四十三)

(三國·魏)阮籍①

鴻鵠相隨飛,飛飛適荒裔。

雙翮臨長風,須臾萬里逝。

朝餐琅玕②實,夕宿丹山際。

抗身青雲中,網羅孰能制。

豈與鄉曲士,攜手共言誓。

【注】

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國魏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②琅玕: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仙樹,其實似珠。

1.本詩從體裁上看,屬於____體詩。

以下不能作爲本題判斷依據的一項是()

A.時代;B.韻腳;C.句數;D.平仄

2.對本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鴻鵠”兩句使用了三個“飛”,描摹強調了鴻鵠羣飛的景象。

B.“雙翮”兩句以“凌”和“須臾”,強調鴻鵠高飛遠翔的姿態。

C.“朝餐”兩句從食物與棲所兩方面,寫出了鴻鵠的現實習性。

D.“抗身”二句運用反問,語氣強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繪。

3.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阮籍的詩“阮旨遙深”。請結合這一觀點賞析本詩。

五、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興宗①年十歲失父,哀敗有異凡童。廓罷豫章郡還,起二宅。先成東宅,與軌;廓亡而館宇未立,軌罷長沙郡還,送錢五十萬以補宅直。興宗白母曰:“—家由來豐儉必共,今日宅價不宜受也。”母悅而從焉。軌有愧色,謂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歲小兒。”少好學,以業尚素立見稱。

②世祖踐阼,遷侍中,每正言得失,無所顧憚,由是失旨。竟陵王誕據廣陵城爲逆,事平。州別駕範義與興宗素善,在城內同誅。興宗至廣陵,躬自收殯,致喪還豫章舊墓。上聞之,甚不悅。廬陵內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鎖付寧州,親戚故人,無敢瞻送;興宗在直,請急,詣朗別。上知尤怒。時上方盛淫宴,虐侮羣臣,唯興宗以方直見憚,不被侵媟。

③大明末前廢帝即位興宗時親奉璽綬嗣主容色自若了無哀貌。興宗出謂親故曰:“魯昭在戚而有嘉容②,終之以釁結大臣,昭子請死。國家之禍,其在此乎。”頃之,太宗定大事。是夜,廢帝橫屍在大醫閣口。

④初,吳興丘珍孫言論常侵興宗。珍孫子景先,人才甚美,興宗與之周旋。及景先爲鄱陽郡,值晉安王子勳爲逆,轉在競陵,爲吳喜所殺。母老女稚,流離夏口。興宗至墨州,親自臨哭,致其喪柩家累,令得東還。

⑤後都督會稽軍事。會稽多諸豪右,不遵王憲。興宗皆以法繩之。三吳舊有鄉射禮,久不復修,興宗行之,禮儀甚整。

⑥泰豫元年,薨,時年五十八。

【注】①.蔡興宗,南朝劉宋名臣。其父蔡廓、伯父蔡軌。

②.春秋時期魯昭公在父喪期間面帶喜悅,不知悲慼,最終被逐。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興宗在直,請急,詣朗別

(2)興宗皆以法繩之

2.爲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由是失旨()

A.美好;B.命令;C.心意;D.意義

3.爲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興宗與之周旋()

A.應酬;B.對抗;C.追逐;D.交際

4.第③段畫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大明末前/廢帝即位/興宗時親奉璽綬/嗣主容色自若/了無哀貌

B.大明末前/廢帝即位興宗/時親奉璽綬嗣主/容色自若/了無哀貌

C.大明末/前廢帝即位/興宗時親奉璽綬/嗣主容色自若/了無哀貌

D.大明末/前廢帝即位興宗/時親奉璽綬嗣主/容色自若/了無哀貌

5.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廬陵內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鎖付寧州,親戚故人,無敢瞻送

6.第①段中蔡軌有“慚色”的根本原因是()

A.作爲長輩,未照顧好孤兒寡母。

B.拿了五十萬錢補償建房資金。

C.年齡大,見識少,比不上興宗。

D.沒能有豐儉與共的家族意識。

7.從②-⑤段看,蔡興宗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洞庭①遊記》序

明·文震孟②

①遊有四快,而天時之宜,風月之美,眺覽之奇不與焉。遊當茹素之期,不以酒肉絲竹塵點山靈,一快也。又當淪棄之日,山中好事之家,無相物色者,草衣衲侶,遊乃益清,二快也。窮林屋之勝,至於煙迷徑絕,田夫野老,驚相告語,奔走救援,此猶足以徵人心焉,三快也。以餘耳目所及之名公,若馮元成先生遊記遍天下,獨遺几席之洞庭。至張伯起、周公瑕、王百穀,皆未嘗泛石公、龍渚之棹③。惟趙隱君凡夫④僅一至____。其他遊者不能記,記者不能盡。即弇州之文⑤,亦似寥寒未稱。而孟長⑥雄詞偉藻,直與縹緲、莫釐⑦爭高競爽,吞今掩古,光怪陸離。將使後來遊者,遂可無言絕響,不必先結一記遊之想,以撓其登高臨深之天趣,四快也。

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恆與幽人畸士相親暱。然非言語文章之妙,不足以發潛而疏遠。今間詢之楚人,武昌赤壁,僅一培塿⑧;而柳州遺蹟,按圖索之,殊不相當。獨以兩公文在,兒與五嶽四瀆⑨並垂聲於宇宙。文人不遇,豈非山水之甚幸哉!況洞庭靈奇,夙標震旦。惟護之以風濤,布之以險阻,即具逸情遠勝者,亦未能時時酬對。一朝不偶⑩,相得益彰,山靈愷豫?,又復何如!不啻吾所稱“四快”而已。

③餘接擯廢以來,屏棲深谷,雲封煙繞。門前寸步,便如黔蜀萬山。洞庭之遊,日與孟長期,而今竟先我矣。覽茲遊記,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終乃深幸之。幸我雖未遊,而孟長已遊,他日雖遊而已,不必記遊也。

【注】

①洞庭:指江蘇太湖中的洞庭東山和西山。

②文震孟:蘇州人,忤魏忠賢意,遂歸。

③石公:太湖邊的山名,在太湖邊。龍渚,指太湖。

④趙隱居凡夫:隱士趙凡夫。

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貞的詩文。

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

⑦縹緲:山名。莫釐東洞庭山。

⑧培塿:小山丘。

⑨五嶽四瀆:泛指大山名川。

⑩不偶:命運不好。愷豫:祥和快樂。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也;B.焉;C.耳;D.耶

2.概括“遊有四快”的內容。

3.對第②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如今間接地去詢問楚地的人,三國時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圖去找,也很難找到。

B.如今偶爾地去詢問楚地的人,蘇軾筆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遺蹟,按照地圖去找,也很難找到。

C.如今間接地去詢問楚地的人,三國時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筆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寫去找,實地也與文中描繪不相稱。

D.如今偶爾地去詢問楚地的人,蘇軾筆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柳宗元文章所寫去找,實地與文中描繪不相稱。

4.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六、材料作文

根據下列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除詩歌外)。

一枚石子投入水中,會在水面上蕩起圈圈的漣漪;一句話語投進心裏,會在情感上蕩起脈脈的漣漪;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件發生,會在社會上蕩起層層的漣漣漪……

很多時候,漣漪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失;但有時,漣漪也可能隨着作用力的加大而化作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