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

七年級期末測評試卷A卷

試題1.84W

期末測試(A卷)

七年級期末測評試卷A卷

一、基礎知識平臺(16分,每小題4分)

1.圈出下列錯別字,並改在下面的橫線上。

義憤填鷹 一如即往相得益章語無論次

答案:膺既彰倫

2.把下列成語補充完整。

盡態極(  )人聲(  )沸婦(  )皆知鞠躬盡(  )

馬革(  )屍(  )芒畢露人跡(  )至一拍(  )合

答案:妍鼎孺瘁裹鋒罕即

3.根據你所積累和蒐集的資料,判斷正誤。

(1)普希金是俄國詩人,著名詩作有《自由頌》等。   (  )

(2)《資治通鑑》的作者是司馬光。    (  )

(3)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建議成長中的青少年都應該讀的書是《魯濱孫漂流記》。     (  )

(4)《最後一課》的作者是德國作家都德。  (  )

答案:√× √×

4.名句積累。

正是江南好風景,  。  (《江南逢李龜年》)

朔氣傳金柝, 。將軍百戰死,  。 (《木蘭詩》)

答案:落花時節又逢君寒光照鐵衣 壯士十年歸

二、綜合性學習實踐(44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5~7題。(13分)

①貝多芬神往地說:

② “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③他接着說:

④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⑤貝多芬激動而又沉鬱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來訪者,客人不停地記下來。

⑥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憂,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爲伴。

⑦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裏吃簡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說起他往昔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時跟海頓和巴赫學習時的生活,包括他爲了餬口指揮鄉村音樂隊的生活……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裏流着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

⑧貝多芬向他的客人敘述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那次節目是《費黛里奧》。當他站在臺上按着節拍指揮時,聽衆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可是誰也不忍告訴他。演奏告終,全場掌聲雷動。貝多芬什麼也聽不見,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揮台上,直到一個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觀衆答謝時,他才緩緩地轉過身來。原來他完全聾了!他永遠不能擔任指揮了!

⑨貝多芬對客人大聲地說:“聽我心裏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裏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

5.說說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2)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答案:(1)一方面,耳聾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極大的約束,耳聾後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淨和安寧,就心靈的純淨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2)貝多芬把耳聾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創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說,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作慾望旺盛之時,遭到耳聾的打擊,他不甘心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拼命”“巴望”表現他與不幸命運作鬥爭的決心。

6.第⑥節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段末加點的“永恆”指的是什麼?(3分)

答案:比喻,作用是使描寫的事物更加形象。“永恆”指作爲心靈載體的音樂藝術。這句話是說,貝多芬雖然因爲耳聾,與人的交流和溝通發生困難,但是這種侷限又使他超越形體和言辭,直接感知人的心靈世界,進而領悟音樂的真諦。音樂成爲他忠實的朋友,撫慰他的心靈,並傳達他的心聲,朋友會離去,會誤解他,但是音樂不會,音樂永遠陪伴他。

7.假如你是貝多芬最後一次指揮的音樂會觀衆,當時會有什麼感受?請簡要地寫在下面。(4分)

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閱讀下文,完成8~13題。(16分)

母雞

老舍

一向討厭母雞。不知怎樣受了一點驚恐。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嘎嘎到前院,沒結沒完,而並沒有什麼理由,討厭!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麼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着牆根,或沿着田壩,那麼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了小疙瘩來。

它永遠不反抗公雞。可是,有時候卻欺侮那最忠厚的鴨子。更可惡的是它遇到另一隻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乘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隻孵出一羣小雛雞的母親。

不論是在院裏,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着脖兒,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着頭兒聽;挺着身子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的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當發現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的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它教給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還半蹲着——我想這是相當勞累的——教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使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爲它有了一羣雞雛。它偉大,因爲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8.給下列多音字注音。(2分)

答案:è惡習wù 厭惡chāi 出差 chā 差別hà 差勁 cī參差

9.用“∥”將選文分爲兩個部分,並寫出每部分的主要內容。(4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答案:……受不下去。∥可是……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我討厭母雞 我不再討厭母雞。

10.“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下去。”一句用了 修辭手法,寫出了母雞 ,表現了作者 。(3分)

答案:誇張叫的聲音大討厭

11.讀下列兩段話,比較一下,哪一段話寫得好,說一說理由。(3分)

(1)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麼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着牆根,或沿着田壩,那麼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結起了小疙瘩來。

(2)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順着牆根,或沿着田壩,那麼扯着嗓子叫,使人心煩。

答案:(2)句只是寫了它叫聲的大小,而(1)句不僅寫了叫聲的大小,而且寫了它叫時的那種神態,叫時給人的感受,這樣更真切,生動。

12.找出前後照應的兩句話,用橫線畫出來。(2分)

答案:“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隻孵出一羣小雛雞的母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13.作者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把你的想法寫出來。(2分)

答案:提示: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來說。

(三)閱讀下文,完成14~18題。(11分)

有月亮的晚上

窗外有悄悄說話聲,嘁嘁喳喳。我故作嚴厲地大聲問:“誰呀?”說話聲頓止,突然又響起一陣鬨笑,接着是一羣人逃離時紛亂雜沓的腳步聲。山村裏,驚起幾聲響亮的犬吠。

我拿起書走出屋子。我知道,那是我的學生們,他們是來叫我去學校的。我們這裏是山地,學生居住分散,到學校要翻山,穿林,過河,走不少的路。爲了大家的安全,學校不讓學生晚上到校自習。但是,學生幾次向我提出,晚上要到學校做功課,並提出了許多理由:什麼家裏沒通電,一盞油燈一家人爭着用啦;什麼家裏人口多太吵,不安靜等。總之,好像不到學校就無法完成功課似的。見我還是不同意,學生們就提出了折中的辦法:沒有月亮的晚上在家做功課,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學校去。我仍不同意。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就有一羣羣學生來我家裏,他們問我在家幹啥。我說看書,他們就說,那咱們趕快去學校吧,你看書,我們做功課,那多好!我逗他們:說說看,好在哪裏?於是,他們就笑,而且笑而不答。

學生這樣“煩”我,我不討厭,也不生氣,因爲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於是就腋下夾着兩本書,同學生們一起踏着月色去學校。深秋之時,夜涼如水,真有點兒“涼露霏霏沾衣”的感覺。長空裏,纖塵不染。圓圓的月亮很潔淨,掛在樹梢上,看上去溼漉漉的,彷彿清水剛剛洗過一樣。香盤河波光粼粼,如涌動着一河月亮。我們沿着長滿楊柳的河堤走着,時而走在樹影裏,時而走在月光下,這恰似走在“晚涼天淨月華開”的意境之中。學生們簇擁着我,蹦蹦跳跳,書包裏的鐵皮文具盒丁當作響。他們大聲嚷,高聲笑,全然沒有了平時課堂上的拘謹。偶爾誰還“啊—嗬—”地喊一嗓子,肆意揮灑着心中的快樂。在這樣的氛圍裏,學生們最能敞開心扉,一下子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間的關係,這樣的和諧,也如月光似的柔和了。

一路歡樂一路歌,到了學校走進教室後,學生們的言行馬上收斂了。見我坐在桌前翻開書,他們便不再說笑,一個個輕手輕腳坐到位子上。這時,一陣翻動文具的響聲之後,教室裏便漸漸安靜下來。他們開始做功課,女孩子的頭髮從耳邊垂下,遮住了半邊臉,男孩子的小眉頭微皺,一本正經的樣子。那天真、幼稚、純樸的神情很是悅目。有時候,有的學生偶然擡頭向前看,師生目光相遇,都相視一笑。有時,有的學生會歪着頭,拿起橡皮,用誇張的動作擦本子,擦完了,又擡頭朝老師望一望,嬌態可掬。

月光下的晚上,窗子大開,夜風渾渾然潛入教室,能感觸到額際的髮絲被風拂動着。窗外的大葉兒楊不時發出沙啦啦的響聲。學生說得不錯,我看書,他們做功課,大家無言地相互守着,這樣的確很好。

但我是不會讓學生在學校待太長時間的。時間久了,他們的家長會惦記。只要功課一完,馬上趕他們回家。學生說:“你不走,我們也不走。”我說你們先走吧,可以一邊走,一邊唱歌,我坐在教室裏聽你們唱,等聽不到你們的歌聲時,我再走。終於,大家快活地答應了。他們一出校門就唱起來,而且故意大聲唱。我想,他們一定是笑着唱的吧?山村的夜晚很寧靜,那歌聲,那夾帶着稚氣的童聲,顯得極爲清亮,且傳得很遠。清脆的歌聲不時驚起此起彼伏的狗叫,靜寂的夜一下子被攪亂了,於是,喧鬧起來,生動起來。

聽着學生們的歌聲,我能準確地判斷出哪幾個學生朝哪個方向分路了,進了哪道溝,上了哪條嶺……歌聲漸遠漸弱,終於,完全消失,狗也不叫了。夜又歸於寧靜,像攪動的水又重新歸於平復了。這時,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莊。那陣喧鬧,如幻覺一般,讓人懷疑是不是真的發生過。

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14.下面的句子是用來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的,請將它寫完整。(2分)

在有月亮的晚上,

答案:師生相約去學校上晚自習。

15.作者巧選角度,表現師生之間和諧的關係,你認爲這個“巧”字表現在什麼地方?(2分)

答案:巧在從課餘生活的角度。從師生成爲親密朋友的角度表現師生關係。

16.第二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2分)

答案:交代在有月亮的晚上學校上晚自習的緣由。

17.試說說“月”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案:①起着文章線索的作用;②起着美化人物活動場景的作用;③起着深化文章意境的作用;④起着喻體的作用。

18.任選角度,對文章進行“美點賞析”,寫一段百字以內的話。(3分)

答案:角度有:用詞之美,寫句之美,構段之美,動靜之美,修辭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四)文學放飛(4分)

19.請你寫出和馬有關的成語。(不少於5個。)

答案:例如:老馬識途馬到成功 龍馬精神馬革裹屍 馬馬虎虎

三、作文(40分)

20.人生無數的瞬間匯成記憶的長河。一次匆匆的聚會,讓人終身難忘;一張熟悉而又陌生的面龐喚起無窮的回憶……請截取時間之流的一個瞬間,讓它定格下來,充分展示其永恆的一頁,揭示其中蘊含的生活的啓示和人生的哲理。請以《永恆的瞬間》爲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觀察細緻,條理清楚,文脈貫通,不少於5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