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經驗總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遍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對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試着採用“分層施教”的方法進行教學,依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實際分出不同的層次或類別進行施教,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作一總結。

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經驗總結

一、 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施教,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解透徹,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我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後,使用一套難易適中的試題對班級進行測驗,然後結合平時的調查,按3:5:2的比例分爲“優”(A)、“良”(B)、“一般”(C)三個不同的層次,並將他們合理分組,編排座位,適當考慮男、女生比例,一般以四人(A組1人,B組2人,C組1人)前後桌就座較爲恰當。這樣做,有利於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和討論,也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和問題意識的培養。由於學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各方面都會發生一些變化,這時,再綜合學生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重新調整,做到“動態”分層。

二、 目標分層

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與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可能性適應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C層:能夠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會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B層:能夠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稍有變化的實際問題。

A層:能夠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方法,解決一些比較複雜的實際問題。

這樣,針對學生實際制定的`不同的教學目標,避免了優秀生“吃不飽”,後進生“吃不了”的現象發生。

三、 教學分層

承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的現代教學學觀,要求在分層施教時,必須面對全體實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學要求,去讀讀、想想、畫畫、說說、做做,讓全體學生都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計算0.065÷0.05後,請C層的學生能夠仿照例題學做如10.44÷0.725這樣的小數除法,B層的學生能夠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這樣的做的道理是什麼?A層的學生概括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一起討論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什麼。另外面對全體的提問,有選擇的請同學回答,和鼓勵B、C層的學生,解決更高層次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進取心和積極性。

四、 練習分層

在練習的設計中,有“基本性練習”、“綜合性練習”、“發展性練習”、要求C組的學生必須完成基本練習,鼓勵做綜合練習,B組的學生要求完成基本練習、綜合練習,爭取做發展性練習,A組的學生則全部完成或指導幫助B、C組同學做練習。他可爲B、C的同學設定“選做題”。練習中,積極鼓勵和創造條件讓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和突破,體現教學的彈性,與此同時,在不斷進行的巡視中,及時把握反饋的資訊並作個別顛簸與矯正。

五、 評價分層

實施分層教學,必須對傳統的評價方法進行改革,實行因人而異的評價方法。評價的基本要求是:差異性、及時性和鼓勵性。具體做法是,課堂練習、家庭作業、單元考察進行分層評價,各層次學生的測試卷面總分相同但是數量上有多少之分,程序上有難易之別,即使對同一學習內容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這樣的評價,體現了差異性和鼓勵性,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經常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從而使學習的熱情越來越高漲。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瞭解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析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實施符合每個人需要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增強技能,取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