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6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6篇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1

本學期擔任高三6、8兩個班級的化學教學工作,深感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放鬆自己。而且本屆學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需要探索的東西多,教學任務繁重。但是經過一個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我與學生的關係處理得比較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現總結如下:

1、依綱靠標,加強備考研究,科學備考。

在進行高三教學的開始,我首先和備課組的老師一起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複習計劃,認真研究新課標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和近三年課改區的高考試題,明確重要的知識考點和能力考查標準,把準複習方向,以大綱考綱爲指針,以高中化學新課標主幹知識爲主線,挖掘好模組中的知識點,對模組作恰當的歸納和提煉,適度的擴展和提高,既要注重模組的單元或專題內的知識聯繫,找準知識的結合點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並透過一定的組織方式有機結合,從而順利構建模組知識體系和結構,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時,能準確、快速的在大腦儲存庫中提取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複習課中,構建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複習以前的知識、整合和連貫新舊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把概念圖作爲專題複習的導引和框架。

2、緊扣教材,夯實學科基礎,突出知識主幹。

夯實基礎是提高綜合能力的前提,沒有紮實深厚的基礎知識,解題效率、綜合能力就不可能提高。教學中以“夯實基礎,滾動提高”爲指導思想,以“低起點,小坡度,密臺階,逐個突破”爲複習策略,強調基礎基礎再基礎,“主幹內容多次循環,能力訓練分步到位,雙基知識反覆落實”,以紮實的基礎應對百變的試題。以“教材”爲本,不脫離教材,不搞題海戰術,注意構建好各單元知識網絡,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注意系統性,在複習方法和策略上抓住核心知識,結合事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

3、重視知識應用,培養學生能力

在教學中注重以知識爲載體來培養學生的能力,透過設計典型練習題組,訓練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處理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還要注重對學生讀圖、識圖和分析圖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從化學圖表中獲取資訊的能力和圖文轉化能力。此外,在教學中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1)克服負遷移,指導學生弄清楚新舊知識的本質特徵,區別新舊知識之間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之處,使學生避免舊知識對學習新知識的影響,即克服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2)強化正遷移,原有的知識越有概括性,正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清化學學科內各部分知識的聯繫,理清化學與物理、生物、數學等學科的聯繫,弄清化學科的概念、原理、知識要點,使所學知識具有概括性、系統性,實現最大可能的學習正遷移。

4、關注熱點,關注現實

在備考複習中,要有意識去關注社會現實、關注生活、關注人體健康以及環境問題的重大熱點問題。高考題往往以這些熱點資訊作爲出題素材,情境新,問題熱,但考查考生的仍是對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類題目往往起點高,落點低,許多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我們課本上,在教學中要注意“熱點回歸教材”,因爲熱點只是外殼,是背景材料,相關的知識體系纔是考查的內容,要找準熱點問題與教材的融會點,複習時隨時將熱點問題融入課本知識。

以上是我這學期在教學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一定的不足之處,這裏我把它小結出來,是希望有經驗的老師能給予指導。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2

20××學年,我們學校初三化學學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區裏第六名的優秀成績,這與學生的努力以及教師的辛勞是分不開的。以學校實際出發,注重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爭取較高優秀率。爲了能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總結了幾條經驗:

1、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考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爲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透過實驗進行

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2、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今年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爲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3、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今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4、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鑽研教學大綱(化學課程標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學校雖然還麼有實施化學新課程標準,但老師們都已開始研究新課程的特點,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

5、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

聽完課後能與上課老師及時進行交流,提出不足之處,以求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上文庫版權所有!

6、加強實驗教學。

中考試題中,實驗題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引起了我們老師的高度重視。在教學及複習中加強了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這一部分相對得分較高。

7、理直氣壯抓好學有餘力、有特長的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

給有特長的學生創造發展個性的氛圍,鼓勵他們冒尖,脫穎而出,爲將來培養專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8、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與成長。首先要紮紮實實抓各學段的合格率,這樣才能提高初中畢業合格率,最後取得高的升學率及較好的優秀率。

透過大家共同努力,20xx學年初三化學取得了這麼優秀的成績,今年我們將繼續保持,並爭取更大的進步。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3

高中化學知識體系存在這麼一個特點:知識點多,規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許多知識點是要學生記憶的。但是考題難度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適中的,這在往屆高考理綜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體現。所以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化學學科的特點可以總結成:“一學就會,一多就亂,一久就忘。”不少學生常常在學習過程中抱怨學習化學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得到應用,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如何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把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內容,設計好新課匯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課匯入,能夠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很快的進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中來,提高課堂效率。

匯入的方式有好幾種:從教學內容匯入,從學生學習基礎入手複習舊知識匯入,或者根據學生情緒,結合教師自身特長等等。總之,匯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情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案例一:將學生情緒和教學內容相結合

《氮肥的性質及應用》是下午第一節課,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爲了使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教學中來,老師可以提問一句:“剛纔上課問好的聲音很響亮,同學們應該是沒人餓着肚子來上課的吧。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比過去豐富了很多,我們來看看過去世界上糧食產量的情況。”然後展示在全世界開始使用化肥前後,世界糧食產量的數據對比:

(ppt展示):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頃耕地生產0.73噸糧食

1978年開始使用化肥每公頃耕地生產4.63噸糧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國只能養活2億多人口,剩下11億人就沒飯吃。

(引導學生):“我們班上有51個同學,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個同學有飯吃。”學生驚歎。

透過給出數據引導學生感受到化肥的生產和使用雖然好象離他們的生活很遠,但是對人類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同時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

(ppt展示):市面上常見的幾種化肥圖片,介紹化肥的種類,引出氮肥,介紹工業合成氨生產工藝,並解釋設計該工藝的科學家由於成功解決了合成氨過程中需要的高溫高壓,催化劑等條件,使化肥的大量生產成爲可能,從而解決了糧食產量問題,並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透過介紹化學家的事蹟,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透過匯入,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瞭解,同時,對化肥的性質,應用也產生了興趣。爲接下去的新課推進做好了鋪墊。

二、多與生活聯繫,改進探究實驗:

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常有學生抱怨化學實驗枯燥,單一,許多學生畢業後談到對化學實驗的印象總離不開實驗室,離不開試管,酒精燈,每次做實驗之前老師總要先宣讀一遍注意事項,清點實驗用品,事先給出實驗操作步驟,然後學生進行驗證,記錄實驗現象……一堂實驗課就此結束。

新課程強調課堂應該以學生爲主體,教師扮演的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發現,主動探究。這一點在教材編寫中就可以看的出來,例如蘇教版必修一中編寫了許多學生探究實驗,並將原來很多教師演示的部分,都改爲讓學生自主探究。與此同時,教師在探究實驗的設計上也可以嘗試做點改變,增強探究的趣味性以及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案例二:在講解銨鹽與鹼共熱產生氨氣這個知識點時,教材中的實驗是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於試管中進行加熱,透過溼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檢驗氨氣。

本節課將實驗進行改進:取一張舊報紙,將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後,放在報紙中用手摩擦報紙加熱,然後檢驗氨氣。把原來在試管中用酒精燈進行加熱的實驗改變成用生活中隨處可接觸到的材料並進行摩擦加熱,讓學生改變對化學實驗的固有印象:“化學實驗很危險,動不動爆炸,一般都在實驗室做,而且離不開試管,酒精燈。”透過一個簡單的改進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實際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化學變化,化學就在生活中,對於書本上的方程式,物質的性質,也就沒那麼難以記憶了。

三、以生活場景爲背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許多學生來自城市,對農村生活缺乏瞭解,也不感興趣,實際上在教材中許多知識點在農業,工業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體現和應用。如何把這些知識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也是設計課堂教學時要考慮的一點。

案例三:在講解銨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的知識點時,按照教材設計,是透過加熱氯化銨檢驗氨氣說明這一性質。此處不妨設計這樣的問題:有一位農民在倉庫裏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氫銨(俗稱碳銨),有一天他發現這袋化肥包裝破損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曬,結果發現沒有人偷盜卻少很多,你能從化學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嗎?透過講故事的形式提出問題,然後提供相關的藥品和用具,讓學生利用已有條件,透過自行設計實驗探究,自己得出結論。

同理,在講解銨鹽另一性質,與鹼共熱能生成氨氣時,也可設計問題:在村子裏住着兩位農民,小李和小劉,他們都種了幾畝水稻.小李很勤勞,不僅買了氮肥硝酸銨,還同時使用了自己燒製的草木灰(呈鹼性),小劉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銨,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結果到了秋收時發現,自己田地的產量遠不及小劉的,你知道原因嗎?

學生透過動手實驗將氯化銨和鹼石灰混合摩擦加熱,檢驗得到氨氣,得出結論。在得出銨鹽的這幾個性質後,老師再提問:如果你是一名技術員,要指導農民使用化肥,你能列舉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項?或者,擬出一張化肥的使用說明書?這樣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在課堂上學習的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得到發揮,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對象,解決實際問題。

四、聯繫校園生活,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化學是研究物質本質特點,物質之間關係的學科,部分化學概念存在研究對象抽象,微觀,難以理解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能夠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校園生活聯繫起來,透過類比的方法啓發學生,相信對於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是大有好處的。

案例四:講解氣體摩爾體積這一課時,分析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研究對象是分子原子這些微粒,比較抽象,教師可以從學生校園生活角度入手,提問學生:做操時,一班有50個同學,二班有45個同學,大家人與人間隔相同的距離後,哪個班佔的面積較大?學生馬上回答:人數較多的班級佔地面積較大。因而得出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之一爲顆粒數目。這時教師再分別請上個頭差別較大的八位同學,讓八位同學分爲兩組,個子較小的四人一組,個子較大的四人一組,然後讓兩組同學背靠背緊靠在一起,提問:“哪組所佔的空間較大?”學生回答:“個子較大的那組。”從而得出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第二個因素:物質顆粒本身的大小。這時,教師再讓兩組學生分站教室四個角落,再問:“哪組佔的空間大?”學生回答:“差不多大。”從而得出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第三個因素:物質顆粒間距。此時,教師就可向學生說明,氣體的情況類似於剛纔第三種站法,及四名學生分站教室四角,這時由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在計算體積時,就可以將人本身的個頭大小忽略。因此,決定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主要爲氣體分子間距離,而不是氣體分子顆粒本身大小,而決定氣體分子間距離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壓強。從而得出結論: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任何氣體所佔的體積爲22.4l/mol。

透過聯繫學生每天經歷的校園生活,發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不僅身體動起來,思想也活躍起來,積極參加到課堂學習中去,對於抽象概念的理解就容易的多。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4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年匆匆而過。爲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一年來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

一、積極主動靠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纔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貼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採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學生對一門科的興趣來源於對老師的興趣和對學科內容的興趣。首先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內在的修養,讓學生覺得可親可敬。在言行上覺得你詼諧幽默風趣想和你親近;在學術上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值得尊敬;在學習和生活上對學生關心像益友更像父母。其次要及時儘量展示學科的魅力,透過設定合理的情景色彩讓學生領悟體會化學與文學,化學與藝術,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環境等等的密切關係,充分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二、慎終追遠重基礎

俗話說: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認真分析學生課堂課後反饋中的問題,與他們是否準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關係。針對學生掌握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的節奏和頻率,避免了至少減少了學生消化不良的情況,減少差生面,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因爲在教學中狠抓基礎知識,就是抓化學課本知識,力求每章節每單元過關。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接受消化能力差異明顯。因此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儘量降低落後面。

三、能力提高重過程

俗話說: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說的就是過程的重要性。例如化學用語是中學化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使用化學用語的技能就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按一條線元素符號—離子符號—結構示意圖———電子式—結構式—化學方程式等等,進行分析、理解、對比來突破難點。再如氧化還原的學習,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在討論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得出升失氧還—降得還氧的口訣,而不能直接告訴口訣。對於勒沙特列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更是個難點,要反覆的讓學生體會平衡移動的精髓,在化學平衡中體會,在電離平衡中體會,在水解平衡中體會,經過多次不失時機的反覆感受,化學思維方式逐漸滲透入每個學生的意識中,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學中不能輕過程,重結論,機械的應用,死記硬背結論,輕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解題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四、化學真知重實驗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離開了實驗就談不上學習化學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抓住化學這門課的特徵,透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形成化學理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事實上,不管學生化學成績好不好都對化學實驗很有興趣。利用這個優勢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在實驗課上要勤動手多思考,善合作多嚴謹。透過海帶提碘的實驗過程,體會生活與化學的關係,增強化學學科的人文性。透過氣體制備實驗的設計,體會設計的技巧嚴謹,增強化學實驗的科學素養。多提供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實驗探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五、考好成績重複習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做好期期末複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通考的成績,所以期末複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複習什麼內容,都做到心中有數,複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輔導和練習,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通考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緻、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爲提高通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於學生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控工作,爲全面提高統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5

高一第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結束,想想本學期的化學教學工作,有得有失,爲了更好地完成今後的教學工作,我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這學期,我擔任了高一年級、、、班四個班級的化學教學工作,每個班每週3個課時,一週共12個課時,所以教學任務重;同時按照教學要求,本學要完成高中化學必修一的教學任務,因此課程任務緊。但經過自己和學生的努力,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績,在月考和段考中我所教的班級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均屬前列,得到了所擔任班級學生的好評和尊重。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教師更新觀念,改變教法,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終身受益。下面,淺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1、注重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課前做不做預習,學習的效果和課堂的氣氛都不一樣。爲了做好這一工作,我經常用採取兩種方法:

(1)我經常會在本節課結束時給學生留一些問題,在第二堂課我會及時提問,還會讓一些同學站起來給大家講一講。

(2)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教輔資料《自主學習能力測評》,要求學生在新課之前完成《自主學習,新知突破》環節內容,並要求課代表利用課前十分鐘進行抽查。

透過這些措施督促學生在課後做好預習工作,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在課堂上緊跟我的學習進度。

2、注重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爲新時代的教師也應與時俱進,改變以往的“滿堂灌”,老師知識一味的講,學生只是坐着聽,記筆記,灌輸式的的教學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老師應該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要想辦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注重知識的傳授過程,而不是隻注重結論。爲了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讓學生積極的發言。我會認真、耐心的聽學生講,然後針對學生講的做點評,有時候點評也讓其他同學進行,最後給予鼓勵,肯定。

(2)課堂儘量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思考交流解決一些常見的典型題目,並要求他們講解自己的思路,充分利用時間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3)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組織好化學實驗,透過化學實驗來啓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我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來做課堂演示實驗,並且針對學生的操作加以評價。結果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並且能夠在試驗在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一些錯誤操作,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我覺的這種方法應該繼續運用下去。

(4)儘量的設定一些有意義的問題。我一般是會設定好幾組問題,設定問題時我一般會遵守由簡到難,由淺到深的原則。並且,我也很注重提問題的方式,語氣等,儘量做到每個人都積極的思考。

(5)透過幾年來的教學,我發現好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種很有趣的能力,他們會聽老師的語氣來回答問題,比如說“是不是!”他們就會回答“是!”,“對不對?”他們就會回答“錯!”等,所以我也經常的在語氣上誤導他們,爲的就是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的思考,而不是經常的濫竽充數。

(6)我也經常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一定要獨立的思考,老師講的不一定對,也許那一天我講的就是錯的,所對老師講的知識要大膽的質疑,有問題就問,要勇敢的堅持自己的看法觀點,不要一味的符合別人,以來別人。

透過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標也基本上達到了,現在好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我覺的這是對學生來說最大的收穫。

3、注重課後作業和課後複習

課後作業是檢驗學生知識是否掌握的很重要的方法,從課後作業上可以反映出很多的問題,所以,每次的作業我都會精心的及時的批改,而且會做好作業批改記錄,在第二堂課上及時的給學生做說明,讓學生重新做一遍,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我也經常給學生講課後一定要及時的複習,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時間複習當天的知識,每門課只要花5—10分鐘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堅持下來,複習的效果絕對是很好的。

透過種種的措施,完成了一學期的化學教學工作,對化學的教學工作,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還將會用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爭取以後的工作乾的更好。

化學教師教學經驗總結6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17,18二個教學班的化學教學,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作爲化學教師,我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教研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每一節課,並認真聽各位優秀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努力按照新課標要求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爲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就本人本期的工作作一個小結:

一、認真備課,精心製作教學案:

新課標教材的編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統,但知識點間的聯繫較差,而且我所教的班級同學的基礎的差別很大,因此我在製作學案以及備課時,不僅要參考和分析很多有關資料,還要儘量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選取不同層次的題目,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使知識點的教學有條理性,學生較易學和理解。

二、認真批改學案,及時進行鍼對性評價

積極推進我校教學方法改革,認真執行導學案教學。學案是一種很好的資訊反饋方式,從學案中能夠發現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所以佈置學案要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爲了做到這點,我們高一化學組精誠合作高度認真負責篩選學習材料,精編習題,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在批改學生的學案時我認真分析並記錄了學生的學案完成情況,將他們在學案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鍼對性的評講,並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做到有的放矢。

三、彈性調節難度

教學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一定要適合學生的胃口,對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過高、過難,學生接受不了,會產生厭學情緒,成績更差;若要求過低,學生會感覺太簡單、無味,不投入精力學習,成績平平,甚至後退。所以我對不同層次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要求不同,進行彈性調節,使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四、加強方法指導

對原有知識基礎較好、學習方法得當、學習信心強的學生,重點是指導學生把知識向縱、橫兩個方向發展,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有餘味;對原有知識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欠佳、學習信心時弱時強的學生,重點是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由學生自己閱讀,有利於學生積極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五、課堂、課後有分別

不管是難度和廣度的調節,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透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法,課堂教學是完成教學中心任務的主戰場,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備課時堅持啓發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化學學科的待點,多做實驗,聯繫生活,從各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候適當利用課件加強教學直觀性。注重課堂的節奏、容量大小,充分發揮教師語言的特點,形成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注重學生學習小組合作互助的作用,課後對不同的學生採取培優補差的方式。

六、根據學生實際,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我教的二個班中,大部分同學上課還是很認真,學習勁頭也較濃,後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也就差,有些學起來就沒信心,更不想去學。針對這種情況,我透過找他們個別談話和分析他們的作業、試卷瞭解原因,對於對化學不感興趣的,我就用一些實際例子跟他們說說學習化學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興趣;對於沒有努力去學的學生,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爲他們定下學習目標,利用週末或課外時間進行輔導。

總之,爲了把教學工作搞好,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力爭在教學崗位上多出成績。

以上是我進行化學教學中的幾點做法,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總結,向老教師學習請教,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