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蘇教版七年級下學期《黔之驢》說課稿

 一、說教材

蘇教版七年級下學期《黔之驢》說課稿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黔之驢》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透過描寫老虎懼驢.識驢.吃驢.淋漓盡致地刻畫出老虎和驢子的性格特點.警示人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倒,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獲得勝利。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理解文章。

2.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對心理和動作的細緻描寫的方法.

(3)情感目標:理解本文老虎懼驢.識驢.吃驢的過程和本文啓發人們應該認識事物本質,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御並征服客觀事物.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寓意.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1)教學重點:多形式的誦讀,學會翻譯文言文並理解本文寓意.

確立依據:課文篇幅短小,句式緊湊,節奏鮮明,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興趣濃,多次誦讀後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大意.本文啓發了人們掌握真本領,真才幹的重要.所以把誦讀和理解寓意作爲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本文對心理和動作的細緻描寫方法.理解黔驢技窮,龐然大物等成語.

確立依據: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是學生作文常用的方法,同時,詞彙的積累也很重要,所以把本文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對成語的理解作爲本文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採用誦讀法,提問法.學生自主合作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誦讀法:誦讀是解讀文言文的敲門磚,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貫穿到課堂始終,教師示範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以達到教學目的.

2.提問法:爲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又透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三、說學法

透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地學習.爲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掌握重點字詞.

3.分析虎和驢的形象。

四、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人新課。

1.學生複述課文大意。

2.檢查重點字詞鞏固情況。

(此環節旨在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快速引入學習內容)

(二)細讀讀課文,重點突破;

(1)讀完本文,你更喜歡驢和虎中的哪一個?

(2)找出文中關於描寫驢和虎的句子,並畫出關鍵字詞。試分析作者運用了那些描寫方法展開描寫?

(3)形象分析

例:文中有很多詞語用得準確生動,我覺得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大家能猜得出嗎? “蔽”用得好,“窺”用得更妙,一個“窺”字,勾畫出老虎初見驢時,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謂一字傳神,我覺得換任何一個字都不恰當。

2、學生賞析:如駭、遁、蕩倚衝冒等字

3、引導學生歸納妙點

(1)、詞語運用恰當,特別是動詞的使用傳神。

(2)、心理活動描寫,細緻逼真,且富於變化。特別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畫得一波三折,層次清楚(畏懼--好奇--害怕--懷疑--膽怯--竊喜)。

(3)、形象塑造,對比鮮明,相映成趣。

(此環節旨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豐富學生情感,同時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技法)

(六)做(加深印象,培養髮散性思維)

從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語?寫出三個跟動物有關的成語。

張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