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孩子愛打人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我家的孩子愛打人該怎麼辦?

孩子愛打人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我家孩子特別愛打人,從會走就會打人,怎麼說都沒用”;

“我家孩子脾氣大,愛打人,特別難管教,怎麼辦呢?”;

“我們打他罵他誇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他就是喜歡打人怎麼辦呀?”

有很多家長都提出過這種問題,他們也嘗試了很多方法來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爲,但都收效甚微。那麼孩子是真的愛“打人”嗎?

案例一:強強爲何在外就超愛“打人”呢?

解讀:對孩子來說,“攻擊行爲”只是他們用來表達感情或試探大人的方式之一。

在齙牙兔學習中心裏,有個叫強強的小男孩,超級“愛打人”,無論是大人孩子與他交流,都會被“攻擊”。但據強強媽媽反映,孩子在家是公認的乖小孩。不知道爲什麼,孩子一到學習中心脾氣就超級大,還會動手打人。

有一次強強在活動中心玩小車,開得正高興,齙牙兔姐姐停下了車,告訴強強要上課了,小車不要玩了。強強嘗試了下,小車果然被姐姐控制住了不能動了,強強皺起眉頭立即揮動小手朝姐姐扇去,其實手根本就沒碰到齙牙兔姐姐。強強皺着眉頭看向保姆,保姆“呵呵”笑了一聲;強強又嘗試動了下小車還是沒成功,他又揮起小手,保姆又“呵呵”笑了一聲……這個“揮手—呵呵笑”的動作就這麼重複了3次。

目睹了這一切之後,齙牙兔的老師與強強媽媽進行了交談,瞭解到這麼一些細節:

1、情緒強度。強強本身是一個情緒強度和活動量都非常大的孩子,性格屬於大喜大怒類型,同時體格也比較健壯,手腳動作都很重。

2、成長環境。強強在家由保姆照顧,保姆平時對孩子的任何要求從來都是無條件接受的;但當強強來到齙牙兔,自然有必要的行爲規範和禮儀規則,強強感受到自己的“小權利”正被限制並且無法隨心所欲,所以他的情緒自然波動很大。

3、成人反應。1—3歲的孩子攻擊行爲非常普遍,他們常去試探自己的行爲能力或大人們的反應。對於強強的攻擊行爲,保姆不但不第一時間阻止,還在旁邊若無其事地笑,這就會讓孩子壓根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每當自己揮手都會伴隨保姆的'笑聲,這讓強強認爲很好玩,或許大家是在跟他鬧着玩。

所以,針對強強的打人行爲,訓練師給家長的意見如下:

1、家裏人停止類似的行爲。強強爸爸有時會爲了讓孩子聽話而請他吃頓“小生活”,這種懲罰行爲要停止。作爲兩歲左右的孩子,他們根本無法理解所謂的“小朋友要和睦相處”之類的言辭,他們能明白的那就是“爸爸剛纔打我很痛,我就聽話了,打人真有用!”

2、嚴肅對待孩子的行爲。無論是保姆的笑還是家長們根據環境不同而變化不一的態度,都會對孩子的行爲糾正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如果是不好的行爲,直接嚴肅地阻止;如果你只是笑着告訴孩子“打人不好”,那孩子得到的資訊可能只有“媽媽也沒生氣呀,這樣做還挺好玩!”

3、即刻行動應優於言語規訓。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爲時,直接對孩子的行爲進行阻止——立刻抓住他打人的小手,嚴肅地告訴他“不可以打人”。給孩子一個阻止,這對他們來說已然是一種懲罰,過後無需再多說教。若再出現打人行爲,繼續上述方法即可。

4、全家人行動一致。無論在誰面前,無論打了誰,給予孩子的“懲罰”都是一致的——遊戲暫停、行動暫停、溝通暫停。孩子很聰明,如果全家人態度不一,孩子肯定會不斷嘗試限制,直到達到他們的目的。這也正是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裏和在外面表現不一致的原因,正是因爲家長的規矩在不斷變化,導致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後見風使舵。

案例二:貝貝第一次“打人”是真的嗎?

解讀:1歲之後的孩子開始探索世界,但是他們的身體控制能力有限,在積極的探索中,他們常會因爲過於興奮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

貝貝今天是來齙牙兔試聽的,第一次看到那麼多新鮮東西——魚缸裏游來游去的魚、淘氣堡飛來飛去的海洋球、桌上五顏六色的積木……貝貝高興地玩着、笑着。開始上課了,第一次見到齙牙兔姐姐,貝貝有點陌生,姐姐爲他唱了歡迎歌。剛唱完歌,來了個小女孩,貝貝一下從座位上站起來,衝到小女孩的面前,“啪”一下,小女孩倒在貝貝的面前,是貝貝推倒的。貝貝媽媽趕忙衝過去拉住貝貝的手,把他帶到一邊去狠狠訓了一通。

和貝貝媽媽交談後,我們發現,貝貝只有在遇到小朋友的時候纔會有“攻擊”行爲,那麼,這真的是攻擊嗎?經常看見有的孩子,看見別的小朋友後表現出高興的情緒,媽媽讓孩子去和別的小朋友去打招呼,當這個孩子過去想揮揮手或者抱一抱別的小朋友的時候,由於力度沒有控制好,“啪”一下、“哇”一聲……一個表示友好的行爲立即就被成人主觀地翻譯成了“打人”。很快,這些“打招呼”的孩子就真正變成了“打人”的孩子了。

由此,我們給了貝貝媽媽一些建議:

1、不再強化孩子打人這個行爲:減少無謂的說教,看見行爲即阻止(暫停孩子的行動),可以進行單純的暫停,也可進行注意力轉移,但不要以打罵方式懲罰孩子。

2、貝貝其實是希望和小朋友交往的,只是由於力比較大,“下手”較重,所以媽媽需要先教貝貝如何和小朋友打招呼,甚至是在看見其他小朋友時,陪他一起打招呼;當孩子出現形似“打人”的行爲時,可以立即抓住他的小手,揮一揮說:“貝貝是要打招呼嗎?你好!”

3、一旦孩子表現出積極的交往行爲,就予以讚賞和鼓勵“今天貝貝和囡囡打招呼了是嗎?媽媽看見了,非常好哦!”

貝貝媽媽也很配合,按照我們給的建議一一去做,兩週後,貝貝媽媽欣喜地告訴老師:貝貝就像突然長大了一樣,不但再也沒有打人了,見到小朋友還會主動跑上去問人家叫什麼名字……貝貝媽媽細數着孩子的變化,非常欣慰。

教育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項

1、事先交給孩子如何和小朋友相處,如何打招呼、交朋友。

2、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糾紛時保持冷靜,強制讓孩子表示道歉並不可取。不如換一種做法:媽媽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且表示關心,效果就會很好。因爲父母的行爲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

3、當孩子有一定自省能力了,父母點到爲止,不要多說,孩子自己也會對自己的行爲作出反省。

4、認可孩子的感受,簡短地給孩子一些指導。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父母應該教孩子表達他的感受:“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那個小朋友還在玩,不想給你玩,所以你生氣了,媽媽知道,但我們也不能打人。”要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這隻會讓孩子一頭霧水。

5、循環往復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父母在教導孩子的同時,還要培養自己的耐心。

標籤:教育 家長 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