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精選5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精選5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 篇1

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已經有了相應的生活經驗,非常渴望模仿成人的活動,扮演爸爸媽媽。爲了讓幼兒認識家庭中每位成員的角色,培養他們互敬互愛的精神,特別設計一次“娃娃家”活動。

活動目標

1. 熟悉角色活動區的環境及規則,能夠遵守規則與同伴友好相處。

2. 喜歡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稱,模仿基本的動作。

3. 遊戲中有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爲。

4. 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5. 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重點難點

瞭解家庭成員之間的稱謂和關係及遊戲中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爲。

活動準備

準備材料和道具,例如佈置有小牀、沙發的起居室,娃娃、爸爸(夾包)、媽媽(圍裙)、爺爺、奶奶、的頭套、柺杖等。

活動過程

在角色活動之前,我精心佈置了娃娃家的環境,用紗窗把娃娃家佈置得溫馨而漂亮。在這個“家”中,有沙發、桌椅、小牀、電視等傢俱,牀上有娃娃在睡覺。在娃娃家的一角,佈置了廚房用品:鍋碗瓢盆、橡皮泥做得各種麪點、彩色紙做得各種蔬菜等。

孩子們選擇好了角色都進入到區域中開始活動了,彬彬扮演娃娃家的爸爸,他在家裏看着報紙,順順和樂樂扮演着娃娃家的爺爺和奶奶,露露則穿上了媽媽的圍裙像模像樣地在廚房裏忙着。開始的幾分鐘裏,孩子們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玩得很高興,可時間稍長一點,有的孩子表現出厭倦的情緒,彬彬扔下報紙出門了。在各個區域裏轉來轉去,順順和樂樂手拉着手旁若無人地在客廳裏跳起了舞。露露則在廚房裏樂此不疲地忙着做飯,娃娃被扔在了一邊,無人照管。

這時,老師走進了娃娃家說:“我是爸爸的朋友,來看望爸爸的,爸爸去哪了?”正在跳舞的順順和樂樂聽到問話,停止了跳舞,趕緊過來接待“客人”。“爸爸”彬彬聽到問話也急忙跑回了娃娃家,“客人”把娃娃抱起來說:“呀!孩子好像有點發燒,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啊?”娃娃家的幾個人都圍到了娃娃身邊,有的倒水,有的找藥,正在做飯的媽媽也跑進屋裏抱起娃娃。

老師看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遊戲中,說:“娃娃吃了藥,讓她睡會吧,要好好看着點,要是繼續發燒可要及時送醫院啊!你們誰來照顧孩子呢?”“爺爺”說:“媽媽照顧孩子吧!”於是,“奶奶”主動去做飯,“爸爸”忙着招待客人。孩子們又回到了原來的角色中,繼續開始活動了。

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 篇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娃娃家”,嘗試有節奏地仿編歌詞。

2、喜歡參加唱歌活動,體驗集體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飯勺、圍兜人手一份

2、音樂CD

3、響板

4、歌詞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節奏輔助 相互介紹

——匯入提示:我是誰呀?你知道我的名字嗎?(教師引出歌曲中節奏× × × 0|× × × 0|×× ××|×× ×|)你好呀 你好呀 我的名字叫木木

——提問:你叫什麼呢?請你也用好聽的節奏來告訴我。(幼兒伴隨節奏介紹)

教師:用有節奏的話來提問:“你好呀0| 你好呀 0| 你的 名字| 叫什 麼?”

小結:× × × 0|× × × 0|×× ××|×× ×|你好呀,你好呀,我們都 是好朋友。

(教師關注幼兒介紹時對節奏的把握及介紹時的情緒。)

二、感受

——學唱歌曲 體驗節奏

過渡:今天我帶來一首很好聽的歌,聽聽歌裏唱了什麼?

1、傾聽

——第一次傾聽:

主要提問:歌曲裏你聽到了什麼?(教師關注幼兒對歌曲主要內容的表達)

小結:原來這首歌裏唱的是關於娃娃家的故事

——第二次傾聽

過渡:你們喜歡玩娃娃家嗎?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娃娃家”,讓我們再來聽聽看吧!(放音樂)

主要提問:1、歌曲娃娃家裏有誰? 2、娃娃家裏的爸爸媽媽們都在幹什麼呀?(教師用歌曲中有節奏的歌詞來回應幼兒)

2、體驗

——集體展示 亮點提升

過渡:歌曲裏的娃娃家這麼好玩呀,讓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也來唱一唱吧!(幼兒跟着音樂一起表演)

(教師關注幼兒對節奏及內容的表現)

三、表現

——嘗試仿編 共享快樂

主要提問:1、歌曲裏的爸爸媽媽會燒菜哦,你在玩娃娃家的時候燒過什麼菜?2、林老師也會燒菜,你們聽聽我燒了一道什麼菜?

——教師範唱,將歌詞進行替換。

提問:接下來我們換一道菜放進歌曲裏吧,燒盆什麼菜呢?

過渡:好吧,讓我們一起試試把這道菜放進好聽的歌曲裏。

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 篇3

預設活動目標

1、加深對角色的理解,豐富遊戲情節,能較形象地模仿社會角色的語言、行爲,反映角色職責。

2、培養獨立性,能在教師啓發下獨立提出主題,按意願選擇角色;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會解決關於角色、玩具方面的爭端。

3、懂得扮演角色和使用物品、場地等應遵守遊戲規則,增強規則意識。

4、培養愛惜玩具的習慣,遊戲後會整理場地,收拾玩具。

材料準備

娃娃家的娃娃、日用品、電話機、以及各種廢物和自然物等等。

指導要點

第一次:

1組織幼兒自由討論,自己的家有幾口人,他分別是誰。從而進入主題。

2、引導幼兒按意願組成家,協商分配家庭成員角色。教師可以從旁引導分配。

3、引導幼兒進入角色,教師以角色口吻啓發幼兒模仿、想象角色的語言、動作,表現角色職責。引導主要角色與其他角色交往,反映家庭良好的人際關係,如:尊敬長輩、關心年幼的孩子等。

4、教師講評,重點評價角色間相互關係及收拾、整理玩具的情況。

第二次:

1、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回顧上次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讓幼兒自由理說應該什麼做纔對。

2、請幾位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表演娃娃家的角色,其他幼兒來當觀衆,和他們一起再來鞏固活動中一些常規知識。請做觀衆的幼兒對錶演者提出表演中的不足,及讓幼兒討論改進的方法。

3、引導幼兒再一次玩娃娃家,教師以角色中的人物參與。教師與幼兒一起評價,本次活動的不足與需要下次改正的。

第三次:

1、根據上節課的不足,進行提示,幼兒自己來選擇角色表演,並討論遊戲規則。

2、請幾個能力強的`幼兒來示範,其他幼兒來當小觀衆,並請小觀衆來討論他們做的好的與不足的地方。

改進遊戲方案。

1、幼兒進行扮演,教師指導能力強的:根據故事情節發揮想象大膽的做出動作和表情,能連貫的對話。能力強差:要分配得當,鼓勵幼兒大膽的扮演角色,有表情的表演,鼓勵幼兒大膽地的表達語言。

遊戲結束,請幼兒自己來做簡單的評價,發現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

第四次:

1、總結上一次遊戲的情況,表揚表現很棒的小朋友及表現很好的環節,對還存在不足的方面提出要求。

2、分組進行表演;能力強的與能力弱的搭配好(教師不參與角色的分配,由幼兒商量決定)

3、教師巡迴指導。4講評各組幼兒表演的情況。

活動反思

幼兒對娃娃家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他們對遊戲的規則已經很清楚,而且很會表演了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對娃娃家中的物品不是很會整理,通常都弄的滿地都是東西。所以需要加強遊戲的常規訓練。總之在整個遊戲中,幼兒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總體效果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幼兒對角色的對話還沒有完全放開,有部分幼兒還不感大膽表現;在角色的表演方面,有的幼兒還很被動;幼兒對自我的評價能力還不夠。但是有的幼兒的表演能力很強很會模仿了。

幼兒園中班娃娃家教案,娃娃家是一個既可以當做角色遊戲,又可以當做音樂活動的教案,讓幼兒學會唱歌曲“娃娃家”,然後玩遊戲,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讓幼兒感受平時父母照顧我們的感覺。

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 篇4

活動:

角色遊戲—娃娃家、超市、冷飲店

活動目的:

1、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幼兒的交往和合作能力,逐步的加強遊戲的集體性。

3、能夠爲遊戲選擇替代玩具。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繼續收集各種各樣的廢舊材料。(冰淇淋盒子、珍珠奶茶杯子,海綿,各種瓶子,罐子等)

2、繼續佈置冷飲店,添加各種杯子。

活動過程:

一、以回憶上次的遊戲情況引入活動。

1、師:上次,你在玩什麼遊戲?你扮演了誰?

2、師;你最愛玩什麼?你在冷飲店裏扮演誰?冷飲店裏有什麼?

3、師:冷飲店的生意好嗎?(不好,人手不夠,很多顧客來了,但是製作的冰淇淋不夠賣)爲什麼?

引導幼兒分配角色。(冷飲店的老闆,服務員,收銀員,顧客等)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爲行爲,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教案《娃娃家》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明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職責,並能監守崗位;

2、能夠使用禮貌用語,較安靜地遊戲;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活動內容:

娃娃家、醫院、理髮店、菜場、銀行、公共汽車、超市。

活動過程:

一、引導語

小朋友,今天我們又要來玩娃娃家了,你們高不高興啊?上次我們在玩娃娃家的遊戲的時候啊,李子恆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來是娃娃家的爺爺,可是後來他看到醫院的醫生不夠了,那是因爲醫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醫院,幫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與別人不一樣,他用的是氣功,今天,我要在來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工作,並且能夠把工作做到下班,還有,我們在做遊戲的時候是不是要安靜一點啊,這樣,在醫院裏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兒遊戲

教師指導:重點指導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媽媽一起將娃娃家整理乾淨;

普遍指導各個服務場所能應用禮貌用語;

教師觀察:

1、觀察幼兒是否能夠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觀察幼兒是否能夠自己解決一些遇到的小問題;

3、觀察幼兒是否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監守好自己的崗位,不在教室中間奔跑;

4、觀察幼兒遊戲的聲音是否比較安靜;

三、教師評價

1、讓個別幼兒介紹今天自己的新發現;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2、對今天在遊戲中能夠監守自己崗位、並能使用禮貌用語的幼兒予以表揚;

3、對於全班幼兒在遊戲中能夠放低音量地進行遊戲給予表揚,並告訴幼兒在下次遊戲中也要看他們的表現;

活動反思:

小班的幼兒好模仿,已經具有了初步的主體意識,他們渴望像成人那樣參加各種活動,他們會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實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較接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所以,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玩。

豐富的玩具材料是發展幼兒思維和想象的有效途徑。透過玩具材料可啓發幼兒產生聯想、引起遊戲願望,並可以使幼兒遊戲活動更有目的,增加幼兒對遊戲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由於幼兒模仿多,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也玩什麼,看見別人有什麼自己就想要什麼,所以在遊戲初期投放的玩具種類不宜過多,而相同的玩具數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來,讓他們互相帶動和感染,共同感受遊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