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文言文翻譯常見錯誤(教學論文)

 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高中語文組:劉傑

文言文翻譯常見錯誤(教學論文)

一、 脫離語境,硬譯。

沒有把所要求翻譯的句子放回到原文,不去結合語境理解,只是就句論句,結果往往要斷章取義,譯文與原文的意思相差萬里萬里。例如: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順。又一歲,又生有功。”(《先妣事略》(明﹒歸有光))

“期而不育一人”的譯文,許多學生翻譯爲“過了一年不再生育一人”或者翻譯爲“過了一年又流產了一個”。究其原因主要在只是就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育”,既指生育的意思,又有育而沒有生出,即流產。若單憑這句話來看,似乎可以說得過去。可是如果把這個句子放在原文中去推敲,就會發現,原來不可作如是理解:這句話只是原文中一個完整句子中的一個分句,它的意思是緊承前面兩個小分句“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的。這個完整句子的意思應該是: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個生下就死了,另一個也只活了一年。

二、 字字落實極端化,不自然。

文言文翻譯原則是要求字字落實,但是字字落實絕對不是每一個字都要翻譯出來。過於字字落實,甚至把原本沒有必要明確交代的字詞或者說早就約定俗稱的省略也都一一譯出,那麼譯文就會因爲敘述過於瑣碎多餘而顯得不符合語言表達習慣,從而使譯文失去了流暢自然。例如: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爲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先妣事略》(明﹒歸有光))

“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爲多子苦” ”的'譯文,有的學生譯爲:然而母親多次皺着眉頭看着丫鬟們說:我因爲生了許多的孩子而辛苦。其實該句中 “顧”完全可以不必翻譯出來,因爲按照我們的語言習慣,和人家說話的時候,我們本來就是看着對方的,所以我們只要交代“說”這一動詞,意思就是看着人說話。而如果我們沒有看着人說話,那麼我們一要明確交代自己說話時的狀態,如 “閉着眼睛說”或者“把頭扭向一邊說”。而本文“顧”就是正常看着的一個動作,所以這個句子的譯文應該可以這麼說:然而她常常皺着眉頭對幾個女傭說:“我苦於生孩子這樣多。”

三、 遺漏字詞,表達不完整。

這一種錯誤和上一種錯誤有些相反:有些同學沒有遵照字字落實的原則,對有些字詞因爲看起來好像是彼此重複,意義區別不大,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省略了,從而違反了文言文翻譯原則之一“信,即沒有忠實於原文,結果是句意表達不完整,與原文有出入,導致失分。例如:

“李密,字令伯,犍爲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晉書李密傳》)

 “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這句中“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的翻譯,有的同學譯爲:祖母喝的湯藥都要他自己先嚐嘗再給祖母吃。這是因爲他把“飲膳湯藥”當做一個動作,一件事情,他認爲“飲膳”是一個重複的動詞“喝”,而“湯藥”則是專指治病要喝的湯藥。而其實飲(吃)膳(飯食或者進食),兩者合在一起就是吃的飯食的意思;而湯藥則是喝的湯藥。所以這句話結合語境的翻譯應該是“爲祖母端的飯菜、湯藥,他總要嘗過後才讓祖母用(吃)”。

四、 拋開意義,完全直譯。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之一是直譯爲主,意譯爲輔。但是許多學生由於過於小心,而總是直譯,就算是明知道譯文因而不夠順暢,甚至造成語病,也不敢意譯,結果譯文雖然是看似嚴格遵照原文,其實望文生義,表達拗口甚至不明。例如

“李密,字令伯,犍爲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晉書李密傳》)

“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這句話中“則涕泣側息”的翻譯。有的學生就譯爲:哭泣着,在一側休息。單看譯文就知道他這是完全直譯,但是譯文明顯不利於人理解:祖母生病了,他怎麼在一側休息呢?其實聯繫語境,我們知道這兒想表達的是他在一旁休息是爲了能夠及時照顧祖母。所以爲了更好讓人理解就需要譯意了: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裏未曾脫衣。

 

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