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幼兒古詩教案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古詩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古詩教案

幼兒古詩教案1

【教材分析】

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誇張的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這首詩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寫了煙雲冉冉上升;“掛”字化動爲靜,讚頌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飛”字生動寫出瀑布噴涌的景象:“落”字則描畫出巨流傾調的氣勢。“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此詩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誇張。教師在活動中可透過課件、視頻等手段,讓幼兒感知“銀河”與“瀑布”的壯美之處,充分理解“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的新奇比喻,進一步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瞭解古詩大意,理解“銀河從天上泄落到人間”的比響,體會詩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並有感情地朗通古詩。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廬山瀑布視頻,古詩《(望聲山瀑布》,銀河與瀑布的圖片,教師自備幾首古詩的簡單圖片,《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9,“幼兒學習資料”一一《我愛你中國》

【活動建議】

1.播放廬山瀑布視頻,引導幼兒認識瀑布,感受廬山的美。

提問:你覺得布像什麼?來到這麼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廬山是我國的名山,是一個風景秀麗、令人嚮往的地方。

2.教師完整朗通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詩意。

(1)指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麼?你聽懂了什麼? 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含義,重點理解關鍵詞語:“生看”、“掛”、“飛流直下”。

(3)播放銀河與瀑布的課件,引導幼兒感受銀河的壯美,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兒嘗試隨着音樂欣賞圖片並朗通古詩。

(1)教師結合圖片朗通古詩,幼兒小聲跟念。(請幼兒說說詩人李白當時的心情。)

(2)請幼兒閱讀《我愛你中國》第 32 頁,指讀古詩《望聲山瀑布》。

(3)請幼兒配樂朗誦古詩。

4.請幼兒玩遊戲“詩畫配對”,感受中國古詩的魅力。

分別出示《靜夜思》、《古朗月行》等幾幅古詩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教師朗通古詩,請幼兒進行配對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幼兒古詩教案2

《春曉》

活動目標:

1、透過圖片,理解並感受古詩的意境,初步學習古詩。

2、在音樂的伴奏下,按古詩的節律進行朗誦。

3、激發幼兒對春色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60—14,磁帶。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春曉畫面。

1、教師:這幅畫上有什麼?鳥兒喜歡什麼時候在樹上鳴叫?爲什麼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這是春天的什麼時候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古時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這位詩人寫了一首古詩,古詩的名字就叫《春曉》。

二、教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

1、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古詩裏說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曉”、“眠”、“聞”等)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後,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

3、播放錄音幼兒再次欣賞古詩。

三、學習朗誦古詩,感受古詩韻律。

1、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古詩2——3遍。

2、再次欣賞錄音,感受古詩的韻律:請小朋友仔細聽聽錄音裏是怎麼朗讀古詩的。

3、教師和幼兒再次按節律朗誦古詩。

4、幼兒集體朗誦古詩,進一步感受古詩的意境。

四、複習詩歌《迎春花》。

幼兒古詩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2.能正確熟讀古詩。

3.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準備:

1.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瞭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過程:

入場: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教師:現在我們聽着優美的古曲,慢慢的進場,然後輕輕地找個座位坐下來。

瞭解清明節的風俗。

教師:之前清明節,我們放了一個小長假,那請你們回憶一下,清明節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麼事情?

播放 清明介紹PPT ,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教師: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麼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着悲傷的表情,手捧着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 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後,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學習古詩,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教師:剛纔我們瞭解了在清明節人們會做的事情,那古時候的詩人,在清明節這天會做些什麼呢?

2.看背景圖,初步瞭解古詩大意。

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一步瞭解古詩大意教學反思。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係(2)觀察圖片,幼兒爲詩句匹配圖片。

教師:如果要給這些句卡寶寶找圖片朋友,你們認爲應該怎麼找。誰能爲 清明時節雨紛紛 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教師:誰能爲 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句詩句,找圖片朋友? 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詩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 對應哪一幅畫面?

教師:那是誰回答老爺爺的?那個小孩。哦,最後一句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對應的就是第四幅圖片了。

教師:現在你們知道古詩和這些圖畫的關係了嗎?原來圖片上的內容說的就是古詩中的內容。

朗誦古詩1.幼兒整體誦讀。

教師:那這首古詩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寫這首詩的詩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詩人現在我們一起看着圖片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最新幼兒園大班清明古詩欣賞教案(3篇)。

教師:你們讀得真好聽。那現在我們邊讀古詩邊做動作,我們來表演一下這首古詩吧!

5.古詩接龍。

認字活動:學習明字。

教師講述 明 的字源故事。

教師: 明 在甲骨文中是由一個日和一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爲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爲日月之明瞭,一般用爲光亮之義。

教師:我們今天學的這個字寶寶讀什麼呀?(明)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清明》,它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活動延伸:

1.學習歌曲《清明》

幼兒古詩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們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們覺得春天怎麼樣?能用四個字的成語說說嗎?(如:百花齊放、萬物復甦)

2、師:是啊,古人也很喜歡春天,寫了好多好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曉》。大家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播放孟浩然的圖片,是啊,這首詩就是由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

3、板書課題:春曉,指名幼兒讀,並讓幼兒猜猜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時候的?從而進行解題,“曉”是早晨的意思,因此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師:昨天老師已經佈置大家預習這首古詩了,現在老師就來檢查同學們預習得怎麼樣了?

①指名幼兒讀。

②全班齊讀。

2、師:現在老師把課文當中的生字寶寶請到黑板上了,我們一起去跟它們打招呼吧。課件出示“我會認”的字。

①指名幼兒讀生字。

②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③進行詞語認讀遊戲:出示“睡眠、到處、新聞、聞見”等詞語讓全班同學進行認讀。

④全班再次齊讀古詩。

(三)指導朗讀,理解詩意

1、師:同學們春天百花齊放,鳥兒飛來飛去,詩人睡得可香啦,連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誰把他叫醒的呢?原來是小鳥,它們嘰嘰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記起昨天晚上聽到的颳風下雨的聲音。花園裏的花開得那麼好,被風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師邊讀邊指導幼兒看圖。

2、師:那麼詩人是怎樣來寫這麼一幅畫的呢,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1)學習一、二兩句詩。

①幼兒自由讀這兩句詩。

②師:春天的早晨,睡得多麼舒服,一醒來就聽到美麗

的鳥叫聲,心情真舒暢啊!誰能帶着這種心情來讀讀這兩句詩。

③幼兒試着高興地讀這兩句,接着再指名讀,齊讀。

(2)學習三、四句。

①師範讀,幼兒再跟讀。

②師:我們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裏就覺得很可

可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④幼兒試讀,再全班齊讀。

(3)幼兒試背全詩。

3、導背

①看圖試背,指名背。

②全班齊背。

4、配樂朗讀古詩。

(四)指導書寫“古、聲、多”

1、出示三個生字,幼兒認讀,並對生字進行組詞。

2、幼兒觀察生字,說說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分別要注意什麼?

3、老師範寫,幼兒描紅並書寫兩個生字。

4、展示評議。

(五)佈置作業

1、背誦《春曉》。

2、古、聲、多各寫兩行。

幼兒古詩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

2、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並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透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裏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裏你感覺怎麼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溫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颳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裏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範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裏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裏睡醒發現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範朗誦古詩後,提問:詩歌裏講了什麼?說說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沒聽懂。

3、教師再次示範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麼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裏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第三、四句:早晨醒來,詩人看到滿地的落花,他會想到什麼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什麼意思?

小結: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裏傳來颳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悅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並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六、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假日裏帶着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附: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幼兒古詩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朗誦詩歌,初步領略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要求幼兒較有節奏地朗誦詩歌,讀出問句的語調。

3、鞏固有關的知識。

【活動準備】

1、節奏卡片。

2、蜜蜂、蝴蝶、蜻蜓、螢火蟲的圖片。

3、課件:蜜蜂、蝴蝶、蜻蜓、螢火蟲的本領和生活習性。

【活動過程】

1、遊戲《小蜂窩》。問:是誰飛走了?答:蜜蜂。瞧!蜜蜂又飛來了。

2、出示節奏卡片,引導幼兒按節奏拍手。出示四種飛蟲的圖片,引導幼兒按語言節奏說出:xx飛來了,歡迎xx的句子。

3、創設情景,理解詩歌內容。請小朋友說說都有誰?它們都有什麼樣的本領和特點。透過幼兒討論,教師總結四這種昆蟲的本領。讓我們一塊來看看我們說的對不對。引導幼兒觀看課件。

4、遊戲《看誰飛的快》,按照飛蟲不同的特點飛到相應的圖片旁。

5、學習詩歌,教師結合圖片提問,幼兒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問。教師示範讀,教師注意讀出疑問句的語調。

6、分段欣賞,指導幼兒讀出疑問句的語調。

7、將幼兒分爲兩大組,一組讀問句,一組讀答句。

8、創編:結合以上學習的形式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兒歌《什麼圓圓》。

什麼圓圓紅彤彤?太陽圓圓紅彤彤。

什麼圓圓響咚咚?小鼓圓圓響咚咚。

什麼圓圓蹦蹦跳?皮球圓圓蹦蹦跳。

什麼圓圓空中飄?氣球圓圓飄空中。

幼兒古詩教案7

活動目標:

1. 透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 培養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圖卡。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引出古詩

1.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麼?

2. 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麼。?

3. 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 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合圖片理解古詩

1. 你聽到了什麼?(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 跟着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 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 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遊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着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三個環節我都運用到了圖片,因爲幼兒都是形象思維佔主導。活動開始我運用圖片匯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匯入到古詩的教學中去。

在幼兒理解詩歌的環節中,我利用四幅圖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古詩內容,讓幼兒能比較輕鬆的理解了古詩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最後加入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節,藉助於圖片讓幼兒鞏固朗誦詩歌,爲最後的古詩吟唱打好基礎。

幼兒古詩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透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透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裏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後,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捨不得李白,於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裏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着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着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繫生活,情感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着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藉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後熟讀成誦。

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透過指名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爲驚喜,再由驚喜轉爲感動不已,透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後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後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

幼兒古詩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瞭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透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裏來的嗎?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並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瞭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麼辛苦,你有什麼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透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幼兒古詩教案10

《小池》教案

教學目標:

1.喜歡聽、讀古詩《小池》。

2.瞭解古詩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

1.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小池》圖片。

2.古詩《小池》VCD。

3.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圖譜。

教學過程:

一、幼兒背古詩《春曉》,教師:剛纔我們背的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二、教師出示《小池》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非常的畫,你們來看一下,這幅畫上你看到了什麼?(蜻蜓、荷花、樹、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會在春天開,但有一種花它是夏天才開的,你們知道它是什麼花嗎?(荷花)山上有一個洞,從洞裏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兒跟讀)泉水靜靜地流着,池塘邊的樹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現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角葉伸出水面,你看那調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們說這景色美不美?

三、幼兒學念古詩。

1.教師“我們古代的大詩人楊萬里看到這幅美景後寫下了一首詩,這首古詩的名字叫《小池》”教師念一遍古詩。

2.教師講解古詩的意思,邊講解邊出示圖譜。

3.引導幼兒聽古詩《小池》VCD一遍。

4.幼兒和老師邊看圖譜邊誦讀。

5.幼兒跟隨VCD邊拍手邊誦讀數遍。

四、教師帶幼兒欣賞幼兒園的景色。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幼兒古詩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初步瞭解詩意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古詩。

2、嘗試用配樂誦讀、歌唱等方式學習古詩,激發吟唱古詩的樂趣。

3、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飯都吃些啥呀?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早上吃的饅頭、粥都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呢?(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提問,直至幼兒答不出)

師:告訴你們吧,它們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瞧!農民伯伯來了。

2、(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農民伯伯在幹什麼呀?

3、師:古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叫李紳,他看到農民伯伯這麼辛苦的勞動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名字叫《憫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1、(出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一遍。

2、師:這首古詩名字叫什麼?(出示ppt1)

3、師:那這首古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並學念古詩。

(出示Ppt2):圖上有誰?他在幹什麼?小朋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麼呀?那

你們知道什麼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

老師小結: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着大地,農民伯伯還在田裏鋤草鬆土。

齊念第一句詩句,並學做農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出示Ppt3):你們看農民伯伯的臉上都流出了什麼?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裏?

老師小結:太陽火辣辣的照着,一會兒工夫農民伯伯的臉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裏,農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齊念第二句詩句,並學做農民伯伯擦汗的動作。

(出示Ppt4):這是什麼?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飯是從哪裏來的?

齊念第三、四句詩句,並學每天吃飯的動作和牢記在心的動作。。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誦兩遍)

5、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如果配上音樂來念一念會怎麼樣呢。(配樂朗誦兩遍)

6、師: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個個小詩人了。下面我們再把剛纔的動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動作配樂朗誦兩遍)

7、師:剛纔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朗誦非常好,我們請他們上來表演,(個別幼兒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歡我》的曲調學習用歌唱古詩,萌發喜歡古詩的情感。

1、師:老師還把這首好聽的古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老師示範唱)

2、幼兒學習歌唱《憫農》。

四、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首古詩後,知道每天吃的飯是從哪裏來的?農民伯伯這麼辛苦的勞動,那我們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出示圖片):小朋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幹什麼?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爲什麼?

五、結束。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把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念給後面的客人老師聽聽。

幼兒古詩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學會體貼、孝敬母親,激發心中熱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遊子吟》視頻,《遊子吟》背景圖,歌曲《遊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遊子吟》,滲透古詩意境。

1、聽故事引題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着給他縫製着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逢着,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溼潤了,孟郊無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視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裏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裏太陽的光輝,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愛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理,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一首著名的古詩叫《遊子吟》。

2、提問理解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裏有誰?他們都幹了什麼事情?

古詩的題目叫什麼?是誰寫的?

二、藉助視頻、古詩新唱,初步欣賞、理解古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

提問:你在古詩裏聽到了什麼?(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迴應)

2、藉助視頻再次欣賞古詩,熟悉理解古詩。

幫助幼兒理解“遊子、寸草、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幼兒嘗試跟念古詩。

3、欣賞古詩新唱《遊子吟》,幫助記憶古詩內容。

三、透過朗誦古詩《遊子吟》,進一步理解古詩。

1、根據圖片,引導幼兒完整朗誦古詩。

2、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根據圖片,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遊子吟》的意思。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四、聯繫生活,情感遷移。

1、情感遷移,師幼互動,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幫母親做什麼。

2、結束語: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詩作爲禮物朗誦給媽媽聽,並向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附《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遊子吟》,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後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古詩《遊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情感,誦讀《遊子吟》,然後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後怎樣報達母親。透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於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於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幼兒古詩教案13

活動目標:

1、 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

2、 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

3、 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初步體會母親對兒子的關懷之情,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遊子吟》,掛圖《遊子吟》,錄音磁帶《遊子吟》。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主題,老師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然後體溫這首歌唱誰最好。

二、揭示主題《遊子吟》。

三、聽故事《遊子吟》。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着給他縫製着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溼潤了,孟郊撫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視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裏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裏太陽的光輝,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慈愛永遠銘記在心裏,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這首著名的小詩《遊子吟》。

四、聽古詩《遊子吟》。

1、教師播放錄音磁帶配樂古詩《遊子吟》,連續播放兩遍,幼兒邊聽邊看圖文結合幼兒用書《遊子吟》。

2、討論:這首古詩好聽嗎,書上的這幅畫已表達出了這首詩的意思,請你們想一想,這首詩說的什麼意思。

五、欣賞古詩《遊子吟》。

1、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遊子吟》的意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這首詩說的是兒子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他的媽媽捨不得他走,生怕他身上穿的衣服不夠,臨走前爲他一針一線地縫製衣服,希望他一路平安,盼望他能早日歸來,兒子很受感動,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爲媽媽做些事情,以報答媽媽對自己的愛。

2、讓幼兒再聽一遍古詩《遊子吟》的錄音。

3、師幼互動,讓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

4、讀古詩《遊子吟》。

六、活動延伸:圖文結合感受《遊子吟》詩中母愛的偉大感染了無數遊子之心。

古詩《遊子吟》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首古詩——《遊子吟》,活動的目標是讓學生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學生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滲透了解古詩內容,然後設計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古詩《遊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情感聽、誦讀《遊子吟》,然後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後怎樣報答母親。透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學生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答母親,透過活動,我的活動目標達到,活動效果不錯!

幼兒古詩教案14

 活動目的:

1、學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2、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意境,學會朗誦古詩。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我們猜個謎語,看誰猜得又快又對:青竹竿,頂蜂窩,吃了肉,還有窩。(蓮蓬)

 二、理解古詩《池上 》

看看,圖上還有什麼呀?(有白蓮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這兩個小娃娃在幹什麼?(撐着小船採白蓮)

教師小結:小娃娃撐着小船,悄悄地去採白蓮玩,可是在回來的路上,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河面上。綠綠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盪開了。這件事被白居易爺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聽老師來讀一遍(出示古詩)。

 三、欣賞古詩

介紹古詩《池上》,指導幼兒理解重點詞句,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⑴小娃撐小艇:小娃娃撐着小船。

⑵偷採白蓮回:偷偷地去採白蓮回來。

⑶不解藏蹤跡: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

⑷浮萍一道開: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盪開了。

 四、學習古詩。

集體念,師生對念,男女生輪念。

 五、啓發幼兒邊念邊用動作表達詩句含義。

小娃撐小艇, 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活動反思:

由於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比較多地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古詩,繞口令等一系列中國特有的民間活動,所以孩子們對於這樣形式的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同時爲了便於他們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畫的圖片,這樣便於他們的觀察和記憶。

古詩《池上》內容簡單,易懂,比較能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慾望。同時我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的幫助孩子們進行鞏固和記憶,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這是我們民俗教育的內容,也是我們現在的每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幼兒古詩教案15

活動設計背景

聖誕節、元旦節來臨了,寶寶們都知道這兩個節日分別是我們國家和外國的新年。新年到了,寒冷也來,學習江雪讓寶寶們感受冬季的寒冷和美麗的雪花。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意境。

2、讓幼兒感受冬天的寒冷。

3、透過各種不同方法,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朗誦古詩。2、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古詩意境。

活動準備

圖片四張(春曉圖片)、古詩視頻、古詩意境視頻、廢舊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

一、開始環節

1、師生打招呼、課前律動(手指遊戲)

2、用玩偶企鵝寶寶引入話題。從寒冷的南極請來了企鵝寶寶,它今天給大班的寶寶們帶來了古詩《江雪》。請寶寶們把小耳朵豎起來認真聽聽,因爲這首古詩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聽完之後,請寶寶們說一說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圖片(四首古詩意境圖畫)

二、基本環節

1、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兩遍

2、讓小朋友們說一說,黑板上的那一幅圖畫是描述這首古詩的,爲什麼?

3、老師再次朗誦古詩,請寶寶們邊聽邊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嗎?有不想起牀的感覺嗎?爲什麼?

B、談談冬季與夏季有什麼不同?

C、早上爸爸媽媽叫你起牀的時候,你會邊起牀邊想什麼呢?

4、根據圖畫討論圖畫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古詩意思(師生共同欣賞、播放古詩意境視頻)

A、這幅畫描述的是什麼季節?你們看見了什麼?(千山鳥飛絕)

B、路上有沒有行人?猜猜路上爲什麼沒有人?(萬徑人蹤滅)

C、江面上有什麼?船上有誰?他穿着什麼,頭戴什麼?(孤舟蓑笠翁)

D、老爺爺在幹什麼?(獨釣寒江雪)

5、共同欣賞視頻(幼兒跟讀)

三、結束環節

玩撕紙(雪花)的遊戲

四、延伸環節

1、把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2、讓爸爸媽媽教畫雪花和雪娃娃。

教學反思

本節課,準備的開放性問題較多,幼兒能開動腦筋,大膽參與活動,連平日不愛張嘴說話的小寶寶都參與了互動。但是本節課內容太多,在撕紙遊戲環節,寶寶們由於時間的問題沒有盡興。

標籤:幼兒 教案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