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語文教材研究之我見

 語文教材研究之我見

語文教材研究之我見

文學院    20111005020036    周斌

我始終認爲,教科書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扇窗,等待着老師把它推開,引領學生走到窗前看春色如許。我經常聽到老師們抱怨新詩教學是一件很難的事,除了讀讀背背沒有什麼好辦法。與其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抽象地講解各種手法,不如讓學生從這一類詩中找共性,逐漸體悟。這體悟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文化漸染的過程。

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材在選錄課文時是比較隨機的,完全依靠選編者的喜好和學術功底,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和要求。新課程改革啓動後,教育部印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指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檔案,這標誌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全面起動。翻開人教版中學語文教課書,撲面而來的是時代氣息和改革銳氣,集中的體現了素質教育精神和大語文教育思想。

一、我認爲新編語文教材有以下特點: 

1、新教材綜合性強,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新編語文教材追求人文教育與語文能力培養的和諧發展和互相補充,在語文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使學生文化品位、語文素質得以提高。新編語文教材在單元組織方面不再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而是按題材和內容相對集中來編排單元,在加強人文教育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教材精選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美文,透過“研討與練習”設計方面,每篇課文基本上都安排有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感受悟和體會的活動和練習。這些活動和練習,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內涵,又着眼於語文素質的養成,從而把人文修養寓於語文能力的培養之中。

2、新教材實踐性較強,把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 

語文學習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是高效地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⑴新教材強調聯繫生活體驗。語文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同時,生活體驗也能照亮語文的學習。也可以說,語文學習是在不斷地內視、發現、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也是在不斷地解讀語文。一個人的生活體驗愈豐富,愈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進入語文並掌握語文。⑵新教材重視學習過程。學有結果固然重要,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態度、探究精神、思維方法和學習方式,往往比學習結果更有價值。在新編語文教材的“研討與練習”設計中,“問題”與“答案”不再是一對一的對應關係,而是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提供問題情境、活動場景、活動方式,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質塑造健全人格。⑶新教材注重開展活動。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能力構建,而能力的構建主要是透過活動來實現的。活動不僅具有構建能力的功能,還能將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熔爲一爐,冶煉出綜合素質的.“合金”。新編語文教材把“綜合性學習”的落腳點定位在“活動”上,這就有利於實現“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達到培養語文能力的目的。

 3、新教材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堅持以人爲本。

現代教學論認爲,尊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僅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於發展學生潛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獨立人格和負責的態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編語文教材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開闢了多種渠道和廣闊的空間。①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爲,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新編語文教材中,“研討與練習”的提問不再採用教訓式、命令式的語氣,而是採用商討式、徵詢式的“話語”模式。②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是帶着既有的知識和經驗進入語文學習的,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會形成並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特點和方式,而且,學生對新知識、新能力的獲得又無不建立在既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可以說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選擇、自主學習的過程。新編語文教材爲學生學習的自主選擇提供了較大的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自主選擇活動形式,自主開展學習活動。 

4、建立語文學科通向其他學科的“互聯網”。

語文作爲母語,作爲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其他學科的聯繫甚爲密切。語文教學必須打破學科“壁壘”,把“觸鬚”伸進其他學科之中,從其他學科中汲取營養,同時又用之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和實踐。

5、努力實現多種學習方式的功能整合。

新編語文教材在“綜合性學習”方面也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打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模式,也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模式,把學生推到各種情境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交流辯論中學習,在交往交際中學習,把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引進了課堂。 

二、活用語文教材的幾點想法:

1、把教材當做素材。

如何使用這個素材,成爲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我認爲,以教材爲依託,立足於課堂去訓練,纔有條理有內容,易於操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實施呢?我時常在教材中尋找各種感觸點,去激活學生的思維,然後以此爲中心向課外拓展,既能訓練學生思維,又能促進學生寫作。這樣一來,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仍是課堂,教科書是我們重要的學習資源之一。如果拋開課堂和教材,到廣袤的社會生活中去尋覓,是緣木求魚、得不償失的。不如以課堂爲陣地,以教材爲依託,用好教材這個素材,有針對性地向課外延伸輻射,既能訓練學生思維,又能促進學生寫作,還能使課內外學習資源緊密相連,融合而用,不失爲好的教學舉措。

2、注重語文教材的“二度開發”

    爲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我校語文教研組在總結、學習、借鑑、吸收、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語文教材的二度開發”這個研究課題。二度開發,就是對教材進行進一步的發掘、延伸,充分利用。教材是課堂上學生學習、領會的對象,對象本身以自身呈現的種種資訊和聯繫向領會者(學生)傳達、訴說。但教材就是個例子,教師作爲教材(對象)和學生(領會者)的中介,有權利對教材進行有必要的多形式的“二度開發”,比如:引入其他例子,組織比較閱讀;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重新的整和;可以在原來例子上進行延伸,後續加工;也可以變換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別的角度去認識、挖掘教材,不拘一格。教師不同,學生不同,條件不同,對教材開發利用的形式定然不盡相同。我們搞語文教材的“二度開發”,也是根據我校硬件軟件諸方面的特點,進行的一次探究。此間,我們明顯感覺到了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應該說,對教材的二度開發是行之有效的一次探索。

3、藉助教材“附件”解讀語文素養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其核心概念“語文素養”的內涵相當豐富,它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

    在實踐中,我發現語文教材的“附件”其實就暗含了“語文素養”的許多內容。所謂“附件”是指教材主體內容以外的其他附屬內容,如“寫在前面”、目錄、名著導讀、附錄等內容。用好這些附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語文素養”的豐富內涵,在實踐中自覺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做語文學習的主人。①解讀“寫在前面”,展示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習語文的熱情。人教版每冊開篇有“寫在前面”一文,全文如談心用語親切,如導遊表達精美,內容豐富,讀來琅琅上口。文章全面、精練地概述了語文學習之旅的神奇、廣闊,展示了語文的魅力,令人神往;準確、簡明地詮釋了語文學習的新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揭示了語文學習的宗旨--豐富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②解讀“目錄”,整體感知教材結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教材目錄是教材的總綱,它高度濃縮了教材的主要內容。爲了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去學習、去計劃,我引導他們瀏覽、解剖了目錄,讓他們瞭解語文領域的廣闊性、多樣性,不僅是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增加文化底蘊、提高修養,“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首先,感知教材結構體系。 其次,關注每個單元以外的其他內容。③學習“附錄”。閱讀短文時,重視活動和方法。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