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

時間不知不覺,我們後知後覺,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收穫頗豐,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工作總結了。怎樣寫工作總結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1

新課程的實施以來,傳統的課堂教學面臨一場變革,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思想要變革,我們的理念要更新。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思維發展的舊模式,遵循以人爲本的觀念,給學生髮展提供最大的空間,要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識內容,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作爲教學的重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即要“學會”,也要“會學”。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掌握儘可能多的人類文明成果,也纔有可能透過學習,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的能力。

那麼,如何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模式如何創新才能順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針對一系列問題,我校確立了“立足於教研、立足於課堂、立足實際、大膽改革、穩步推進”的課堂教學改革思路,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爲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來抓,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積極推進和實施課堂教學的改革。制定了《xx鎮中心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立足於縣教育局課堂教學改革精神、立足於新課程課堂教學基本要求,不斷充實和完善方案,着力提高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實踐中求得進步,在改革中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經過我校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現將我校主要做的幾項工作彙報如下:

一、制定明確的改革目標

以課堂“教與學”的改革爲新課程實施的立足點,以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切入點,以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發展爲生長點,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探索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研究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策略;培養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蒐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現、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尋求適合於、滿足於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教學途徑,以實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要求。

二、確立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1、成立由校長爲組長、分管副校長、教導主任爲副組長,教研組長爲組員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小組,負責“實施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2、緊緊圍繞《xx小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開展課堂改革試驗。

3、充分發揮本校教師的積極性,透過點面結合的方法,在不同層面上進行實踐與研究。

4、在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結合學科實際,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實在、有效。

5、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鞏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須將課堂教學改革作爲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切實向課堂教學改革要質量,要效益,求發展。

三、課堂教學改革實施過程

“實施方案”的實施分成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成立課堂教學領導小組,指導全校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工作。

(2)、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學習《新課程標準》,把握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3)、開展領導下課堂聽隨堂課活動,調研、瞭解學校課堂教學實際,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爲制訂方案提供依據。

(4)、制訂《xx鎮中心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由教導處具體負責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日常工作。

(5)、出臺《xx小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表》,並反饋給教師。

(二)、第二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組織學校教師召開專題研討會,學習“學校新課堂教學評價”討論稿,對“學校新課堂教學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2)組織教師開展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制訂出學校具有學科特色的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三)、第三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組織教師參與學校新課堂教學改革活動。

(2)、推薦教師參加縣級新課堂教學改革大賽活動。

(3)、各教研組在組長組織下,總結交流開展新課堂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需改進的方面。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模式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爲了突出模式的時代化、科學化、人文化、個性化,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科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自讀識字—合作交流—品讀領悟—鞏固延伸

1、自讀識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此環節要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一般在教師指導下課內完成。

2、合作交流:用多種方式交流認識的生字、識字方法、初讀課文的收穫、產生的疑問,教師檢查、糾錯、引導。

3、品讀領悟:在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反覆朗讀,結合語境領悟詞、句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指導有感情朗讀。此環節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講代讀,要重視體驗,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讀書的效率。

4、鞏固延伸:進行背誦、寫字、詞句積累、運用等方面的訓練,適當進行拓展延伸,提高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預習探究—合作交流—品讀體驗—鞏固延伸

1、預習探究: 出示預習提綱,引導學生充分讀書,查閱資料,完成預習要求。此環節在中年級可在教師指導下課內完成,高年級逐步放在課前完成。

2、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預習收穫、質疑問難。推薦代表在集體交流時發言,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糾誤、引申,落實易混易錯及疑點問題,適當歸納小結。

3、品讀體驗:品讀重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賞讀重點句段,豐富內心體驗;評讀重點句段,揣摩表達方法。此環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重視課堂生成,適時點撥,反對一問(講)到底,提倡精講多讀。

4、鞏固延伸:根據本文基礎知識點設計練習,補充相關閱讀材料,進行片斷讀寫練習。此環節要重視積累,讀寫結合,形成能力。

(三)數學情境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是與《新世紀版小學數學教材》得敘述模式同步的,主要的形式可以這樣歸納:創設情境、揭示問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理解應用、強化體驗———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1、創設情境、揭示問題:創設情境指上課開始創設一種寬鬆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喜聞樂見得、能夠調動學生“情感參與”的課堂環境。揭示課題是創設情景的最終指向,要透過創設情境來生成一個學生需要探究的數學問題。

2、探究發現、建立模型:這一環節要幫助學生透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動,揭示出解決問題問題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數學模型。

3、理解應用、強化體驗:這一環節相當於傳統教學中的鞏固練習,但在目標上又有所不同。傳統練習過分強調“滾瓜爛熟”,新課程強調的是充分的“理解和體驗”。

4、總結歸納、提升經驗:這一環節要對本節知識進行系統歸納、揭示規律,還要對探究發現的過程、方法、經驗進行梳理。

這一模式由於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師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加及時地瞭解課堂的動態,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五、結合實際認真開展課改培訓工作

我們以培養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爲重點,以培養教師適應新世紀、新課程、新教法、新學法的能力爲出發點,開展面向全體教師,突出骨幹教師培養的有效培訓。我們舉行了校本繼續教育整體培訓。組織教師學習“建構主義理論”、“現代認知心理學”等研究成果,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習國內外教育專家的有關的課程教育理論。選派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後,及時對培訓內容依情況選擇向全校教師傳達或部分推廣,同時做好建檔工作。

六、課堂教學改革結碩果

按照《xx小學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方案》,我校廣大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探索新課堂教學方法、策略與模式。在各個層面展示和彙報了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成果。今年上半年進修學校舉辦的社會學科課堂教學大賽,我校教師張黎明參賽,該教師應用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成果,貫徹新課程課堂改革基本理念,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獲得一等獎。在數學學科教學大賽中我校董建平獲得二等獎。下半年,在全縣語文教學大賽中,我校陳冬梅老師獲得第八名的好成績。

七、存在問題

1、新教材老上法。有的教師無法把握新教材的設計意圖,教學中注重落實知識目標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穿新鞋走老路”的課堂教學現象還存在。

2、部分教師的專業水平離新課程理念有距離。新教材要求教師能有寬泛的知識儲備及靈活的教學策略,把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整合起來,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研製,但是部分教師認識不足,難以做到。

3、新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呈現出發展的不均衡。包括老中青教師的觀念更新及行爲跟進的相對不同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我們將繼續努力,讓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成爲煥發生命活力的樂園。爲開創我校教育教學的新紀元而努力。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2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此可以看出,數學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作爲一個主體,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價值。 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學改革年,對於我來說也是促進自身改革,不斷提升自己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針對教育教學改革做如下總結:

一、 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

從小學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的教育意義不在於培養數學家,而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探索一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開拓學生頭腦中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提倡數學教育教學,既要體現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功能,從這個層面講教育教學改革對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它促使學生改變了舊的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並不斷探索新的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環節,引導小組合作時,我們會先指導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而後小組內展示彙報,交流想法,達成共識,而後班級展示,學生展示,這個環節,傾聽與質疑是我重視的兩大要素,只有讓學生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對思考思路的共同點和需要質疑的地方,從而爲自己的發言找準契合點??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基本都能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是需要老師去把握的,既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權利,更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學境界。教育課程改革給我的一個更大的感觸就是課堂評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學生能給自己以及同伴的學習一個正確、科學的評價,透過這個評價來實現自我反思,這種機制特別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引導孩子自我反思,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二、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我在教學中也特別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二年級孩子較小對課堂紀律、課堂、小組彙報的評價均有教師把握,,我們是以4人爲一小組,編爲1號、2號、3號、4號,1號爲組長,2號爲副組長,4號一般爲學困生,這樣在組內實行1—4結對,2—3結對的幫扶模式,當有困難時,互相幫助,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兩種模式。在班內,對於學生的管理實行捆綁式的評價,不針對個人。也就是對整個小隊進行評價,這就要求小隊內每一個學生都不能掉隊,有一人跟不上,整個小隊就不會得周冠軍、月冠軍、學期冠軍等,所以小隊內每個成員都要幫助相對落後的成員,小隊長在家裏就會打電話問4號同學知識掌握情況,這樣就會出現三個幫一個或四個幫一個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組展示的時候,4號回答的40分,3號得30分,2號得20分,1號得10分,這樣就不會出現只是1回答問題的現象,可以把機會讓給4號,而在有些課堂上,很多時候4號是沒有機會回答問題的,因爲他學習不好呀。在學習型的組織中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都有一個發展、展示的舞臺。這個學習型組織最大的特點把常規管理和學習等各個方面都捆綁在一起。小組合作是本學期課堂教育教學改革變動較大的地方,也初見成效,但由於年級低,多數由教師評價爲主,隨着年級的增長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

三、透過實踐談得失。

透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數學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顯著的成績,在小組結對互幫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數學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個人而言,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組合作中也有些許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小組合作評價方式單一,以教師評價和學優生評價爲主,沒有充分挖掘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得熱情,另外就是對學困生的把握不夠到位,有時當堂達標時,學困生並不能按時完成,從而導致他們依賴本組學優生的現象。這也是在以後教學中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增加前置性學習。在每節課前,前置性學習教師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然後讓他們在課上展示,一方面,鍛鍊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這樣的教學方式,轉變了過去“要我學”爲“我要學”的學習動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3

“在教育領域裏,如果將學校比喻成樹,那麼教師就是這棵大樹的根。要想樹茂葉盛,常青不衰,教師工作必須紮根在課堂教學這片沃土上。”

盱眙縣於20xx年9月進入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縣教育局高度重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在進入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前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加強對課程改革的領導,負責實驗區工作的組織、協調、管理和實施。組建課程改革實驗指導小組——跟蹤、研究、選擇關鍵性的課題深入的探索,爲實驗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和幫助;組建實驗學校領導小組——負責本校實驗工作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定期向上級領導小組反饋實驗工作進展情況;成立實驗學校研討小組——建立縣級、校級兩級研討網絡,定期研討備課,學習教育理念,共同分析、研究新教材,探討新教法,改進學生學習狀態,及時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成立了課改辦公室,設在縣教研中心。主抓課堂教學的培訓、開展、落實、評估工作的實施過程,從而有效地全面提高伊寧縣的教育教學質量。首先做到:以“教研”爲途徑、以“課改”爲突破口、以“科研課題”爲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爲核心、以“課例”爲龍頭、以“專題講座”爲重心、以“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目標。主要工作從以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紮實有效、形式多樣的培訓爲教師發展奠定基石

首先,我們認爲教研隊伍是決定教育工作、課改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抓好抓實教研隊伍的建設已成爲重中之重早在20xx年教研中心就選派漢文教研員六人蔘加了自治區第一輪課程改革通識、新教材培訓;20xx年又選派民、漢教研員和學校骨幹教師三十六人蔘加自治區課程改革培訓,各實驗學校均選派骨幹教師參加自治州主辦的各類課改培訓; 20xx年5月及20xx年5月由教育局領導親自帶隊,帶領由教研中心領導、主要學科教研員和部分課改實驗學校的領導、骨幹教師組織成的考察團前往首批進行課改實驗的烏市沙區、沙灣縣、克拉瑪依市及民語進行課改實驗的喀什、阿克蘇、庫爾勒(塔城、阿勒泰)等地觀摩,學習課改實驗區的工作方法、管理手段及成功經驗。透過培訓、參觀、學習,教研員和骨幹教師的課改意識得到了強化,課改能力得到了提高,指導全縣做好課改實驗工作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在工作中,除要求教研員自身進行理論學習外,還將學習、培訓和研究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研員的專業素質,轉變教研員的工作方式。自覺變指導檢查爲合作、服務、研究,與教師建立了平等互助的關係,教研員即是指導者、合作者,又是教育者,他們知道只有透過教師的實踐才能豐富個人的教研理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第二,如果說教研員和骨幹教師是課程改革的生力軍,那麼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就是課改的主力軍,沒有教師對新課程的準確理解,大力參與和積極支援參與,課改實驗工作就難以順利進行。因此,教研中心堅持把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新的實驗教師隊伍作爲課改實施的關鍵,把培訓提高作爲重點,分期分批對課改實驗教師進行培訓,明確要求參加課改實驗的教師必須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自20xx年起至今,每學期寒暑假期間舉辦了中、小學各科課改實驗通識、教材分析,教材教法培訓班共計八期,前來參加培訓的各學科課改實驗教師共計3058人次,基本上達到了課改起始年級的各學科教師的全員培訓;分學科培訓期間,對各科課程標準進行了詮釋,對新教材進行了手把手的分析、講解、輔導,並開展了討論、集體備課、說課、看錄像等活動。透過培訓,課改實驗教師初步樹立了“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觀念,對爲什麼要在教育教學中有機地整合“三維目標”有了一定的認識。

 第三,在課改中倡導“走進新課程,體驗新課程,實踐新課程,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的理念。我縣出臺了《伊寧縣發展教師專業水平五年規劃》,構建了兩級培訓模式。透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們已初步探索出了縣、校兩級培訓(培養)教師的模式。縣級培訓主要以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爲重點,以專題培訓、教研視導、片區教研活動、新課程教學活動展示等形式來開展活動。校級以校本培訓及校本教研活動爲主導形式(研討、集體備課、交流課等,輔以專題講座、教師自修),以學校爲實驗基地,用理論指導實踐者,在行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在實踐中反思、總結提升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爲教師發展搭建平臺

1、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教研活動。

首先,縣二小積極發揮教科研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前瞻性的作用,把“加強集體備課,落實課程理念”作爲“建立以校爲本的教研製度的研究”的課題化管理的研究課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全員參與集體備課,在相應制度的保障下,每週兩次。針對課題課改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透過校領導專題講座、專家的指導及研討共同解決。兩年來,舉行了學科年級組集體備課現場展示三次;開展了全校各學科組、年級組集體備課交流研討活動八次。推出課改交流課32節,送教下鄉28節課;校開放日課125節。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實踐,我們初步探索出了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有效備課方式,並用制度來保障和支援這項工作,本學期新制定了“分管領導職責”,並對分管領導進行了重新調整,在他們的監督下和各種制度的約束下,集體備課落到了實處,使各年級組都能夠高質量地完成集體備課,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到共同研討,共同進步,教師之間互相切磋,發揮個人和集體的智慧與效能,實現了改革備課方式的一大突破,並且收集了很多優秀教案,組成了優秀教案集。

其次,縣四中抓住“以校爲本”的基本特徵,倡導教師“自壓”“自省”“自悟”,提倡教師間廣泛交流,學校形成了“以科研興校,向科研要成效”的良好氛圍。每一個教研組都申報了校本研究課題作爲“建立以校爲本的教研製度的研究”的課題化管理的研究課題。在全校掀起了教師教學基本功大比武的浪潮;每人每學期硬筆書法習作20篇、教學心得一篇、教學論文一至兩篇、學校組織專題講座九次、組織教師開展案例設計活動,其中獲國家“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三等獎一篇。

第三,縣六中發揮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配置了三個資訊資源庫,建起了學校教學管理局域網,各辦公室配備了電腦。要求35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課件製作培訓,人人學會製作課件並積極探索資訊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最佳切入點,每學期開展一次“資訊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展示活動、一次大賽活動。學校把教師課件的質量、數量以及在課堂上的應用納入教師量化考覈。

2、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動。

(1)新課程需要教研員與教師共同轉變觀念,轉變教與學的方式,需要轉換角色,跳出舊的框框,本着繼承與發揚的態度,建立新的操作方式。伊寧縣中小學涉及的教學點多、面廣,便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送教下鄉”“片區活動”“同課異構”等活動,透過“集體備課——→示範教學——→專家評點”的方式,幫助廣大鄉村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收到“衆人搭臺——→人唱戲——→大家收益”的效果。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項艱鉅、複雜、長期的全面改革。爲了能夠使實驗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實現教師角色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大膽地實踐和運用新課程理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實現自我發展,教研中心組織開展立足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

中小學組首先把20個鄉(鎮、場)與縣直的課改實驗學校根據交通、教師基本素質、學校資源配置等劃分爲三個教研片區,以學科爲單位,由教研員牽頭,各片區選一名組長負責召集教師,全體實驗教師參加該片區的活動。起初,在“個人備課講座教研員——→教師說課——→授課——→自評——→他評”的工作流程中,主備人吸納他人經驗和建議,修改教案後授課。

其次聯合下鄉:教研員根據各自的個性特點、學識專長自由組合,結合農村學校的現實情況,開展以鄉爲單位的教研活動,現場輔導、指導,當場解答。最後推行“說評式”。集體備課講究怎麼“說”,如何“評”,講究有所感、有所知、有所得,推行片區教研問題化。我們提出案例的出爐必須是課堂上的真實問題,是教師自身的問題,是新課程改革中教材、教法、三維目標和學習方式的問題,是經過了課後反思、小組討論、專業引領的問題。因爲只有這樣才能使案例具有鮮明的現場感、個體性和情境化。從而規範了案例撰寫的基本模組:“案例背景描述,案例公開‘發表’過程,案例分析與討論,啓示與反思”。同時推行合作互助的團隊工作方式,在教師中掀起了“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選擇”的新風尚,樹立“成果是個人的,更是團隊的”的意識。

3、課改課例的展示。

自開展課程改革三年以來,教研中心每位教研員每年下鄉聽課平均工作量在120節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從聽課到評課,從常規管理到課堂教學,從新教材的使用到教學觀念的轉變等方面着手,作爲教研員的我們每走過一所學校,總是要求他們透過相互聽課、切磋、研討向同伴學習,將教育理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與教學實踐融合而學。並與教師們促膝交流、碰撞、切磋技藝形成對話暢談的氛圍。在探討中與教師們共同提高教學實踐水平的能力。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一面呼喚一線教師職業轉型的同時,又要求教研員職業角色的創新。針對教師是一項照亮人心的事業。闡明“一個發不出光芒的人,難以在這一行當中有所建樹”的道理,讓教師們清醒的認識到:從教學文化的高度從新審視課堂,引領孩子們在文化的天空理解知識、觸摸知識,這纔是一個優秀教師在課堂教學藝術中不懈的追求。

在教研中心精密部署、精心組織下,每年的課改交流活動都能如期順利完成。在活動前,各學科教研員首先全面瞭解上研討課、交流課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等動態,使活動能充分體現課改精神。活動開展以學科爲主,交流內容涉及到中小學各學科,每學科一天,我們欣喜地看到,課堂教學發生了一些變化:從教學理念上看,教師注意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課堂教學富有情景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也逐步增強;從教學行爲上看,課堂上不斷涌現師生間相互討論、平等對話的良好局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嘗試着主動探究、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已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核心。

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在教研中心領導的精密部署、精心組織和積極領導下,全體教研員在兩年多來的下鄉服務指導課改課堂教學中,把握了詳盡的一手資料,全面瞭解課改實驗中的各種情況,針對我縣在課改課堂教學中存在着的普遍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小結,制定出課改交流計劃、活動安排,深入到全縣各校教師中選拔展示研討課的教師,交流課的大多數教師是來自縣直及鄉、鎮、場各學校,他們給大家上了高質量的交流課,這點充分說明城鄉教師距離正逐漸縮短。以上研討課的教師入手,以縣四中、六中、縣二小的學生爲主體,以現階段學科內容爲活動內容,在活動前,各學科教研員全面瞭解研討課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等動態,使活動能充分體現課改精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伊寧縣課改交流會分別於20xx年12月2——3日在縣二小舉行,共展示交流課十幾節;又在20xx年12月11日----12月9日分別分小學組、中學組在縣進修學校、縣二小、縣六中三個全面順利進行課改交流課的展示活動。

活動的形式是:上午是交流課展示,下午是與會教師的交流、研討。內容包括上交流課教師的說課活動及教研員的點評與講座。在各學段各學科以課堂教學爲基點,以實施課堂教學爲主陣地,以合作交流爲平臺,以行爲反思爲抓手,以教師專業化成長爲目標,以落實課改精神、解決課改實施中的困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目的的交流活動中,教師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啓示。在爲期七天的40節研討課中,有40名教師爲大家上了研討課,在這40名教師中有大多數教師來自鄉鎮場各學校,這些教師給大家上了高質量的研討課,這點充分說明城鄉教師距離正趨向縮短。與會人員達956人次。

4、在全縣舉辦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的各類教學競賽活動。

以教研中心每年精心組織的各科教學能手賽、調講賽、優質錄像課選拔賽研討課等,爲伊寧縣不同層次的教師搭建交流、學習、對話和展示的舞臺,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師綜合素質的空間。

5、努力改進評價手段,增強教學過程評價,關注每一個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

評價是課改的重要內容,正確的評價不僅具有激勵作用,而且具有導向作用。爲了適應新課改要求,促進我縣課改實驗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我們多次修訂《伊寧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估細則》、《中小學校教師教學常規評估方案》、《中小學校教學管理評估方案》,從而進一步規範了我縣課改工作的教學評價體例。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是過程評價的一個重頭戲,教研員大量的時間都在給老師評課,其中主要的部分是對老師的課堂教學做過程評價。教研中心要求教研員評課必須掌握一條原則,那就是一切爲了老師的進步和發展,既切中要害又合乎情理,既體現公平公正又不失原則,既注重常規又能體現個性風格。可以這樣說,教師課堂教學過程評價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程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進入課改實驗區以來,我們認真學習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關檔案和各科課程標準,轉變觀念,樹立“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觀,反覆學習評價體系的相關理論之後,認識到轉變新課程評價觀的重點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經過半年多的摸索、學習、研究、討論,終於擬編出一套“初中生素質發展記錄冊”又名“我的成長足跡”(簡稱“學生成長記錄冊”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爲:自評→小組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各學科的評價表、評價內容和方式結合學生實際,體現課改要求,注重學生髮展,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不僅僅是^考~試結果。

“初中生素質發展記錄冊”既能體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又能起到“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作用,目前在全縣實驗年級嘗試使用。

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教研中心還要求各校建立實驗年級學生成長記錄袋。大部分學校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對成長記錄袋的構建和運用進行了一些嘗試,但尚處於摸索階段。

教研中心多次召開各校教務主任會議,對“學生成長記錄冊”使用及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建立進行輔導與培訓。

透過“學生成長記錄冊”、學生成長記錄袋以及期末^考~試幾種方式對學生評價實行短期性評價與長期性評價相結合。

三、用心付出終將有所回報。

20xx年以來,我縣參加各學科教學能手賽、青年教師優質課選拔賽、青年教師調講賽、優質錄像課選拔賽等活動的教師人數已超過920名。在以上各類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州級以上獎55人次,其中國家級二等獎一名,自治區級一等獎或教學能手16名,州級一等獎或教學能手38名,並涌現出州級學科帶頭人三名,州級教科研先進個人六名,縣級“名師工程”選出了7名學科帶頭人、11名教學能手、15名教學新秀;獲各級各類競賽組織獎達22次,其中國家級3次;發表論文92篇,其中獲各類獎項71篇。20xx年5月上報自治區課改“論文、案例、教學設計”85篇,錄像課光盤7盤。分別有63篇榮獲一、二、三等獎。三節錄像課獲二、三等獎。20xx年度伊寧縣教研中心和伊寧縣二小都同時被評爲州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並被立爲州教科研基地。其中有論文獲得一、二、三等獎共計有17人;州級教科研先進工作者7人;學科帶頭人的有3人;自治區級優秀教研員3名;榮獲國家級優秀教研員3名。

總之,我縣新課程實施以來,最突出的感受可以用如下六個字概括:“變化、挑戰、完善。”教育理念的變化,教師角色的變化以及教學方式的變化,給廣大教師帶來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完善,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四、針對目前課堂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幾點要求:

1、提高對課堂教學改革必要性的認識。

爲什麼要搞課堂教學改革,有沒有必要,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會提出不同意見,但事實上在行動過程中仍然行動遲緩,本質上還是認識問題。課堂教學改革核心內容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通俗的講就是變接受式學習爲參與式、探究式學習,這對於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對於教學效益的提高,顯而易見都是有好處的,因此,每一位教師不能懷疑,不能左顧右盼,必須堅定不移的投身到課堂教學改革當中。

2.增強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要有成果意識

課堂教學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作爲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校,它是有階段性任務的,它是有階段性指標的,在三年以後要拿出階段性成果。學校有成果、學科有成果、個人有成果,因此,不能無限期的拖延,因此,要求要有成果意識,有緊迫感。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4

一學期來,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學校的關心指導下,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這一中心工作,在本學期積極開展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嘗試,加強了三級課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下面對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結合實際,落實課程計劃。

根據教學改革年的會議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

爲了保證課程計劃能夠落實到位,學校實行“兩制”管理。月教學進度檢查制,期末教學目標考覈制。月教學進度檢查制是指對學科的教學進度進行監控,防止過快或過慢,從而落實課程計劃。期末教學目標考覈制是指每學期末對課程計劃所涉及的所有學科(包括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目標考覈。

二、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新的教育理念,呼喚新型的教師,理想的課程必須透過教師的實踐才能轉化爲現實的課程,我校本着全員培訓、全程培訓的原則,在全體教師中紮紮實實地進行教學改革理論的學習和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1、3月份,按教育局檔案精神,我校做教師的思想工作,強調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具體要求,爲改革做好思想鋪墊。要求每名教師認真學習理論材料,寫好5000字的學習筆記,寫好理論學習心得和實際工作的教學案例,學習方式採取教師自學和集體學習兩種,7月初上交學習材料;要求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與自己的課堂教學相結合,是理論真正應用到實際中;要求六月末每名教師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2、有條不紊地安排教師參加培訓。鼓勵教師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爲外出學習創造條件。4月我校派陳生珍教師到重慶聽課取經,另外派教師到西寧市和本縣各聽課取經,觀摩學習。在學習中運用,將課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師的心中。

3、突破課堂教學,落實課程改革。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課程改革的關鍵和重點是課堂教學。因此,我們把課堂作爲課改的突破口。

(1)、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設節。做到有課時、有教師、有考評,真正走進課堂,落到了實處。

(2)、爲確保各學科正常教學,進行嚴格的查堂制度,一經發現甲課換乙課或放羊式教學等情況,立即登記,作爲教師教學常規檢查的內容之一,並納入教師工作評價。

(3)、開展課堂教學交流與研究活動。一是進行集體備課,以備課組爲單位,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由組內成員輪流主持,研究本週的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方法。二是進行課堂交流,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上一堂教研課。上課後,及時進行說課、評課,總結成績,找出不足。

(4)、積極開展教學大賽活動,分上中下三片進行。在大賽活動中,讓教師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體思路開展課堂活動,開出了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5)、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經常深入班級聽課,並與教師一同探索,使課堂教學改革得以深入進行。

(6)、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將學課、備課、導課、上課、研課、評課、反思各環節融爲一體,使課改工作儘快落實到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堂。

4、有聲有色地抓好教師的業務學習。學校按照“整體規劃,分類要求,全員培訓,全程培訓”的思路,實現培訓內容由文字培訓向課程培訓轉變,培訓方式由灌輸式向交流探究式轉變,把學習、實踐、研討融爲一體,爲每一位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逐步開展對教學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和普通教師的培訓工作。在培訓策略上,實行“五個結合”,即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面對面輔導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相結合,培訓與教學研究相結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動。常規教研不停步,學校採用教研組長負責制來落實常規教研工作,對本學科課改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小問題展開教學研究,本着“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案例即成果”的工作思路,引導全體教師搞好課改教學工作。實施研培結合工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校把教研與培訓結合起來,實施了“五個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研讀一本好書、撰寫20xx字讀書筆記;出一節展示課;撰寫一個教學案例;剖析一節典型課;每星期教師寫一篇教學反思。透過外出學習和培訓,教師的視野寬了、眼界遠了、觀念新了、方法多了。

開學初整理出學期教科研課改活動專題安排表。具體到主講人,到月、到周、到某一課題。課改研究活動做到了“六有”:有計劃、有專題、有內容、有主講人、有記載、有資料。開展課前研討,課中改進,課後評議反思,綜合每個教師的課改實踐優勢,達到頭腦資源、資訊資源共享。

三、建立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

新課改實驗中,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是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前提。學校對全體教師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帶”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專制,把微笑帶進教室;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把激勵帶進課堂;多一些啓發,少一些禁錮,把競爭帶進課堂。幾年的實踐,我們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學正悄然發生着變化,教師的地位變了,教師不再是高高居於講臺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學生中間,同學生平等的對話,創造性地針對學生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學活了,他們敢於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我不同意,我認爲,我覺得……”這些詞彙經常從他們口中蹦出。下課了,他們還拉着老師的手問問題。許多教師反映他們“經常有驚喜”、“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還有的教師說“學生的想象非常有趣”等等。

四、充實弱點,重評價促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對學生的評價是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重要活動。

1、實行觀察評價。

對學生日常學習的評價,我們要求淡化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提倡學生與自己的過去比較,從中發現學生的進步,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

2、倡導二次評價。

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加之學生在學習的發展層次上存在差異,我們以期待的目光注視學生的進步,單元測試教師鼓勵學生對自己答題覺得不滿意的,可以重新解答,這種“延遲評價”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5

今秋,我們xx中學以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宗旨,優化和充實了教師隊伍,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在學校基礎年級開設了四個課改實驗班,與鄧州市其他五所學校結成了課改聯誼學校,多次在一起研究課改實施方略。暫時借鑑了漯河二中讀、議、展、點、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推出了課改聯誼學校師生共用教學案,我校教師結合我鄉原有的“五步教學法”課改模式,進行了爲期三個多月的實踐探索,已初見成效。現對我校兩年來的課改規劃、實施情況及取得的成效作如下總結匯報。

一、堅定信念實施課改,改善環境保障課改,先進理念引領課改,上下合力共謀課改。

兩年前白牛鄉教育之現狀令人堪憂,徐校長在摸清了實際情況後,立即提出了整合白牛教育資源,全力實施課堂改革的明智構想。先期整合、實施課改在XX學年的教育教學管理以及XX年中招考試中已初見成效:XX年我校被評爲市師德師風先進單位;XX年我校在全市教育教學工作總評中名列第七,榮獲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XX年春期至今,籌資興建的教師公寓樓、男生公寓樓、800平米的學生餐廳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校園綠化面積的增大,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的整飭、完善,無不爲全校師生實施課改創造了舒適安定的校園環境。

爲進一步加大課堂改革的力度,真正有效地實施課改,從XX年秋期開始,中心校徐揚校長、十二中丁校長多次到省內外的課改名校參觀學習,每次都帶回了大量的課改資料,供教師們學習參考;XX年春期安排部分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到山東杜郎口中學實地考察學習一週,獲得了第一手材料和真實的體驗、感受;從今年8月份至今,學校加大課改資金的投入,先後爲每位課改教師配置u盤,爲各科室、辦公室配置電腦,爲四個課改班配置了投影儀、電腦等一應俱全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參與課改的教師也激情飽滿,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改實踐中去,學習理論更新觀念,潛心研究教材教法,全力追求高效課堂。總之,從中心校到十二中,從領導到一般教師,上下一盤棋,擰成一股繩,全力搞課改,堅定搞課改,掀起了一股無與倫比的課改熱潮。

二、長遠規劃課堂改革,方法措施緊跟課改,抓實抓活教學常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1、完善機構制度,做好長遠規劃,抓實課堂改革,由點到面深化。

實施課堂改革之初,我校即成立了新課改辦公室,組建新課改領導小組,制定了《課堂改革工作計劃》、《課改教師培訓方案》、《日清周測月考制度》、《課堂教學評價方案》,《高效課堂評價細則》、《教師量化考覈制度》等,力求使課堂改革有目標、有計劃、有保障地實施和深化,以課堂爲教學主陣地,探索教法、學法。每週組織課改小組成員對所有課改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活動,及時教研,查找問題與不足,反思總結,及時督查改進。

第二階段,大力開展“校園四課活動”,要求所有教師,不分教研組,跨學科跨年級相互聽課、評課,人人發言,相互學優點,提建議,共同提高;調整作息時間,每天利用午自習和晚自習時間作爲師生的預習課,爲展示課做準備。同時邀請市教研室領導到校聽課、評課,指導課改,提供最新課改資訊,便於我們及時調整策略;與聯誼學校及其他兄弟學校加強課改經驗交流,共享課改優秀資源。鼓勵課改教師之間、課改教師與非課改教師之間常態化地聽課、評課,共同進步,特別是九年級教師也要多向七、八年級教師學習,也爲明年能儘快適應新的課改模式打下基礎。

下一步,要求教師們要多研究教材教法,繼續完善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實施,加大對部分課改專題(如班級學習小組建設等)的探究,精講精練,及時反饋,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常教常新,使我們的課改模式更具實效。

2、制定教改措施,抓活教改環節,落實考覈獎懲,有效提高質量。

新課改教學模式很多很雜,卻始終離不開以教材爲主線、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三主方針”,始終離不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我們學過洋思、杜郎口、永威等很多先進模式,但我們在課改探索中會一直堅持結合自身特點,不辭辛苦,活學活改,堅持不斷學習和創新,一定會找到最適合我們的高效的教學模式,一定會走出一條寬闊通暢的課改之路!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6

地方課程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已經促使我們地方課程任課教師不僅僅簡單地設計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以及教師必要的引導性語言的攝入,而是全面開展地方課程新理念,把“以學爲主、當堂達標”作爲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每一堂課都必須向課堂要質量,仔細分析討論每一名學生在體驗與活動中發展的深度與廣度。“以學爲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研討,給地方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準確的教育要求和標準。 那麼如何開展地方課程《成功訓練》學科“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教學研究。

一、理解和認識地方課程的教學理念

地方課程教學大體上可以歸納爲六個字“悟其行,研其教”。“悟其行”就是作爲一名地方課程的教師一定要領悟到所教學科的教學宗旨是什麼,自己應當以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去參與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自己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起到那些作用;而“研其教”則更說明了一個硬道理,我們都知道“成功訓練”課程的教學是將成功學的理念轉換爲各種“體驗式學習”的活動,透過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式的體驗與探究,培養學生走向成功。但如果單一的爲了活動而活動,不去鑽研教學,不去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更不去想學生會不會喜歡而盲目地去教學,甚至在教學中教師拿着教材“照本宣教”,這樣不但收不到地方課程的教學目的,而且會在學生的心裏逐漸對《成功訓練》課產生無趣和厭學的想法,一個讓學生不感興趣的教學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失敗。針對一節普通的地方課課堂教學,課前仔細鑽研教材,體會教學目的所在。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以活動體驗、交流、溝通、合作等多種手段爲教學基礎,情景教學活動爲中介,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活動中的角色扮演、情景體驗、行爲訓練、談話溝通、經驗分享、認知澄清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形式,在師生共同參與活動之中,引發學生相應的身心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適應能力。針對“以學爲主、當堂達標” 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參與,並能真正體會地方課程的學習樂趣及收穫。

二、分析、反思地方課程教學的設計

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都不是沒有遺憾的教學,而地方課程的成功訓練學科教學剛剛步入研討階段,遺憾的教學正是我們積累實踐教學經驗的寶貴資料,認真反思我們的每一次教學,仔細觀察和分析每一次課中學生的發展狀況,就可以不斷地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促使我們更好地開展地方課程教學的研究。在課堂教學的不斷完善與改進中可能出現的幾點問題有:

1、教師的教學理念體現不夠;

2、課堂預設的教學目標過高或偏低;

3、教學情境設計不合理,教學活動設計沒有層次感;

4、教學中教師的引領指導不到位;

5、學生的反思沒有起到體驗與感受相融合。

三、地方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究

1、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對教育教學的一種熱愛和追求,是我們一線地方課程教師責任的體現,一名教師如果熱愛自己的崗位,他一定會鑽研教育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在不同的環境中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預設課堂中會出現的種種事件,巧妙地引領學生進行一次次的體驗與收穫,在學生獲取成功快樂體驗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反之,如果教師有着“以教而教”的思想動態,就不會認真備課,更不會去研究教材,而是有課的時候拿出教材看一看,參照一下教師用書,上課的時候拿着教材“照本宣教”,根本不去創設什麼教學情境,課堂學習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根本體現不到地方課程教學的目的所在。比如活動體驗發展訓練課學習內容裏的《取水》、《傳球》,這些遊戲學生在體育課上已經做過,如果我們上課不去創設巧妙的教學情境,設計多種教學環節,學生還會有興趣、有挑戰慾望嗎?以及《創意造句》等室內教學如果不去積極設計教學環節,吃透教材,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創新發展,學生已經在語文課上學會了基本的詞語造句,還會期待學生在地方課程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嗎?這種“應付式”的教學只會把我們地方課程的教學推向低谷,得不到社會和教育的認可,更體現不了我們地方課程教師的人生價值。

2、課堂預設的教學目標過高或偏低。“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理念就是讓學生透過每課的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學習中的挑戰和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成功的快樂。如果在一課中教學目標過高,設計的活動中就會出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高不可攀、失去挑戰的信心,從而產生畏懼感,造成教學失敗;反之,如果爲了照顧全面,而單一地設立教學目標偏低,簡單的活動難度就會讓大多數同學輕易獲取成功,失去挑戰的積極性,沒有挑戰的學習就會使學生感到無味,厭學,從而失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全面瞭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針對不同的學生來設計教學,讓學習目標有層次感。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傳球》一課,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爲總目標,可以設立兩人合作能力的發展目標,針對全體學生,給學生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獲取成功的快樂。針對總目標還要設立輔助能力提升的教學目標,就是“障礙傳球” 多人合作能力提升目標,教學形式以小組選拔對比競賽進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透過小組內所有成員的交流、討論以及自己在兩人合作體驗成功的經驗的基礎上爲小組獻計獻策,再一次挑戰活動的難度,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從而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了自主參與,主動獲取成功快樂的學習樂趣,達到“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目的。

3、“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理念對地方課程的教學的設計一定要科學化、合理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參與教學,透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融合學生感興的系列性活動,讓學生在新奇中躍躍欲試,在感興中主動參與,在自主挑戰和認知中體驗,在反思中感受和領悟,從而得到綜合能力的昇華。例如:“以學爲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體驗式發展訓練的課型基本教學設計爲:創設情境匯入——引導學生角色扮演——初次體驗感受——交流與溝通——嘗試探究——獲取成功——反思體會(能力對比)——知識昇華(成功加油站)——總結歸納。

例如:《成功訓練》課程中的“椅子運動”一課。如果教師不認真備教材,不去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而是單一地按照教材中“椅子運動”遊戲活動的要求和規則來組織教學,課的開始,學生剛接觸活動可能興趣還會很高,但學生在體驗中沒有獲取成功,教師只是運用單調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重複式體驗遊戲活動,一次次的失敗,沒有成功體驗的體會,學生就會感到遊戲的枯燥無味,無心參與體驗活動,只是隨着教師機械地參與活動,根本無法體會挑戰遊戲難度的樂趣,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由積極轉變爲消極。反之,教師“吃透”教材,細緻瞭解“椅子運動”教學內容屬於社會適應教育的學習領域,以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爲基礎,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學生喜愛的情節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慾望。例如:以“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改革理念爲基準,以學生自主參與、主動發展爲主的《椅子運動》課堂教學,在課的開始如果設計一個“人物與圖形”站位的激趣遊戲(三角形、正方形、菱形),讓學生在人數不等、活動要求不同的小組遊戲中,透過人與人、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來完成活動,設計這樣的環節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興趣濃厚,合理的匯入不但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了合作意識,而且也爲本課下面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同時爲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椅子運動”遊戲中,以抓鬮來完成遊戲任務的形式來巧妙地引導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自由組合,產生活動共鳴,在相互爭搶完成任務中體會到遊戲的難度。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找出適合本遊戲的活動方案,在組與組的相互合作中逐步體驗活動的成功。同時結合學生的發展狀況,在課的結尾設計了談一談、說一說的反思教學環節,讓學生透過自己反思活動過程,交流活動體會中感受獲取成功的來自不易,發至內心地感受成功的樂趣。

4、教學中合理的引與導

“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理念下的成功訓練課,不僅僅是單一地完成本節課一項或幾項活動,更主要的是透過教學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意恰當的引導,給學生一個主體發展的空間,教師引導要適時適度,不要囉嗦繁瑣,讓教師的引導起到以點帶面、拋磚引玉的功效。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並能合理分配教學活動時間,化解學生在活動中不必要的時間消耗,體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發展。例如:以發展學生創造力、創新思維爲目標的“創意造句”一課。爲了營造學生的學習氛圍,不讓學生感到詞語造句的枯燥無味,我在課的開始創設了一個“由點帶面”的教學環節,先讓學生用“算盤”一詞來說一句自己想說的話,觀察學生的自由想象空間,在相互交流中教師及時把握機會,及時導引說出一句“灰太狼看見喜洋洋,心裏打起了鬼算盤”,這樣富有童話色彩的創意語句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學生的創意思維得到了良好的啓發,創意出許多好的句子。這時教師及時提出鼓勵性引導,如:你們真的好棒!、你們真讓老師刮目相看等,並帶有激勵性地對學生說加大難度你們感挑戰嗎?學生有了一定創新思維發展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算盤、鐵夾子、麪包”三個意義上豪不相關的詞來說一段話,而且要有創意。學生挑戰難度的慾望被激發出來,馬上參與到創意活動之中,課堂氛圍輕鬆愉悅,學生在不同創意的成功發展中充分體會到了自主發展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了我們預想的教學效果。

5、體驗與反思相輔相成

《成功訓練》課程的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體驗與交流、探究中使綜合能力得以發展和提高。學習中有參與纔會有體驗,有體驗纔會有感受,有感受纔會有回味,這種回味性的體驗性交流就是課堂實踐的反思。每一課的反思都來自於學生實實在在的親身體驗與感受。反思可以在第一次活動後反思,也可以在二次活動後人與人或組與組之間的反思互補。反思起到活動經驗的積累和活動能力昇華的展現,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進程情況,合理地引領學生反思,要讓學生在反思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找到解決策略,爲下一次的活動奠定基礎,向成功的目標邁進。沒有細緻地教學反思,就不會有下一次成功的體驗。

此外,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也是教學每課必修的任務。教師應當課課反思自己的教學:如活動中的教學設計是否得當,教學行爲是否得體,教學目標是否高效地達成……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逐步完善教學。也可以從宏觀上進行教學反思,如教學的課程可以分爲哪些課型、各類課型有哪些共性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共性的問題、活動過程中學生髮展如何,學生是否在創設的教學環節中提升能力、在教學中出現了哪些與教學設計發生衝突的事件等等,及時掌握學生的發展動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總之,“以學爲主、當堂達標” 課堂教學改革下的《成功訓練》教學一定要抓住課的重、難點,多樣化地創設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主體發展爲根本,認真瞭解分析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從學生的不同發展角度出發,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感興的狀態下主動參與、自主發展中動“腦”、動“嘴”、動“身體”。在積極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實踐能力,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驗探究、溝通交流、反思體會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就一定會使地方課程《成功訓練》教學與時俱進,收到科學育人的實效。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7

本學年,在我院“教學改革年”的推動下,我部的多數教師都在認真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作爲我個人來說,我主要是開展和運用案例教學。本學年,我主要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兩門課。這兩門課在教學改革上都是開展案例教學。上半年講授的是《概論》課,開展六次案例教學。下半年是《原理》課,開展八次案例教學。下面,我根據自己的做法,談談我的體會。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開展案例教學確實能夠改善和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案例因其直觀生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說服力;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既培養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較之於傳統講授教學法的巨大優勢。

但是,由於學生的知識層次、學科背景不同,同樣的案例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案例在同樣的班級所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是不同的,當然最後的教學效果也略有差異。一般而言,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較高,稍微有些理論性的案例或者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案例,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就不太理想。例如,在《原理》課教學中,講授“供求關係對價格的影響”時引用案例“‘蒜’你狠和‘豆’你玩”,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就很高,而在講授“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到科學”時引用案例“三個空想家的聲音”,學生的參與度就不太理想。另外,文科和理科學生在案例的參與上也是有差異的。文科生相對好一些,但是,回答問題有些程式化,理科生在回答問題時,大多帶有感性和隨意的特點。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按理科的質量,有時候會出現“冷場”現象,或者由少數學生或教師“包場”,大多數同學充當了“觀衆”和“聽衆”。還有的情況是,由於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正題,學生往往侷限在枝節末梢問題上,甚至跑題甚遠。

當然,也存在自身的因素。案例教學強調教師的啓發、引導作用,對教師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師本身應具有較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社會閱歷及案例教學技能。但由於教師本身更習慣於理論教學,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訓練,有時候課堂討論控制能力不夠,耗費了相當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因此,今後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鍛鍊。再者,案例教學的核心要素是案例,有效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是有一定數量的高質量的案例,而案例品位的提高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週期性過程。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案例,大都是從案例教參中摘取並改編的,很少有自己編制的案例,這樣很難保證案例的品位。所以,無論其數量還是品位都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如果採取案例教學,一定要儘量做到每個案例在緊扣所學理論的同時還要增強其吸引性,同時具備典型性和時效性,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開展案例教學確實能夠改善和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案例因其直觀生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說服力;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既培養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較之於傳統講授教學法的巨大優勢。

在以後的教學中,爲了更好地開展案例教學,我覺得,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習和鍛鍊。

第一,學生自主學習的範圍有待於進一步擴大。雖然本人從未懈怠於對學生的鼓勵,可仍存在畏首畏尾的現象,難以積極自信地展示自我,使學習產生質的飛躍。下一步要採取各種方式方法繼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提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交流討論,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主動作用,倡導小組、合作、互助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強自信。

第二,教師本身的教學機智性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備課中未經考慮到的突發狀況顯現於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及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而又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張揚其個性。這就需要自己能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立場,能根據實際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這一方面我還需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

第三,認真編寫好優質案例,熟悉案例,並對案例中所有可能出現的討論問題有足夠的認識,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討論。

對於我來說,如何進一步做好教學改革,仍然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努力使思政課成爲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課程。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8

本學期,學校決定在全校範圍內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並把它作爲本學期的一項重點工作。爲此,教處和教科研處負責組織落實。本項工作已實施三個階段,現將活動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第一階段,以啓動爲目標。

學校成立課堂教學改革領導機構,朱校長親自掛帥,全體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參加。以年級爲單位組織學習了《E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還明確了該方案由教務處和教科研處牽頭組織各教研組落實實施。

二、第二階段,動員爲主。

學校把“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有效教學”作爲學校教研和教改的中心工作,開展了教學專題講座等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活動,如印發了部分學習材料供教師學習,校園網上推出了“洋思”“東蘆”“杜郎口”的做法和經驗。1、明確重點學習洋思中學“先學後教,先練後講”的課堂教學模式,認識到它有利於因材施教、循序漸進,能較好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較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2、學習東蘆中學的個性化辦學特色即“講學稿”的設定————這是東蘆中學制勝的法寶。東蘆的老師們會提前一天把講學稿發到每一個學生手中。講學稿既是教師的教案,也是學生課堂學習及課後預、複習所用的學案,它確保了學生能根據老師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預習、複習與聽課,因而大大提高薄弱生的學習效率。3、學習杜郎口中學以人爲本讓學生動起來的做法,學習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學習他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做法。透過學習“洋思” “東蘆”“杜郎口”經驗,多數教師統一了思想,統了一認識,明確了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部分教師開始有意識地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三、第三階段,以研討爲主。

各教研組分別推出至少一名教師上研討課,全校共37位教師上了研討課(附件一),有的課教室爆滿,聽課人數衆多;課後教研組長牽頭本學科全體教師進行研討,學校也組織教研組長進行研討,研討氛圍較濃。20xx年11-12月,在借鑑多種教學模式的基礎上,37名年輕教師嘗試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他們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嘗試先進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呈現了多種風格的課堂教學狀態。基礎性新課、提高性新課、複習總結課、講評試卷課都有一定的體現。課堂上出現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變化,如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學會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佔據課堂大部分時間,多邊互動,合作探究成爲課堂的亮點。

四、幾點成績

在研討課後,各組積極開展評課研討活動。教師們暢所欲言,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提出意見和建議,也得出了一些相對統一的認識:

1、 課堂教學的效率觀的變化:注意解決教書與育人的關係;既注意顯性知識,更注意隱性知識;不僅追求問題的解決,更要追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加重學生的課外負擔,讓學生課外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

2、教學觀的變化: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是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讓學生成爲知識的探索者。

3、學生觀的變化,學生纔是學習數學的主人——全員參與,在參與中自我探索,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引導學生再發現;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更多的強調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尤其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階段性的成功。

4、最大的收穫當是相當一部分老師動起來了。37位教師作爲試驗員已付之行動,他們開了好頭必然會影響其他教師。從老師座談和學生座談中得到反映,相當一部分年輕老師對課堂教學改革有熱情有信心(附件二),認爲是一個提高自己的良好契機。從學科整體對研討課的重視和準備程度,組織老師聽課和研討,撰寫研討總結等情況綜合比較,下面學科教研組做得較好:初中語文組、初中數學組、初中英語組、高中語文組、高中化學組、高中英語組等。這些爲學校繼續探討課堂教學改革樹立了信心,也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五、存在問題

在研討階段還存在較多問題,一是領導幹部參與力度有限,重視程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二是聽課和研討的參與度前後有別,相對的後期好於前期,初中的積極性高於高中。三是研討的組織有所欠缺,教研組長對教師的引導還有偏差,多數還停留在評價階段,沒有去找課堂上的問題,如怎樣組織預習,學生是否願意學,是否會學,學生能不能自己學。對新課堂效率的探討也不夠。四是各學科開展研討活動很不平衡,從研討課的重視和準備程度,組織老師聽課和研討,撰寫研討總結等情況綜合比較,總體上初中好於高中,大學科好於小學科。

六、困惑和感悟

當然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引發了一些爭論,如教師的主導地位如何體現,預習的必要性和實效性究竟多大,小組評價該如何科學合理更有激勵性等,這些課堂上生成的“小問題”實際是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大問題,對於下一步的模式探索十分有益。

1、教材內容與課時不足的矛盾

新課程改革對傳統教材進行了重新的整合,由於增加了選修課的內容而高中三年課時基本不變,因此,絕大部分教材內容跟傳統教材相比壓縮了很多,有的甚至是將本來一個學年才完成的教學任務壓縮爲一個學期來完成。而我們的教師往往擔心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具體到每節課則擔心不能完成教學計劃,出現了第一個矛盾——教材內容與課時不足的矛盾。

2、教學方式轉變與課時不足的矛盾。新課改要求學生能有更多的自主空間,往往對於一個問題必須採取探究式的授課方式來達到促使學生全面提高的目的,可實際情況往往是一個問題還沒探究完課就結束了,教師甚至於連點評的時間都沒有。同時有的課程就是以老師講爲主,還要擔心課時不夠用,總擔心進度有壓力。

3、傳統教學方式與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矛盾,多數研討課還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爲主,對新的模式只是淺嘗輒止,涉水不深。

4、教學手段豐富與學校硬件設施的矛盾,很多課需要展示,卻缺少多媒體設備。目前,在重點班實施新課型的條件基本具備,在平行班實施存在較大困難,這主要是由其基礎薄弱與否決定的。

5、新課改帶來的學生自主

性的提升對重點中學的學生是個好處,但對於絕大部分學生而言,在管理上是個巨大的挑戰。

6、新課改的推行需要全體教師的參與和配合,研討前期聽課人數較少,參與研討的人數更少,後期跟蹤檢查督促較緊,參與聽課和研討的人數終於多起來了,有了一種氛圍。但是,有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也就是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認識不清。這在研討時有所表現,這跟一些教研組長對研討課的研討要求認識不到位有關。

7、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教師、學生評價機制,只看考試成績,不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實際。如有的教師提出初中地理課是否可以採用新的評價方法,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平時課堂表現結合起來,各自佔一定比例,這對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許有所觸動。

七、今後努力方向

一是要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爲一個教研課題來研究,在全校範圍內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爲單位廣泛深入開展研討活動。

二是可以組織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和有志於透過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自己提高課堂效率的中青年教師到先進學校學習考察。老師外出學習必然帶回寶貴的經驗,並堅持在教學中實踐,不但能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也帶動組內其他教師一同進步。

三是學校可聘請教研部門領導和外校名師、骨幹前來送課、研討和交流,把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的傳遞給一線教師,使教師不出校門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四是把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的意識貫穿教學始終,每學年或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比武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

五是要加強教研組在學科建設和教學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六是與上述四種模式相配套,學校要改革教案書寫模式,變教案爲“導學案”,讓教師備課在導學上下功夫。同時儘快實現“班班通”,推行電子教案實驗,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教學研究。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總結9

爲推進新課改,改進教學方法,深化陽光教學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促進交流,爲年輕教師做好傳、幫、帶工作,我們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學部安排全體教師開展陽光教學課程改革教學活動。在本學期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活動中,教務處充分體現了組織、指導、督查的作用,在主管教學副校長的管理下,在教務主任的組織下,全體教師認真參加此項活動,無論是集體教研、備課、上課還是評課、反思,以及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都卓有成效,活動很有特色:

1、實:

本學期在陽光課改教學活動中全體教師都本着求真務實的態度,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是學校召開全體教師大會,趙校長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陽光課堂教學模式的解讀紀錄片,然後指導教師陽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技巧,會後我們中學部召開教師大會進一步落實校長關於課改的指示精神,制定相應的課改工作方案,強化陽光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推進工作。我們中學部的任課教師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改革活動中,不論是課前集體備課,準備課件,小組指導,還是深挖教學資源,課前演練等工作做得詳實到位。在課堂上,採用陽光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主體,紮紮實實上課、真正爲學生上課、着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隻求課堂的嚴謹、有序、生動、活潑,不求表面的熱鬧,不求聽課的人感覺有趣。在聽課中,我們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以學生爲主體的陽光教學。課後,教務處組織教師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大家在一起交流,上課教師進行說課,闡述教學設計的理念,進行教學反思;聽課教師真誠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主管教學的孫校長和高主任也做了科學嚴謹的評課,教務幹事王珂珈記錄每次的教研記錄存檔。每位教師都抱有誠懇的求知態度,一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課改推進工作活動中,每位教師都受益匪淺。大家也確實在這次活動中成長了,提高了。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

2、新:

我們九年一貫制學校是由原一中、二中、一小組合在一起新學校。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原來陽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按照趙校長的要求要有創新,以“三公開”展示課爲載體推進陽光課改的進程是我們公開課活動的出發點,於是我們教務處安排以各級骨幹教師爲先導的三公開展示活動。透過教師不斷地摸索、學習,漸漸轉變了教學觀念,改進了教學方法,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也促使學生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在以“三三三”爲主導的陽光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少了,學生的發言多了;教師的分析少了,學生的發現多了;教師的批評少了,學生的積極性高了,課堂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氛圍更濃了……在骨幹教師的帶領下,全校教師積極的投身到教育教學改革事業中來,能充分提高認識,改進教學模式,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3、變:

在各門課程的教學中,大家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語文課上教師強調讀中“悟”、做中“學”,觀中“演”,尤其是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中的場景、配樂朗誦更讓聽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數學課上學具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而生動;物理課、化學課上充分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政史地生課教師引領學生開展趣味活動,可以說在教師的引領下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是活靈活現的、生動有趣的學習內容,這種教學上的變化帶給聽着耳目一新的感覺,帶給學生是學習上的熱情,和成績上的提高。

4、廣:

本學期,我校全體教師都能積極主動參與陽光課堂教學課程改革活動,大家非常積極和熱情,骨幹教師們上課一絲不苟,而且在新理念的指導下,課上得十分精彩,我們的陽光課堂教學開課的課程從語文、數學、物理、英語到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再到體育、音樂、美術,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全校各個年級都開展陽光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涉及的面特別廣泛。教學校長、教務主任帶頭做陽光課堂教學展示課活動,各級骨幹教師在年級中首先做課改展示課活動,課改展示課的示範作用廣。

標籤:課堂教學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