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8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

本文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透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爲了保護鹿羣,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淺顯易懂,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爲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然後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的進行自學,交流狼被殺後產生的後果,最後明理談體會。

一、初讀課文

語文課要以讀爲主,這堂課,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正確流利了,最好能讀出問題來。接下來還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自己感興趣的多讀讀。最後指名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我不失時機地指導他們讀出感情來。學生試過,練過,有了充分的積累,在指名自由選擇讀的時候,自然興趣濃濃,高潮迭起。可貴的是還有同學在讀書中有了自己的創新,在讀到鹿羣滅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聲嘆息學生十分投入,在朗讀中獲得了一種愉悅和滿足。

二、合作探究

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就課文內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彙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最後,再創設情景師生共同表演出來,將學生引入到了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當中。

三、拓展延伸

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緊接着,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爲狼正名。文道結合,學生寫出了自己對狼的重新認識,重審了自己的認識觀點。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寫得很開心。

透過以上三部分,我力爭在課堂上不斷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同時,在課堂中,我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這是目前我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地一個方向。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

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課,我注重培養學生大膽質疑、閱讀感悟,採用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策略,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採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策略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彙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節中,我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課堂教學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說些什麼?在苟延殘喘時又會說些什麼?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或人類說些什麼?“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爲今後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3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十一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然後再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由於課文中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提出了許多問題。當然,其中的大部分問題經過學生討論都能解決,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範圍的問題,如:

1、打死狼保護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壞了生態平衡,而我們經常打死老鼠,這是不是破壞了生態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是不是各種動物之間的數量一定要相等爲什麼等等。

面對這些經過學生討論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問題,我課前也沒有預料到,倉促間只好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文,總結歸納,總算是結束了這節課,課堂氣氛與剛開始相比遜色了很多。

回想這節課,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我吃力地組織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景一直在腦中回映,說不出什麼原因,我的心情總是不能平靜,仔細想想,感觸更深。雖然我的答案學生是透過了,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後,總覺得有時我與學生組織的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學生回答得模棱兩可,我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雖然課堂上能用教學技巧勉強過關,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因而課後難免耿耿於懷,不知學生對我會有什麼看法。要是我知識豐富些,要是我課前準備充分些,課堂上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場面。我想到了教過自己的老師,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老師嗎難怪有人說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我也想起這樣一句話:教師言傳身教,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豐滿,更具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4

20XX年10月22日,我在全校上了一節《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建議書》習作公開課,這是圍繞着第四單元的教學主題,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現象,向有關部門或個人提出個人的看法和建議。一堂下來,有得有失,現將這節公開課認真總結反思。

我在教學本組課文第一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時就開始讓學生作小調查,收集身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現象的圖片,並將圖片發到羣裏;第二篇課文《鹿和狼的故事》和第四篇《青山不老》,我讓學生寫讀後感;第三篇《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我讓學生根據書上的小練筆,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爲習作奠定基礎,但學生並沒有收集到身邊浪費資源破壞大環境的圖片,只是在網上下載一些上傳到羣裏。我在製作課件時沒有得到學生收集的圖片,我便校園收集了一些校園內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圖片。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我是先讓學生回顧本單元的主題,然後說說身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再說說針對這些現象有什麼看法和建議。接下來我出示一組校園內學生浪費資源的圖片和一組學生和校園周邊村民污染校園環境的圖片,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我便相機引入課堂主題,把這些感受寫下來就是一份建議書。隨機讓學生讀71頁的習作要求,並讓學生明確要求,明確寫建議書的步驟和格式。

學生讀完後,我指名回答寫建議書和步驟和格式,並相機出示課件,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還出示了兩篇範文重點強調了建議書的格式,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建議書的格式。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做的小調查動筆向有關部門或個人寫一份建議書。

學生在動筆寫的時候,我在下來巡視指導,發現有三個同學的稱呼格式是錯誤,我便現場作指導。

一節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沒有結果,因爲沒有一個同學在課堂上寫成建議書,沒有得到學生完整的建議書來展示。課後我認真總結本節課的得失,我自己感受得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學思路是比較清晰。二是利用校園內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受到我們身邊有許多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現象,也許自己也在不經意之間在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從而讓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資源和保護環境。三是出示兩篇範文,讓學生更直觀的掌握建議書的格式。不足之處有很多,一是我讓學生讀71頁的習作要求時沒有明確只讀第一個內容,因爲本次習作內容有兩個,我沒有明確好。二是在講建議書的格式時有點講快,因爲我重點放在講範文上了,我認爲出示範文學生更容易掌握。三是課堂上沒有一個同學寫成建議書,沒有得到學生的作業展示,還有10分鐘,可能大部份的同學都寫成了。四是出示的那兩範文,圖片上的字在下面看不清楚,如果展示臺能用,可能更清楚。五是我認爲學生全部都掌握了建議書的格式,可從學生交上來作業來看,有兩同學把署名和日期寫錯位置,有五個同學在格式上或多或少有些錯誤。

各位老師,這堂存在的不足還有很多很多,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富貴意見,我將把各位老師的富貴意見融入到教學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5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在美國一個森林裏有四千只鹿出沒,兇惡的狼是鹿的天敵,美國總統下令獵人消滅狼羣。很快鹿增多了,達到了十萬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難逃厄運綠色植物一天天減少,飢餓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無數只鹿死亡,從十萬只銳減到只剩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

這是一節略讀課文,學習主要是採用透過學生的自學,老師引導爲輔的原則進行學習:

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爲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再結合同步學習的課前自學,透過自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大意,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最後透過自學理解提示,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爲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小組交流後,進行全班彙報交流,再讓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讓學生想象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透過這個環節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根本,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中,還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還需要進一步合理的解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6

曾經,這個故事被編教材編委會刪除了,但是,這學期又選編進了教材中。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裏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已刪除)詞語,這課裏沒有任何詞語沒有收錄其中。我們的教材編委會到底有沒有認真校正過呢?有點疑惑,也讓人覺得可怕。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爲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爲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後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苟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爲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執教,課前我反覆讀了幾遍課文。結果這兩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槍聲在森林中迴盪。在敵人冰冷的槍口下,狼接連發出慘叫,一命嗚呼。”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彷彿看見狼正以憤怒、哀怨的眼神看着拿着槍的人類,而且還在詛咒人類!狼雖然是非常殘忍無情、殺傷力大的動物,但是,任何強大的動物人類都有足夠的能力和辦法去對付它們。可以這樣說,在人類面前,動物都是渺小的,柔弱、無助的。這也讓我聯想到,人類不論多強大,在自然面前,永遠是渺小的無助的。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動物也好,它們同樣是森林的動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人類毫無節制憐憫的`捕殺,結果給森林造成了災難。因此,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僅告訴我們人類要遵守自然之道,也要敬畏生命。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後,造成了什麼後果,原因是什麼?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什麼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說,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說,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裏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裏,以小動物爲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展規律的。因此,我們人類對自然界裏的任何一種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去判斷一種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一直不能忘記這個片段,“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我總是爲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徹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7

在同學們一鼓作氣、興致盎然地讀完《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透過討論交流弄明白了美國總統羅斯福錯在哪兒、爲什麼錯、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等問題後,我又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另一個我自認爲令學生感到棘手的問題:你還知道類似鹿和狼的事例嗎?試着講一講。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略爲沉思以後,有許多同學不約而同地舉起手來,我爲之一震,知道同學們已胸有成竹了,欣喜之情不言而喻,看來今天不用老師抄黑板,滿堂灌了。

看着同學們躍躍欲試的勁頭,我不敢懈怠,連忙點平時不愛發言的張**回答,他站起來就說:“比如對麻雀的看法,大家都認爲它是‘四害之一’,大量捕殺的結果是麻雀少了,但相應的許多植物、莊稼的害蟲就會迅速繁殖,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生產。這說明人類自身的認識是片面的。”同學們對他的精彩發言報以熱烈的掌聲;緊接着發言大王田野站起來說得頭頭是道:“比如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能處理好孩子學習與玩的關係,一味逼孩子埋在作業堆中,最後反而導致孩子學業荒廢,一事無成。”對他的這一番高談闊論,同學們都頻頻點頭稱讚;此時林欽也不甘示弱,還沒等我點他發言,他就主動站起來說了:“比如地球爲人類慷慨地提供了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可人們還是貪心不足,人爲地破壞生態環境,最後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這和鹿和狼的故事是一樣的”。聽了前面幾位同學的精彩發言,有些沒有發言的同學坐不住了,這個也想說,那個也想說。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只好讓同學們在小組裏去交流。同學們一下子忙開來。我在小組參與討論時,同學們的答案真可謂豐富多彩、五花八門,比我預期的結果不知好了多少倍。最後我問同學們怎麼知道這麼多類似的事例時,有的告訴我是從書本上知道的,有的說是自己學了課文後歸納總結出來的,還有的說是聽家長說過突然想到的。

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構建活動化的語文教學,首先要開放人文環境,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無所畏懼的,獨立的探索心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空前高漲;其次是開放文字的內容,使課堂教學的觸角伸到課外,學生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用眼、用口、用手、用腦,啓動多種感官去獲取知識與經驗,激勵學生在實踐中獨立思考,從而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8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十一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然後再由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由於課文中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提出了許多問題、當然,其中的大部分問題經過學生討論都能解決,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範圍的問題,如:1,打死狼保護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壞了生態平衡,而我們經常打死老鼠,這是不是破壞了生態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是不是各種動物之間的數量一定要相等 爲什麼 等等、

面對這些經過學生討論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問題,我課前也沒有預料到,倉促間只好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文,總結歸納,總算是結束了這節課,課堂氣氛與剛開始相比遜色了很多、

回想這節課, 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我吃力地組織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景一直在腦中回映,說不出什麼原因,我的心情總是不能平靜,仔細想想,感觸更深、雖然我的答案學生是透過了,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後,總覺得有時我與學生組織的答案不夠全面,有時學生回答得模棱兩可,我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雖然課堂上能用教學技巧勉強過關,但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因而課後難免耿耿於懷,不知學生對我會有什麼看法、要是我知識豐富些,要是我課前準備充分些,課堂上就不會出現這種尷尬場面、我想到了教過自己的老師,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老師嗎 難怪有人說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我也想起這樣一句話:教師言傳身教,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豐滿,更具魅力、

標籤:精選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