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中學學習的反思

我們去xx學習三天。期間聽了不少課和報告後,我作了深刻反思,特別對xx的課堂與我們的作了對比,現將碰撞和反思,輯錄如下。

中學學習的反思

一、相同點:

1、執教內容相同。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教材(雖然個別科目,版本不同,)課題難度相同,執教的內容相同。

2、學生的認知水平基本相當。年級相同,孩子的認知水平大致相當。

3、學生面臨的任務基本相同。各個年級出現的情況差不很多,教學考學的任務相差不大。

二、不同點:

1、問題的呈現方式不同:

(1)教師呈現,我們的所有問題來自教師的設定。儘管教師考慮了學情,儘管我們也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但問題大多是教師根據自己對教材解讀和想象中的學情而設定的,忽視了學生在自主探究前提下,面臨的困惑和疑難這個實際的學情。

(2)學生呈現,問題來源於學生,問題根植於學生的困惑和疑難,所有的課堂基本都是學生在背誦,在展示,在黑板上書寫,基本不見老師的影子。

(3)反思:

我們的“讓教學走向更高品位”的教學原則中有一條是“教學的問題來源於學生”,這是體現生本理念的重要原則。根植於學生困惑和疑難的問題纔是促進學生思維認知發展的關鍵,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恰恰就是我們教學過程的展開,因此,我覺得xx中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

我覺得我們還要往前走一步,那就是“教學的問題來源於學生,但絕不止於學生”,教師作爲同等的教學主體介入以後也有和教材對話的結果,這兩種結果因主體的知識水平、期待視野、人生閱歷、性格氣質等的不同,會有很大差異,相對來說,學生的認知比老師的認知要膚淺得多,如何溝通這個差異,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這也是我們教學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根本所在。因此,收集學生的問題,我們還要運用我們對解讀的成果整合和完善這些問題,使這些問題的“思維含量”更高,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更能深化學生的思維和認知。

所以,單純的照搬xx的模式,不可取。從我們學校實際出發,經過我們整合後的問題內含着師生的各自認知,如果成爲師生對話的有效載體,我們再把這樣的問題投放到學生中,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2、課堂評價主體不同。

(1)教師評價。

我們上課的過程中也讓學生相互評價過但是堅持的不徹底,大多是老師在評價,時時刻刻 都存在 老師評價的影子,老師成了課堂的終審法官。

(2)學生評價。

xx的課上都完全是讓學生自己展開評價,學生在自我理解和相互評價中推動教學進程。(典型的例子:其中有個老師多說了幾句話,他那節課被判爲零分)

(3)反思:

堅持教師評價貫徹始終,說到底是一種話語霸權。在課堂這個特定的空間裏,師生都是平等主體,以一方的言論壓制或者統轄別人的思想和言論是教師的“唯我自大”,自己纔是知識正確的化身的傳統教學觀。

(4)反觀。

xx以學生爲主的評價方式,大大彰顯了學生的主體性,鍛鍊了學生的表達,更爲重要的是學生的評價更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更能激發學生在同一認知層面上展開對話,容易一起學生的共鳴和思考。

我覺着,讓教學走向更高品位“中”問題的評價留給學生“,我們還應該往前走一步,那就是”問題的評價留給學生,但絕不止於學生“,不能一味的讓學生成爲唯一的主體。老師絕不是毫無價值觀念的中立者和放任自流的旁觀者(舉例),學生的水平決定了學生評價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比較薄弱的,當學生的評價盤旋在膚淺的水面,老師的評價應該介入,把學生的評價引向深入,老師適時參與評價,切中肯綮的評價,正是確保學生主體性的正確發揮,偏離了正確軌道的主體性不是我們教學的追求的意義。

3、問題解決方式的不同。

(1)自由舉手後師生對答。

我們上課基本上是提出問題後,讓學生自由舉手,然後回答,老師分析引導、辨別、理清。教學的最終的指向是追求老師心中理解的答案,學生個性沒有得到最大張揚,學生的思維之門沒有徹底開啟。

(2)學生討論式反觀。

xx中學的問題解決方式,她採用的是討論式,問題提出後,學生討論,然後學生之間相互辯駁,相互爭論,在爭論和辯駁中問題得到解決。然後手臂如林,爭先恐後,場面熱烈,大家爭相到講臺展示,這是學生回答問題時給我的直接感受。

(3)反思:

徹底地解放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把學生對話的狀態發展到最大值,讓學生在課堂裏張揚個性,發展思維,鍛鍊表達,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和狀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實踐性,加深了學生的體驗,喚醒了學生的生命和活力,讓我們看到了多彩的生命狀態和思維狀態。

我們還應該往前走一步,那就是”問題的解決依靠學生,但絕不止於學生“,學生的討論反映出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態和知識狀態,但學生的回答很大程度上超越不了知識和閱歷的界限,尚不成熟,比較膚淺,可能僅僅是思維的胚芽,需要在老師的澆灌下,成長壯大,。老師是對話中的”首席“的職責不可動搖,老師在學識水平和認知水平上的深厚積澱是指導基礎,老師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坐視不管任憑學生在原地打轉,老師不能做”放任自流的旁觀者“。

綜以上述,我們需要借鑑xx的”以人爲本,關注生命“的教育,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但也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應該結合我校的實際,”相信學生,而不至於學生“,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纔不至於東施效顰,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標籤:學習 中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