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要講的課文是四年級語文手抄《電腦住宅》。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電腦住宅》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30課,是本冊最後一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的有關情況。本組課文的專題是關於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這篇課文正好體現了這一特點。全文一共八個自然段,首尾兩個自然段都是概括說明,二至七自然段按空間轉換的順序具體介紹電腦住宅的各種設施及其使用功能等,全文條理清晰,敘述有序,結構合理。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多讀多思,教師不宜講解過多,所以用一課時的時間學習。

選編本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增長學生的見識,培養他們熱家科學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性文字,體會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全文是按照空間轉換的順序來介紹的。第1自然段先總體說明了住宅的裝置和使用情況。第2至7自然段從住宅的周邊設施、進入住宅的程序,以及會客室的佈置、廚房意志力、臥室"休息系統"的使用、浴室的裝置等幾個方面具體說明了電腦住宅中智能系統的使用和功能(本部分爲重點)。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說明電腦住宅中電腦設定的特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認識課文中帶拼音的6個二類生字。

(2) 學習課文,瞭解電腦住宅爲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感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科學產生興趣,並樂於探索科學知識。

(3) 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4) 發揮想象,設計一棟自己心目中的電腦住宅。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電腦住宅爲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設計一棟理想的電腦住宅。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圖文結合,儘可能地把抽象的文字變得直觀形象化,便於學生學習和記憶。

(2)根據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段落結構,有條不紊地進行教與學,做到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

(3)針對略讀課文特點,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注意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2、學法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運用“讀讀、想想、看看、畫畫”等方法學習。透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他們的觀察、理解、想象、實踐等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匯入

1、同學們,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我們人類的住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山洞到草房子,從土坯房到今天的高樓大廈,

2、 在你的想像中,未來世界裏的住宅是什麼樣的?(相機引導學生理解“理想”或“進階”的住宅就是智能型的住宅,即電腦住宅。)板書課題。

3、 其實這種智能型的住宅,已經問世了。世界上第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由一位日本人設計,座落在日本東京市中心。這樣的引入簡單,直接,可以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讀課文,初步感受電腦住宅的神奇

1、透過分層次提出目標,讓學生讀,在讀中感悟。由於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所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交流這所住宅留下的印象,如果讓你給這個題目加上一個修飾詞,你會加什麼呢?(神奇、進階、舒適、方便)

2、 認真讀,邊讀邊劃,弄清1) 這所住宅有哪些設施?2) 這些設施怎樣工作?

3) 這些設施有什麼功能?將電腦住宅的具體設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內容找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對電腦住宅就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印象了。

3、 點撥文章總分總的結構。

4、 教給 學生學習段落的方法,以便於下面環節中的自主學習,所以先以大門外的風向標爲例,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來研究一下,它是怎樣工作的?有什麼功能?誰來交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三)、 詳細瞭解電腦住宅的神奇

小組共同合作,選擇這些設施中的一種完成表格的填寫。選好發言人,進行全班交流。小組其它同學可以進行補充。透過填一填,體現“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設計電腦住宅

小設計師們,可以對原來的這所住宅中的某個設施進行加工,也可以對資料中沒有寫出的其它地方進行設計。資料中已有的,就不必重複。

四人小組合作,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以電腦住宅小主人的身份,介紹小組設計的電腦住宅。一個小組交流時,其它小組都是評委,看哪個小組的設計的住宅最神奇,最方便。語文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原則,激勵學生重新組織語言,實現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協調發展,使優生大顯身手,讓差生在優生的帶動下也調動起學習和表達的積極性。

四、作業

是什麼給予這座住宅這樣神奇的功能?——電腦

課後,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可以以 “我設計的電腦————”(教室、商場、學校、醫院……),爲主題來進行設計,設計方式可以畫圖,也可以用文字把自己的設計寫出來。這道延伸題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用結合的教學思想。既教給了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又培養了他們愛科學的情感,實現聽、讀、說、寫的互動遷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學生學習的思路及課文重點部分的內容,邊分析課文邊點擊板書電腦住宅的設施、工作、功能的重點詞句,邊讓學生概括,這樣板書可以使學生一目瞭然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文按空間轉換的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我覺得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條理清楚,有針對性。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被稱爲“夜鶯”的小男孩把德國官兵引入游擊隊的伏擊圈,使德國法西斯強盜被殲滅的故事。一個機智、活潑、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躍然紙上。文章以夜鶯的歌聲爲主線,構思巧妙,段落分明,語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悅耳的歌聲仍不絕於耳。

由於這是一篇敘事性文章,條理清楚,學生容易把握,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我就考慮開展探究性閱讀,並且透過抓住重點句子,充分朗讀來培養學生的悟性,顯現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針對課文特點,教師可設計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教師首先回顧課文內容,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在此基礎上快速瀏覽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主要事件,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二、以讀促悟,重點探究

在課文中找到思考題的答案:

⑴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分幾部分寫的?你是怎麼分的?課文的重點部分寫什麼?

⑵找出小孩回答德國兵的話,想想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⑶在給敵人帶路時,小孩有哪些言行?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⑷游擊隊員是怎麼知道敵人情況的?說明了什麼?

⑸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寫了夜鶯的歌聲,說說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

三、總結全文

我設計兩道小題來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總之,本課以“夜鶯的歌聲”爲主線,以學生爲主體,以讀、議、悟爲主要手段,並穿插說的練習,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與體會

一、以讀促悟,深究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好灑不品不知其味,好書不讀不知其妙,好的朗讀可以穿越語言文字,還文字以形象,化文境爲心境、使學生透過朗讀,深入文字,走近角色,親歷小英雄與敵人的不同形象,自然受到愛國情感薰陶、在教學實踐中我立爭把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在讀中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感悟,體驗,獲取最豐富的營養、我想讀完後,學生這樣的感受不能不說是對文字一種新的詮釋、這樣入情入境地讀是必要的。

二、以讀引思,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寫了小夜鶯的很多的語言和動作,但是對小夜鶯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卻很少,因此我就設計了很多小夜鶯的心裏想法讓學生去想象發揮。比如在第一句裏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他停下來,會想些什麼呢?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他好象把身邊的軍官完全忘了?他真的完全忘了嗎?(沒有)所以課文中一個詞用的特別好(好象)好象忘了,其實他不但沒有忘,而且在思考着……留給學生補白。學生們都說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見解。但是我並沒有發現舉手的總是這麼幾個人。也就是大部分人對問題的答案還是不知道的。特別是中等生,他們沒有了發揮的餘地。究其原因是因爲自己的節奏太快了,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只有個別基礎特別好的學生在緊緊地跟着我的思路走,其他學生或多或少都落下來了。因此,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點死氣沉沉。

三、迴歸主旨,深化感情

總之,本課以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爲重點,以夜鶯的歌聲爲主線,以學生爲主體,以讀、說、悟,思爲主要手段,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深刻的思想薰陶。但是整堂課下來,學生感悟到的和體會到的不夠深。可能這篇課文讓四年級的孩子去體會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再次我的引導和提問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學生的實際,思考的過程也太短,因此出現了發言少,甚至沒人發言的情況,對我的課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進的。但是,歸結結底,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這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中慢慢去體會和磨練出來的,我會努力做得更好。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綠葉的夢》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作家用詩意的題目、詩意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全文緊緊圍繞“綠葉”來寫,透過孩子們的綠葉之旅,爲我們展現了孩子們自由、瘋狂、快樂、探險的童年生活,讀來令人嚮往。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與綠葉有關。完全具有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學情分析:

綠葉隨處可見,但現在的孩子往往不去關注,更沒有書中所描寫的那種生活經歷,所以,這篇雖然寫的是兒童生活,但距離現在的兒童生活、尤其城裏兒童生活相距甚遠。但是本文語言生動形象,通篇洋溢着一種歡樂的氣氛,這種快樂,孩子是能夠透過朗讀、想象畫面感受的到的。

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和文字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啓蒙、標本、洋溢”等詞語的意思。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整體把握的主要內容,抓住描寫孩子們在大自然裏和綠葉快樂嬉戲的場面展開想象,體會綠葉帶給孩子們的樂趣和作家所要傳達的情感。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樂於像作家一樣熱愛生活,關愛自然。

4.瞭解頓號、省略號的用法。

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

中年級段精讀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透過重點詞句幫助理解,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2、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依據年段教學重點和文字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

1、整體把握的主要內容。

2、體會綠葉帶給孩子的獨特感受。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根據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初步感受孩子的快樂,但是在頭腦中建立畫面卻有些難,依據學生學情,教學難點是:

透過點撥,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畫面,從而確實感受到快樂並能讀出來。

教法:

以讀爲主,讀悟結合、讀想結合

學法:

邊讀文邊想象畫面感受快樂

抓重點詞語感悟快樂

繪聲繪色讀出快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學生到大自然中採集綠葉。

教學流程:

一、從玩具談起,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童年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少玩具,這些玩具一般都是花錢買的,它們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當代女作家葛翠琳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童年:童年是貧困的,“沒有穿過一件合身的衣服,沒有見過一種從商店裏買的玩具”,但是童年又是快樂的,大自然裏的許多事物,都是她們的好玩具,尤其是綠葉,更是她的好玩具,更令她着迷。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作家的童年,感受那繽紛的《綠葉的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組內兩人一組,合作讀文。要求聽的同學認真傾聽,聽到讀錯的地方立即指正,並幫助他多讀幾遍,達到通順。

2、小組賽讀:每組指定一名同學參加賽讀比賽。依據讀書情況對小組進行評價。

3、出示本課生字,指名認讀,並強調“稈”與“杆”的區別,“戒”字裏面的部首,“垂”字的筆順筆畫。

4、談感受: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5、理清的內容:這篇每段都與綠葉有關,那麼,圍繞綠葉,都寫了什麼?

【設計意圖:這篇有些難懂,讀了之後,孩子們腦海中會有綠葉以及快樂,相信孩子在初步談感受環節能夠說出來,但這篇屬於散文,形散神不散,每段之間的聯繫並不十分緊湊,在孩子的頭腦中難以有一個完整的框架,因此,我設計了這個問題,學生知道每段都寫了什麼之後,會恍然大悟,看似連接不緊湊的,其實有“魂”在的,都與綠葉有關,照應了的題目。】

三、品悟課文,感受快樂

1、學習第一段,引出問題

“一雙小手創造了多少可愛的玩具!”中感嘆號表達了什麼?你能讀出來嗎?

一個感嘆號,寫出了童年生活的樂趣、豐富多彩,以致作者在回憶時,都禁不住讚歎。這些玩具肯定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快樂,而作者卻說“然而,最使我着迷的還是綠葉。”,看到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從而引出問題:爲什麼孩子們對綠葉最着迷?綠葉帶給孩子們哪些獨特的感受?

2、帶着問題,品悟3-6段。

出示問題:

爲什麼綠葉使作者最着迷,請同學們默讀3-6段,抓住喜歡的句段邊讀邊想象畫面,簡單寫下自己的感悟,並讀出自己的感受。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必須給學生獨自鑽研文字的時間,這樣,學生才能靜下心來走進文字。

透過默讀課文,學生會知道,原來,孩子們在採集綠葉的過程中,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瘋狂的、快樂的、冒險刺激的,充實的、而且還能收穫許多知識,這些都是其它玩具沒有的,難怪作者會說:“最着迷的還是綠葉。”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但是,教師也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因此,在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的同時,對於學生感悟不透徹的語句也要適當點撥。在交流中,重點點撥以下內容:

A、星期天,我們跑遍密密的樹林、雜草叢生的河邊、廣闊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崗子。爬大樹,鑽叢林,歡樂的笑聲驚飛了覓食的小鳥。

在這兩句話中,學生可能透過“跑遍、爬大樹、鑽叢林、歡樂的笑聲驚飛了覓食的小鳥”感受到孩子們是快樂的、自由的,瘋狂的,但是,玩的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還是需要點撥的:歡樂的笑聲驚飛了覓食的小鳥,你能想象到哪些歡樂的情景呢?

【設計意圖:以想象畫面爲契機,讓學生盡情地說,感受綠葉與其他的玩具就是不同,綠葉帶給了孩子們快樂、自由、無拘無束、瘋狂的感覺,這是其它玩具所不具有的。】

B、籃子裏裝滿了各種綠葉,嬉笑、打鬧,把元寶樹葉穿成項鍊,用金黃色的菟絲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鐲,豆角花掛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滿了小辮兒……在曠野的課堂裏,綠葉和野花組成我們生活的樂章。

這是孩子們在用綠葉、野花打扮自己。先一邊讀一邊用動作表現出相應的情景,再想象省略號表示的內容,最後想象畫面並讀出來。

C、我們每人都想找到一種新奇少見的葉子,因此少不了爭強和探險。我們常常有意外的發現,但也少不了刺傷手腳。毛栗子、酸棗樹的尖刺兒幾乎在每人身上都留下過傷痕。

這段話,重在引導學生感受探險的那種刺激感受,可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體會:你探過險嗎?能說說你探險的感受嗎?文中的孩子也是一樣,樂於探險,探險給他們帶來了刺激,同時,也富有樂趣,那偶爾發現的一枚鳥蛋,會讓孩子們的嘴咧得老高,發現的新奇的葉子會讓孩子們在同伴面前盡情炫耀,這都是綠葉帶來的。

D、秋天,樹葉在風中飄落,像一羣羣蝴蝶飛向我們。我們揹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歡呼着,摟樹葉,堆成垛,躺在上面打滾,翻跟頭,坐下來挑選出那些漂亮的葉子。

這種情景最熱鬧了,飛舞的落葉、習習的秋風、歡快的孩子,這是大自然中最富生機的一幅畫,最適合讀。

理解讀:找出動詞,背、扛、奔跑、歡呼、摟、積、躺、打滾、翻跟頭,感受到孩子的暢快、瘋狂,讀出自己的感受。

邊做動作邊想象畫面讀,讀出當時的情景。

配樂讀: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配以教師的恰當的語言,引導學生入境。

E、那許許多多留做標本的葉子,成了我們的珍寶:圓形的、條狀的、桃形的、針狀的、蛋形的、元寶狀的、葉面帶茸毛的… …

這段話除了感受孩子採集的樹葉多、收穫頗豐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頓號的用法。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學生採集了不少綠葉,在學生知道頓號的用法後,讓學生續寫:

我們採集了許多綠葉,( )形的、( )狀的、( )形的、( )狀… …

既延伸了課文內容,又學會了應用頓號以及作者交換使用同義詞“狀”“形”的語言技巧。

3、談感受

現在,你知道作者爲什麼對綠葉最着迷了嗎?學完課文,你想說些什麼?

四、讀寫結合,深化主題

的題目是《綠葉的夢》,那麼,綠葉的夢是什麼樣的夢呢?

綠葉的夢是快樂的夢,

因爲

綠葉的夢是

因爲

這樣的讀寫結合,是理解的外在顯現,既深化了主題,又照應了題目。

五、推薦書籍

《最醜的美男兒》

《翻跟頭的小木偶》

六、作業

背誦課文三、五自然段;積累書中喜歡的詞語、句子。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透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三、設計理念

遠程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爲中心到以“學”爲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資訊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透過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

難點: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2、理解重點詞句。

六、教學準備:

爲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程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七、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透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爲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檔案,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爲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2、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二)觀看畫面,啓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啓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透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透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三)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及文字等資訊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裏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爲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爲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爲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爲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4、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絡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啓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向大家介紹你在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朗誦寫觀潮的詩歌等)爲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十、說課小結

總之,遠程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爲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爲本到以“人”爲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爲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學重點

透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四、教具準備

課件、彩色筆、畫紙五、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教師透過生動的多媒體課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景,激發學生情感,然後老師就問:你們知道在這一大片綠油油的葉子裏面藏着什麼?這樣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小學生是透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如;

(1)畫一畫

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議一議,瞭解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

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標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觸、巴、拉、貼)。然後小組合作怎樣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推薦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裏,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後引導學生欣賞課件,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透過看課件、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3)用如果就的句式說說你的發現。

(三)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纔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佈置的作業是:以《我發現 ;的祕密》寫片段。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爭吵》是S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爲吵架而感到不安、後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後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於好;最後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緻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後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了“我”的個性特徵,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脫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爲克萊諦後邊的友善行爲作了鋪墊和暗示。聯繫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讀本文的生字新詞,讀懂“我”和克萊蒂爭吵的起因、爭吵後各自的表現。

(2)、技能目標: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有關段落。

(3)、情感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的道理。

重點、難點:揣摩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繫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學習生字詞。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1、透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完成本課作業練習。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朗讀能力,透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並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而四年級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抱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但語言重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啓發。由於本班學生屬於新分班級,學生差異大,回答問題不主動。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 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 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探究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創新教育中所說的研究性學習,小學生由於心智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對他們而言,所謂創新性學習,不是真的期望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有什麼發明創造。而是指他們經過研究性學習,發現前人早已發現的知識,或對已知道的知識進行新的有意義的重組。本課的研究性學習就是把這種“發現和重組”的過程當做追求的重要目標——激活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透過課堂上的這種研究性學習注意創設一種重要研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現和體驗,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對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說設計意圖

透過調查報告形式結合學生探究,瞭解課文內容並體會課文的內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並挖掘人物形象特點。利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作者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並學着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五、說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認識事件——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輔讀學校教材實用語文第七冊第5課《詠鵝》。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着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奏,至今,仍煥發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詠鵝》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學生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爲生動活潑。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爲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爲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材安排。

我設計的本課教學目標: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曲、波"。(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是: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曲、波"。

教學難點是: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我準備用四教時完成。第一教時透過看圖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第三、四教時進一步誦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做課後練習。今天我重點講一講第二教時。分四個環節教學:

第一環節: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爲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第二環節:學習古詩,理解詩意。首先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詩教學直觀化。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還採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讀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並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朗讀古詩的過程中,寓教於嬉。把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第三環節:學寫生字。課後的二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曲、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最後塗色練習這一環節讓學生動動手、塗塗色,激發興趣,寓教於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爲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於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板書設計:第5課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以上是我初步的設想,如果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