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6篇

說課稿2.52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6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假如生活欺騙理你》,本文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詩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假如生活欺騙理你》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詩歌。本文主題雖然是關於人生的,但也與成長有關,告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現實生活與想象的不相符合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像詩人所說的“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領悟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勇敢的面對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讓生活充滿陽光的正確人生觀。這既是審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的教育,可獲得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功效,同時也爲後面單元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生

我所教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只有極少數的語文稍好。語文學科的表現着重是一下幾個方面:

(1)基礎差,連拼音都沒過關。

(2)學習語文的習慣較差;

(3)不會或不喜歡動腦筋;

(4)缺乏對詩歌的欣賞能力;

(5)理解問題不能深入到文字內分析其內涵;

(6)七年級的學生正是13、14歲的年齡階段,對詩歌有好奇心,願意學習,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把問題一步步深入,教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去判斷。

三、說教學目標

從以下幾個方面說: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2)背誦本文,積累名篇,大下文化根基。理解詩歌中所蘊涵的哲理。

(3)初步學會品味、欣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反覆品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課外名師閱讀量,以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詩人的樂觀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以上三點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4、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哲理。(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5、教學難點:普希金詩作的熱烈深沉的語言。(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四、說教法

1、採用“情景教學法”,也可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一種情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時發揮想象和聯想,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理解課文。

2、詩歌的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鑑賞能力同步提高。透過設計分明的朗讀教學層次,突出讓學生在朗讀感受中獲得知識積累與高尚情感的薰陶感染,培養審美情趣。

3、研討延伸法:課堂組織採用以感悟爲主的啓發式教學,探究性問題呢的提出,激發學生的創建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

(以上三點依據新課標)

4、教具的使用:錄音機、示範朗讀帶。(依據學校的條件)

五、學法的選擇:

指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同桌討論、學生糾正補充等方法學習。

(根據培養七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要求)

六、說教學程序:

(一)匯入:(1分鐘)當你身處逆境,是前進還是後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播放示範朗讀帶,板書課題)

(二)教學過程:

1、初步感知課文

(1)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2)自由朗讀或跟着示範帶讀,初步感知詩意,然後勾畫下你最喜歡的詩句,不懂意思的詞,師生共同解決。(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能力,對詩的感悟能力。)

2、朗讀、理解、領悟、品味。

依據新課標要求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設計此內容

(1)朗讀詩歌。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並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餘同學做出中肯的評價。

(2)設問題:

1、怎樣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麼樣的態度?

3、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年對呢?

(學生討論,教師啓發巡視,抽學生回答來解決。然後教師總結:詩人要強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

透過以上幾步操作,解決了本文的重點。

3、品味鑑賞詩歌的美

設問題:讀了這首詩,你的感覺如何?喜歡嗎?爲什麼?(針對很少有學生主動發言的特點,抽學生回答,同學們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最好能說出幾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的答案。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

這是依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來制定的,設計這道題就解決了難點。

4、小結:

要求學生按下列句式說話,然後教師點評。

“這堂課,我學到了……”

“我很贊成……的觀點,因爲……”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

5、佈置作業:

(1)背誦本文;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一) 課本的地位和作用

《山的那邊》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篇一課文字課是初中語文課文學習的第一篇,需要貫徹課程標準“精神”要有個好的開頭,讓學生自主研究,合作學習。從小學剛進入初中,開始從幼稚走向成熟,對生活與人生要有個初步的定位。本單元都是體現作者對人生的憧憬 體驗 思考。作者透過生活中的瑣事,引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從而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本單元有現代詩, 小說,散文,而《山的那邊》是一篇現代詩,重點是透過意象“山”(困難)和意象“海”(理想)之間的奮鬥過程領悟出只有百折不饒的堅持奮鬥,理想終將實現的哲理。

(二)教學目標

本課是一篇講讀課文,需要教師深入講解。充分根據本課的特點與學生的情況我會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癡想、隱祕、鐵青、凝成、誘惑、喧騰”等重點詞語。(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完成)

2、瞭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知識,如象徵手法,比喻的修辭方法

3、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過程與方法:

1、以自主學習爲主,以輔導學習爲輔,掌握課文內容、作者情感。

2、以精彩朗讀帶動對作者情感和語言的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鬥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因爲本文是一篇淺顯的現代詩歌,其重點在朗讀和主旨的感悟上‘所以我的教學重難點這樣安排

1、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2、“山”、“海”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明確詩歌的主旨,理解詩歌中大海、羣山的象徵意義,深入體會戰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鉅性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詩歌,應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情感啓迪”,“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在教學中透過多媒體觀看一些實物圖片,以增強感官的效果,因此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 2、朗讀指導法 3、誘導點撥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匯入新課

第一、讓學生假想自己身處山區,時時刻刻都在渴望着大山之外的世界,各自敘述自身的情感變化。從而匯出文中“我”在不停的追尋過程中的心態,使學生與文中“我”之間達到心靈的共鳴同時起到溝通橋樑的作用。

第二、讓學生講講關於詩歌的特點及本詩的寫作背景。有進一步拉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二)展示目標 自主學習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詩歌的語言的特點,感知詩歌內容和情感,體會

本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從而激勵學生爲理想而奮鬥。

因爲閱讀教學時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反覆的閱。

首先讓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音和停頓。

其次讓學生分別精讀,在精讀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指導。

這樣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體驗,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這一環節能讓學生在評價朗讀的同時想象意境,感知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三) 精講點撥 突破重點

首先提出問題,在上一小節小結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有關作者內心情感的句子,並且用詞語概括出來。即 山的那邊是什麼呢?(嚮往)

2、 哦,山那邊是海嗎?(疑惑)

3、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失望)

4、 媽媽那個海呢?(困惑)

5、 在山的那邊,是海!(肯定,堅決的肯定)

這個環節要充分發揮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標的要求。

具體分析課本之中的富有內涵的字詞句,進行深入講解,掌握比喻與象徵的寫作手法。例如:

1、“鐵青着臉” 擬人手法。失望、沮喪。因爲“我”的心情不好,覺得山在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3、“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着心靈,使心靈有活力。

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研究。透過教師深入講解,學生得到理解,進一步梳理作者在追尋“海”的過程內心情感 由嚮往疑惑希望 ,“海”具體又是什麼,從“山”到“海”的曲折過程引出本文的寫作意圖即困難克服之後理想的實現。

(四) 鞏固新課 課堂小結

1、讓學生憑藉自己的理解再次閱讀本詩

2、透過本詩的學習,談談自己心中的“海”是什麼?分享給大家。這樣既可以瞭解學生的課堂收穫,又能夠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結出,“山”,一個實際生活的境界,是要掙脫和超越的對象;“海”,一個想象性的世界,是追求和實現的目標。“山那邊是海”把詩人的感悟轉化成追求理想的過程。

從而延伸出,想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牢牢記住本詩中的“海”

四、說學法

整個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採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以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實踐中。

1、朗讀法

2、聯想想象法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說反思

本課的設計主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課本的題材方面的思考,詩的語言凝練而形象,特有的節奏韻律,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有因爲詩歌隱忍含蓄的表達哲理,必須具體分析詩歌的字詞句,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學與教的完美結合。

對於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擴展上有一定的侷限性,這樣深入講解,對學生的課堂壓力比較大,並且任務較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充分的思維休息的空間。 板書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學設計的更新

《七顆鑽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科書裏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前研究調查該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並據此設計製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並在教學中加以使用;教學設計着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口語表達、寫作、音樂欣賞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說:課改理念的貫穿

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絕對的主體地位,所有環節都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參與,並在[情景再現]環節中擔任了“主持人”的角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處於主導地位,在[情景再現]環節中甚至可以把主導暫時交給學生,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說:教材重難點的選擇和處理

本文的教學主要分爲四個板塊來實現,分別是——

⑴【課文導讀】;

⑵【課文簡析】;

⑶【七星上天】;

⑷【拓展練習】。

每個板塊還包含相應的子板塊,貫徹着不只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

學習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逐漸升華的愛心(重點)

從教材內容分析,《七顆鑽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着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着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並融入課文的氣氛中併爲之感動。適當的引導和強調對學生還處於發展階段的身心都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爲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透過多種形式(導讀、課文分析、表演、音樂欣賞等等)來豐富和完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重點)

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我把問題留給學生,透過[妙想天開]想象作文片段練習、[情景再現]課本劇在教師的簡單點撥下即排即演、[課文分析]等等環節來培養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聯想的能力(難點)

從大語文教學觀的角度來看,語文課固然應該少些“語文味”,但必須基於語文能力訓練的基礎之上,而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聯想的能力是這堂課的重點但因爲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接受能力不同,這個環節同時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在學生進行以上活動[貫穿於課文分析、拓展練習等環節]時,我着重關注教師小結語言的總結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說:實際教學的收效

實際教學的收效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彰顯,具體表現在:

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主動,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除了【課文簡析】外,學生還在教師的點撥下透過【拓展練習】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現]兩個環節表現出對課文理解準確到位以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形成;學生在【拓展練習】中的[妙想天開]環節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鍛鍊寫作能力,而且學生們的語言能維繫和發展原文風格,把愛心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課文賞析〕

曹文軒先生曾說:“美是文學的基礎,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這句話精要論述了美與文學的關係:文學首先應是對美的揭示。那麼,究竟如何把這一美學理想付諸於寫作實踐呢?黃蓓佳的《心聲》(節選自《兒童文學》)爲我們提供了一個範例。

閱讀這篇作品,就猶如置身一個詩意的世界,作者爲我們演奏了一曲美的交響曲。

一、用詞之美。

黃蓓佳在《心聲》一文中多處用到疊詞,這些疊詞形式多樣。有AA式、ABB式、AABB式。它們表現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寫形,如短短、粗粗黑黑、胖胖;有的擬聲,如窸窸窣窣、咕嚕嚕;有的寫聲,如毛毛刺刺、嬌滴滴、乾乾脆脆、軟軟;有的強調,如遠遠近近、深深、輕輕。它們在文中作用突出。有的點示了人物的外貌特徵;有的強化了聽覺衝擊的效果;有的渲染了美好的往事……這些疊詞就像一朵朵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小花,樸素自然而又清香可聞,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除此之外,其他詞語的運用也體現出準確形象的特點。如“程老師皺起眉頭”中“皺起”形象地寫出了老師的不滿。“京京臉一紅,低下了頭”一句中,“臉一紅”寫出了孩子被老師批評之後的不安。而且小說的句子以短句爲主,長句極少,三五個字一句的話則比比皆是,符合了兒童化的語言表達的特點和要求。

二、映襯之美

小說以朗讀《萬卡》爲契機,帶入情節和人物。萬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動緊緊纏繞在一起。由朗讀《萬卡》,帶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對爺爺的思念:“他不喜歡這個家,總是想念鄉下的爺爺。就像可憐的小萬卡盼望爺爺接他回家一樣,京京也盼望爺爺哪一天來看看他。”由萬卡的小女夥伴想到妮兒……最後朗讀時他彷彿和萬卡心心相通“要是他真給爺爺寫了信,爺爺一定高興得要命吧?”“我完完整整地寫上爺爺家裏的地址,我知道那個地址。”……現實和小說《萬卡》在京京的心裏已經是真實和虛擬交融了,京京悲涼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現在讀者面前。

三、人性之美。

《心聲》是以李京京爲中心人物來展開的,卻不像一般小說那樣從外貌等來介紹,而是用了大量心理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像“他多麼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麼一小段呢!他準能念好。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嗎?”“他真想站起來。可是,如果舉了手,程老師會喊他嗎?課後趙小楨會不會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風頭,是心裏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來,吐出來”等等都是一個孩子內心的真實再現。小說的另一個人物程老師,雖着墨不多卻性格鮮明。她工作認真、愛榮譽,爲了上好公開課而精心的準備,但她又和許多教師一樣,重視優秀學生,忽視一般學生,搞一種虛假的公開教學。不過小說結尾還是表現了她難得的優點,隨機應變、勇於改正錯誤。還有爺爺沒事就“咕嚕嚕”抽水煙,過完了癮又一把將京京摟在懷裏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真實而美麗的存在着的人和事,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真實而美麗的生活畫卷,“自然就是美”,黃蓓佳正是以這樣的筆觸爲我們塑造了這樣的人性之美。

【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學習語言的表達,用語言來表達,本文又是一篇以學生和老師爲主人公的,非常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學生們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我設計本課的課型爲小說閱讀起始課,目的在讓學生熟悉小說的基本要素,學會小說閱讀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三個活動。一、講一講文意;二、品一品語言;三、評一評人物。

首先匯入課文,可以這樣說“我們帶着一聲啼哭來到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們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我們周圍的一切,同時我們也希望自己被別人接受,一路走到今天,面對人生我們有太多的話想說,有太多的心聲要表達,同學們你們發現了沒有,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和家長、老師之間有了越來越多的隔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黃蓓佳的《心聲》,去聽聽主人公──李京京的心聲吧!他會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受。”這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師再引導學生看屏幕顯示—我們的三項閱讀活動,一、講一講文意;二、品一品語言;三、評一評人物。

展示完之後,師帶領學生進入第一項閱讀活動,(屏幕顯示引導)第一項閱讀活動是“講一講文意”,建議你這樣理解文意———試着給再擬一個標題,並從課文中找出命題的依據。(要求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方式閱讀課文,師相機點撥。此活動約5分鐘)讀完之後,老師引導全班討論,討論有兩個層次的內容:我的標題是什麼,然後說明理由。最後老師進行環節小結:你們看,我們就這樣理解了文意,但是話說回來,要說本文的標題呢,還是“心聲”好,它不止飽含了京京想讀課文的心聲,也飽含了京京渴望得到像優等生一樣公正、平等待遇的心聲,還飽含了京京渴望家庭和諧的心聲,比起普通的再現內容,它的含義更深,更有情味,所以這一個課文標題是擬得特別漂亮的。謝謝大家,我們進入第二項活動,這時師要板書活動題目品一品語言,表示強調。

之後引導:品語言我們最重要的是尋找品析點,怎樣尋找品析點?就是你覺得在這篇小說裏面,哪個字用得好,哪個詞用得好,哪種修辭手法用得好,哪種構思方法用得好,哪個地方描寫得好,它表現的是什麼,你都可以說,進行這一環節,有些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很好,師要利用屏幕引導:交流的時候有四句話你可以任選其一來說:好在寫出了什麼,好在表現了什麼,好在說明了什麼,好在點明瞭什麼。之後老師發出指令,下面讀課文,找品析點。(學生開始找品析點,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學生在書上作簡單的旁批,重點要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疊詞、形容詞和三五字短語的妙處,用時8——10分鐘)然後學生交流,老師相機給予點評,交流之後,師再引導,把學生收回到本文的難點品析,下面我再給同學們介紹幾個品析點,你們把它記下來,回去品一品,看老師的這個點找得怎麼樣?屏幕展示,生齊讀:

映襯之妙。小說以朗讀《萬卡》爲契機,帶入情節和人物。萬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動緊緊纏繞在一起。由朗讀《萬卡》,帶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對爺爺的思念,萬卡的小女夥伴想到妮兒,最後朗讀時他彷彿和萬卡心心相通並表示我要給爺爺寫信,要完完整整地寫上爺爺家裏的地址,我知道那個地址。”……現實和小說《萬卡》在京京的心裏已經是真實和虛擬交融了,京京悲涼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現在讀者面前。

老師說的這些品析點都是互相關聯的情節,是縱觀全文來分析的,同學們將來讀小說一定要注意,小說的各個情節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他們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有很多的伏筆、照應、反覆等,我們要發現裏面的關聯妙處。這一環節到此爲止,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與第二環節一樣這是小說閱讀的重點內容,師在這時先要板書活動內容,然後引導:小說的最終目的是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揭示一定的社會意義,所以讀小說就要認識裏面的人物,今天我們來研究怎樣認識京京這個人。

怎樣認識呢?第一步你可以根據課文想像他的長相、神態等。”這一步很簡單,學生很快就能說上來,師再接着引導,現在我們進行第二步,從他的心理變化來說一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一步是集中引導學生研究文中的心理描寫片段,揣摩出心理了,人物的形象也就基本出來了,師就可以接着引導:經過兩步的認識我們知道了京京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他好學上進,雖然學習上不很突出,但也有着積極地要求,但這還不是我們閱讀小說的最終目的,也不是作者寫作小說的最終目的,我們來進行第三步,作者塑造這個人物有什麼意義?這是指導學生由現象走進本質,揭示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典型意義,突出主題,最後師小結:“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是關係到我們千家萬戶的大事,正是從一個普通的教育事件入手,揭示了當前教育中存在的某種現象。

我們也認識了人物,還學到一種評說人物的方法,叫做階梯式表述。(這時板書:階梯式表述進行方法強調)板書之後接着引導:我們來看看今天的課堂,今天的課堂我們有三個收穫:透過更換標題,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透過尋找品析點,進行了多角度評析;透過評說人物,我們學會了分層次表述。這是一種非常有效地閱讀方法,希望大家記住,並在今後的閱讀中加以應用。到此結束全文授課。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認爲應該在教學中以“讀——品——寫”爲學習線索,抓住“語言”和“情感”兩個方面對安塞腰鼓進行賞析,透過環環相扣的設計,逐步完成“品味——理解——運用語言”的任務,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這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透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爲學生今後的閱讀、欣賞、審美打下基礎。《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裂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爲我們鼓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涌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本課肩負的教學任務是品味鏗鏘語局表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說學情

我所教本課時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求知慾望、探究慾望比較強烈,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強。雖然對散文的基礎形式瞭解不深,但對閱讀優美詩意的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散文的經驗與方法,但在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在教學當中應該有所考慮。

三、說教學目標及難點的指定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以學定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比喻的修辭,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感情。

2、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拓展延伸激發對人生的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拼搏頑強。

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制定爲: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學生對於文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意義不好把握,而這又是理解文章深層內容的關鍵因素,所以我把教學難點制定爲:結合時代背景,探究黃土高原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四、說教法和學法

爲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法和說法。

1、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的主線。我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問題,採用情境匯入法、誦讀法、點撥法,同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爲重、課型爲賞析合作式。

2、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指導學生從朗誦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

有這些教法和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從以下5個環節展開。

環節1、匯入新課

透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熟悉,我在導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再播放一段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視頻。給學生以直觀感知,以此引出文章,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環節2、朗誦課文,整體感知(鼓舞飛揚)

爲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朗讀課文,並以“好一個聲音(氣勢、舞姿、場面) 的安塞腰鼓”這樣一個填空形式整體概括安塞腰鼓的特徵。透過看視頻和閱讀文章,學生能很快完成填空。

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聲音鏗鏘有力、氣勢大氣磅礴、舞姿勢烈奔放、場面恢宏壯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環節3、品讀語言,感悟散文語言的魅力。

在散文閱讀中,語言是靈魂,所以本課的重點環節是賞析本文的語言。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解決教學重點。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請找出來讀給同桌聽,並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學生有可能找到的語句有:(我把學生可能找到的語句有選擇地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會說出比喻、排比的修辭及作用。

▲我就勢指導學生,透過感悟“驟雨”、“旋風”、“亂蛙”的特徵,感受安腰鼓鼓聲節奏的鏗鏘,動作的矯健。透過對比“火花”與“星星”的不同特徵、感受腰鼓的熱情與活力,品“鬥虎”一詞,引導學生想象鬥虎的場面,聯繫與虎有關的成語,比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感受腰鼓的大氣、霸氣、強健。

2、“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夾雜着草根的土壤,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同樣會關注到排比句的波濤洶涌的氣勢,同時還會提到疊詞的運用,彷彿鼓聲迴盪在空際。我就勢引導學生以手爲鼓槌、以桌爲鼓面,用“發狠的、忘情的、沒命的“力氣壓着”“隆隆隆隆”的鼓點朗誦這段文字,語調高亢、歡快、充滿活力,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與生機。

3、“使人想起: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 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你想起了什麼”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展開思想的翅膀,學生可能會想到一些場面壯大的場景,如:舉國歡慶春節、戰場上擂鼓鳴金的場面等。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 這裏學生會說出這句話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我會指導他試着用鏗鏘有力、高亢激昂的語氣讀出來。同時同學生合作朗讀9-13段,配以背景音樂。

環節4、探究質疑,挖掘主旨

理解相關語句的內涵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會清晰起來,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結合上面環節,學生會提出質疑:

1、“晦暗了又明晰”是什麼意思?

2、“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什麼?

我及時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背景資料。

正如古人所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讓每一個學生結合背景資料自由、充分的發揮見解,從而得出本文主旨:

歌頌生生不息、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熱情奔放的黃土精神,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完成教學難點後,爲了昇華主題,我設計了讓學生再次齊聲配樂朗讀“愈捶愈烈……”段落,讓學生再次置身於雄渾壯闊的情境裏去。使他們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環節5、延伸感悟

聽了、讀了、品了安塞腰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學生們聯繫自身,從中有何收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自我發展。

我播放鏗鏘有力的鼓聲,配着學生的發言。在磅礴雄渾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環節6、作業佈置

蒐集身邊的民間藝術,說說他們的由來和特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關注身邊社會人和事。

這樣的作業佈置加深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感悟,從而又豐富了知識結構。

六、板書設計

根據以上教學過程,我設計了板書。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同時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節課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文字教育價值的發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主題的第二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以下目標: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爲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美詞句。本文出自法國的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鉅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透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並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爲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着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說教法和學法:文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能引導學生透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豐富有關昆蟲的科學知識;同時,透過閱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學習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透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並且,由於作者對蟈蟈特徵和習性的介紹都是透過細緻的觀察與傳神的描述來表現的,所以,可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所以,在學習中概括要點、品味語言、感受精神、激發探究是作爲教材在使用中的關鍵詞。

學習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我們對昆蟲的各方面習性的強烈的好奇心,調動他們閱讀《昆蟲記》的積極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於小巧玲瓏的昆蟲。明白每一種生命都來之不易,第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許人類還可以從其他生命歷程中獲得有益的啓示。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蟈蟈的常識,它有怎樣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科學的探究方法,如發現問題、追蹤調查、變換條件,仔細分析、尋找規律等方法;文章的藝術性,以一種欣喜的心情貫穿始終,感動着讀者;構思巧妙,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善於用一種快樂襯托另一種快樂;以鷹的勇猛兇悍反襯蟈蟈的機智勇敢;每次發現蟈蟈的一些特點後,總是生動地描述一下,再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證明,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蟈蟈的特點;本文多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寫,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賞讀、整理、創新相結合的學法來學習課文。能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發現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語言現象,分析它的表達效果,交流獨特的閱讀體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能用知識積累卡學會積累,用自由創作延伸創新,拓展課外閱讀。

說教學程序:教學思路掃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對於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代科技小品文,並善於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在教學中,採用激趣匯入,讓學生關注作品,進行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多研討,多交流,反覆閱讀,用卡片式整理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展示,體驗獨立發現知識的快樂,便於形成以後主動學習的習慣。

創新板塊設計:

1、情景匯入,展示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速讀課文,學會圈點批註和提取重要資訊,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是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習慣養成教育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3、精讀課文,揣摩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這樣設計旨在連結中考考點,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4、品讀課文,合作研討,與文字和作者對話,流露真情。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與文字對話,與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發揮文字的教育價值。

5、研讀課文,共同探究,課外閱讀延伸,比較閱讀,以讀促寫。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讀促寫,以寫輔讀,相得益彰。

6、學會積累,用積累卡摘抄積累多音字、生詞、好句。授人以漁,厚積薄發,學法在課內,功夫在課外。

7、分享學習的成功體驗,整理歸納學法。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有其規律。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養成邊學習邊總結,邊積累邊運用的學習習慣。

8、自由作業,快樂學習,開發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課堂作業是任選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10個左右的詞語連詞成句,並有幾處用上擬人手法。注重落實雙基。課外閱讀實踐,到圖書室和網上查閱《昆蟲記》的相關資料,蒐集整理知識,學會用卡片式摘抄積累筆記。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輝煌人生。滲透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理念。

10、教學反思:

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教師要爲學生搭建展示平臺,爲更多的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