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紫竹調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紫竹調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紫竹調教案

紫竹調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聽辨出不同的節奏型:x—— x——;x x x x;xx x,探索用樂器表現不同的節奏。

2、能看指揮合作演奏,懂得在合奏或是齊奏中與同伴保持一致的演奏速度。

活動準備

《紫竹調》課件和音樂;鈴鼓、碰鈴、響板;三種不同節奏的圖譜;春天的場景。

活動過程

聽樂曲《紫竹調》入場。

一、創設春天場景,師生交流,引出樂曲《紫竹調》。

1。引導幼兒說出春天的景色,欣賞第一遍樂曲。

師:瞧,春天來了,誰能說出這裏的春天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師:有位樂曲寶寶也很喜歡美麗的春天,也想和你們做朋友,聽,她來了和幼兒一起欣賞樂曲。

2。樂曲寶寶做,引出樂曲名稱《紫竹調》。

二、播放課件,初步感知樂曲《紫竹調》,利用春天的景色表徵不同的節奏型。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隨音樂表演,體驗樂曲的旋律及節奏。

師:“老師爲你們帶來了一個好看的動畫片,裏面也有紫竹調,咱們一起來邊聽邊欣賞。

師:聽完樂曲,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

2。啓發幼兒利用春天的景色,初步表徵不同的三種節奏型。

小花:X X X X;小草:xx x;柳樹:x—x—。

三、出示圖譜,啓發幼兒創造性的運用各種動作表現節奏,爲樂曲伴奏。

1。出示三種不同的節奏圖譜,引導幼兒看圖譜用各種動作表現節奏。小花、小草、樹枝的節奏怎麼表示?引導幼兒分別打出三種不同的節奏

2。播放《紫竹調》,引導幼兒用三種節奏爲樂曲伴奏。

咱們讓小手、小腿幫忙,一起來爲樂曲寶寶伴奏吧。

四、出示樂器,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和節奏,隨音樂進行伴奏。

1。出示三種樂器,師生探討用什麼樣的樂器來表現三種不同的節奏。

師:出示碰鈴、響板、鈴鼓)這是誰呢?我們怎麼用呢?

師:寶貝們,想一想,小花、小草、樹枝用什麼樂器來伴奏呢?

2。教師指揮,幼兒分組配合演奏。教師根據幼兒表現進行指導,注意提醒幼兒節奏的準確和與他人的配合

3。播放音樂,用樂器爲《紫竹調》伴奏。

五、表演遊戲《我們是小小演奏家》,體驗合奏的快樂。

師:寶貝們,你們想不想當演奏家?那我們就把這變成舞臺,你們當演奏家,老師做指揮,咱們一起把這場演奏會奉獻給在場的各位老師!小小演奏家,準備!

活動結束:

在《紫竹調》的樂曲聲中離開活動室。

紫竹調教案2

1、透過分析、講解及參與性聽辨,使學生更全面地瞭解並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 2、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的能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3、透過欣賞及音樂活動,使學生從中體會創造與合作的樂趣,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全面地感受樂曲的風格及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聽辨樂曲中不同演奏樂器的音色特點。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多采用了遊戲法、演示法、比較法、引導發現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增強審美體驗,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一組織教學 二探索感知 激趣匯入三感受與體驗 四鑑賞與分析 五拓展與表現 六教學小結 下面就個環節的具體操作作以說明:

第一個環節組織教學,帶領學生伴隨一段歡快的音樂律動進教室並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增強審美體驗,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感受音樂的韻律美,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音樂課學習之中。

“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聽辨樂曲中不同主奏樂器的音色特點,因此第二個環節我從興趣出發,展示笛子、二胡、琵琶的圖片請學生說出樂器的名稱,然後請學生聆聽《紫竹調》中這三段樂器的獨奏片斷(打亂順序)指導學生聽辨,並讓學生模仿該樂器的演奏姿勢,接下來匯入新課:今天給大家帶了一首《紫竹調》,其中先後出現了這三種樂器的演奏,聽到後請模仿示意。這一環節的設計重視了音樂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實現了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

第三個環節感受與體驗,我遵循了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設計了由潛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分別聽辨歌曲的情緒、內容,並用動作體驗歌曲的節拍規律,從而對歌曲的音樂要素及情感內涵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首先初聽全曲然後問:樂曲有何特點?你能猜出是什麼地方的嗎?接下來簡介有關《紫竹調》相關知識:是滬劇曲牌之一,由江蘇南部的山歌、小調融合而成………

第四個環節鑑賞與分析,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感受樂曲表現的音樂形象,先是面向全體學生聽賞全曲,指導學生記錄除演奏的順序:樂隊合奏——笛子獨奏——琵琶獨奏——二胡獨奏——樂隊全奏,然後再聽全曲 ,請同學同動作表現演奏的順序。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師生互動理念,實現了音樂教學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第五個環節拓展與表現,首先欣賞演唱版《紫竹調》指導學生模唱前兩句,感受其風格,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中某一段設計伴奏,最後分組展示並進行評價。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爲:“創造能力實際是人與生具有的潛能,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方法,就能挖掘這種能力。”因此這一環節透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也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並完善了評價機制。

最後進行教學小結:“我國的民族音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也是他們的魅力所在,希望同學們能將民族音樂發揚光大!”並伴隨音樂律動出教室。

法國的著名作家雨果說:“開啓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有責任讓每一位學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這節課我力求透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一個自己探索的空間和機會,激發獨立自主參與探索的過程,增強審美體驗,愉快學習,主動發展。

紫竹調教案3

設計意圖:我國有着豐富的傳統民族文化,讓孩子初步瞭解基本知識,能激發孩子的愛國熱情。結合現在孩子學樂器熱,特設計此活動。希望以點帶面,讓孩子接觸民族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目標:

1.學習聽辨民族樂器―古箏的音色,簡單瞭解古箏的知識。

2.體驗樂曲濃郁的江南韻味。

3.初步感知民族音樂,萌發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紫竹調》錄音(獨奏與合奏)

2.古箏一架

3.圖片四幅:高樓大廈熱鬧的馬路江南田園風光江南水鄉秀麗景色

4,錄像(1)熱鬧的街口(2)江南美景、(3)合奏《紫竹調》

活動過程:

1.欣賞民樂《紫竹調》幼兒可以閉着眼睛欣賞

2.瞭解“民族樂器”、 “民族音樂”的概念

(1)“你覺得這段樂曲好聽嗎?” “那你知道這麼好聽的樂曲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嗎?” (古箏) “它是由古箏單獨演奏的.曲子,我們叫它古箏獨奏曲。”

(2)出示古箏,瞭解它的簡單知識

“有誰知道古箏是哪個國家的樂器?” (中國)“對了,它是中國纔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它是我們民族自己的樂器,我們叫它民族樂器。”

(3)熟悉古箏音色

“古箏的音色特別好聽,現在,你可以過來彈一彈,聽聽它發出的聲音。”

(4)“民族音樂”的概念

“你知道民族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叫什麼音樂?”民族音樂簡稱民樂,“剛纔我們欣賞的就是民樂《紫竹調》。”

3.欣賞樂曲第二遍(老師彈)

(1)提問:你聽了感覺怎樣?

小結:這是一首抒情、緩慢、優美的樂曲。

(2)出示四幅圖,教師簡單介紹圖片內容

“這四幅圖中,有二幅表現的就是樂曲的內容,請你再次欣賞,然後把這二幅圖選出來。”

4.欣賞樂曲第三遍

(1)自由討論

(2)幼兒回答

(3)“接着請你邊聽音樂邊來看兩段錄像,看看到底適合什麼內容。”

提問:這下你知道了嗎?再次肯定錄像與圖片內容。

教師小結:民樂《紫竹調》優美動聽,正是描繪了江南鄉村秀麗的景色,給人―種清新、愉快和美好的感覺。

5.欣賞合奏曲《紫竹調》

“我們國家還有很多民族樂器,象二胡、琵琶、笛子等,這些樂器除了可以進行獨奏,還可以進行合奏.現在請大家欣賞合奏曲《紫竹調》,你可以學一學各種樂器的演奏,也可以輕輕地用拍手等身體動作來表現。”放錄像配音樂

“民間音樂中還有很多好聽的樂曲,我們下次再來欣賞好不好?”

紫竹調教案4

 教學目標

1.透過分析、講解及參與性聽辨,讓學生更全面地瞭解《紫竹調》這首樂曲。

2.透過多種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培養起強烈的求知慾,同時達到再次複習本單元所學知識的目的。

 教學重、難點

能夠聽辨出《紫竹調》中三件領奏樂器的音色,並按領奏順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調》是滬劇曲牌之一,由江蘇南部一些山歌、小調,經過融化而成。本曲爲作曲家潤飾過的民族輕音樂作品。伴奏音樂優美抒情。樂曲在輕快爽朗的節奏中由各種不同的樂器輪番主奏出家喻戶曉的民族民間音調,先後出現在笛子、二胡、琵琶等樂器上的裝飾性演奏,按照江南絲竹音樂的風格,各自發揮自己的演奏技法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學生隨着《紫竹調》音樂,進入教室。

師:同學們能不能說說你剛纔聽到的樂器是什麼樂器?聲音有什麼特點呢?(學生回答)

2.匯入新課內容。

師:剛纔我們聽到聲音是這個樂器發出的(教師出示實物笛子)。今天我們將繼續我們的音樂之旅,認識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請大家跟隨我一起去遨遊神奇的音樂世界吧!

二、認識民族樂器

1.教師展示三件民族樂器,請學生試着說出他們的名字。

2.播放《紫竹調》中三件樂器的獨奏片段(任意順序),請學生試着說出是哪件樂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調》聽音樂選樂器動畫)

3.觀看笛子演奏圖片、二胡演奏圖片和琵琶演奏圖片,瞭解三種樂器的演奏姿勢,並在教師的提示下模仿出該樂器的演奏姿態。

4.請學生聽一段西洋管絃樂隊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調》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確區分它們。

三、介紹、欣賞《紫竹調》

1.教師簡介《紫竹調》的相關知識。

2.教師播放《紫竹調》,學生感受歌曲曲調特點。

師:悅耳動聽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麗的水鄉古鎮,從圖片中你們能認出這是什麼地方嗎?

師:這裏就是水鄉周莊,它的特點是水多橋多,鎮內河網交錯,碧水環繞,橋橋相望,很有江南水鄉特色,看着這些畫面,我們彷彿也置身於美麗的水鄉中了。

3.請學生嘗試模唱前兩句,以感受地方風格。

師:請同學們先隨着伴奏用la哼唱一下課本《紫竹調》的曲調。

4.聽賞《紫竹調》全曲,記錄出演奏的順序依次爲:樂隊合奏──笛子領奏──琵琶領奏──二胡領奏──樂隊全奏。

師:下面就請聽《紫竹調》合奏部分,你們能聽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圓潤,琵琶的清澈嗎?請聽出來的同學隨着音樂聲模仿演奏。

5.再次聆聽《紫竹調》全曲,學生分別代表三個樂器,模仿進入演奏的順序。

四、拓展

1.用樂器來進行伴奏。

學生分組用不同材質的打擊樂器,隨音樂的感覺分別爲一種樂器的領奏段落做即興伴奏。比一比,看哪組同學的演奏與樂曲配合得最貼切。

2.分組練習。

3.全班即興表演。(教師要在分組練習時,對各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可爲學生的即興伴奏提供些節奏或組合方式建議,引導學生了解即興伴奏的特點和簡單的方法。)

4.教師進行簡短評價和小結。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繡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領略其中無窮的魅力。

紫竹調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三種樂器:笛子、琵琶、二胡,並能聽出聲音。

2、能伴隨音樂進行合作演奏,體驗樂曲濃郁的江南韻味,萌發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紫竹調》音樂;琵琶、笛子、二胡實物各一份,笛子、琵琶、二胡道具各五份;江南水鄉場景佈置及江南水鄉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情境匯入

(播放江南水鄉課件,隨着視頻動態進入江南古鎮畫面,感受情境。)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地方,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下。

師:小朋友們,你看見了什麼?(原來江南有許多古鎮,古道,小橋流水,景色非常美)

(二) 欣賞音樂《紫竹調》,初步感受旋律

1、播放第一段齊唱

師:江南水鄉里還藏着非常好聽的音樂,我們來聽一下。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樂器?

師:(哦,有的小朋友聽到了琵琶、笛子、二胡……聲音)我們再來聽一段音樂。

2、 播放第二段笛子聲

師:是什麼樂器聲?(出示笛子畫面)

師:你們平時見過笛子嗎?在哪裏聽過?

師:(出示實物)怎麼吹的?誰能給老師示範一下?

師:我們來學學(師幼做吹笛子聲音動作)

3、播放第三段琵琶聲

師:剛剛是笛子聲,現在會是什麼樂器呢?我們來聽下。

師:是什麼樂器聲呢?

師:(出示實物)琵琶怎麼彈的?誰想上來試試?

師:(老師邊做動作邊說)琵琶是這樣彈的,我們一起來彈琵琶。

4、播放第四段二胡聲

師:聽完了琵琶,這回又會是什麼樂器聲呢?

師:什麼聲音啊?(二胡)二胡是怎麼拉的呢?

師:剛剛我們聽了幾種樂器聲音?(三種)哪三種?(有琵琶、二胡、笛子)那我們小朋友想不想體驗一下呢?

5、演奏

幼兒自主選擇分組,笛子組、琵琶組、二胡組根據音樂初步演奏。

(幼兒自己站在想要表演的樂器後方,進行表演)

(三)表演環節

師:我們小朋友剛剛演奏的非常棒,老師今天請來了三位江南水鄉的老師和我們小朋友一起演奏,把這首好聽的音樂獻給臺下漂亮的老師們,好嗎?

四、活動結束

在《紫竹調》的樂曲聲中離開活動室。

標籤:紫竹調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