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體驗式心理健康活動課

中國教育報     2002-12-08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曹璇 

體驗式心理健康活動課

 

心理健康活動課是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載體,是中小學活動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開發的一種有益補充。那麼心理活動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怎樣纔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動課?近幾年來,成都市中小學在這一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淡化學科體系 

首先要明確,心理活動課不是心理學專業課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學概念和理論知識爲目的的;但並不是說心理活動課中就絲毫沒有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事實上,每一節心理活動課都是以相關心理學理論基礎爲背景知識,只是這些知識並非是以學科的直接結論和理論形態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經過處理後以比較通俗化、生活化的闡釋形態出現的,並滲透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始終。 

我們以小學三年級的一堂心理活動課《多變的情緒》爲例。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情緒”這個概念是非常抽象的,而我們有一位老師卻巧妙地設計了這一課。首先,她拋出問題:人有哪些情緒表現?小學生們回答非常踊躍:激動、愉快、憤怒、輕鬆、驚訝、恐懼……然後該老師透過遊戲讓幾位同學即興表演,其他同學猜測表演的是哪一種情緒。第三步透過模擬幾個典型情景,如爸爸媽媽吵架時,孩子害怕的樣子,考試沒考好時,情緒低落的樣子,讓同學們瞭解到不良情緒給人們學習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最後老師拋出問題:當我們心情不好時該怎麼辦?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並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歸納了幾條克服消極情緒的常見方法,如轉移注意力,尋找朋友傾訴等等。整節課絲毫看不見抽象的“情緒”理論,但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情緒”。 

選擇適當話題 

對於內容的選擇,應始終把握好一個原則,就是要從生活邏輯和問題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最密切的'話題,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們有的老師根據小學生不能正確對待他人的誤會,設計了《被人誤解時》一課;有的老師根據同學們考試前易緊張的毛病,設計了《放鬆助你成功》一課,有的根據中學生網絡交友引發的諸多問題設計了《“E--網”情深》一課等,都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在《當你面對來自同伴的影響和壓力》一課中,執教教師設計了幾個情景和問題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又覺得爲難的。比如面對同學遞過來的香菸時到底抽不抽?考試時,平常要好的同學要求給予“幫助”怎麼辦?等等。 

創設心理情境 

“活動”和“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還不在於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透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啓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於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啓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爲主的教育。 

心理活動課可運用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遊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爲訓練、心理測試等等。活動的選取一定要根據主題的需要,選擇那些既生動有趣,又極富啓發意義的活動。 

我們以小學三年級《我是誰?》一課爲例。引入新課時執教教師設計了一個“印指紋”的小遊戲,讓學生在紙上印下自己的指紋並觀察每個人的指紋有什麼不一樣,從而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第二步設計了一個“填寫個人小檔案”的活動,讓小朋友根據問題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個人小檔案:我的姓名,我的樣子,我的喜好,我的優點,我的不足,我認爲老師和同學們是怎麼看我的,我的願望……透過這一步步活動讓學生從外貌、喜好、優缺點、他人的評價等方面來比較全面地認識自我。第三步則設計一個小品《小動物學本領》,由幾名同學來扮演兔子學鳥飛,魚兒學松鼠跳,鳥兒學馬跑,松鼠學魚遊等。從而讓學生明白每一個人都是有自身特點和優勢的,我們應該更好地發揚自己的優點,同時正視缺點,並努力克服缺點,進而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評價。接着執教教師趁熱打鐵,組織交流“說說你對自己最滿意的一點是什麼”,讓學生嘗試學會自我肯定,自我鼓勵,增強自信。最後,老師以送給學生精彩的一段話結束本課。 

教會技巧方法 

心理活動課還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就是教會學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調適、自我疏導,甚至自我宣泄等,最終達到“助人自助”,這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例如上《被誤會時》一課時,執教教師就和學生們一起總結了解除誤會的幾種辦法:①主動進行解釋、澄清事實;②尋求他人的幫助;③諒解、寬容別人,不予計較;④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爲對方着想等等。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活動課提倡的是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整個過程應該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參與、多感悟,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述、講解。即使是在教給學生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技巧時,也應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總結、去想辦法,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以提示,最後幫助歸納、總結、補充和提煉。這種讓學生自得自悟的方式顯然要比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有意義得多,體會也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