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中小學擇校費 這錢花得冤不冤

                         生活時報     2003-07-15     孫展 

 

1 花錢擇校爲何越演越烈

據瞭解,“擇校費”已經成爲民辦學校和一些公立學校主要的收入來源。 

有報道說,2002年,北京市近800所中學就有200多所在靠招擇校生增收,年擇校費超過10億元;小學的擇校價碼也不示弱,海淀、西城、東城三區,稍有名氣的小學擇校標價已升至5萬元以上。在一所著名的寄宿制小學,除一年9000元的寄宿費,從小學到初中9年還要交7.7萬元贊助費。新華社的一篇報道稱,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要花這麼多錢,在世界各國都絕無僅有。 

一位學校領導告訴記者,“贊助費”是提高學校老師福利的主要來源。如果沒有“贊助費”,學校維持下去都很困難。另外,學校待遇好,自然會吸引來優秀教師,良好的師資又會帶來較高的升學率,高升學率正是學生家長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對於有些家長來說,鉅額“贊助費”似乎是孩子不走邪路的保證。一個民辦高中的邊老師對記者說:“我們學校的外地生源多,他們的父母多是做跨省生意甚至跨國生意的,根本不能照顧孩子,有的孩子已經3年沒有見過父親了。有的家長把孩子寵壞了,根本管不了孩子,只要學校能管住孩子,多少錢也肯花。” 

正因爲校方和家長都存在着相應的'需求,所以“贊助費”一直存在。儘管有關教育部門對每個學校招收擇校生的名額嚴加控制,但是願意交“贊助費”上“名校”的家長,不抱怨要交的錢太多,只擔心自己沒有門路。 

2 錢花了孩子卻受到歧視

家長爲孩子花錢,當然對學校懷有各種期望,所以當失望多於希望時,這筆捐資助學的“捐贈”就變成家長的心病。 

除了前文提到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退學不得退錢,更傷害家長和孩子的,是老師對“有錢的學生”的漠視。 

一個姓夏的家長對記者說:“我爲孩子花了4萬元贊助費,卻得不到老師對孩子的愛護。因爲孩子資質差一點,老師經常對孩子冷嘲熱諷,影射他只是家裏有錢,卻頭腦空空。這種現象在其他交贊助費的孩子身上也有。我們家長本來想用贊助費換來老師對孩子特別關注,可是學校卻把我們當成搖錢樹,孩子學習不好,就用孩子基礎差來打發家長。更有的老師說,反正有錢,趕緊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不要佔用高考名額。” 

一位姓吳的家長對記者說,爲了孩子上學,他把買車的錢都押進去。他說:“爲孩子上學花錢,我願意。但是孩子能不能成才,‘贊助費’不是保證,如果不能‘保證’,學校憑什麼收這麼多。如果我能證明,老師沒有認真負責地對待孩子,學校就應該退我的贊助費。不能這樣一句‘捐了’就算了。” 

“其實大多數擇校的孩子,並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真正有錢人早把孩子送國外去了或者送北京最頂尖的學校去了。”一位孩子的母親說,“我們這些孩子,都是工薪家庭的孩子,省吃儉用甚至和親友湊錢爲孩子上一個相對好一點的學校。我們當然希望物有所值。幾萬元,這畢竟不是一個小數。我們也不是要求老師對花錢上學的孩子特殊對待,格外重視,但至少不能漠視吧?” 

3 贊助費花到哪兒去了

擇校費的去向和所用,也是家長們關注和議論的話題。 

一位家長說,孩子的學校去年就招了近10個班的新生,像我們這樣的擇校生肯定少不了。但是,我們交的擇校費都用到了什麼地方?學校的操場擁擠不堪,孩子沒有活動的空間。既然是捐資助學,就應該讓我們知道,助學助到了哪裏?否則算不算亂收費? 

另一個家長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公益基金、救災救濟款的去向也要公開、透明,何況一個小小的學校,誰能證明這筆錢都花在孩子和老師身上了? 

據悉,在去年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公佈的價格投訴中,教育收費問題已經連續3年在投訴熱點中排在第一位。在所有的立案價格違法案件中,教育亂收費的比重已經接近30%。 

爲此,不少家長呼籲有關部門應該爲捐資助學費用制定嚴格的監管措施。 

有教育專家建議,在重構我國公共教育財政體制的過程中,基礎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面廣、量大,必須實行收支兩條線的財務制度。在目前暫時還不能全部杜絕擇校的情況下,擇校收費的分配、利用、收益、管理都應該明示,讓家長監督,不能給學校收取擇校費“暗箱操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