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24時計時法》聽課反思範文

24時計時法在時間這部分知識中是一個教學難點,尤其是它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在理解、表述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怎樣讓學生在一節課學得輕鬆,知識點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緊緊抓住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異同,加深學生對24時記時法的理解,同時在教學中我注重內容生活化、活動化、大衆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數學,具體做法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24時計時法》聽課反思範文

一、匯入生活化,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數學的`起點是培養學生以數學的眼光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因此,張老師根據學生己有的生活知識匯入新課,看鐘表猜測小紅可能在幹什麼?,引起分歧,從而激起學生探求的慾望,自然進入學習狀態。再利用熟悉的電視節目所播出的時間,還能用不同的計時方法來表示這個時刻嗎?讓學生初步感知24時計時法,爲後面學習作鋪墊。

二、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在探索中求知。

學生探索學習必須藉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觀演示,觀察再到抽象的思維,分析進而得到結論,在教學中,張老師充分利用電腦鐘面模型這一動態演示,讓學生回顧一天,透過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段,引導學生自然的用兩種不同計時方法表示同一時刻,張教師適時板書,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到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都能清楚地表示出一天中的不同時刻,張教師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看誰能最快發現他們之間有哪些區別與聯繫,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形式初探出兩種計時法的記時特點,學生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質疑,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