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集體備課備什麼 這樣集中是否有用

 

中國教育報     2001-08-22     記者 李建平 

 

改革課堂教學,備課是重要環節,集體備課更是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改資訊、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的一項重要措施。記者在一些學校調查發現,中小學集體備課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集體備課應突出研究風氣 

集體備課要研教研學,尤其要研課堂之教、學生之學。一些學校集體備課“重教輕學”,只重視教師如何去教,忽視對學生學的研究與探索。要實現教師的教爲學生的學服務,就要在備課中,從教與學兩個方面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要研究教師如何運用教法、學生如何運用學法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一些學校在集體備課中恰恰忽略了這些內容的研究。在集體備課中,不僅要注重教師“教什麼”,還應當研究“怎麼教”,研究可以從多方面進行,首先要研究教材如何體現教學大綱的要求,如何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然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選擇相應教法。 

目前,一些教師在教學目標設定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目標不完整,大多數只有知識目標,缺乏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目標不具有操作性和檢測性。教學目標應當由“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組成,教師應當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情感的培養上下功夫,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另外,“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爲結果的一種規定,應體現以學生爲主。 

教研組作用不可低估 

集體備課應當強調在教師個人獨立鑽研教材、大綱的基礎上集體交流。有的學校爲了便於研究,確定中心發言人,按照教材內容將重點備課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一學期的分工一覽表,便於教師明確任務,提前準備。確定中心發言人,爲的是提高備課質量,而不是一人備課,集體模仿,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不能當“聽客”和“看客”,更不能照搬別人的教案。學習別人的教案不能代替個人對教材的深入鑽研,不吃透教材、深鑽大綱,不廣泛查閱資料,不細心領會教材編寫意圖,而機械地套用他人編寫的教案,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極富創造性的'勞動,沒有固定模式,需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學習他人的經驗,必須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特點,創造性地加以發揮。 

鼓勵教師解放思想敢於創新 

許多抓教學的領導認爲,集體備課的最佳境界就是整齊劃一。不少學校對集體備課作出嚴格規定,課時統一、授課內容統一、教學方法統一、作業統一,乃至教案的格式也要求統一。對此,一些教學管理幹部認爲,教學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只有根據各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集體備課的意義在於教師之間透過探討與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認識,更好地發揮每個人的教學特色。我們不否認要有共同的目標,但如機械地強調絕對統一,無疑會扼制教師的個性,抑制教師的創造性,在這種情況下,素質教育倡導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就無從談起。 

還有些學校只重視同學科的集體備課,忽視不同學科之間的協作溝通。實際上,由於一些學校以學科爲單位安排辦公室,同學科教師交流的時間較多,而不同學科的教師卻很少有機會在一起研究教學問題。爲此,教師們建議,集體備課形式應靈活多樣,既有集中,又有分散,除了同年級同學科集體備課,還可以不同年級同學科大組備課,或同年級不同學科集體備課,特別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溝通。 

 

標籤:備課 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