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課文橋之美說課稿範文

尊敬的各位評委:

課文橋之美說課稿範文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第十二課《橋之美》,這是一篇優美的小品文,作者吳冠中以一位畫家所獨有的眼光,發掘出了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文章以詩意化的描寫,幫帶着說明性文字,生動而形象的說明了橋在不同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既給人知識,又賜予人美的薰陶。尤其是議論抒情與描寫等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更使文章富有深邃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而準確的說,這不是一篇常規性質的說明文,而是擁有說明意味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潑、內容生動的優美散文。據此,我制定了下面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積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美感、駐足等詞語;瞭解橋的美學價值;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文章詩意化的說明性文字;感悟精讀四步法;(教學重點)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令學生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及生活品位;(教學難點)

這裏要強調說明的有以下兩點:

一是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即聽說讀寫思辯悟的能力。這是語文教學必須承擔的基本任務,無論教改的方向往何處發展,也不管他是哪一類的課文,只要是語文教學,就必須直下承當,無可卸責。這裏之所以標顯出來,是因爲近來的教學大有忽略傾向,藉此警示自己,語文教學的根本不在花色而在務實。

二是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並沒有凸顯說明方法及順序等,而是注重領受語言文字及其內涵的美的薰陶,同時感悟學習方法。這是因爲這篇小品文,他突出的個性在於擁有豐富的藝術底蘊和強烈的語言表現力及感染力,如文中俯拾皆是的精美語段: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撫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如此優美的文字,充滿着詩情畫意,這樣生動的意象,具足着藝術底蘊,句句如歌,旋律動人,這決非常規說明文可比,若不將此定作教學重點,豈非失之交臂?並且此若不悟,下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令學生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情趣及生活品位的教學難點,也就不可能得到突破。

目標制定之後,便要選擇確定符合課文個性特徵的教學方法,針對這一課,我以爲詩化意象的語言,應當以讀攝之。因爲只有讀,才易與作者產生共鳴,才能領會文章的精妙之處,進而領悟其內涵。因此,鑑於課型,私下設計了“精讀四步法”展開教學,即:

一讀通字詞整體感知,

二讀品佳句領悟印證,

三讀析特色實現收穫,

四讀重遷移能力提升。

實踐證明,這一方法在實施二類閱讀課文的教學時,效果較爲理想,甚至一類課文的教學也可在這基礎上細化運用,具體原理將在教學設計的程序中加以解釋。

那麼確立科學規範的教學模式流程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準備工作之一,鑑於新課標理念中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這一理念已成共識,這兒不再多說。

接下來,談一談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創情景,自然匯入 (旨在將學生匯入學習境界)

(具體做法:採用與上一課《中國石拱橋》作對比的方法匯入,兩課的作者,一是科學家,一是畫家,藝術家,他們眼中的橋分別是怎樣的呢?激起疑情,匯入學習。)

二、師生互動 合作探究

㈠ 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橋之美

(指名口述感受及感覺,訓練感悟思辨及語言表述能力)

1、 聽讀,說感受

(要求聽出關鍵詞句,之後說出自己的感受,旨在落實聽力訓練)

2、圈點勾畫,解決字詞 (重視積累的習慣培養)

深化感知,發現疑問 (引導學生初步進入自主學習)

㈡ 快速默讀課文,要求:

1、圈劃自己喜歡的詞句,同時批註喜愛的理由 (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

(這正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這種閱讀放中有收,既能發散思維又能深化感受,即可讀中內化又可寫中運用,而且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感情需要,十分重要,並且圈點批註也是讀書必須的基本功訓練之一,他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故而有此設計。)

2、交流互動 (引導落實課後練習中四句美文)

(在交流中解決重點)

3、小組合作 討論探究:

①橋美何處?揭示相關文句 (探究主旨)

②劃分層次,思考文章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及順序?(理清思路(重點))

(這裏要說明的是,以上兩個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學生很容易地就可解決,但卻不可缺少。第一個問題“橋美何處?”實際上在整體感知及前面的個性化閱讀中已經得到了較爲充分的解決,這兒提出探究,一是想在交流探討中進一步完善答案,深化印象。再者意在降低由感知到探究的難度,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成功感,令其產生愉悅,從而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崇高精神。第二個問題的設計也基於此,只是他還肩負着解決教學重點的使命,文章思路的理清,十分有助於明瞭說明方法和順序,很好地鞏固單元學習重點。)

③讀後有何啓示?哪裏最值所學?(發散思維 爲下伏筆(突破難點))

(這是爲突破難點而設計的問題,一方面他是探究的核心,有利於深層次把握文意,吸收文章營養,另一方面他能更好地發散思維,爲下面三讀收穫而伏筆。更重要的是,本節教學難點“提高審美情趣及生活品味”,將在這成熟的契機中得到解決。大家知道,所謂提高審美情趣及生活品味,實際上是難以具體操作的教學目標,他的突破只能依靠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見識增廣、見地開發、觀點觀念的形成等理性境界的'提升來實現。而在以上的學習、討論、交流、探究中,學生已經得到美的薰陶,他們的思維已經經受許多次碰撞,那些閃耀着智慧之光的靈感,已不同程度地促使他們的見識增廣、見地開發、觀點乃至觀念漸趨形成。於是,在這種成熟的契機中,拋出這一問題,便能很好地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④討論小組成員個性化閱讀疑問 (照應開頭,借智慧開釋疑情)

(以上四個問題的設計,其難度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正適宜八年級學生的學情及心理特徵。)

4、彙報、點撥 (深化思維 提供語言組織鍛鍊機會)

㈢ 三讀課文,出聲朗讀,要求:

1、在與中國石拱橋的對比中,說出本文特色(深化印象,實現內化建構)

(一方面對比閱讀可以明辨思維,另一方面,之所以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建構。建構主義理論認爲,新舊知識之間一旦建立了聯繫,便易於同化而內化。這裏兩文對比,即可彰顯其意。同時也照應了開頭,解決了匯入疑情。)

2、集體整理與本文相關的生動形象的詞彙

從中精選十個左右(爲四讀遷移作準備)

(這是爲四讀遷移做準備工作,在前面我講過,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的核心卻是思維,於是激活發展思維就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另外,大家所共知,學語文就是要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讀書而不學會運用文字,那就收效甚微了。怎樣把二者結合起來?我從語文教學通訊中得到啓示:串詞成段,乃至串詞成篇!就是讀好課文,便着手蒐集學習過程中的有關精美詞句,然後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條目,透過想象、聯想等手段來表達經驗,串詞成段或成篇。這一方法實質上正是把學生課堂內化的知識乃至經驗、情感等,透過思維訓練外化爲能力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極爲理想的。他足以打破某些語文課堂的花色教學,真正的落實語文能力的培養。)

㈣ 選讀課文,要求:

1、讀精美句段,悟寫作方法

2、將精選詞彙串成文段 (寫作訓練,將內化知識外化爲能力)

三、反思過程,總結學法(要求爲學法命名)

一讀感知 二讀領悟 三讀收穫 四讀遷移

(精讀四步學習法)

四、板書設計:

橋之美

━━━ ━━━ ━━━

橋之美(?)→ ━━━ ━━━ ━━━ → 串詞成段

━━━ ━━━ ━━━

一讀感知 二讀領悟 三讀收穫 四讀遷移

(精讀四步學習法)

整個教學過程,依學法展開,既實現了過程中的自主合作與探究,也讓學生在變幻着的意義閱讀中體驗到了快樂,收穫到了學法,提升了聽說讀寫思辯悟等多種語文基本功能力。

總之,該課教學重在實上着力,一方面繼承傳統,着實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深刻發掘其思辯智慧,另一方面,吸收時代營養,賦予學生會學習、愛學習、能合作、敢探究的人文素養。這是我所設計的基本思路。當然,鑑於水平,疏漏與錯失難免,願在反思中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