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手創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

手創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

20世紀以來,各發達國家把藝術教育作爲義務教育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認真抓好,他們在制訂現代課程計劃時,均把藝術教育納入其中。他們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高度提出了藝術教育的目標要求,從"純粹藝術"教育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獲得美感體驗,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藝術活動的有形結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喚起創造的熱忱,幫助人們提高到一個更高的生活水平。”他們認爲,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感知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並不在於藝術本身,而是透過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以利於孩子積極靈活地適應面向21世紀的社會的變化,使孩子在未來社會中學會生存。現今,教育作爲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在知識、技術、創新成果方面,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被稱之爲啓蒙階段的幼兒教育,如何在百年樹人的工程中抓好素質教育,在教育應從娃娃抓起這一感召下,結合自身獨特的藝術教育特點,做好素質教育工作,培養幼兒從小具有創新意識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

當代研究幼兒教育的人,都知道幼兒教育理論指導經歷了不同的階段。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皮亞傑理論是指導幼教實踐的重要理論依據。它帶給我們的啓示是:兒童的智慧來自動作,應安排具體的材料讓兒童動手去操作,讓兒童在主動的活動中自主地去構建知識。近些年,伴隨着社會對智能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爲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的近二十年,加德納教授提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縱觀幼兒藝術教育的內容、方法、目標,學習的彈性化,明顯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興趣和創造能力的全方位發展。

我國的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爲主題的美育。這說明中國在美術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前提下,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爲主的方向轉換。

但現行的美術教育只注重基礎技法的訓練,而忽視孩子藝術素養、藝術積澱的訓練,忽視孩子主動思維進行藝術創造的能力;注重孩子課內的練習,忽視孩子的藝術實踐活動;注重繼承現有的一程不變的藝術觀念,忽視藝術發展的創新、創造等等。以上這些問題都是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我們現行的美術教育體制,如不及時跟上市場的要求,非但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藝術素質的提高,而且會造成社會藝術需求的斷層,對藝術的發展是不利的,對美術教育事業也造成消極影響。

手創藝術教育屬於美術教育,它有着規則的設想,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手創藝術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相信這種美術教育事業也將在並不遙遠的將來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新《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爲幼兒創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那麼,手創藝術在我國幼兒園素質教育活動中的實踐與研究何在呢?當今,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年代,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進行一場重大的改革,如何改革課程、改革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入地推進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素質教育,如何評價兒童的能力和學習效果成爲每個教師家長以至全社會都共同關心的問題。據此,多元的、開放的、尊重文化差異和個體差異的、重視實踐效果的智能觀和教育理念給我們以深刻的啓迪:其開發的活動和評估方法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可操作的經驗和策略。

因此,我班在貫徹實施新《綱要》的同時,結合本園特色,對手創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作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1、幼兒園素質教育只有在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才能實現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形成、發展和提高幼兒的`素質,而不是給幼兒灌輸多少知識,這一點已經成爲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識。由於素質與知識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差異,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過程與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過程也存在着明顯的差異。因此,以往灌輸式的知識教學是不能適應形成、發展和提高幼兒素質這一要求的。幼兒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必須透過也只能透過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來實現。

從教育內容來看,幼兒園的素質教育顯然不能侷限於讓幼兒學習間接知識經驗。我們不否認間接知識經驗的學習和掌握,特別是初步科學知識和社會知識的啓蒙對於幼兒來說是必要的。但是,我們更得承認,間接知識經驗的學習不能替代主體的身體力行,只有透過主體的身體力行活動,纔有可能培養出幼兒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所必需的好奇心、求知慾、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等。幼兒只有在一定的間接知識經驗的幫助下,透過積極主動地參加可以獲得直接知識經驗的活動,在直接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發展和提高自己的素質。

從教育方法來看,素質是一種個體內在的特性,無法用傳遞、承接的方式由教師直接灌輸給幼兒。教師用灌輸的方式給予幼兒的至多是關於素質的知識而不是素質本身。幼兒不僅不能透過輸出、輸入的方式從教師那裏獲得素質,而且不能透過靜觀、靜聽和靜思的方式獲得素質。幼兒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是在幼兒這個主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活動是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媒介,正是幼兒的主體活動推動着他自身素質的形成、提高和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離開了主體的活動,個體素質的形成、提高和發展就成了一句空話。

2、手創藝術教學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創新

素質教育只有在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才能實現,而手創藝術教學作爲近年來在全球幼兒教育中得到實踐的一種以強調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爲主要特徵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因爲它表現出了能夠促進幼兒透過主體性活動得到發展的主動活動、自主選擇、相互交流和持續探索等特點。

手創藝術教學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透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各種物質材料,讓幼兒在和作品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作爲幼兒素質重要組成部分的主動性和實踐性品質,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教學的層次性特點主要表現在爲小、中、大班幼兒設定不同的實踐模版,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透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選擇相同實踐形式的幼兒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可以說,在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在有意無意地關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於來自同伴的激勵和啓發往往比教師的說教更能激起幼兒求知和探索的慾望,因此,每個幼兒都能透過夥伴之間的相互交流不斷地產生新的思想火花,進而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在課程中,幼兒之間的相互觀摩、學習、啓發和激勵是經常發生的,這已經成爲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在手創藝術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面對全體幼兒進行說教的人,而成爲幼兒的交流夥伴--教師在和幼兒平等交流的基礎上支援和引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的活動力向、活動方式等進行指導。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這種相互交流對揭開活動區教學質量,促進幼兒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家長積極參與是課程深入開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爲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爲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家長的職業、專長各不相同,其中不乏有許多可利用資源,因此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可使課程資源更多元與廣泛。在利用家長資源的同時,透過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課程設計,不僅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也使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學習過程和老師教育工作的過程。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在理論上以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爲指導,結合杜威的“兒童中心論”,他提出教師應放棄嚮導和指揮官的作用,而只充當一名看守者和助理者。在手創藝術教育過程中兒童應該是中心,是太陽,教師應圍繞兒童轉,要特別強調兒童的作用,以兒童的創造爲主題內容。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也認爲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手創藝術教育是多元的一種;而且這種多元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人們將不斷地對人的智能種類進行開掘,某種能力只要得到實踐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夠證據的支援,就可以進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

蒙臺梭利的“兒童觀”一直主張兒童心理髮展是天賦能力的自然表現,他呼籲要重視兒童的自我發展,重視兒童發展的敏感期和階段性,重視兒童的活動;反對成人用不恰當的標準去幹涉和妨礙兒童,希望透過確定兒童發展的敏感時期和階段來弄清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並透過爲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來保障兒童的自我活動。手創藝術教育就強調讓兒童自我活動和發展。

同時,手創藝術教育以美國劉純芳博士的手創藝術教材爲模版,創造性地研究、開拓和建構《手創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促進幼兒園教學,促進教師成長,從而也促進幼兒教育科學研究的完善和發展。

四、概念界定及目標

手創藝術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而不是專業教育。手創藝術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美術材料和創作美術作品中,培養起對美的敏銳感受能力,初步學習用藝術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與想象。注重引導幼兒“觀察—體驗—發現—想象—創造”的心理過程。

美勞藝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對美的敏銳感知、鑑賞能力;開發幼兒創造性,能運用各種材料、工具大膽表現自己的內在情感、理解、想象,培養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情感,建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個性;體驗發現的樂趣,形成良好的探索學習習慣。在課程實踐中,調動社區、家長等有效資源,加強合作,參與環境創設,營造適宜幼兒發展的環境,推動課程的開展。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及要求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提倡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當多元化智能教育思想傳入我國並被大家紛紛學習討論時,“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的觀念便開始爲廣大幼教工作者所認同。因此,我班決定以“手創藝術在素質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爲題,進行嘗試性、探索性的研究。課題旨在將多元化智能教育引入學前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透過對手創藝術課程的設計,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即建構一個以幼兒爲主體的手創藝術氛圍,提供一個適合我班開展多元化智能的素質教育模式,並初步形成幼兒園創設手創藝術的基本理論框架。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透過調查研究掌握班級手創藝術課程創設的現狀,爲班級手創藝術素質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奠定實證的基礎。

2、結合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結合新《綱要》的精神,構建班級手創藝術課程的目標要求。

3、探索班級手創藝術課程開展的基本規律。

4、建立班級手創藝術課程開展的操作內容。

六、研究的操作要點

1、將手創藝術引入現行課程,並有機結合。

課程結構決定着幼兒的素質結構。因此要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就必須對班級的課程進行調整或嘗試編制符合新《綱要》精神的新課程。增加手創藝術課程能促使幼兒參與手創藝術的課程內容、教育方法和學習活動(遊戲)的組織形式,從而也減少許多不利於幼兒參與手創藝術的課程內容、教育方法和學習活動的組織形式。

2、探索研究並實施合理化的手創藝術教育

根據課題研究的總目標,探索形成符合小、中、大三個年齡段幼兒行爲和心理特點的梯度教育目標。在探索系列化梯度教育目標的基礎上,編寫可操作性方案。實驗教師再根據課題研究指導思想和上述可操作性方案,創造性地設計出引導幼兒參與手創藝術的活動方案。在探索手創藝術教育的同時,要重視對教育實現目標的評價。在研究中引導教師參考以下問題:①手創藝術是否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②手創藝術內容的選擇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的材料是否有助於教育目標的達成?③手創藝術教育的組織和編排是否具有邏輯性,是否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髮展規律等等。

3、構建立體式的家園同步教育。

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應重視幼兒家長學校的建立,

在幼兒家長學校中教師應向家長宣傳手創藝術教育的目標及指導思想,並透過講座、諮詢、辨析、宣傳欄等形式,引導家長提高認識,及時扭轉家長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的思想傾向和態度、行爲,幫助家長學習、掌握一些對幼兒進行素質培養的良好方法。在課程設計上,也要充分考慮家庭因素,重視家庭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適當安排面向家長的課程,在常規內容之外,普及一般的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在幼兒參與手創藝術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家庭、社區與幼兒園的合力作用。透過開放日活動、家校沙龍、家長自願者活動,家訪、電話交流等多種形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瞭解幼兒在園情況,從而喚起家長與教師合作的內在需求,建立良好的合作教育關係,增強手創藝術的整體效果。

七、課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

溫州市第七幼兒園小(1)班29名幼兒,其中男幼兒13名,女幼兒16名。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成

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

課題研究報告

課題、成果公開觀摩活動

九、研究成果表達

實驗報告、研究過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