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通用11篇)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爲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設定的全國性統一考試,每年6月7日-10日實施。參加考試的對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招生分理工農醫(含體育)、文史(含外語和藝術)兩大類。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照招生章程和計劃,德智體美勞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通用11篇)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通用11篇)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1

武則天(624-705)幷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彠(音yuē)之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

(一)人物事略

1.武皇家世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爲武曌。祖籍初唐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她誕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於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彠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2.入宮見聞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以長相俊美,人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武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豔,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現她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着的行列,調入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瞭解了一些宮廷大事,並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3.皇后武則天 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后、蕭淑妃爲庶人,六天後,立武則天爲皇后。武則天對王皇后、蕭淑妃也沒有放過,將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甕裏活活折磨死了。

4.平定徐敬業 武則天爲以後做女皇做的準備活動,被一些大臣識破,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花公元684年的九月,被武則天貶出京城的徐敬業開始起兵反抗。武則天連忙調動了三十萬兵馬迎戰,讓李孝逸領兵平叛。只用了四十天的時間,徐敬業的叛亂便被平定了。

5.實現女皇夢 公元690年的重陽節,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則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稱“聖神皇帝”。同時,將睿宗李旦降爲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爲皇太孫。武則天尊周文王姬發爲始祖文皇帝,尊父親爲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賞。

6.廣攬人才 武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魏褪褂謾K認爲“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貯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

7.完善科舉 武則天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爲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爲更多更廣的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8.重視農業 武則天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闢,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爲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

9.抗擊外侵 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武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部護府於龜茲。之後,又在庭州設定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恢復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

10.鞏固國防 武則天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穀數百萬,兵以饒給”。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十年”。武氏的這種大範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着積極的作用。

11.張柬之兵變復唐 公元704年年末,武則天病倒在牀上,幾個月也不召見大臣,只有張氏兄弟倆侍奉左右,把持朝政大事,這使大臣們六神無主。宰相張柬之經過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裏發動了兵變,把張氏兄弟(武則天的男寵)殺死,迫使病中的武則天讓位,由中宗復位,重建唐朝。

(二)名家點評

楊維楨(元):忠良斬刈若芻蕘,乳虎蒼鷹積滿朝。可是唐臣無杜伯,危心只忌六宮貓。(《武后》)

趙翼(清):一番時局牝朝新,安坐妝臺換紫宸。臣僕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林巒赭豈媧皇石,風雨陰疑妒婦津。同穴橋陵應話舊,曾經共輦洛陽春。(《乾陵》)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二)素材運用

話題1: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

材料加工:人是感情的動物,然而感情並不是放在天平上的,它有傾斜,有側重,在這種不客觀因素指導下認識事物,勢必也有傾斜。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當政,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長河中,被一-些衛道士們認爲違反天理,違反人理綱常,然而,這些評價公正嗎?顯然不。

武則天當政期間,知人善任,提倡有識之士自薦,並廣開言路,重視發展經濟。在她統治下,唐朝經濟繼續朝前發展,之後便出現了“開元盛世”,難道這些違反天理了嗎?

然而,面對古人,封建衛道士在感情上親近封建倫理,尊崇封建道德,所以否定她;而我們站在歷史長河上,用理性的思維去認識這件事,所以能給予正確評價。這便是根據感情親疏判斷事物的片面性,不準確性。(2003年高考安徽優秀作文《莫讓感情矇住雙眼》節選)

話題2:相信自己

材料加工:我認爲,武則天是聰明坦蕩的,她由一個宮女成爲一個女皇,幹了那麼多石破天驚的大事,主宰了46年的江山,卻在自我評價上留下了一張白紙,也拒絕了別人在她的墓碑上對她歌功頌德。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生前事”是最重要的,它意味着使命感和責任感;至於“身後評”,那是後人的事,褒貶“於我何有哉”?武則天和曹操都是這樣的歷史人物。如果他們在“擔當生前事”的時候就想到後人會對自己如何評價,思前想後,諸多顧忌,就可能會束縛他們的手腳,使其不敢大刀闊斧地行事。而這也正是他們最大的悲哀。(2004年重慶市高考優秀作文《相信自己》節選)

話題3:感情和理智

材料加工:有人說,女人是靠感情生活的動物。女人永遠離不開感情,女人更珍惜感情。一個可以爲了事業而放棄感情的女人,又會怎樣呢?我個人的回答是:勢不可擋。有一句話說“只要有了仇恨,一個女人可以扳倒十個男人。”但我看,只要沒了感情,一個女人足可令百萬男人低頭稱臣。

漂亮是女人天生的幸運。在有智慧的女性手裏,更是一把無堅不摧的寶劍。如果在這以男人爲中心的世界裏,女人想要出人頭地,就得充分運用這把寶劍。一個女人若能像一柄劍那樣冰冷無情,雪亮鋒利,卻又外表美豔,楚楚動人,就是想得天下也並非不可能。

而武則天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漂亮,有野心,工於心計,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無情。她纔是女人裏面的“獨孤九劍”!美貌+野心+多謀+無情=天下無敵!她爲了坐上皇位,前前後後一共殺了四個親兄弟,一個親姐姐,兩個親兒子,一個親甥女,這種“劍法”,簡直讓任何梟雄也要瞠目結舌,自愧不如。你說,這個放棄親情不談愛情的女人厲不厲害?(《武則天和南丁格爾》節選)

話題4:寬容

材料加工:《唐語林》卷一中有一則武則天和駱賓王的小故事。駱賓王在他剛成年時,正好遇到徐敬業在徐州造反,於是便作了著名的《討武曌檄》,臭罵武則天,後兵敗被殺。武則天看到“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意指武則天用花言巧語誘惑了皇上),一笑了之,及至讀到“一抔之土末幹,六尺之孤安在?”川意指高宗剛死,墳土末幹,武則天就篡奪了王位,如今太子又在什麼地方呢?),她很不高興,對左右埋怨說:“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怎麼沒注意到這樣的人才!)

駱賓王死後,武則天找人尋訪他的作品,找到了十卷,“盛傳於世”。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入獄,寫了《在獄詠蟬》,說:“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他死後,決沒想到“表”他“心”的竟是他的頭號敵人!武則天的.肚量,由此可見!(《筆伐》節選)

話題5:無字碑

材料加工:墓碑,是中國一種特殊的文化寶庫。歷史學、考古學要研究它、利用它:在文學、書法藝術方面,墓碑同樣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樹碑立傳,自古以來已成慣例:然而,唐代女皇武則天卻爲自己立了一塊不書文字的無字碑,此碑至今還在乾陵武則天墓旁。

其實,無字碑並非無字,如果仔細觀察,上面密密麻麻刻了許多文字,這全是宋、金以來人們因“無字”之憾而添補的題識。女皇武則天對唐高宗樹碑立傳,爲何對自己樹碑而不立傳呢?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武則天無字碑之謎》節選)

話題6:評價

材料加工:武則天,一代女皇,中國歷史上亙古一人。那麼,如何評價中國古代封建專制社會出現的這一位不同凡響的女性?暴君乎?明主乎?風流女皇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因爲武則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應該否定的地方。武則天當政期間,貞觀以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仍在繼續:在處理唐高宗去世前後的複雜局面中,她表現了不平凡的個人才幹:就納諫和用人這兩點,連許多具有封建正統思想的人士,都爲之讚歎不已。但是,武則天的消極面也十分突出。她爲了鞏固個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濫殺無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費。特別是統治後期,朝廷政治日趨腐敗,形成一批爲武則天所縱容支援的新的特權貴族。最終導致武則天被迫交出權力,還政於唐中宗。她知道對自己的一生,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碑文寫好寫壞都是難事,因此決定立無字碑,由後人去評價。(《一代女皇武則天》節選)

(三)成品展示

無字碑上的智慧

公元705年底,一代女皇武則天走完了她功過參半、榮辱參半、是非參半、褒貶參半、譭譽參半的一生。她的一切,無不成爲歷代文人墨客筆下永遠的傳奇。各種版本的正史野史層出不窮,各個時期各個影視劇種的常演不衰,各大明星名角兒的爭相垂青,無不闡釋着她的傳奇,她的不凡,她的史學價值、文學魅力、藝術生命。

溺女,浸透着多少他人無法體會的辛酸與無奈?滅子,隱含着多少世人無法體諒的悲涼與痛楚?攝夫,鬱結着多少常人無法體悟的失望與恨鐵不成鋼?寵張,蒼涼着多少後人無法體味的孤寂與失落?垂簾,昭示着她足以令朝臣汗顏的謀略與膽識。稱帝,昭示着她令男兒仰止的威嚴與氣度。改元,昭示着她欲與先人試比高的雄心與決心。一個曌字,昭示着她常人無法企及的豪氣與霸氣。一尊無字之碑,更昭示着她令世人無法企及的智慧與卓識。

自古碑者,或文或畫,或莊或諧:或洋洋千言,或寥寥數語:或歌功頌德,或說罪道過:或祭頌逝者,或警示後人:或淺顯直白,或深刻雋永,莫衷一是,不拘一格。修陵築墓,樹碑立傳,文過飾非,以求不朽,古今中外,無論尊卑貴賤,無不孜孜以求。有誰想到過立一尊無字之碑?武則天就在她給後人韶下的這個千古之謎中,享受着後人永遠的關注與探究,猜測與好奇,祭奠與唾棄。

這偌大的空白就是她智慧的寫照。她苦難奢靡、蒼涼悲壯、磅礴恢弘、輝煌跌宕的一生,豈是一段碑文所能述說得完,一塊石碑所能記載得下的?她的榮辱,她的功過,她的幸與不幸,又豈是他人所能體會得到參悟得透的?

石頭再硬,也有被風化的一天。碑面再大,也有一定的厚薄長短。碑文再長,也有完結詞窮的時候。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頭,想‘不朽’,結果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難道武則天早就先知先覺了?無作有時有亦無,有作無時無亦有,難道武則天早就參透悟透了?

無字,方能不朽:無言,方能萬言。

此處無字勝萬言!無字碑,書寫着武則天人生最後的精彩,千百年來,櫛風沐雨,歷久彌堅。這,就是武則天的不凡。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2

三顧茅廬

【釋義】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語出】馬致遠《薦福碑》:“我信着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人物】漢末,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劉備(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聽說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很有學識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着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爲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着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他們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3

孺子可教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

【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隱匿,才改名爲張良。

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黃石公,隱士)。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張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裏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後來老人交給張良一部《太公兵法》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爲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4

四面楚歌

【釋義】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後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

【語出】梁啓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殆陷於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釋條文以持其說。”

【人物】項羽(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今屬江蘇豐縣人)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爲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兵少缺糧,夜裏又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爲什麼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麼多呢?”心裏已喪失了鬥志,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5

老當益壯

【釋義】雖然年紀很大了,但志氣和身體更壯。

【語出】《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爲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人物】東漢名將馬援,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從小就胸懷大志,他打算到邊疆去發展畜牧業。馬援長大以後,當了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覺得犯人怪可憐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爲此丟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業和農業生產,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積攢的財產、牛羊,都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說:“做個大丈夫,總要窮當益堅,老當益壯’才行”。就是說,越窮困,志向越要堅定;越年老,志氣越要壯盛。後來,馬援成了東漢有名的將領,開國功臣之一,爲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戰功。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6

投筆從戎

【釋義】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

【語出】《後漢書班超傳》。

【人物】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檔案的時候,突然覺得很悶便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着,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着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7

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後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髮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裏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8

暗渡陳倉

【釋義】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進行活動;常跟“明修棧道”連用。

【人物】《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陝西褒城)。此處羣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燬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今陝西寶雞),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修”,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爲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9

嗟來之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語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爲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人物】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發生了一次嚴重的饑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貴族奴隸主在大路旁擺上一些食物,等着餓肚子的窮人經過,施捨給他們。一個餓得不成樣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臉,拖着一雙破鞋子,搖搖晃晃地走過,黔敖看到後,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湯,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那個餓漢擡起頭輕蔑地瞪了他一眼,說道:“我就是因爲不吃這種嗟來之食’才餓成這個樣子的。” 黔敖也覺得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便向餓漢賠禮道歉,但那餓漢最終還是不肯吃而餓死於路旁。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10

怒髮衝冠

【釋義】形容憤怒到極點。

【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人物】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爲己有。於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願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後派藺相如帶了和氏壁出使秦國。席上,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馬上退後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髮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後,都認爲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纔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裏,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壁後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願把自已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並答應齋戒五天後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壁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後,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高考作文歷史人物素材 篇11

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