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精選】理想的風箏教案3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想的風箏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理想的風箏教案3篇

理想的風箏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2、培養學生透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再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彙報。

(1)爲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爲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裏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係?(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對結尾句有什麼理解?(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讚歎,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麼含義?(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誌,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的天地間在有作爲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範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啓示。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14、理想的風箏

課上:跳躍旋轉

關愛學生

生命頑強

劉老師

課下:放飛風箏

追趕風箏

熱愛生活

理想的風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隨文學習生字“箏”“翩”,瞭解課文的內容。

2、學習“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感悟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點語句,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學重點:

抓住文字特點,透過放飛風箏這一特寫鏡頭的學習,感悟體會劉老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和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意。

教學難點:

揣摩文章的表達效果,學習“體會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1、談話匯入。

介紹作者蘇叔陽,回憶他的心靈獨白。

2、板書課題,指導生字“箏”的讀音和寫法。

【設計意圖:貼近學生生活的談話,引發學生情感,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教師在田字格中板書規範的“箏”字,感受漢字的美,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把握特點,理清文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特點。

2、梳理文章脈絡,理清課文中講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引導概括四件事(師相機板書)

笑談殘腿、上歷史課、傾聽發言、放飛風箏

3、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提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出示單元訓練重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依據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了解文字特點,明確學習任務,爲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體會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匯入,出示自學提示。(課件出示)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點語句,品詞析句,梳理“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點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但他卻決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上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舉着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拉動手中的線,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搖直上。他仰望白雲,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彷彿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着天上的風箏,同看風箏的同學們說笑。”

重點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柺杖,蹦跳着去追趕線拐,還喊着:“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他終於氣喘吁吁地抓住線拐,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爲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談體會,隨文識字“翩”。

(2)師相機引導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並透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

(3)指導朗讀,體會兩個“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師相機引導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讀重點句、關注課題、感情朗讀······

4、師生共讀,昇華情感。

【設計意圖:依託文字,對教材內容作適當取捨,透過品詞析句,在對劉老師這個人物特點有所瞭解的基礎上,滲透“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

(四)遷移練習,加深感悟。

根據課堂生成,抓住課文最後一段,進行補白練習。

課件出示:劉老師,我深深地想念您……。

想念您;

想念您;

想念您。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理解感悟,更要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表達。】

(五)迴歸總結,佈置作業。

1、總結學法,提出下節課學習要求。

2、佈置作業。

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畫出讓你感動的句段並做批註。

⑵蒐集有關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

【設計意圖:將課內向課外延伸,進一步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板書設計:

26理想的風箏

笑談殘腿

激情上課

傾聽發言

放飛風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第一課時梳理的閱讀方法,自學其他三件事,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深入瞭解劉老師是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課題和課文內容的聯繫。

3、瞭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確定目標。

1、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劇作家蘇叔陽的世界,跟他的劉老師一起去放飛——生讀課題《理想的風箏》。

2、課文主要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學生回顧並板書)

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言放飛風箏

3、回憶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

透過“重點句、典型事例、課題、朗讀”等方法體會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細節,感受人物。

(一)抓住重點語句,運用上節課梳理的學習方法,深入感受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出示自讀要求:默讀課文,思考:在“笑談腿疾、上歷史課、傾聽發言”這幾件事中哪些細節描寫撥動了你的心絃?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特點?運用上節課的方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所得。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

(預設一)品悟外貌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其貌不揚、有殘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預設二)品悟“談腿疾”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幽默風趣、堅強樂觀、豁達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⑶指導朗讀。

⑷抓住寫作者感受的關鍵句品讀。

(預設三)品悟“上歷史課”“傾聽發言”

⑴學生根據自己板書的詞語(愛祖國、愛學生、熱愛工作等)交流相關語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師相機引導

(二)突破難點,理解課題

1、師:劉老師用心放飛的僅僅是風箏嗎?他追求的是什麼?

2、反覆引讀課題。

(三)補充瞭解作者坎坷經歷,加深對文中人物的感受。

三、體會景物描寫的精妙

文中除了講這幾件事,還有一段景物描寫,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自由讀讀,想想文字描繪的畫面,說說你的感受。(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師引導學生了解景物的襯托作用。

四、總結全文,感情昇華(播放音樂)

師引讀生接讀讀2、3、10、11、12自然段。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寫寫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師。

理想的風箏教案 篇3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3.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4.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讀懂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思考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疑問。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

3.班上彙報。

(1)爲什麼“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麼關係?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4)題目“”有什麼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誌,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託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爲的理想。題目中“”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

1.聽範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積累·運用四》中的《風箏》一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重難點:

1.題目“”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疑點是對結尾句的理解。透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引導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標籤:風箏 精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