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蒲公英》中班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蒲公英》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蒲公英》中班教案

《蒲公英》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與詩歌內容相符的圖畫4幅。

2、幼兒的操作材料:記錄的表格、黑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透過提問直接匯入詩歌內容。

教師邊出示圖畫邊說:“草地上,遠遠地飄來一朵小小的白雲。小姐姐(圖畫)說。想想小姐姐會說什麼呢?”幼兒思考,教師提示:“她會把飄來的一朵白雲想象成什麼呢?”幼兒回答(風箏、小鳥等)教師記錄1—2物體。“我們來看看,小姐姐說的是什麼。”教師邊出示圖畫邊唸詩歌,“小姐姐說:‘那是一個會飛的蘑菇。’小弟弟說。猜猜小弟弟會說什麼?”幼兒思考後回答,教師記錄。“看看小弟弟是怎麼說的。”教師邊出示圖畫邊唸詩歌,“小弟弟說:‘那是一個勇敢的小傘兵。’近了近了,呵!原來是。是什麼呢?開動小腦筋,它是什麼?”幼兒回答後教師記錄。“看,是什麼?”“呵!原來是一朵長了翅膀的蒲公英。”

二、看圖朗誦詩歌《蒲公英》

“我們一起看着圖完整地把《蒲公英》這首詩歌朗誦一遍吧!”整體朗誦2——3遍。

三、幼兒記錄並創編詩歌

1、幼兒根據老師在黑板上記錄下的圖畫創編詩歌。

“我們把在黑板上記錄下的圖畫試着編成詩歌。”

2、幼兒作記錄,教師指導。

“下面請小朋友們在這張紙上記錄下你的想法,畫好後編成好聽詩歌給我們大家欣賞一下。”幼兒操作時,教師提醒幼兒要與老師記錄下的不一樣。

3、請個別幼兒創編詩歌。

4、幼兒自由仿編詩歌,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蒲公英》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並感受詩歌蒲公英意境的美及情節發展的趣味性。

2.幼兒能隨詩歌情節的發展,大膽想象並進行簡單的仿編、續編詩歌。

3.幼兒積極參與詩歌表演,體驗以不同的語氣語調及肢體動作表演帶來的快樂。

4.激發了幼兒對蒲公英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幼兒名字貼於胸前

2.課件PPT

3.詩歌圖譜(表情卡)

4.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課件:小姐姐、小弟弟欣賞春天的美景,帶幼兒進入詩歌情境。

二、基本部分

(一)課件播放,引導幼兒在情節發展中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飄來一朵小小的雲,

(1)教師以好奇的口氣引發幼兒關注,激起猜測慾望。

·咦,草地上遠遠的飄來一朵小小的?奇怪,你猜這小小的會是什麼?(教師用手示意)

(2)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感知猜想。(教師用孩子的回答,結合詩歌句子模式整理:ⅩⅩ說:那是ⅩⅩ。)

(3)播放語音課件,引用詩歌中的句子猜測。

·這小小的還會飄的究竟會是什麼呢?(豐富詞彙:飄)

·小姐姐和小弟弟也忍不住也想來猜猜了。(課件播放)

·小姐姐(小弟弟)猜那是什麼?(豐富好聽的詞:會飛的、勇敢,記上標誌)

(4)幼兒嘗試模仿用肯定、自信的語氣學說小姐姐和小弟弟猜測的句子。

·小姐姐和小弟弟覺得自己的猜測都很有道理,有道理的時候說話要用什麼樣的口氣?誰來說說看。(分男女幼兒角色表演。)

(5)仿編詩歌:(ⅩⅩ說:那是怎樣的ⅩⅩ)

·那這一次我們班的小朋友也來猜猜看,你認爲這小小的還會飄的還有可能是什麼?我們也用句子:(ⅩⅩ說:那是ⅩⅩ)自信的來說一說。

2.播放課件,完整欣賞詩歌,提問並展示詩歌圖譜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 遠遠飄來的這朵小小的白雲其實是什麼呀?(引用詩句回答,對啊,近了、近了,呵,原來是一朵小小的蒲公英。)

(2) 小姐姐猜那是什麼?

(3) 小弟弟猜那是什麼?

(4) 剛開始大家都還不知道這白白的還會飄的東西是什麼,現在終於知道答案了,你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近了、近了;呵。引導孩子用高興、快樂的感情來朗誦)

(5) 幼兒嘗試說一說:勇敢的小傘兵、會飛的蘑菇與蒲公英相似之處,加深幼兒對詩歌意境的理解。

三、用不同的語氣語調錶演詩歌。

1.播放課件,引領幼兒梳理詩歌情節發展,爲有感情的表演做鋪設。

2.多美的詩歌,多美的風景呀,要不我們也和小姐姐和小弟弟一起到草地上來表演一下這首好聽的詩歌吧。

(1) 播放課件,梳理情感:不過,今天的詩歌就像在講故事,所以我們在表演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語氣。

(2)播放背景音樂完整表演詩歌一次。

(3)播放背景音樂表演仿編的詩歌一次。

四、欣賞課件“會飛的蒲公英”,感受蒲公英種子飛行傳播種子的特殊性。

1.誰知道,蒲公英爲什麼要在天空中飄嗎?(觀看課件)

2. 小結:原來,蒲公英在天空飄是爲了傳播種子,不過她傳播種子的方式很特別,風一吹輕輕的、柔柔的蒲公英就像長了翅膀一樣把種子傳播到各地。

3.播放音樂,幼兒用肢體動作模仿蒲公英輕柔的飄。(爲續編詩歌做鋪設)

五、隨情節發展續編詩歌。

1.設定懸疑,引發幼兒思考:蒲公英除了飄到草地上還會飄向哪呢?都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2.引導幼兒用一句好聽、簡短的話來說一說。

3. 藉助圖片,幼兒再次續編。

六、結束部分

遊戲“尋找蒲公英”

·又起風了,輕輕柔柔的蒲公英又飄起來了,這一次它會飄向哪呢?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再找找看吧!

附:詩歌

蒲 公 英

草地上,遠遠的飄來一朵小小的白雲。

小姐姐說:

那是一個會飛的蘑菇;

小弟弟說:

那是一個勇敢的小傘兵。

近了,近了, 呵,原來是一朵長了翅膀的蒲公英。

《蒲公英》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體會歌曲天真美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麗。

2、熟悉旋律,用優美的聲音學唱歌曲《蒲公英》。

3、透過認識蒲公英,唱蒲公英,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感受美,創造美。

4、在藝術學習中陶冶孩子的心靈。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6、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活動重難點:

用優美的聲音學唱歌曲《蒲公英》。

體會歌曲天真的性質,感受春天的美麗。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錄音機。

2、蒲公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複習歌曲《春雨沙沙》

要求:用不同的力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的美景。

過渡語:春姑娘帶來了春雨,讓種子們發芽了,喝足了雨水的種子慢慢地長大,變成了一朵可愛漂亮的花,是什麼花?(教師出示蒲公英)

關鍵提問:

蒲公英花是什麼樣子的?吹一吹後有什麼變化?

小結:蒲公英花被風一吹就像打着小傘一樣飛起來。

過度語:蒲公英被風吹起了以後可美了,小朋友都很喜歡它,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二、欣賞歌曲

1、幼兒完整欣賞一遍。

關鍵提問:

聽完以後,你覺得這是一首怎樣的歌曲?歡快的還是優美的?你的感覺是怎麼樣?

小結:這是一首很優美的歌曲,聽了以後覺得很舒服很開心。

過度語:這麼好聽的歌曲,到底唱了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聽。

2、理解歌詞

關鍵提問:

春風吹來,蒲公英往哪裏飛?(往前飛飛)

蒲公英飛的時候像什麼?(小傘)打着小傘去幹什麼?(去旅行)

誰在後邊追?(小朋友)

教師根據歌詞總結演唱,並出示圖譜,幼兒嘗試跟唱。

過度語:聽完歌曲你們覺得美不美啊,那麼美的歌曲,我們唱得也要美一點。

關鍵提問:

被春風吹了的小傘,飛起來是慢慢的,還是快快的?(慢慢的)

小結:被風吹後,蒲公英的小傘是慢慢飛向遠方,所以在唱飛-飛-的時候要慢一點柔一點。我們一起試試看。

關鍵提問:

小朋友在後面追,越追越近還是越追越遠?

小結:小朋友越追越遠了,所以在唱“追呀追呀追追追”的時候聲音越來越小,就好像小朋友越來越遠快看不見了一樣。我們一起試試看。

3、完整演唱

幼兒跟唱歌曲,要求聲音優美,能做適當的輕響處理。

分組演唱,妹妹一組,弟弟一組。

三、表演

請幾個幼兒圍城一個圈,跟着老師做動作,其他幼兒在座位上演唱。

活動延伸:

讓爸爸媽媽帶我們去野外欣賞蒲公英。親身感受與他們零距離接觸。

活動反思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以歌唱、表演爲中心,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孩子對此活動興趣相當高,而且對蒲公英形態變化也十分明瞭,孩子一看便知,音樂的選擇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長變化,孩子學習起來比較容易。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體驗和同伴合作的快樂,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合作對他們來說好像很難,多透過活動培養他們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於他們以後的成長。

小百科: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中班教案4

教學目標:

透過對蒲公英這種植物的瞭解,知道它既是一種花又是一種會飛的種子。讓學生不僅能進行繪畫表現,而且能聽、唱和表演在學習中將其生態現象延伸到對自己生活的聯想,思考更深刻的內涵。在藝術學習中陶冶學生的心靈。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1、圖片資料及VCD光盤。

2、美術材料色水、卡紙、油畫棒、筆管一支。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蒲公英生態習性,透過色水畫表現蒲公英,延伸到對自己生活的聯想及思考其內涵。

教學難點:

用色水錶現畫面的.具體操作。

教學內容:

一、

1、①會飛的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花(或者乾花),吹向學生,學生就可以手持蒲公英, 學生認識、瞭解蒲公英原形;

②觀看碟片

歸納蒲公英的構成(形狀)發散試、扇面試、陀螺試(旋轉試)

2、會飛的___

蜻蜓、蝴蝶、小鳥、飛機、雲彩、風箏……想象

3、①會飛的思維(想法、想象)

會飛的氣球,

會飛的焰火,

會飛的跳傘運動員,

會飛的房子,

會飛的公園……

② 觀看碟片

二、

1、教師出示範圖

2、具體示範:方法①先用油畫棒畫出一個蒲公英的形象(比如笑臉);

用筆管的一頭粘上色水,在另一頭用力吹氣,色水就灑在卡紙上。吹成的自然形狀就象蒲公英。

方法②直接用筆管的一頭粘上色水,在另一頭用力吹氣。

3、作品展示①讓學生自由參觀全班同學的作品,每人手持一朵紅花。

②送給自己認爲最棒的同學。(黑板上貼有每位學生名字的卡紙)

③請獲得小紅花最多的學生上臺,講講自己的創作想法和感受。並把其作品貼在講臺上。

4、教師總結,主題昇華。

會飛的蒲公英——會飛的……——會飛的思維

《蒲公英》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聽信號做跑、轉等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身體的平衡性。

2.進一步感知蒲公英播撒種子的特點。

3.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觀察、採摘過蒲公英

2.場地佈置

3.一首輕鬆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風中的蒲公英

教師帶幼兒一起做熱身運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按老師的口令做熱身運動,如:手的動作,腰的動作。

二、種子隨風飛

1.向指定方向快速跑。

風一吹,蒲公英種子就飛了起來,我們來比比誰飛得最快?

2.聽教師的口令跑向操場的另一邊。

二、嘗試四散快速跑

1.蒲公英媽媽有許多孩子。(引導幼兒擁在教師身邊,做一成上的要點外大大的蒲公英,其中教師站在終點線位置。)

2.風吹來,蒲公英寶寶出發了。(幼兒在操場上四散快速跑、提必要時還速標醒幼兒眼看前方,及時躲閃,避免碰撞。)

3.媽媽想你們了,蒲公英寶寶快回來。(幼兒站在終點線附近。)

4.風停了,蒲公英寶寶轉呀轉,落到了花盆裏。(幼兒向塑料圈方向做一定距離的移動旋轉,找一個塑料圈,站在圈內轉圈蹲下。)

5.進行第二次遊戲(方法同前)。

四、種子落地發芽了。

1.進行放鬆活動。

2.蒲公英飛累了,它睡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裏。(幼兒躺在圈上,擡腿,按摩膝蓋、腳踝等。)

3.太陽公公曬呀曬,春雨姐姐澆澆水,蒲公英從泥土裏破土而出。(幼兒站起,從下往上套圈表示鑽出來,拿圈走跑交替回班。)

《蒲公英》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能說出動物簡單的花紋特徵

重點難點:

能說出動物花紋特徵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一些 小動物的花紋特徵

物質準備:教學大書,寶寶用書,小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請寶寶說一說動物的名稱,引起寶寶興趣。

--引導寶寶關注並知道有的動物有花紋,有的動物沒有花紋。

二、逐一出示老虎、斑馬、豹子的圖片,請寶寶觀察動物的花紋是什麼。

--說說動物花紋的不同,提問引導寶寶關注花紋特徵,如條紋和斑點。

三、出示教學大書,請寶寶猜測動物並熟悉花紋。

--引導寶寶說說洞洞裏看到的是什麼顏色,什麼樣的花紋。

--請寶寶分別猜猜洞裏是哪個動物,並翻開遮蓋部分看一看。

四、共同閱讀寶寶用書,引導寶寶熟悉並說說老虎、斑馬、豹子的花紋特徵。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難度,對於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們來說,存在着難度偏高的不足。大部分孩子們對太平洋、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等概念不太熟悉,因此教師重點關注讓孩子們傾聽、熟悉、瞭解上面,不強求一定要說出它們的名稱。

高潮環節,教師出示卡通版“中國地圖、五星紅旗”,孩子們還是對此表示感興趣,對地圖中出現的“新疆葡萄、四川大熊貓”等地域性特產稍微有點了解,此時再順勢萌發孩子們的“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比較適宜、有效。

2.延伸與拓展環節,教師將蘇州、相城區的一些著名風景、特產讓孩子們來認一認、說一說,這個環節孩子們感覺“有話可說”,嘰嘰喳喳地挺不下來,說明該教學環節獲得了孩子們的共鳴,讓孩子們來介紹自己熟悉的東西,更能因勢利導地萌發孩子們的“我愛家鄉、我愛蠡口”的美好社會情感。

【故事《蒲公英旅行記》】

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看到這個陌生的地方,蒲公英大聲說:“我要回家。”月亮出來了,彎彎的像只小船。仙女說:“我用月亮船送你回家,你的家在哪兒?”

蒲公英高興地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脈,那兒有最長的城牆,那兒有最寬的廣場。”仙女說:“我明白了。”她帶着蒲公英乘上了飛馳的月亮船。

一會兒,仙女指着一片大海說:“瞧,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叫太平洋。”一會兒,仙女又說:“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叫喜馬拉雅山;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城牆,我們叫它萬里長城。”仙女說:“蒲公英呀蒲公英,這就是天安門廣場,你到家了。孩子,記住,你的家就在中國。”

《蒲公英》中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孩子能夠安靜地欣賞故事,對故事情節感興趣。

2、在理解故事時孩子能夠初步瞭解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脈、最長的城牆和最寬的廣場。

3、鼓勵孩子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活動準備:

1、一本自制故事書“蒲公英旅行記”。

2、一跟長繩。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

教師用手偶表演故事《蒲公英旅行記》

2、理解故事: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

(1)師:蒲公英的家在哪?

(2)師:都有哪些地方?(在幼兒講述的同時,教師請孩子一一找出書中對應圖案)

(3)教師小結:蒲公英的家在中國,有最高的山脈、有最長的城牆和最寬的廣場。

3、互動遊戲:

老師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孩子游戲,在活動中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

(1)師:我們都是小小的蒲公英,一起去旅行。(坐上繩子做的月亮船)

(2)教師引導幼兒用手中簡單的繩子,相互合作,組合變化圖形

4、談話延伸

教師總結:蒲公英的家和我們的家都在中國,告訴孩子關於國慶的知識。

標籤:教案 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