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寫前準備123(網友來稿)

張守民                                     

我們知道,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很強的勞動,是一種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做好的工作。千萬不要以爲把詞語組成句子,再把句子連綴成段,就能寫出好文章來。其實,寫文章之前,下面一些工作是必須要做的,儘管這些工作本身並不是寫作,但卻與寫作關係密切。

首先,要多讀書,大量地佔有資訊資料。

任何寫作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充分的資訊資料就是寫作的“源”和“本”。“無本不立”(《禮記》),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嘛。因此,多讀書並大量地佔有資訊資料就成爲寫作的必要前提。讀書是獲取資訊資料的最主要方法。 

初學寫作的人,往往最關心的是“怎麼寫?”總希望別人能傳授一些寫作技巧,從而有飛速的長進。可是有見地的大家卻總是諄諄告誡:要多讀書。寫文章必須以廣博的學問作根基,決不能憑空杜撰,信口雌黃。劉勰認爲“積學以儲寶”是馭文謀篇的重要條件。讀書多,知道的纔多。寫作的材料和依據才能充分,纔可以避免淺陋之病。然後把自己透過讀書獲取的資訊資料加以整理分類,這樣,在以後的寫作中可以隨意調用。掌握足夠的資訊資料是寫作的基礎,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必須養成習慣,需要毅力和意志。只有博覽羣書,學識精深,長期接受優秀的語言文化的薰陶,才能造就圓潤嫺熟的文筆。

其次,要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

古人言:道德者,文章之宗也。品德修養屬於基本寫作素養,常言道人品決定文品,文章是作者道德水準的折射,“言爲心聲,書爲心畫”,而“心聲心畫,無可矯爲”。

中國古代文論就很重視文章作者自身的品德修養,提出寫文章應把“立德”放在首要地位。明代宋濂在《文說贈王生黼》也說過:“身之不修,而欲修其辭,心之不和,而欲和其聲,是猶擊破缶而求合乎宮商,吹折葦而冀同乎有虞氏之簫韶也,決不可致矣。”意思是不去修身而一心想寫出好文章,就好比敲擊破瓦罐而求合乎聲律,吹折斷的蘆葦杆,而希望同簫管吹出來的古代名曲一樣,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文章最不能裝假,它像鏡子一樣,折射着作者的靈魂。屈原的詩、司馬遷的文之所以千古流傳,與他們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思想,剛正端直的品德是分不開的。岳飛、文天祥的詩文能流傳至今,也有因其人而重其文的因素。“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人品與文品應當交相輝映。若因爲品行不端,寫出來的東西沒人信,沒人傳,豈不可悲!總之,作者的品行節操就好象樹之本、水之源,學習寫作,必須先培其本、深其源。

再次,營造輕鬆自由的寫作氛圍

寫作時應當擁有一個悠閒幽雅、充滿樂趣的個人世界。它幾乎是一片淨土,寬鬆自由的寫作氛圍包括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兩方面。客觀環境主要指社會現實、發表渠道、寫作條件等,這些常常不能由自己來左右,因此,這裏所說的寬鬆自由的寫作氛圍更主要是指自己營造良好的心態,保持良好的情緒。換一種說法就是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使自己有積極進取的寫作熱情。我們知道,當一個人心情舒暢、情緒飽滿時,通常會有豐富的想象力,極強的思維力,從而不斷地產生新的思想。這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興致,只要胸中有丘壑,一草一木亦成風景,無風無雨也能娛情。相反,如果心緒不佳,心情鬱悶,就會形成對想象、思維活動的抑制,使思想的生髮和語言的組合受到阻礙,思路變得狹窄。因此,情緒不佳時是不宜寫文章的。

保持最佳心境,需要作者善於控制自己,排除任何雜念。必須忘掉一切與寫文章無關的東西,全身心地進入寫作狀態。再有,要保持充沛的精力;人的精力與心境關係密切,精力不足難以保持最佳心境。另外,要選擇一個好的寫作環境,好的環境容易使人有好的心境。一個人在風和日麗、窗明几淨、單人獨處的環境落筆,比較容易開拓思路,組織語言;如果環境吵鬧,觸景生煩,那是很難作到文思泉涌的。

有人認爲寫作需要靈感,這毋庸諱言,但寫作更多的是有賴於實踐。如果苦等靈感的到來,那你將會寫的很少甚至難以下筆;況且,靈感只會光顧有準備的頭腦。世界上挨蘋果砸的肯定不只是牛頓,但爲什麼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肯定是以前他就苦思冥想過。所以,還是踏下心來精心準備吧!

做到了以上三點,你就可以動筆了。

                                          單位:天津寶坻一中

                                          電話:29241679

                                          郵編:301800

 作者郵箱:

標籤:來稿 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