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以校爲本,教研爲課改提供動力

           中國教育報     2003-04-24     記者 趙小雅 

以校爲本,教研爲課改提供動力

 

福建省南安市是安徽省課程改革實驗區,進入課改一年多來,全市大力加強教研工作,倡導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的開展,爲課程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動力。就開展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記者日前採訪了南安市教育局局長陳進興。 

記者:我瞭解到南安市是省級課程改革實驗區,又是一個農村大縣(市),僅有一個多學期的實驗,卻有了比較好的氛圍,你們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陳:新課程實驗工作啓動後,我們主要抓好兩件事,一是實驗教師的後續培訓,我們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採取“培訓超前於實驗並與新課程同行”的工作策略,超前培訓讓實驗教師上崗,但上崗後還要繼續學習,這就是後續培訓工作;二是抓教研工作,特別是在全市範圍開展以校爲本教研製度建設。培訓爲新課程實驗奠定了基礎,教研爲新課程提供了動力。 

記者:爲什麼會提出要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以校爲本教研製度建設? 

陳: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認識新課程,最終進入新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從自己現有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出發,深入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透過不斷“調適”個人的教學習慣、行爲方式、角色地位、教學策略,最終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落實到每位學生的發展上。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由市一級或學區、教研片爲主的教學研究模式,由於各校參與人員有限、活動形式受到時間限制、活動開展受到經費限制,無法爲每位教師提供參與的條件,同時活動的針對性也難以面對各校及學生、教師的實際,難以幫助教師及時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爲此,我們提出了加強和改進三級(市、片、校)教學研究工作,實行重心下移,把新課程教學研究的立足點放在學校,建立以解決學校在課改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爲對象,以教師爲研究的主體,以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爲宗旨的以校爲本教研製度,大力開展“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 

記者:您能談一談具體的做法嗎? 

陳:在去年暑假,我們就制定了《南安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學研究制度》,實驗一開始,我們就建立了立足學校的教學研究制度。一是每週週六爲“新課程研討日”。上午小學以學區、中學以教研片爲單位,下午以校爲單位。同時各校每週至少要有相當於0.5個工作日的時間作爲學校教研時間,並做到活動有專題、有記錄、有實效。二是實行“五個一”的新課程課堂教學管理,即教師每週做一次教後記,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個案,每學期上一節校級以上(包括校級)研討課,每人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對本教學班每位學生透過本學科教學及教師本人的培養,取得的發展進行記錄),每週提供一個問題(每週向同年級同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提供一個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以校爲本”教學研究活動,如建立“思(教學反思)、評(課例評析)、講(校長課改講壇)”三級活動制度;開展以“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爲核心要素,以“教學反思(教後記)”、“課例(個案)評析”、“三課一條龍(聽課、說課、評課)”、“問題會診”、“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與教師對話”、“課改沙龍”、“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論壇”等爲主要形式,輔以“校長課改講壇”、“專題講座”、“做學習筆記”等理論學習及外出學習、交流的以校爲本教研方式。各校同時加強與大學、教研部門專業研究人員的聯繫,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他們參與學校教研活動,從而提升以校爲本教研的質量。 

記者:以校爲本的教研活動與以前學校教研活動有什麼不同? 

陳:在開展“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中,我們要求各校要打破時空界限,提倡即時交流,改變原來以討論教材、討論教案、研究考試爲主要內容的教學研究模式,以推進新課程實施爲目標,賦予“以校爲本”教學研究的新內容:立足點放在解決課改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着眼點放在新課程理念與教育教學實踐的結合上。許多學校在教學研究活動時,能圍繞新課程實施中學校遇到的現實問題,比如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評價;如何看待課堂上的“活”;教師在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時,如何讓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與技能;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有的老師爲什麼常常完不成教學任務;新課程倡導尊重學生、激勵學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評學生;新課程要求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備課應該怎麼備,如何正確理解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如何防止學生中出現“兩極分化”等問題進行研究。 

記者:以校爲本教研製度是立足學校,以學校爲基礎的,但目前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還存在不平衡,包括師資、經費、教育資源等等,會不會影響教研製度的落實? 

陳:以校爲本教研製度建設需要教育資源與教育經費作支撐,在農村學校無論是資源或經費,的確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一、建立教育管理者掛鉤聯繫制度。局領導班子成員分片指導,機關幹部人人掛鉤鄉鎮,及時瞭解情況,幫助基層學校解決實際問題,爲“以校爲本”的教學研究提供支援。二、充分利用市級教研機構的資源優勢,建立了“以校爲本教研資源中心”、“以校爲本教研服務指導中心”及“以校爲本教研‘點菜’中心”,推動多種形式的“以校爲本”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以校爲本教研資源中心”即爲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提供和推薦學習資料,及時傳遞課改資訊。“以校爲本教研服務指導中心”即市級教研機構學科教研員定點掛鉤教研片、學區,下校參與以校爲本教研或不定期地下校瞭解指導基層學校開展教研,同時幫助學校聘請專家、聯繫外出學習。“以校爲本教研‘點菜’中心”,即市級教研機構定期(每月)公佈研究專題(講座專題)或課例點評目錄,各校可根據各自的需要“點菜”,由市級教研機構按“點菜”內容下校服務。三、實行校長負責制的教學研究制度,要求校長做到四個必須-週六新課程研討日必須到位、學校教研活動必須參加、必須承擔或參與課題研究、必須帶頭深入課堂聽課。四、在《南安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中,明確要求鄉鎮政府應按參與實驗的教師數每年每人劃撥1000元經費投入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各校採取多渠道集資辦法,爲“以校爲本”的教研活動提供經費支援。五、市級教研單位保持與專家的經常聯繫,聘請專家來我市作講座、開展師資培訓、指導課改實驗。六、要求各校要改革傳統的教師評價辦法,創設有利於教師積極參與以校爲本教研的導向機制,建立促進以校爲本教研活動開展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尊重和保護教師進行多種形式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的職業信心,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記者:爲什麼把切入點放在教研上? 

陳:我認爲,教研是課程改革的推動力,只有抓好教學研究,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發生變化。我經常下鄉聽課,參加三級教研活動。從聽課中,可以瞭解到學校的課改情況,可以看到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發生變化。教研活動的開展,一是引起教師的重視,激勵他們參加教研的熱情;二是透過參加教研,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爲基層學校新課程實驗排憂解難;三是透過聽課、參加教研,與一線教師、校長對話,拉近了距離,有利於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