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也叫做伯牙鼓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爲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反思(一)】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因爲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所以可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讀自悟,重點字詞教師稍作點撥即可。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這兩點:

一、緊扣課題和課文結尾,理解“伯牙”爲什麼要“絕弦”和怎樣的人才堪稱“知音”。學生透過讀文就明白了,當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子期都能感受出來,總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因而伯牙把子期視爲知音;子期死了,世間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學生彙報交流時,相機引導他們理解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含義、“志”和“念”的意思以及“哉”“兮”兩個語氣詞的用法。

二、適當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爲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技藝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能會表現出哪些動人的場景?並且仿照課文句式進行語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志在(),鍾子期曰:‘()’”這樣,既使學生體會到伯牙的琴技爐火純青,又讓學生感受到子期的“善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知音,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理解伯牙爲子期“破琴絕弦”時,我爲學生配樂(二胡曲《長相思》)朗誦了相傳伯牙給子期寫的一首短歌,淒涼傷感的音樂襯着那首“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最後,我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進一步體會友情的珍貴。透過以上做法,我覺得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伯牙絕弦反思(二)】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一課,它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這次學校教學能手評選,我第一次在這樣的比賽中指教文言文,對我來說既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又是一次自我的挑戰。

這篇課文說它不難吧,的確不難,只有短短的5句話,77個字。說它難吧,它又很難。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這77個字裏邊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

爲了講好這篇課文,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我發現網上關於這課的資料並不多,大概別人也都在嘗試吧。我在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後,自己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我校的實際情況,製作了一個課件。在其中我插入了“高山流水”和“伯牙悼子期”的音樂,在實際的教學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文言文的教學,我覺得朗讀是一大特點,因此,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時,我首先要求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是對難讀的三句話:“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進行了指導,目的是爲了學生在朗讀文言文時能注意停頓恰當,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來。在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課堂上學生們聽得仔細,學得認真,讀得有感情。同時被故事的內容所打動,激發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並且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學習的方法,如:藉助課文中的註釋和自己手中的工具書等學習方法,我覺得這對同學們學習文言文已經足夠了。

課前我和同學們一起做了一個“文字遊戲”,我先說出一個詞語:楊柳依依,隨後讓同學們先說出這事描寫什麼的詞語,然後自己嘗試着說出一些類似的詞語,同時說出自己會想象到什麼樣的畫面,這爲我後面想象的環節埋下了伏筆。結合同學們說的詞語,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些詞語:明月皎皎,芳草萋萋,春雨綿綿,清風徐徐,炊煙裊裊……

教學過程中,教師即是一位高明的指揮,又是一名出色的導演,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的演繹着文字豐富的資訊。

師:伯牙作爲楚國一個著名的樂師,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還會表現什麼?

生:鳥語花香

師:此時,子期必得什麼?

生:鳥語花香

出示填空:伯牙所念(),子期必得()。

生:伯牙所念夕陽西下,鳥兒歸巢的場景,子期必得夕陽西下,鳥兒歸巢的場景。

生:伯牙所念潺潺流水,子期必得潺潺流水……

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着文字中豐富的資訊,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師生在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文字的空白點,營造傾訴的情懷,讓課堂充滿想象的張力:

師:當伯牙的琴聲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心情會怎樣?

生:寂寞無奈傷心

師:此時他渴望什麼?

生:理解他的人懂他的人知音……

師:現在,這個人出現了,他就是鍾子期。請你想象俞伯牙會緊緊地握住子期的手說什麼?

有同學很自然地說出:“知我者,子期也!”

讓學生在思考中積蓄情感,在交流中傾吐情感。伯牙此時恰逢知音那激動不已的心境與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它將他鄉遇故知的激動深深地烙在每個孩子的心頭,沁入了每個孩子的肺腑,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沉浸其中,課堂,因爲這樣的留白與補白,充滿了情感的張力。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隨後我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此時《伯牙悼子期》的音樂響起,屏幕上出現了鍾子期的墓碑。

此時伯牙心情沮喪,在子期墓前,伯牙吟誦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同學們也一同隨老師一起讀出: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ō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吟誦完這首短歌,伯牙起身把瑤琴摔碎。

同來的老者驚問:“先生爲何摔此琴?”

伯牙道:“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在《伯牙悼子期》的音樂聲中,學生爲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

在《伯牙悼子期》的音樂聲中,我再次讓學生誦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從同學們悲傷的語音中,我知道同學們理解了世上知音難覓。

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隨後我播放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着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田。

俗話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我不敢說這節課我有什麼閃光點,讓我感到很遺憾的就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內容會給人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有些語句處理的有點淺顯。

不過沒關係,這節課雖然結束了,可是我教學文言文的路卻剛剛開始,我會繼續努力的,盡力使我的課堂變得完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