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參考模板2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參考模板2篇,歡迎大家分享。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參考模板2篇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參考模板2篇1

從杜郎口中學參觀回來以後一直在五年二班做實驗,可以說我們看到了杜郎口中學的很多優勢,學生的關注度、投入度、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廣度等等,這些都是我所羨慕的。我想透過我的實驗,讓我校的孩子們也能如此之會學習,如此愛學習,善學習。於是,我和另一位主任一直在苦苦地找解決的途徑,也一直親臨課堂從事我們的課堂實驗。真是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從課堂走下來,我着實把自己嚇清醒了。

一、 主動權的問題

常對老師講課堂上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纔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可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今天我是深有體會。第一課時時,我把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按“自學指導”一步步學習交流。我只是課堂上的一個“看客”,我要求學生忘記老師的存在,有問題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到別組去請教。從同學們的神情中我讀出了自信,讀出了快樂,一節課下來,我的任務只是去評價小組內的學習與參與情況,我輕鬆,學生快樂。這樣的課堂真正是學生的課堂,“學生的課堂學生做主”。可當第二課時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由於課件字小,學生們研究的不是很熱烈,於是我轉變了自己的思路,我引導,這一導不要緊,我竟然又重新回到了老牛拉車的死衚衕。

二、 教師何時介入最佳

當學生彙報“知音之死”時,由於學生查到的資料沒有一個涉及到這個問題的,於是我介入進去,給他們補充了一個小典故《子期之死》。可以說這個穿插起到了畫龍點睛、激發興趣、催生靈感的作用。我如果及時收手,把時間留給孩子們,他們一定會生成更多的有價值的問題。可我沒有,我又補充了另外的一些課外資料,想讓學生得的更多。可事與願違,我在前面介紹時,從孩子們的聽課狀態、神情中我讀出了厭倦與無奈。我後悔我的多此一舉。由這個問題我想到教師介入多了,學生會厭倦、疲勞、會吃不消。教師介入少了,學生會對文字吃不透。那麼怎樣既讓學生吃飽又吃好,是我們教育人應該着手去思考的問題。我的理解是要在學生思維凝滯的關鍵時候教師挺身而出給予點撥;要在學生學無方法時給予指導;要在學生學不得法時給予糾偏;要在學生茫然無措時給予思考;總之,要從學生的眼神中讀出需要。

三、 備課時關注什麼

爲了上好課,我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把我能查到的資料都查了,能補充的內容都設計進去了。從“相遇知音”到“知音之死”自認爲設計的科學恰當,可在操作中由於做到了面面俱到,反而沒有重點了,造成了課堂的拖拉與學生的疲憊。課後,一位校長對我說:“備課備得太細也未必是件好事。”的確,備課時我過多地關注了文字內容,而少於去思考這些內容、這樣的容量,我的學生們是否會消化。我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更準確地說是我未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我讓我的孩子們吃的漲了肚。於是在課後自評中我不得不檢討,備課時我的關注點放錯了位置,我不應讓我的學生有一丁點的時間在我的盲點上。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我所提倡的三個“沒有”——沒有角落、沒有忽略、沒有放棄。

四、 關注人本還是文字

新課改執行了這麼多年,我一直主抓學校的教學工作,對於理念的解讀與感悟不比別人少,自以爲我的設計會是完美的。可操作時才發現原來我設計的內容多了,讓學生的發現少了。由於我過多的關注了文字,而忽略了孩子們自身的感受,學生們沒了談感受,談見解的機會,自然就少了思考,少了爭論,於是就少了主動學與自覺學的慾望。新課程強調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我們的課堂沒充分給他時間,讓他如何去感去悟去收穫呢?

與人爲本,要求我們做到,把時間交給學生;把空間交給學生;把“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生成問題);把想“喝什麼”、“吃什麼”的需要權交給學生。這樣才能吃好吃飽吃得舒服。“蹲下來”是一種姿態,“放開手”更是一種責任。大愛無言,但要花開有聲!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參考模板2篇2

《伯牙絕弦》是一篇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六年級的課文。文言文初次被編入小學教材,對於小學生來說,“文言文”是一個新的名詞,這張陌生的“臉”會讓孩子欣賞和熱愛嗎?我有點疑惑。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伯牙和鍾子期,一個善鼓,一個善聽,而且善聽者深得奧妙,能從琴聲中知其表達的志趣與內涵,由解琴、解音而推衍爲解人、解心,這就十分難得了。怎樣引領學生在這篇千古絕唱中去徜徉,去讀知音,品知音,悟知音,從而領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難覓”呢?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知音

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絕弦》充滿着濃濃的語文味,教學時我紮紮實實地進行朗讀指導。不論是從詞語生髮還是句段入手感受知音難覓,也不論是自由讀、指名讀、接讀、範讀還是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朗讀都步步落實,毫不含糊。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嚐語言、運用語言,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領悟語言規律。

二、“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品知音

語文離不開字詞句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文章。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粱與津。”整堂課,我引領着學生如同暢飲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裏行間,去品讀,去感悟。

讓學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現了幾次,每次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在現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麼。這一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對伯牙琴聲的喜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

讓學生用文中語言的規律來讚美伯牙的琴聲,學生自然而然運用課前積累的語言來說話,看似不經意的課前伏筆卻在這裏熠熠發光,令人折服。透過這樣的'師生對話,學生入情入境,領會了“知音”心有靈犀的難能可貴。

讓學生想象:伯牙在斷絕弦的時候,還斷了什麼?透過想象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

讓寫一寫安慰伯牙的話,這一品味,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珍惜擁有,珍惜友情。

三、高山流水總見情—悟知音

人文關懷是語文的終極目標。在這節課上,我把自己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文字中,與學生隨着作者的情緒時起時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訴,努力實現師生“共鳴”。使得學生的個性和認識,得到最大化的讚揚和釋放,人文情懷得到滋潤和滋養,人生境界得以提升,這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無爲”境界。

最後,我播放了樂曲《高山流水》,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孩子們的心靈,令人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絕弦謝知音令人感傷,令人欽佩,這堂課上,努力營造的強烈的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多向感受,讓學生把心放進課文裏,設身處地去讀,去想。讓學生的靈魂沉浮於字裏行間,讓心靈浸染書香,同文字真切地暢談,與老師真情互動,孩子們不僅理解了“知音難覓”,還收穫了對生命的感悟。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裏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儘管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這篇文章而言,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文章比較淺顯,因此我透過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對於這篇文章,我覺得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

一、以“絕弦”爲線索,體味“知音”情深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思考,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接着,我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伯牙爲何絕弦?他爲誰絕弦?然後找出文中說伯牙絕弦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再去思考:俞伯牙與子期地位相去甚遠,他爲何爲了一個樵夫而“絕弦”?初步感受知音情深。在之後的教學中,學生始終帶着這個疑問深入文字,感知文字,體會他們的互相理解,心有靈犀,從中感受知音情懷。

在理解完課文後再向學生提問:“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琴絃’嗎?這時學生很迅速地反映到:“絕的也是心絃”!”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同時也感受到了知音之死對伯牙的震撼,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知音情深!

二、反覆朗讀,感受文言之美。

“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爲重要,首先要讀通、讀順,然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在教學過程中,我基本抓住“初讀——理解——朗讀——再理解——再朗讀”的基本方法,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從而感受文言文的結構特點,感知文言文的韻律之美。

教學中,我也注重了朗讀。理解課文我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理解課文時我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也注重了指導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在教學尾聲之時透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三、拓展練習,豐盈文字。

教學中,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

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構之美,又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着文字中豐富的資訊,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四、資料補充,昇華主題

理解體會伯牙與子期的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但就文字而言,讓學生體會到那種情誼,特別是伯牙破琴絕弦的行爲,或許學生很難理解。所以我對文字進行了補充,給學生講述了伯牙作爲宮廷樂師,卻無人能聽懂他的琴聲,無人理解他的心意,從中感受到他的孤獨寂寞,瞭解知音難求,感受“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從中也爲下文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絕、肝腸寸斷作鋪墊,讓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存在着很多問題,比如在講求師生合作的同時,是否也該重視生生間的合作,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生生互動合作,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參與課堂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學中從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爲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使學生從與他不同的觀點中得到啓迪,有利於學習的廣泛遷移。

第二,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儘管我給了學生停頓符號學生也注意到了停頓。但這篇課文中有兩處停頓難點:“哉”“兮”是表示感嘆的文言虛詞,讀這樣的語氣詞,延長、停頓一下,頗有音樂美。如果我能及時地給學生以範讀,相信學生能更好地體會這種美,表現這種音樂美。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積累、誦讀文言文的興趣。

第三,在教學中,我覺得我的教學語言的精練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有些時候,我的語言還有些碎,沒有達到最凝練的效果。有的導語的設計還不夠細緻、到位,影響了課的精彩。

當然,在教學文言文字詞上,是否考慮到了面向全體?對於虛詞、實詞的理解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