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

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1

【學習目標】

1.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瞭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及釐米的實際意義,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的意識。

3.在合作、討論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的測量精神,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好夥伴,天天陪着我們一起學習,它就是我們的課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桌子有多長。(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提問:你能用什麼方法知道課桌有多長呢?

1.估計:讓學生試着估計一下自己的桌子長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劃着估,估好後,舉手交流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一個物體的長度提前有一個不具體的感官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估測能力。)

2.測量: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量桌子的長度呢?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麼方法量,然後共同量一量你的課桌有多長。

學生交流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總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質疑:爲什麼測出的桌子長度的說法都不一樣呢?同樣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樣長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小結:使用的工具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當工具一樣時,結果纔會相同。看來,統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麼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嗎?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同時體會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尺子。

(1)師:尺子有很多種,不止是你們手中用的這種,還有這些。(出示各類尺子,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尺子。)而在我們的學習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學生尺。(在黑板上貼出放大的直尺圖。)

(2)觀察、探究:學生尺上有些什麼?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結合學生的發現,講解刻度線、字母cm及其含義、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板書:長度單位——釐米(cm)。)

(3)師:在尺子上找到“0”了嗎?它在什麼位置上,誰知道表示什麼意思?

尺子上還有些數字是什麼意思?請找到尺子上從“0~1”這一段,從0~1是幾釐米?

(4)在認識釐米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手比劃感受一下“1釐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過什麼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中常見物體理解釐米的實際意義,使抽象的單位變得可以體驗。)

(5)認識幾釐米

①數一數:從0刻度到2刻度之間有幾個1釐米,是幾釐米?從3刻度到7刻度是幾釐米?

②猜一猜,5~6.9~10、0~2.0~6之間分別是幾釐米。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經驗和認識出發,加入“猜想”這一催化劑,促進學生多角度思維,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得出結論。誘發學生的跳躍思維,加快1釐米的認識過程。)

③打手勢:4釐米大約有多長?7釐米大約有多長?10釐米大約有多長?

(同桌互評。)

4.量物。

(1)要求學生取出統一物體(學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長邊(正好整數),小組討論試着量,再彙報。面對結果不統一時,大家討論原因。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找一人上臺演示,得出經驗: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線,再看另一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2)再量這個三角形的一條短邊,不夠整數,全班交流該讀作多少。

討論:離哪個刻度線比較近,大約是幾釐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用不同的工具測量課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測量物體,在操作中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得出結論,找出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發現與創新。)

三、鞏固練習。

1.估計大約是幾釐米?(如:書的厚度,小棒、鉛筆的長度等。)

2.請幾名同學分別量出這幾種物體的長度或厚度並注意測量的方法。

3.小組活動,完成第15頁第1--3題,先估計,再測量。

四、總結評價。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你覺得你表現得怎樣?

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條,體驗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係,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們會念拍手歌嗎?喜歡玩嗎?誰能來表演一下?問:小朋友們,剛纔他們是用什麼拍掌的?

2.體驗左、右

(1)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靈巧的小手。

(3)說一說。師:誰來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麼?左手做什麼呢?

(4)師小結:左手、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許許多多的事情,小朋友們瞧瞧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好朋友嗎?

(5)生說。(要求學生摸着說。)

(6)揭示課題。

3.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拍一拍:在身體的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

二、感知羣體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第__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第__個同學又是誰?師小結: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

(4)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

(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創設問題情境:一隻小豬找不到回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後、左、右的知識幫小豬找家。

(2)學生展開討論。

(3)計算機演示結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加強理解

1.創設問題情境

(1)師:老師和你們是面對面站的。請你判斷:老師舉得是哪隻手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驗證。師小結: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

2.遊戲鞏固認識

(1)師生齊舉左手。

(2)師與生演示。老師的右手搭在同學的哪隻肩上?老師的左手搭在同學的哪隻肩上?學生的右手搭在老師的右肩上。學生的左手搭在老師的左肩上。

(3)兩生演示。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對面同學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左肩上。

(4)全班齊做。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判斷:上樓、下樓的同學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彙報:計算機演示結果。

師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作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拓展運用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兔用前、後、左、右的知識介紹自己的臥室。

2.學生運用前、後、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

3.師小結,全課結束。

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在街上(一年級第二學期P.15)

設計意圖:

二期課改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積累和建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透過觀察圖片,判斷左與右,透過動手、動腦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在設計時,力求與學生生活相聯繫,使數學知識回到生活中,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由於學生透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已經初步正確建構“左與右”的概念,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與右及身邊周圍的左與右的基礎上,來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與學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這裏教會學生看圖的方法,然後是與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亞。在完成題2、3後,穿插一個遊戲“面對面”,讓學生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爲完成題4作鋪墊。在課的最後,我還是以一個“跟我做”的遊戲來結束本課,既是爲了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將本課推向又一個____。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空間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關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空間中的左與右

1.聯繫實際:我們已經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與右,下面我們在教室裏找一找,站在每個人自己的位置上,說說你的左邊有什麼?你的右邊有什麼?

(教師示範)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邊有窗,我的右邊有門。

2.出示第1題圖片,說說圖意:觀察圖片說說,故事是發生在什麼地方?

板書課題:大街上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麼?過馬路時要注意什麼?

是啊,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安全最重要。

板書: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出示第2、3題:小丁丁也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

在圖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題2後覈對。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小巧在哪裏?生指出圖上的位置她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你能試着做一做這道題嗎?生獨立完成題3後校對。

4.認識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誰能說說老師和我們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間有什麼關係?

(面對面)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面對面”的遊戲:這是我的左手,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左手在哪裏?這是我的右耳,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右耳在哪裏?你有沒有發現什麼?

(兩個面對面的物體,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繼續進行“面對面”的遊戲:誰能來指一指老師的左眼?同桌兩個小朋友面對面,聽口令,指出對方的左與右。

5.出示第4題:我們再回到圖上看看,小亞站在哪裏?(小巧的對面)和我們小朋友呢?(也是面對面的)

你能說說:小亞向左看到了什麼?向右看到了什麼?生完成第4題後和核對。

二、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在街上”,認識了左與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這個情況。

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情境中,體驗前與後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學生關於前後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前與後的位置與順序,難點是學生前後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情境教學、遊戲

教學準備:

紙製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餘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課本主題圖、討論並填空。

2、老師出示:課本“做一做”第2題小動物賽跑圖

問:你看到了什麼?現在跑在最前面,它後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牛跑第幾?你能把上面的問號位置填上嗎?

三、練習鞏固、啓發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後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後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後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後面數,得到不同。

北師大附小一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三角盤的計算方法,對相鄰區域小圓片(或數)進行相加,對給出的“結果數”進行分拆。

過程、能力與方法: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的能力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相鄰區域的數進行相加。

教學難點:

對給出的“結果數”進行分拆。

教具學具:

三角盤、小圓片、數卡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數圖

1.簡介三角數圖

(板書出示三角盤和小圓片,再出示11。)

師:這是三角數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計算三角”

(板書課題)。

問:你發現這幅三角數圖有什麼祕密?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生共同小結:三角數圖裏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圓片,相鄰部分裏的小圓片個數相加,其結果寫在邊上。

2.反饋練習

師:三角數圖中的另2個空格怎麼填?爲什麼?

3.同桌合作玩“三角盤”

(一人在三角盤上擺小圓片,另一人根據所擺小圓片擺數卡。)

?學生在“玩三角盤”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三角數圖的特點,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建議各位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多給學生“玩”的時間。?

二、探究三角數圖

1.變式練習

師:在這個三角數圖中你先填哪部分?爲什麼?學生獨立審題,並在三角盤上動手擺一擺。你有什麼好方法?

(5+?=1111-5=?)

2.數代替圓片

在剛纔題目基礎上,把小圓片改成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的練習,小組覈對。

小結:透過想加減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結果。

3.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書上的習題。

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用小圓片和三角盤動手操作輔助完成。

三、拓展練習

小組合作,三部分中分別填幾?你們是怎樣想的??

如果學生在練習時有困難,教師可給予提示:

(1)猜想三部分可以填的數。

(2)把猜想的數放到三角數圖,並驗證。

(3)如不符合可以進行適當地調整。?

四、總結

師: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學到了什麼本領?